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怎么选拔人才的】穿越回去,你能考上状元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参军职位 【古代是怎么选拔人才的】穿越回去,你能考上状元吗?

【古代是怎么选拔人才的】穿越回去,你能考上状元吗?

2023-03-27 03: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国时期官职是世袭制,爷爷传给爸爸爸爸传给儿子,由贵族垄断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条件成为官吏,小贵族即便是昏庸之辈,甚至他是个白痴也能继承他老爸的职位,显然,这样的制度为国家选拔人才来说,根本就选不了什么好的人才。

到了汉代有了察举制,由在职官员通过考察推荐来选择贤良,这个方法比世袭制要靠谱多了,但是也没有那么完美,首先人才由官员来推荐就会有巨大的操作空间,比如说你花点钱就可以买通官员了,而且被举荐的这个后生,因为举荐人才能走上仕途,他当了官之后必然会对推举他的人感恩戴德为之效命,这样就很容易产生拉帮结派的现象形成地方集团。

到了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的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控制,他们选人只有一个原则不管你学问好不好品质怎么样,推荐的大多是望族子弟,这样就使得察举的范围越来越窄被推荐的人也大多名不符实,真正有才华的学子被埋没,最后的结果是阶层固化,贵族永远都是贵族寒门永远都是寒门,察举制已经成为了变相的世袭制。

到了隋文帝和隋炀帝父子俩这里,才发明了科举考试为寒门人士发挥才能提供了出路,客观上促进了人才的合理利用,从隋代到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选拔是一层一层选上来的,读书的人叫童生,童生参加院试,这个是最基本的地方选拔,考上的人叫秀才也叫生员,接着秀才们参加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的乡试,考中的人叫举人,乡试第二年的春天,举人们会到首都参加会试,中举的人叫贡士,进贡给天子的士子,最后一关叫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或者是亲印大臣代理主持,合格的人称为进士。

明清时期,殿试录取考生分为三本称为三甲

一甲有三个人,这三个人称为进士及第,第一名叫状元这就是最高了,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二甲根据官场需要录取多人,称为进士出身。

三甲称为同进士出身,也可以录取多人。

除了最后的殿试之外,这些学生们在哪个地方考试呢,古代的考场叫做贡院,贡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者是国家的意思,成千上万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子被关在贡院里考试,贡院非常简陋里面都是高墙院落分隔成一个一个小隔间里面只能坐上一个人,基本上一考就是好几天,不考完是不允许出来的,吃喝拉撒全部在里面,吃好办,官府为考生同意提供食物,有专门的杂役帮忙取水生火。

可拉撒怎么办呢,首先学子们要学会的就是憋,能不拉就不拉,实在憋不住考房里面一般会放一个桶,小便是可以在桶里就地解决的,这个监考官是不管的大便就会有点麻烦,古代认为考试的时候大便是对圣人的大不敬,是晦气的表现,但是如果实在憋不住了怎么办呢,要报告监考,将自己的考卷交给监考,由监考带你去厕所,之后再回来继续考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