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甲胄最经典、华美、威武的时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战士头盔叫什么 中国甲胄最经典、华美、威武的时代

中国甲胄最经典、华美、威武的时代

2024-07-10 2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明代头盔细部,可见华丽不输与日本武士,不仅加装凤翅,而且抹额正中心还加装各种装饰造型如神兽,吉祥图案等.

明代最华丽的铠甲形制当属图中这样的明式明光甲,两个装饰着吉祥图案的明光胸镜,下联一个硕大的兽吞腹甲,证明是与唐代铠甲一脉相承的,从唐代一路演化,形成最后的定型款式。各部位的图案、造型都程式化,章法可循。

无论凤翅盔、还是明光胸甲别致精巧造型的盔形,其实都是理想化的产物,多见于校阅甲、仪式用甲。不是真正意义的战甲。真正的战甲大多装饰形式采用多种甲片组合,即全身铠甲不同部位采用多种形状的甲片组成。即简单又美观

明朝甲胄主承袭着宋代甲胄,最具标志性的的制式化明甲就是"凤翅甲"。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那种兜鏊带有华丽的凤翅抹额,身甲是所展现的经典款式结构的大铠。显示出明宋这两个中国铠甲发展关键期之间稳定的持续性和继承性,当然比之宋甲,明式大铠也有了一些增删演进。比如束甲绦的变化,两宋尤其南宋时期束甲多是地采用绳、皮带和衣勾,目的只是束紧胸腹部的甲衣,保障行动的敏捷麻利。而明代束甲绦则多用富有装饰性的宽幅丝锦帛带为之,更鲜明的特征就是束甲绦正中佩缀金属制的圆护,也就是后世所谓"护心镜(前胸)"“掩心镜(后背)”。有的铠甲上,束甲绦还与腹部护甲以及鶻尾相互吊挂连接,组成铠甲的一个附加体系。更增添了胸腹要害部位的防护能力。

从唐代开始,中国甲胄就非常注重束甲,使得甲身紧贴,宋代起,简化为胸部横束一条绳绦或革带,但不做装饰,明代开始在此处做起装点,加装一个护心镜。背后一个掩心镜

我们再谈一下腹甲,明甲腹护较宋元时期更大且厚重,附以"抱肚"紧束,使身甲更加体贴,腹甲之下大多还垂吊一条宽大的倒三角形甲件。多型如鱼形,故而俗称为“吊鱼”。后来吊鱼又被国粹京剧应用到舞台服饰上,并被艺术性地夸张作大,成为道具甲胄--大靠格外引人注目的一个部件。

图中两个武士装束显示了鱼形鹘尾,这是明代特色的装束.

明甲另一个进步就是的腿裙增添了吊挂设施,晚唐五代以及宋代,铠甲都有长达脚踝的腿裙,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武人骑在马上的双腿。不过也给武人下马后的徒步带来不便,明甲增添了吊挂设施,徒步时将裙角吊起,大大方便了行走,上马后再放下,又可保护腿脚.

明甲增添了吊挂设施的腿裙

宋代之前甲胄有一个小缺限,既头盔护项与肩部之间相互接触,两者甲叶容易发生刮擦阻挂,严重影响头部转动,为解决这个问题,宋代开始是通过在肩部披上一块布锦织物,隔开两者,到了明代,发展成为一种类似近代挑夫垫肩式样的肩甲,称作"苫肩",多用皮革厚毡制成,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多了一层对肩部的保护。这种“苫肩”在京剧靠甲中也叫“三尖”,明显是苫肩的谐音

从宋代起,中国武士就总在肩部披件披肩式的附件。这个物件大家总以为是装饰用的,其实,如果是装饰,就这是为防止头盔顿项上的甲片与肩部的甲片发生刮擦阻挂。而披上的带有隔离目的的

明朝虽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但无论政律制度、社会风俗仍不免处处残留有前朝的遗痕,作为关系到国家社稷安危的军事战备技术,更是较少阻障地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渗透汲取.明既是从世界霸主蒙古手中夺取政权的,百年前空前强盛、令世界颤栗的蒙古兵器甲胄技术定会为明代留下十分有益的财富,这在明军衣装甲胄乃至兵器上都有很明显印迹。

常见的传统式样大铠多是很隆重的长甲身,配以各种扎紧用的束带、包肚之类的附件,虽然外表很威严,但很繁琐,穿脱不易,所以很实用的短甲也是很多的,这种短身甲叫齐腰甲

明代增添了许多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蒙元事物的新式铠甲。比如曳撒甲,就是以蒙元时期流行的中亚式样的服饰款式改造的铠甲,具有穿脱方便的优点。蒙古铠甲常见的大对襟式样,也成为明代铠甲最常使用的款式,甚至皇家御林军已经皇帝本人的铠甲也多采用这种款式。不仅有类似今天“大衣”式样的大对襟,而且也有小对襟,只及腰部,这种与腰部齐平的铠甲明代称为齐腰甲。

