苏州历代书法家(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著名女书法家简介 苏州历代书法家(一)

苏州历代书法家(一)

2024-07-11 0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名家辈出,流派纷竞,佳作如林。在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风土清嘉,人文荟萃的苏州,也曾涌现过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或领袖书坛,或名重当时,有如群星丽天,璀璨夺目。时至今天,书法已日益成为一门具有群众性的艺术,以其实用性和艺术性,丰富和美化着人民的文化生活。笔者根据所阅书史文献资料,汇集得苏州历代书法名家,按时期分别简介。

陆机

陆机,字士衡(261—303),两晋吴郡吴县华亭人。祖父陆逊,是三国东吴名将,封华亭候,遂家华亭;父亲陆抗,官东吴大司马。吴亡后,陆机回到华亭,埋头读书,晋武帝太康年间,与弟陆云一同赴洛阳,略展文才,一时轰动,时人称为“二陆”。晋司空张华备加赏识,推荐他做官,历祭酒、太子洗马、尚书著作郎,至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八王之乱”期间,被成都王司马颖杀害。后人辑其著作为《陆士衡集》。陆机不但“天才秀逸,辞藻宏丽”,而且“能草书”(《书史会要》)。陆机所能的是章草书。庾肩吾《书品》评定为“中之下”;李嗣真《书后品》品评为“下上品”,可惜传世墨迹甚少,书名“以才长见掩耳”(《宣和书谱》)。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得好,“陆机书,吴士书也,无以校(计较)其多少。”的确,陆机传世的一本《平复帖》,已足以确立他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了。顾复《平生壮观》记载:《平复帖》,九行,尺许,有“宣和”、“政和”印玺,且有北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流传有绪。此帖“古意斑驳而字奇幻不可读,乃知怀素《千字文》、《苦笋帖》,杨凝式《神仙起居八法》,诸草圣咸从此得笔。”由于晋代沿袭曹魏的禁碑之令,加之晋以前留下的书迹都没有书写者姓名,因此陆机的《平复帖》就成了东晋以前唯一存世的名人墨迹,也即成了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件传世并知书者姓名的书法家手迹。《平复帖》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一封信牍,是用秃笔写的草书,书体是由隶变草的“初草”,近似章草,用笔古雅,如“火筋画灰,连属无端”(米芾语)。《碑帖叙录》记述:《平复帖》,“草书共九行,凡八十四字。”“历来为世所称道。真迹北宋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所藏,后归张丑,有董其昌跋,清初藏冯铨、梁清标处,后归安歧所藏,《墨缘汇观》著录。后献清内府,清朝将此帖赠与成亲王(永瑆)。后闻辗转藏于清旧皇族家,最后归张伯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帖当为法帖之祖,惟字不可尽识。摹刻有《秋碧堂帖》、《南雪斋帖》、《诒晋斋帖》、《盼云轩帖》、《邻苏园帖》等。中以《秋碧堂帖》最精”。《诒晋斋帖》又叫《诒晋斋巾箱帖》,是清乾隆帝第十一皇予成亲王永瑆所刻,共四卷。乾隆丁酉(1777年),孝圣宪皇后赐《平复帖》予成亲王,永理非常珍爱,即以“诒晋”二字为斋名,並将《平复帖》刻于《诒晋斋帖》的第一卷之首。

陆机像

陆机《平复贴》

陆云

陆云,字士龙(262——303),两晋吴郡吴县华亭人,陆机弟。文才与兄齐名,时称“二陆”。与陆机同时遇害,后人辑有《陆士龙集》。《书史会要》说他“官至清河内史,性清正,有才理,与兄齐名。亦善书。”

陆云像

陆云《春节贴》

张裕

张裕,字茂度(生卒年不详),南北朝吴郡人。南朝宋文帝时任会稽太守。陶宗仪《书史会要》称他“素有吏能,书法清逸”。到唐代,书迹流传就不多了。唐窦蒙说,“张茂度,今见行草书十行”(《述书赋注》)。

