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手 iOS 11 原生双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韵母的 一天上手 iOS 11 原生双拼

一天上手 iOS 11 原生双拼

2024-06-26 1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练双拼,还有什么是比「用它来写一篇文字」更好的选择?花了一天时间上手双拼后,我打算来分享一些关于 iOS 11 原生双拼的学习与使用体验。

从拼音说起

对了,请不要误会标题党。此处「上手」是指记下双拼键位不用再翻看码表,正因为其简单,「一天」足矣。但要超过熟练使用全拼的输入速度,当然需要时间积累。就目前磕磕绊绊的我来说,依旧感觉熟练之后双拼在速度上显然完胜全拼。而这,就要从汉语拼音说起。

汉语拼音是一种用拉丁字母为现代汉语(普通话)标音的方案,同时也是将汉字转写为拉丁字母的规范方式。它的历史非常短暂,与简体字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汉字改革」中逐步确定并推广发展而来。汉字改革的初衷便是因为汉字过于复杂,学习较困难。从 1950 年至 1955 年数年间几经研究,最终确定采用世界上最普遍的拉丁字母来制定拼音方案。甚至一度批示「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当然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也万幸最终并没有全面拼音化。不过汉语拼音本身的普适性显而易见。

回到汉语拼音方案,虽然采用了 26 个现代基本拉丁字母与英语字母表一致,但在发音与拼写的形式结构上与英语完全不同。简单来说,汉语拼音采用「声母+韵母+音调」的逻辑来拼写(注音)汉字。

而双拼的初衷正是将声母与韵母映射到独立的字母按键上,然后所有的汉字只需要单击「声母键+韵母键」即可完成输入。可以发现,这种思维方式与拼音本身的拼写逻辑完全一致。

只不过与全拼天生将拼音硬拆成一个个独立的字母与键盘上的键位一一映射不同,双拼中的韵母与部分声母同键盘上的字母键没有直观联系。多了一层映射关系(韵母及部分声母与单个字母按键的对应关系),需要额外的记忆键位后才能使用。

完成了这一步记忆过程,当我们能够熟练在两套映射逻辑下自由切换后,永远只需要两次击键自然在速度上完胜全拼。

上手方法

在尝试记忆之前,让我们先来温习一下 1958 年 2 月 11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搞清楚汉语拼音中的声母与韵母。

然后建议破釜沉舟,直接删掉系统中的全拼输入法,切换成双拼。iOS 11 及 macOS High Sierra 中原生自带了「搜狗双拼方案」,点开 macOS 设置中切换双拼方案旁的问号就可以直接查看搜狗双拼的码表。

iOS 11 原生双拼码表

个人建议不需要去背什么口诀,因为牵强附会毫无逻辑的词句,远不如通过拼音自身的形式结构外加个人体验更方便记忆。具体到这次原生双拼的上手过程,我用到了如下方法:

21 个声母大多数与按键一一对应,只需要记住三个:「zh」、「ch」、「sh」的键位即可。如此一来,「声母+韵母」中的一半已经搞定。用盲打手势,将双手自然地落在 F、J 这一行,可以发现大多数带鼻音的「韵母」都分布于此行。自左向右直接按顺序背下韵母「ong/iong」、「uang/iang」、「en」、「eng」、「ang」、「an」、「ao」、「ai」、「ing」,小指落在的「;」键正好是这一行最后一个韵母。接下来逐个击破,键位「Y」和「V」对应的韵母恰好和他们的英语发音相近1 。「uai」是 Y,「ui」是 V。另一些形近的韵母则可以加上个人体验配对来记。比如「uo」在键位「O」上(这是与其拼音发音相近),接下来应该「uo」-「ou」配对来记下「ou」在键位「B」上。此时加入个人体验,灵活运用各种联想来记忆。比如「uo」与「ou」键位配对是「O」与「B」,曾经常玩 RTS 游戏的我对「ob」2 这个缩写非常熟悉。其余诸如「ei」与「ie」等,都可以用这种思路来配对记忆。这样一来,只剩下寥寥几个韵母需要单独记忆。还是那句话,记得加入个人体验。比如落在键位「C」上的韵母「iao」,意大利队死忠粉的我记起「ciao」来自然不费吹灰之力;平日欣赏 +1s,看到键位「W」就想到「蛙」(ua),记下来只需一秒。个人数了一下,最终单独记下 8 个键位就可以完成所有韵母的记忆。对于那些没有声母而只有韵母和声调的汉字(比如「啊」),在韵母前面加个键位「O」即可。看起来「O」和零也的确很像。再说双拼

随着 iOS 11 的发布,原生双拼在双拼惯用群体中引发最多的吐槽就是其码表采用了并不够现代的搜狗方案。实际体验下来,我也有同感。好比给键位「;」赋值怎么看都是来自于 PC 时代盲打的使用习惯,如今在移动设备上显然更依赖于双手拇指的肌肉记忆。为了改成双拼,平白改变键盘布局多了一个「;」键。3 但这些瑕疵与初衷速度上的提升比起来,就微不足道了。另外原生的好处是拿来就能用,也不会遭遇第三方上卡顿 Bug 迟迟得不到修复,那些苹果反应迟缓的糟心体验。

至于其他在双拼与全拼的争论中,很多所谓双拼的缺点就有些想当然了。首先我们要做到的「熟练」,是指能够在两套映射逻辑中自由切换。请注意,全拼其实并没有什么自己特殊的逻辑。这里所指的两套就是指:「汉语拼音逻辑」与「现代拉丁字母逻辑」。就好比我们在讲「熟练」掌握英语,显然不是从此忘记中文不用中文。千万不要傻到认为自己用上了双拼就会忘掉英语键盘的用法。当我们要在 Google 中输入拼音字母查询「neirong」,那就直接全拼回车上屏。转不过弯来硬是要输入「nzrs」,只能说明还不够熟练。

而诸如这几年发展出来极大消除了重码率的「动态词频调整」、「整句输入」等等技术,在我使用体验中也是输入的越全越长才越准。双拼独有的声韵两键上屏一样能受益于这些技术,且能大幅减少击键次数。当我们尝试用双拼输入长句时,还会体味到独特的节奏感。要说唯一的问题,还是由不够熟练带来的误击按键没法用「智能纠错」来自动更正。

话说回来,我自己离熟练也还有段距离。先来上手,许多问题还是等熟练之后再慢慢体会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