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发散思维的特点包括 山西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山西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山西教师资格:心理学常见考点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山西教师考试交流群:234260978

 

微信号:shxoffcn

    山西教师考试网,为考生整理的心理学常见考点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希望考生能够顺利通关。 1.问题: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间有某些障碍需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的分类:分为两种类型①有结构问题(结构良好问题)

②无结构问题(结构不良问题)。

3.问题的基本成分。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

①给定条件,已知关于问题的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②要达到的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③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4.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将问题从起始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5.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指向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6.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问题解决的首要环节

(2)理解问题---形成问题的表征;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算法式、启发式)

(4)检验假设----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直接经验、间接检验)

7.发现问题的能力①受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②也与其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关。

8.影响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1)不能有效识别问题的相关信息;

(2)缺少某一问题领域的特定的知识;

(3)太急于得出答案。

9.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直接检验和间接检验

10.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

(2)启发式:①手段-目的分析;②反推法;

 

③简化法;④类比法。

1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受到问题类型、呈现方式等因素

(2)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可能性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4)个体的个性心理特性

12.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1)形成有组织的知识结构;(2)教授学生运用策略;

(3)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3.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要注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14.教授学生运用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15.促使技能达到自动化水平:

(1)将较复杂技能分解成许多子技能或前提技能,并分别掌握;

(2)促进各子技能或前提技能的组合;

(3)多次综合练习,使其达到自动化水平。

16.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17.创造:是根据一定目的,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一定价值意义成品的活动或过程。

——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

18.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19.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大认识支柱。

20.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1.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2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1)环境;(2)智力;(3)个性。

23.环境因素:指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

(1)创造性比智力更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2)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子女创造性发展十分重要;

(3)学校教育中过分强调纪律和规范,缺乏自由和开放气氛也会妨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

(4)社会文化中过分强调社会规范,不敢探索有可能失败的未知事物,也会限制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24.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创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

25.高创造性者的个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26.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27.创造适宜的环境要: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8.要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该做到:

(1)给学生应有的信任;(2)减少不必要的规定;

(3)不作评判;(4)对学生表示诚恳的支持;

 

(5)提供某些集体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

29.注重个性的塑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保护好奇心;

(2)接受学生的想法,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和观点,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0.创造性的思维策略训练:

(1)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发散思维训练;

(3)学会容忍模糊性;(4)分析与假设训练;

 

(5)自我设计训练;(6)头脑风暴训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