齐腰甲

明朝军队广泛大量地使用锁子甲,各国各地发现的明代甲胄遗物,十有八九都是锁子甲形式。从一些史籍典册的记述中,可知明代既使普通士兵也能配备在唐代还要靠西域进贡的锁子甲。而元代,蒙古横行欧亚,虏获无数欧亚各地的兵器甲胄以及制造工匠,欧亚武士最常见的锁子甲也成为蒙古铠甲的主流,明朝锁子甲的流行与此不无关系。不过元明时代锁子甲除了使用与世界各地锁子甲相同的品种比如犹如今天针织毛衣一样的圆筒状外,明代锁子甲也逐渐演化出一种中国特色的品种,这种新锁子甲摒弃套衫款式,回归中国传统甲衣款式,平面地构成一个个方块状部件,然后履着在一块块甲衬上,形成中国甲传统的组成单元:披膊、胸甲、背甲、腿裙,而且为了增加锁子甲过于单调的装饰,还将一些花朵状的甲片与锁子甲勾嵌在一起,有诸如“锁子勾嵌梅花甲”之类的美称。

和西方中亚那种常见的毛衣似的筒袖式样不同,中国的锁子甲,往往是将锁子甲联缀在一件件衣片上,形成平面状的护件,和常见的甲胄款式一致。可谓中国特色的锁子甲。

锁子勾嵌梅花甲

罗列了八款明代常见兜鍪,明显带异域特色的就有四款,图中第1、2款是蒙古胄形,而3、4款则更带有中亚及印度风格,。只有后四款才有汉甲特征。这也是明代继承蒙元铠甲的一个证明。

明代还有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快速制做的“全铁甲”,全甲由几块大片的铁板构成完整甲身,并附以铁面,铁手等附件,穿着后有全身防护效果。

明代铠甲防护面可以涵盖身体大部分区域,除了眼睛、脚底,其他所有地方都有严密的防护,许多关键部位,甚至制作有专门的护甲,比如许多人都会忽视的腋窝,这其实是战斗中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这一,明甲有专门的腋甲。再如咽喉,这也是人体最要命的要害部位,明代也有专门的护喉甲件,而且形状比日本所谓“喉轮”更加形似圆轮。

明代有多种保护面部的护甲

这件明代石像展示了更直接有效的喉颈护甲。这是现存历代作品中罕见的,揭示了一种被遗忘的古代护具,类似日本的喉轮,而且其圆形更能阐释为何称为“轮”。日本之喉轮的来历是否与中国有关,也未可知

面部是五官所在,重要性与头颅一般无二。明代有多种保护面部的护甲,除了可以遮蔽面部的宽大兜鏊护项,还有专门的面具形状的面甲,这种面具既有日本鬼面一样整铸的铁面,也有像鱼鳞甲一样的带有柔韧性的面甲。

要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要数以棉布为主要面料的布面甲在中国的发扬光大。布面甲在蒙元时期,开始大量普及使用。蒙古的布面甲还主要是防弓矢。到了明代人们更是发现,将一定重量的棉絮纳实,浸湿再踏实成厚布毡,对鸟枪弹丸有不错防护力,故布面甲派上大用场,由于明代火器越来越重要,威力越来越大,布面甲也日渐成为主要配甲

明代布面甲复原像

终使明末清初之时,布面甲大有独霸的势头明代布面铠甲有两种,一种是外表是几层棉布为表,里层则缀满铁甲片,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棉袄甲”的反穿形成的一种“新式样”。另一种则是里外全都是棉布棉絮组成。是不折不扣的棉甲,对原始火器的防御能力还是不错的。正因为如此,在火器越来越成为战争主要武器的明清时代,布面铠甲成为主流。其实这也是甲胄应对热兵器的一种历史趋势。由此可以说,中国甲胄的发展一直是走在时代前列的。

布面甲含两种形式,一种是外表是布面,里面是铁甲片的,称作暗甲

中国铠甲和世界各国铠甲一样,除了军事防御功能外,都同样讲求艺术性所赋予的荣耀感,无一例外都需要装饰,布面甲的装饰形式与金属铠甲完全不同,采用印染刺绣华丽图案实现,这样明清布面甲越来越注重采用异彩纷呈的图案美化铠甲

运营人员:chujiang50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