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年薪20万和私企年薪30万怎么选?这三条干货,说到点子上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去神木班车时间 国企年薪20万和私企年薪30万怎么选?这三条干货,说到点子上了

国企年薪20万和私企年薪30万怎么选?这三条干货,说到点子上了

2023-05-06 00: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人咨询:准备跳槽,左手一个国企年薪20万的OFFER,右手一个私企30万的,应该迈哪条腿?回答:人有两条腿,但同时只能走一条路。想清楚这三点,自己拿主意。无论走哪一条路,都可能会后悔没选另一条路,这就是人类的“损失厌恶”心态。迈腿之前想清楚,想好了就迈开双腿大步走,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一】国企OFFER的性质,如果是劳务派遣等第三方合同性质,原则上放弃。

正规的优质国企,招聘正式员工(与本单位签劳动合同),一般不进行社会招聘。只有特殊专业、市场化职业或偏远工程缺人时,才可能社招少量正式员工。

国企,尤其是央企,招聘不是技术活,而是“艺术活”,因为盯着的人太多了。怎么堵住猜疑、议论之口才是最重要的程序性工作。所以,他们轻易不敢开社会招聘的“口子”,否则关系户挤满楼道。补充正式工,主要招聘渠道仍以校招应届生为主。

首先你要问清楚你的OFFER的性质,是与国企直接签劳动合同,还是第三方派遣性质。普遍流行三种方式:一是劳务派遣方式,二是业务外包方式,三是与国企的合资公司签劳动合同。

不管国企口头承诺你什么,只是不是与国企人事部门直接签劳动合同,而是以任何第三方协议用人模式,你就是二等、三等员工。什么“同工同酬”,什么“表现优秀转正”,基本都是不靠谱的。

【二】国企年薪20万性价比要优于私企30万。

国企年薪20万,隐含其他福利待遇应该不低于10万,性价比超过私企30万。国企实际到手的实惠,可能甚至要高于私企。当然了,个别知名的私企,福利待遇也超好,这个要仔细对比。

国企的人工成本预算与私企不一样。国企目前仍然实行工资总额管理制度(2019年有些国企开始试点改革),员工的年薪大约占到工资总额的50%到70%。福利特别好的国企,人工成本应该是员工工资的1.7倍到2倍,这些成本基本还是让员工受益的。

比如,某国企,员工年薪20万,人工成本预算大约是40万。其中,工会经费计提2%,福利费计提13%,教育培训费计提2.5%,困难救助基金计提1%,党团活动经费计提1%,单位企业年金4%,补充医疗1%。人工成本不足的,可以从行政经费补充。粗算一下,大约增加25%的福利,如果加上住房公积金12%,薪酬福利可以增加37%了。

这部分人工成本,都会以补贴和福利等方式,反馈给员工。举例说明,工会经费计提2%这一块,你生孩子了,工会慰问3000元;你生病了,工会看望你带2000元;单位搞团建,每人2000元运动装备;甚至家里老人住院,都有2000元慰问;天气热了,有600元防暑降温;冬天冷了,可以报销3000元采暖费;等等。如果国企给员工搞政策房,这块福利蛋糕之大,可遇不可求吧。

【三】你追求的人生态度才是根本。

选职业,其实就是选生活。选了国企,其实就是选定了这种长期稳定、安全、小康但颇受约束的生活模式,不要指望能发什么大财,也不要指望能多么自由自在,比较管理约束还是比较多的。

由于限薪令,国企收入天花板效应是明显的。传统国企,年薪50万基本到顶了;金融、互联网、高科技等高薪行业,一般人年薪百万封顶。不要指望能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本身就是不“安分”的人,梦想就是住别墅、开宝马、世界游。这个梦想在国企基本实现不了,只能去体制之外,要么做到企业高管,要么自己创业。

如果选择了国企,积累经验和资本之后,你还可以跳槽到体制外。如果你选择了私企,就不太可能再进入国企,两者之间的道路不可逆。

选国企还是私企,归根到底就是选人生态度。绝不是说,有能力的人去私企,没能力的人留国企。所以,选择国企还是私企,跟能力没有多少关系。国企的大项目、大技术、大工程多,有能力的人照样干出大事业,许多功勋人物都是国企专家。关键还是你究竟想要哪一种生活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