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去尾法的算式怎么写 c语言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c语言去尾法和进一法的例子,《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4-06-06 0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1篇:《去尾法与进一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8、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3~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近似数的含义,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习用“去尾”或“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3÷11(保留一位小数)

0.8÷3(保留两位小数)

*完成计算,指名板演。

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商的近似值的知识。

板书课题:求商的近似值。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8。

2、足球的单价是多少?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应该怎样列式?(300÷45)

你能计算出结果吗?

3、*计算,汇报结果。

(1)300÷45≈6.67个

(2)300÷45≈7个

在这里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大家同意吗?

4、探讨方法。

大家同意谁的意见?为什么?

这里能不能用可“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小结:这题中,要买的足球个数必须是整数,如果买7个足球,不符合事实,因此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能舍去后面的小数部分,最多买6个足球。在取商的近似值时,要考虑实际情况。

这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舍尾)

5、试一试。

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有多少名同学?船每次最多坐几人?要求几次才能全部过河怎样列式?(126÷15)

试着算一算。

*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8次能全部过河吗?8次只能过多少人?还有6人过不了河,怎么办?

小结:在这题中,过河的次数必须是整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也是不合理的,哪怕是只多1人,也要再运一次。因此正确的近似值是9,而不是8。

这道题的计算给你什么启发呢?(板书:进一)

6、练一练第1题。

*完成。

这里应该运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呢?

指出:通常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7、练一练第2题。

*完成,汇报方法。

是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的?说说你的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完成计算后汇报方法:30000÷2200≈14

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合理吗?

2、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平均身高应该怎样算?试着算一下。

应该怎样取近似值呢?(四舍五入)

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3、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想一想,应该怎样取近似值?说出自己的想法及理由。

4、练习十九第6题。

在小组中完成,交

流各自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你解决实际问题有帮助吗?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

300÷45≈6.67≈6(个)去尾

126÷15=8.4≈8(次)进一

反思:这一课的活跃性很强,学生对于以前的四舍五入有着根深蒂固的映像,因此,一开始的导入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学生不能明白的是为什么要不断地除下去!

但是,学生有着以前的学习经验,在三、四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类似的题目,知道有些情况是必须再多加一个的,比如坐船的题目,即使多的人不多,也要给分配一条船。他们很快就明白了这是进一法。

而对于做衣服之类的,学生也能明白不满一件衣服的料子是不能做衣服的!所以要采用去尾法!

因此,在课堂的后半段,更多的是要学生注意在计算方面的问题!

第2篇:《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动物呢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喜欢小白兔。

生:我喜欢小*。

生:我喜欢小猫。

师:小动物很可爱(出示各种动物的挂图),请大家观察一下黑板上的动力物,它们都长了。

生:耳朵。

生:眼睛。

生:嘴巴,还有腿。

生:还有一条尾巴呢!

师:真聪明!它们的尾巴是一样的吗

生:不是!

师:是啊,每个动物的尾巴都不一样。今天,动物们都聚在了一起,要进行一场比赛呢!现在,老师就带着大家到动物王国去看比尾巴大赛吧!

(出示cai课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所有的感活动起来,每个学生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只是在于老师如何开启,如何去引导他们去,去发现,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师直接板书课题,范读课文,这种旧的课前引导,只会让学生产生依赖的情绪,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的落入,而不是主动去想课文写的是什么。*是导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份,为了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工作,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片断二:

师:大家看看,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呢

生:有猴子,兔子,松鼠参加了比尾巴大赛。

生:还有公鸭子和孔雀也参加了比赛。

师:很好,刚才,小动物们说要请小朋友们做评委呢!大家看,首先出场的是谁呀(出示cai课件)

生:是猴子。

师:哦,是猴子,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猴子的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生:猴子的尾巴真长,可以荡秋千。

生:猴子的尾巴像一条绳子。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

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的尾巴长。

师: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是哪位选手出场了

生:兔子,松鼠。

生:兔子的尾巴好短。

生:我养过小白兔子,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舒服。

师:真了不起。

师:谁的尾巴短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师: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好大啊。

生:不对,是上面好大,下面小。看着好像是一把伞。

师: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真不错。我们看了三个小动物的比赛,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松鼠的尾巴好像是一把伞。第一场比赛结束了,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83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1—2节。

(同桌对读,分组读)

教学反思二: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从一年级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更有利于日后习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

片断三:

师:大家看,第二场比赛开始了。有哪些动物出场了

生:公鸡,鸭子和孔雀。

师:我们看一看,公鸡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生:公鸡的尾巴弯弯的。

生:还很漂亮呢!五颜六*!

生:它的羽毛还可以用来做毽子。

师:是啊,公鸡的尾巴弯弯的(相机用手势表示弯),有好多颜*,好漂亮。还可以用来做毽子。

师:我们再来看鸭子的尾巴。

生:鸭子的尾巴扁扁的。

师:真对。鸭子的尾巴扁扁的。(用手表示扁)

师:谁的尾巴扁

生:鸭子的尾巴扁。

师:我们来看一看最后一位出场的是谁呀

生:孔雀。

师:孔雀的尾巴好看吗

生:好看。

生:比公鸡的尾巴好要好看呢!

生:孔雀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生:美丽极了。

师:说得好。小朋友们,比赛全部结束了,我们看了六位选手的比赛,小动物们说要你们评一评呢!

(生讨论)

师:结果出来了吗谁得冠*呢

生:孔雀!

师: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我们今天看了一场精*的动物比尾巴大赛,知道了每个小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没参加呢!现大请大家把你收集的动物图片拿出来,同桌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观察一下它们的尾巴。(在讨论中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三: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要学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缚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师是放开手,让学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大胆地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教,学生听,这种学习方式被人称为静听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而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新课标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长久以来,我们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承,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利,新课标要求教师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3篇:《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3、在探索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初步形成*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处理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3元+5角  7千克+3克

2、笔算:375+34   375-34

二、情境导入

1、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具店,看看三位同学都在买什么?

从图中,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地板书,指名列出相应的算式。

2、揭示课题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都有什么共同点?

谈话: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三、自主探索

1、解决第一个小问题。

谈话:先试一试用竖式计算,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出示两种情况

提问:这两种算法哪一种正确?为什么?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解决第二个小问题。

(1)学生浓度计算“3.75-3.4”

(2)组织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3)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3、教学“试一试”

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解决后两个问题吗?(两人板演,其余*计算)

你能把计算结果化简吗?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有什么注意点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四、巩固深化

1、练一练

第1、2题

2、练习八第1、2、3题

五、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18页

反思: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我们不只一次在课内外发现: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拥有自己的*思考水平和谁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等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学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谁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不时进行某种对比,猜想或*,直到解决问题,从而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容量,自动生成新认知内容。

反思我们教师早时的教学行为,是不是有时太细了?教师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很有可能换来学生的心不在焉,甚至是逆反心理。这一点我们一线的教师肯定见识过。此时,不妨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气氛中,创设已有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从而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新知的探究的状态之中。同时,由于“创造”一种的、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立方体需要,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为探索者、创造者,这样的教师更加符合“平等的首席”的特征。这样教学,教师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创造力的培养也在法、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可谓意义重大而久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注重生命的发展,才不会在新理念的潜意识下调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