张裕像

张融

张融,字思光(生卒年不详),张畅之子,南北朝吴郡吴人。善草书,常自美其能。齐离帝曾对他说:“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他回答道:“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事见《南史》)。唐书画家李嗣真《书后品》说他,“要自标举,盖无足褒”,将他的书法列为“下巾品”。张怀瓘《书断》评论说:张融“博涉经史,早标孝行。书兼诸体,于草尤工,而时有稽古之风。宽博有余,严峻不足,可谓有文德而无武功。然齐梁之际,殆无以过。或有鉴不至深,见齐有古风,多误宝之,以为张伯英书也,而搨本大行于世。”将他的草书与索靖、锺繇、王僧虔、欧阳询、智永等人的草书同列为“妙品”,“可敌右笔草书四分之一”。庾肩吾《书品》称张融的书法,“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允为下之上。”萧衍称赞说:“张融书如辩士对扬,独语不困,行必会理。”唐代窦蒙、窦臮兄弟也赞扬他,“思光逸才,挥翰无滞。超宝光之力,从僧虔之制,越恒规而涉往,出众格而靡继。如塞路蓬转,摩霄鸢唳。”清刘熙载对张融更是备加赞赏:“张融云:‘非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余谓但观此言,便知其善学二王。”齐太祖奇爱之,曾说过:“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张融像

顾野王

顾野王,字希冯(519—581),南北朝吴郡吴人。在梁为中领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光禄卿,赠秘书监右军将军。天文、地理、筮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善属词,能书画。曾与王褒同为梁宣城王宾客,宣城王于东府起斋,命顾野王画古代圣贤像,王褒题词作赞,当时人称顾、王二人的作品为“二绝”。顾野王还是当时著名的文字训诂学家,他搜罗并考证古今文字形体训诂,著有《玉篇》三十卷。初唐四大书家之一的虞世南,曾“受业于吴郡顾野王门下,读书十年”(张怀瓘《书断》)。可惜顾野王手迹流传极鲜,唐代张彦远就曾为此兴叹:“如宋朝谢希逸,陈朝顾野王之流,当时能画,评品不载,详之近古,遗脱至多”。

顾野王像

顾野王《虎丘山序》

陆柬之

陆柬之,隋代吴郡人(585—638)。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虞世南之甥。少学舅氏,临写所合,亦犹张翼换羲之表奏,蔡邕为平子后身。晚习二王,尤尚其古。中年之迹,犹有怯懦,总章以后,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绮靡。故欲暴露疵,同乎马不齐髦,人不栉沐,虽为时所鄙,回也不愚,拙于自谋,有若达人君子。尤善运笔,或至兴会,则穷理极趣矣。调虽古涩,亦犹文王嗜菖蒲菹,孔子蹙额而尝之,三年乃得其味,一览无穷,沉研始精。然工于仿效,劣于独断,以此为少也。隶行入妙,章草书入能”(唐张怀瓘《书断》)。陆柬之的书法渊源及其对后来的影响,可以从张旭的一段话中体味。“吴郡张旭言:自智永禅师过江,楷法随渡。永禅师乃羲、献之孙,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传陆柬之,陆传子彦远,彦远仆之堂舅,以授余”(《临池诀》)。《书法雅言》说:“临学之士,贵择善而从焉。陆柬之得法于世南,晚擅出蓝之誉。予尝见其所书《兰亭诗》,无一笔不出右军,第少飘逸和畅之妙尔。”传世作品有《头陀寺碑》、《急就章》,《兰亭诗》、《陆机文赋》。

陆柬之像

陆柬之《兰亭诗》

孙过庭

孙过庭,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书学理论家(648——703)。自署吴郡人。(一说名虔礼,字过庭,陈留人。一说富阳人。)在武则天时曾先后官右卫胄曹参军、率府录事参军。工正行革,尤以草书擅名。宋代米芾认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史会要》说他“好古博雅,工文辞,得名翰墨间,作草字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才,非功用积习所至。评者以谓‘丹崖绝壑,笔执坚劲’,又谓体度弘缓,真不如草’。善临模,往往真鹰不能辨。作运笔论(即《书谱》),字逾数千,妙有作字之旨,学者宗以为法。然落笔喜急速,议者病之。”

