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枪老太婆”原型牺牲时只有45岁,枪法很一般,但真的不怕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枪老太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概括 “双枪老太婆”原型牺牲时只有45岁,枪法很一般,但真的不怕死

“双枪老太婆”原型牺牲时只有45岁,枪法很一般,但真的不怕死

2023-06-19 1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48年晚上,有人来到邓惠中家抓捕她,她叮嘱家人不要说出老二邓诚被逮捕的消息,便跳出窗子逃走了。

邓慧中逃走后,国民党便将邓家其余人全部关押了起来。第二天便提审了邓慧中的女儿邓叶芸,邓叶芸也是到了审讯室外才得知里面正在被审讯的人正是自己的母亲,也就是邓慧中并没有成功逃脱。

随后,邓叶芸便被带到审讯室进行问询,而邓叶芸谨记母亲的嘱托,没有透露实情。敌人见状便对其施加酷刑进行逼问,而邓叶芸不畏酷刑、宁死不屈,敌人便以枪毙威胁她,可年幼的邓叶芸不惧死亡,没有透露半个字。

几天之后,敌人将邓叶芸带去跟母亲见面,并询问她是否愿意陪母亲一起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看到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母亲,邓叶芸自然十分渴望能够待在母亲身边照顾她,但母亲知道所谓的转移意味着更加非人的折磨,便留下邓叶芸独自跟敌人走了。可邓叶芸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母亲。

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邓慧中这个名字,但是大部分人应该知道《红岩》一书中提到的双枪老太婆。《红岩》这本经典小说曾经在上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此书以革命年代为背景塑造了多个经典人物形象。

这本书塑造的很多人物其实都是有原型的,其中双枪老太婆是以邓慧中、刘隆华和陈联诗三位共产党员为原型塑造的。

仅仅从个人形象来说的话,邓慧中是与书中“双枪老太婆”形象更加接近的,书中双枪老太婆是裹脚并手持双枪的老太太。

邓惠中原名叫张惠中,她出生于四川省农村地区,那时候还存在很严重的封建思想,女性更是受到非常严重的思想打压。邓惠中作为一名女性也受到过封建思想的压榨,当时家中的哥哥都在学校读书,而渴望知识的邓惠中却没有机会去学校学知识,仅仅因为她是女孩子。

而邓惠中并没有就此放弃,她在哥哥们放学后便会跟随他们学习,并因此受到了新思想的熏陶。当时,女孩子到了年龄需要进行裹脚,而思想先进的邓惠中强烈反对这一做法,不过尽管最终她没有成功裹脚,也在早期裹脚的过程留下了旧伤。

后来参加革命的时候,裹脚留下的旧伤对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她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因此被称为“飞毛腿”。

邓惠中在1948年被上级派到岳西指导地下工作,并给她配备了一把手枪。后来因为工作上的需要,组织另外为她配备了一把手枪,这正是她名号的由来。

《红岩》中“双枪老太婆”这个人物枪法十分准,但据邓惠中女儿回忆,邓惠中枪法实际一般,没有小说中所说的百发百中,也就是说,“双枪老太婆”精准的枪法应该是另有原型,或者是作者的夸张描写手法。

邓惠中指导的游击队伍物资非常紧缺,于是邓惠中便带领战士们去当地地主家中“借”枪来用,有“劫富济贫”的意味,当然会引起地主们的不满。但地主们当时也不敢真去报官,因为那些所谓的“官员”更是觊觎地主们的财富,时刻想找机会搜刮地主们的钱财和资产,因此也就默许游击队“借枪”。

邓惠中指导下的游击队成长迅速,游击战中表现十分出色,邓惠中自己也因为手持双枪、勇猛善战而获得了“双枪老太婆”的称号。

但是,由于邓惠中牺牲于乱世之中,很多个人身份信息缺失,没有及时被认定为烈士,甚至有人污蔑她曾经在狱中叛变。

1983年,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终于查清了邓惠中的身份信息和生前英雄事迹,后来为他追授了烈士称号。当年的11月,重庆市举办的各界人民纪念“——·二七”烈士殉难34周年大会便邀请了邓惠中的女儿邓叶芸参加。

在重庆,邓叶芸见到了《红岩》小说的作者,也见到了小说中人物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小说中,华子良和双枪老太婆是夫妻关系,但现实中两人并不相识。当时邓叶芸在重庆见到韩子栋时,他已经70多岁了,但是他仍然奔走于各地,从事着烈士评定工作,为死去的战友们争取应得的利益。

通过韩子栋在内的烈士复查组的不断努力,《红岩》中“双枪老太婆”的原型才真正让大众看到了、了解了。

在封建思想的压迫下,邓惠中却保持着先进的思想,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她敢于与落后风俗作斗争,甚至在那个婚前新郎新娘不能相见的年代,开创了“相亲”这种大胆的尝试。

通过自己争取的机会,邓惠中认识了邓福谦这位小学教师,并在婚后与丈夫一起生活在他的教职工宿舍里。

邓福谦学识渊博,思想先进,非常尊重妻子邓惠中。在丈夫的影响下,邓惠中也开始接触更多的新思想,开始学习知识并成功考入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也回到丈夫所在的学校任教。后来,为了感激丈夫对自己的鼓励和支持,她将自己的姓由“张”改为“邓”,即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邓惠中。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之后,邓惠中全力支持丈夫参与革命事业。后来,在邓福谦革命战友的帮助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到革命事业中。邓惠中最开始负责教书,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还在空闲时间教农民认字、学习新思想。

随着邓惠中任务越来越重,她决定将孩子们送回姥姥家。在姥姥家,三个孩子虽然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但却依然跟外婆一起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直到后来抗战胜利后,邓惠中回到江西教书,一家人的生活才逐渐好了起来。

但那时,革命工作还未结束,为了方便与战友们联络,邓惠中直接将自己家作为接头地点,家就是会议室,孩子们则担任“哨兵”。

1946年,邓惠中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工作愈加繁忙。1947年,川东地下党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邓惠中便暗中组织了“姊妹会”“翻身会”等活动,团结农民共同开展“三抗”斗争。

1948年,邓惠中成为岳西支部的联络员,她带领的游击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资金难题,而邓惠中则舍小家顾大家,将自家的谷子卖掉,支援部队各项工作。

正是因为邓惠中的无私奉献,才让这支队伍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后来在各大战事中贡献了非同小可的力量。

然而,敌人也知道“共产党”中有这样一位出色领袖,于是便重点逮捕邓惠中,最终成功抓获邓惠中并将其杀害。

但她的儿女们在父母的影响下,也先后参加革命工作,并在生活中服务于劳苦大众。老二邓诚更是在中学就加入了共产党,邓惠中在欣喜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同时,也非常担忧儿子的安危,因为那时正是革命事业面临很大考验的时刻。

邓诚加入革命后也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顾生命危险为组织送信,后来不幸被捕入狱。入狱之后,邓诚遭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始终没有透露半个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