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法西斯的象征 中国古代兵器

中国古代兵器

2024-02-05 1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光素玉戈』

这种玉戈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使用时间较长,数量也较多。虽无图纹装饰,但也不乏上乘之作。1974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镇曾出土了一件商代中期光素大玉戈,长94厘米,最宽处13.5厘米,援一边平直,一边略呈弧形,顶端尖锐。内为长方状,近闌处中央有一圆孔,通体中部有一随形的凸脊,脊的两侧琢有凹槽。这件玉戈是目前所知最长者。从而表明了商代的琢玉工艺,无论是在开料、切割、琢磨,还是钻孔、抛光等工艺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商代中期,《大玉戈》

长94厘米、最宽处13.5厘米

1974年湖北省黄陂县盘龙镇盘龙城李家嘴3号墓出土

夏 玉戈

夏 玉戈

商代晚期,《玉戈》

长26.6厘米、 内宽4.04厘米、内长5.7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刘家庄出土

西周《素面玉戈》

『饰花纹玉戈』

在玉戈上装饰花纹图案,始发于商代。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兽面纹玉戈。援平直,两边有刃,尖端呈三角形,内作长方形,中央琢一圆穿。通体随形刻阴线纹一周,并在内的底边和援的上部用双勾阴线各饰有商代流行的兽面纹。而且在援上兽面纹的口鼻下,还琢有数条直线弦纹,一直通向戈尖。不过类似饰花纹玉戈较为少见,这在当时可能也算是精品了。此外,还有一些饰几何纹图案的玉戈,制作工艺也相当精美。

商晚期,《玉兽面纹玉戈》

长16.3厘米、宽7.4厘米、厚0.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商代后期,《兽面纹戈》

长25.3厘米、最宽5.8厘米、厚0.6厘米

青灰色料局部有褐色浸蚀。扁平体,援前端呈三角形,双刃锋利,中部起脊,上饰三条平行凸弦纹。长方形内,中央一圆穿。内及援的正反面各饰一浮雕阳线兽面纹。此戈应为仪仗用器。

西周,《玉戈》

长22.9厘米、最宽9.1厘米、厚0.5厘米

1985年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170号墓出土

『刻写铭文玉戈』

商代出土的玉戈上,不但制作精美,而且还有朱书或刻文。如妇好墓出土的一件长38.6厘米的玉戈,在内后端的一面刻有“卢方習入戈五”六字。专家们认为,卢方当系方国名,習可能是人名,入字有贡纳之意。合起来释读的大意即是“卢方的習入贡戈五件。”这件有铭文玉戈的出土,对了解研究当时中原地区殷王室与卢方的往来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此外,安阳小屯北还出土了一件“朱书玉戈”,完整清晰的共七个字,皆用毛笔书写。其内容可能是殷王国在与方国战争获胜后所书,也可能为专制此戈纪事。总之刻书铭文玉戈,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和文化,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实物资料。

商代晚期,《作册吾玉戈》

通长38.6厘米、最厚0.6厘米

1977年甘肃省庆阳县野林乡出土

青白色,局部有褐色斑。器扁平,锋呈三角形,有中脊和边棱,两面开刃,直内前端有一圆穿。铭文字数,援后部刻铭文3字,铭文释文为乍(作)册吾。

“作册”是商代掌管著作简册和奉行国王告命的官名,“吾”是任此官职者的名字。这什玉戈与1977年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40多件玉戈形状风格相似。据考古报告称::“这件玉戈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戈,不论形制、大小、风格, 都很相似。戈上字体接近殷墟卜辞第一期 (武丁),它的时代也应与之相近。”

美国哈佛大学馆藏,商代玉戈。铭文:“曰餗王大(太)乙在艅(俞)丮(执)戈。”餗字,祭名。《说文》:餗,鼎食也。太乙,即商先王成汤。莫俞,可能是地名。丮,执也。全文通译:这是在“莫俞”这个地方祭祀先王成汤时所执的戈。

深度解读:一位年轻的侍卫因为有幸参加了对商先王成汤的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感到自豪,偷偷地在玉戈上刻字记念。看来,他本人亦出身于贵族之家。

『铜内玉戈』

这种戈是以青铜内和玉援相互合制而成。铜内上大都铸有兽面纹并镶嵌绿松石。玉援刃犀利、光洁明亮,琢磨极为精致。这件曾经为商王朝征战沙场的女将军妇好墓中出土的铜内玉援戈是一件珍品,它不但表明了商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而且也显示了持有者的权力和特殊地位。

商,《玉嵌松石铜柄戈》

长24.6厘米、玉援厚0.4厘米、铜柄宽6.8厘米

玉质青碧色,大面积白化,有褐色斑。玉表面有包装所用织物纹,援部为玉质,薄而平,剪短中部有凸起的脊,上下两侧有刃,上侧的两面皆有一道长凹槽,中部有一个大孔。铜柄嵌小粒松石,组成鸟首图案,柄上有大小二孔。

商代晚期,《铜内玉戈》

通长25.3厘米、玉戈长14.4厘米、内宽4.24 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黑路河出土

商中期《玉援铜内戈》

长32厘米、最宽6.9厘米、厚0.4厘米

河南省新郑县新村乡出土。

目前所知考古资料中最早的玉戈发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器形有的比较宽短,内援不分,尾部有一穿孔,颇似圭形。也有的内援俱全,较为完整。

古玉的辨伪与鉴定/中国古玉器鉴定丛书

作者:古方,李红娟 编著

古玉辨

作者:(清)刘大同 著作

(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官员帽子最高处那颗“顶珠”,到底有多值钱?

考古现场出土红山古玉,文化归属之谜迎刃而解!

乾隆皇帝折腾玉玺记:心中默念“二十五”

商务合作、广告投放,加微信:shiqiyaji

- END -

荐号

拾器文玩

ID:wenwan-bang

拾器格物|文玩古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