孙过庭像

孙过庭《书谱》

张旭

张旭,字伯高(生卒年不详),唐代苏州人。陆彦远外甥。官金吾长史。《唐人书评》列草书名家十二人,张旭名列第一。《新唐书·艺文传》记载:“旭,苏州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世号张颠。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意,观倡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唐张固《幽闲鼓吹》记述:“旭释褐为苏州常熟尉。上后旬日,有老夫过状判去,不数日复至,乃怒而责曰:‘敢以闲事屡扰公门’。老夫曰:‘某实非论事,但少公笔迹奇妙,贵为箧笥之珍耳。’长史异之,因诘其何得爱二书。答曰:‘先父爱书,兼有著述。’长史取视之,信天下工书者也,自是备得笔法之妙,冠于一时。”“旭尝与裴曼、吴道子相遇洛下,各陈其能,裴舞剑一曲,张草书一壁,吴画一壁,时人以为一日获睹三绝。唐文宗诏以李白诗歌、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衍极》)。张旭的书法成就,后人评说颇多。朱长文《续书断》说:“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异论,惟君无间言。”杜甫歌颂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高适有诗句说,“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韩愈对张旭的书法成就作了概括性的叙述:“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张旭的草书,最为知名,散见于历代集帖之中,赞语颇多。苏东坡称赞说:“张长史草书,颓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书唐代六家书后》)。《宣和书谱》称,“其草书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划不该规矩。”传世的草书墨迹有《千字文》、《肚痛帖》、《古诗四帖》等。张旭的楷书亦精工,唐《郎官石柱记》,楷法工整,陈九言撰,张旭书。这是张旭楷书存世的唯一材料。张旭的书法冠绝当时,影响后来。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怀素等都曾学书于张旭。后人称“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

张旭像

张旭《肚痛贴》

张从申

张从申,唐代苏州人(生卒年不详)进士擢第,官至大理司直,世称张司直。朱长文《续书断》说他,“昆仲四人,皆称于时。从申最高优,学逸少书,结字遒密可喜,晚益自放,不务调端。当大历后,徐季海已老,独从申高步江淮间,凡其书碑,李阳冰多为题额,故得名益高”。还把张从申与李邕、锺绍京、史惟则、贺知章、范仲淹等人的书法,同列为“能品”。张从申所书《李含光(玄靖)碑》,《修吴季子庙碑》、《福兴寺碑》,被誉为“行书三绝”。张从申兄弟四人,弟从师、从仪、从约,“咸得王羲之风规,时人谓之四龙”(《书史会要》)。

张从申像

张从申《李玄清碑》

陆贽

陆贽,字敬舆(生卒年不详),唐代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德宗立,为翰林学士。贞元中,历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唐书》)。贞元七年所立《唐贺兰夫人墓志》,一说陆贽撰文,一说陆贽书。此外,陆贽曾写有《陆机文赋》,小字,章草书。归登 字冲之,吴人。《书史会要》说他“八分甚古,都不近俗。”《墨池编》载,归登书《径山禅师碑》,字皆真行,纵横变动,笔意尤精。

陆贽像

沈传师

沈传师,字子言(769——827),唐代苏州吴县人。“史馆修撰既济之子也。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入翰林,次当拜承旨,称病固辞,出观察河南,历右丞,率江西,以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而僚佐极一时之选。正行书皆至妙品”(《续书断》)。唐代书风凡三变,初唐以劲健著称,中唐则流于肥厚,晚唐柳公权、沈传师力矫肥厚,专主瘦挺,米芾对此倍加赞颂:“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海岳名言》)。不过,康有为对沈、柳矫肥,是持有异议的,“元和后沈传师、柳公权出矫肥厚之病,专尚清劲,然骨存肉削,天下病矣”(《广艺舟双楫》)。其实,“颜筋柳骨”,各有千秋。沈传师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不小。米芾自称学大字以沈传师为主;梁《评书帖》说:“唐沈传师书,蔡京辈皆学之”。沈传师存世的书迹有正书《罗池庙碑》拓本,原石早佚。

沈传师像

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

陆希声

陆希声,唐代苏州吴人(生卒年不详)。出身于书法世家,“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四世祖景融博学工书擅名,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宣利书谱》)。《唐诗纪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希声得之。凡五字,押、钩、格、抵,谓之拨镫法。希声自言昔二壬皆传此法,至阳冰亦得之。希声以授沙门[上巩下言]光。光后入为翰林供奉,希声犹未达,以诗寄陆光云:“笔下龙蛇似有神,天池雷雨变逡巡。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头洴澼人。”光感其言,引荐给昭宗,沼而用之。

陆希声像

拨镫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