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和优化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分层设计 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和优化设计

基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和优化设计

2024-06-20 0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期间必须避免传统的“题海战术”。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明确倡导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降低校外培训的压力,并且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了限制。在此背景下,针对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布置作业期间重视效率,保证设计的合理性。教师在完成理论课程讲解后,就会通过布置相关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学生也会在做作业期间加强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因此,探讨“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如何设计作业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双减”政策;分层作业布置和优化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双减”政策的提出,无疑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基于对政策的考虑,教师亦需要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作业的模式与设计,从而在“双减”背景下保证数学教学质量,优化数学课堂作业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成效。“双减”政策主要针对学生的两个方面减负:一方面,减少学生在校内的重复性、无效性作业;另一方面,减少学生在课外进行补课的负担,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减少、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高质量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布置现状分析

(一)教师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教师过多地依赖已有教案,在作业布置上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一味地沿用已有的教学方式。数学作业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创新有效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吸收效果。但是,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仍然将教材习题作为重点,无法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学生在对知识不能全面理解的情况下,对教材习题更加陌生,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习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忽略了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力大多放在教授知识上,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一些教师布置相同的课堂作业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这种无差别的课堂作业,忽略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优等生不能达到其训练高度,学困生由于完不成课堂作业而缺乏学习自信心,产生“学了也不会”的消极心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针对性的满足,降低了学习效率。

(三)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缺乏正确认知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积极倡导对初中数学作业实施分层设计,但结合实践发现,有些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并未深入,缺乏对分层设计的正确认知。首先,一些教师会按照个人习惯,对日常作业实施简单分层,未曾准确依据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能力、认知基础等,在作业设计时呈现出单调性、无趣性特征;其次,受到传统思想影响,教师在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使数学分层作业呈现出内容、形式、评价标准多样化的特色;最后,有些教师在思想上存在偏见,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强习题训练,学生的成绩就会得到提高,这亦是错误的想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和设计意义

在以往布置数学作业期间,教师总会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总会要求所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内容,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此外,从具体题目出发,不少习题还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总体上呈现出单调、陈旧的特点,学生在解决问题期间根本联想不到该问题的实际背景,在生活中也很难借助数学化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素养的培养。而在对初中数学作业实施分层布置与设计后,就能改善上述现象,教师可以更加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态,从而为后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提供支持。“双减”政策下,通过对初中数学作业进行分层布置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转化学困生、培养学优生”的目标。在满足作业分层布置与设计的条件后,能有效摒弃传统布置作业时存在的缺陷,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处理好“面向全体”和“照顾个别”的矛盾,真正展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按照倡导的新思路,教师积极发挥出引领作用,促进课内外的有效结合,将学生从以往的“齐步走”“满堂灌”模式中解放出来,有效缓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此外,通过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还可以帮助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准确了解每名学生的数学水平及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真实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学生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和优化设计策略

(一)以学生分层作为作业分层布置和设计的前提条件

在分层布置作业前,教师要对学生群体予以深刻分析,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数学能力基础,按照不同层次予以划分,最终完成作业布置与设计的过程。当然,初中数学教师在讲授完该节知识内容后,要对该节课程内容进行大体了解,为将学生进行分层创造条件。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按照教学大纲讲述知识期间,通过课堂表现掌握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理解能力较强、日常表现相对优异的优等生标记为A层;将那些虽然在上课期间认真听讲,但是学习能力稍显不足、仍需点拨的学生标记为B层;对数学基础相对偏差,在讲完课后不能掌握知识内容的学生标记为C层。在将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层后,就能为后续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创造条件,以便为分层作业布置做好准备。

(二)执行分层布置作业时遵从分类指导

实践表明,如果初中生在学习期间,总是感觉到失败,这种反复失败的影响会逐渐降低期望值,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习成效可能会变差。因此,教师在面对班级学生时,需要正视每一个学生,保持一视同仁。尤其是针对学习成效相对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应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学困生重拾自信。当然,在布置作业期间,也需要按照特定的分层方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选择的检测标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四、结语

课堂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能力。“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作业的优化,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作业量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永涛.初中数学以惑为诱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7).

[2]公海燕.利用有效提问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0(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