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国立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4-30 0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Disambig gray.svg  关于与「上海交通大学」標題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請見「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SJTU emblem.svg上海交通大学校徽老校名南洋公學、國立交通大學等校训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创办时间1896年12月6日[1] 大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校庆日4月8日学校标识码4131010248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综合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丁奎岭(副部长级)副校长范先群、张安胜、徐学敏、奚立峰、王伟明、朱新远教师人數2,979人学生人數41,297人本科生人數16,802人研究生人數24,495人校址 中国上海市

闵行校区(主校区):闵行区东川路800号31°01′38″N 121°25′56″E / 31.0273°N 121.4323°E / 31.0273; 121.4323 徐汇校区: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31°12′03″N 121°25′42″E / 31.20077°N 121.42843°E / 31.20077; 121.42843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坐标:31°12′03″N 121°25′42″E / 31.20077°N 121.42843°E / 31.20077; 121.42843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法华校区: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卢湾校区:黄浦区重庆南路227号

七宝校区:闵行区七莘路2678号校區市区及郊区总面积约5,333亩代表色交大红 [2]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邮政编码200240電話號碼+86 (0)21 5474 0000網站www.sjtu.edu.cn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位置Map

上海交通大學(英語: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縮寫:SJTU),简称交大上交上交大上海交大,是位于中國上海市的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农等9个学科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3],华东五校之一。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頂尖的高校之一,現時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上海交大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其前身是清末洋务派政治家、实业家和福利事业家盛宣怀于1896年创建的南洋公学,后曾易名南洋大学、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后期称为国立交通大学。1959年交通大学分立,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合并原上海农学院,2005年合并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使其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目录 1 历史 1.1 初创与合并前(1896 - 1921年) 1.2 合并为交通大学时期(1921 - 1949年) 1.3 院系改革(1952年) 1.4 交大西迁(1955 - 1959年) 1.5 上海交大时期(1959年至今) 2 传统 2.1 校训 2.2 校徽 2.3 校歌 2.4 校旗 2.5 校名 2.6 校庆 3 校园 3.1 闵行校区 3.2 徐汇校区 4 现状 4.1 排名聲譽 4.2 院系专业 4.3 重点学科 4.4 国际合作 4.5 附属医院 4.6 附属学校 5 知名校友 5.1 南洋公学至合校前毕业知名校友 5.2 交通大学西迁前毕业知名校友 5.3 交通大学西迁(1959)后毕业知名校友 6 历任领导 6.1 校长 6.2 党委书记 7 大事纪略 8 爭議 9 参见 10 参考資料 11 外部連結 历史[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沿革1896-1904南洋公学1905-1906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6-1911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1-1912南洋大学堂1912-1921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沪平唐第一次合并1921.4-1922秋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沪平唐第一次解体1922秋-1927夏交通部南洋大学1927.8-1928.8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沪平唐第二次合并1928.9-1940.9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抗日战争爆发1941.9 - 1942.8部分迁入法租界1941.9 改名私立南洋大学1942.8被日军及南京政府接收为国立交通大学(沦陷区)内迁重庆1940.9交通大学重庆分校1942-1946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抗战胜利 回迁上海1946-1949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平校回迁,另独立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国共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7平校和唐校合并另成立中国交通大学沪平唐第二次解体1949-1959交通大学交大西迁1957-1959交通大学上海部分1959-上海交通大学查论编 初创与合并前(1896 - 1921年)[编辑] 参见:南洋公学

南洋公学由盛宣怀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与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创办的大学。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推行新政。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在天津创办北洋大学堂后,曾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商讨设立南洋公学。1896年10月,盛宣怀上奏《条陈自强大计折》并附《请设学堂片》奏请在上海设置南洋公学,提议由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提供经费。12月6日光绪帝谕令批准盛宣怀设立学堂。[4]南洋公学隸属于招商局和电报局,校內设置了师范學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怀首任督办。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地区,同为盛宣怀所创办的北洋大学堂在天津一度被迫停办,部分师生因战乱南迁至上海,在盛宣怀的安排下入读南洋公学在上院专门为接受北洋师生所开设的铁路班,直至北方战局平息,北洋师生及铁路班迁回天津[5]。1905年改隶商部,更名为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1907年改隶邮传部,更名为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辛亥革命后1911年到1912年间为南洋大学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划归继承清政府邮传部的中华民国交通部,更名为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直至1921年与交通部下属的另外三校合并为交通大学。[6]

合并为交通大学时期(1921 - 1949年)[编辑] 主条目:交通大学历史 1947年护校运动中交大学生驾驶火车赴南京请愿

1920年(民国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认为交通部所属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平铁路管理学校、北平邮电学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统一学制,统称交通大学,办事处设在北京,是为交通大学第一次合并。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纠纷,叶被迫离职,交通大学存在不足一年即解体。

1922年交通大学解体后原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单独成立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后在1922年夏更名为交通部南洋大学直至1927年。1927年8月更名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沪、平、唐三校再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本部为上海沪校,唐校为土木工程学院,平校为铁路管理学院。是为交通大学第二次合并。

對日抗战八年时期,交通大学滬校内迁到重庆,唐校和平校内迁到贵州遵义,而留在上海沦陷区的部分成为伪交通大学。1938年起,交通大学徐家汇校舍被东亚同文书院占用。1945年8月交通大学重庆总校返回上海。1946年国立交通大学从交通部划归教育部,教育部令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平、唐两院分别回迁,平校另独立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与国立交通大学分离。同年12月,教育部下令停办轮机、航海两科。1947年5月约2800名学生曾驾火车赴南京请愿反对停办,是为交通大学的护校运动。

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国立交通大学上海本部。在1949年7月平、唐两校共同成立中国交通大学后,唐校也最终与在上海的国立交通大学分离。1949年国共内战期间部分师生随国民政府迁臺,1958年由在臺校友倡议复校,即如今位于新竹市的国立交通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交通大学的上海本部更名为交通大学,平校和唐校另合并成立中国交通大学,是为由沪平唐三地构成的交通大学第二次解体。[6]

院系改革(1952年)[编辑] 参见: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

20世紀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照苏联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对高等学校进行拆分,实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学由具有相当规模的理、工、管的多学科大学被拆分成单一的工科大学。大量院系调出。其中理学院中的数学、物理、化学学科被调到复旦大学;化学还支援成立了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全部被并入同济大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会计、财务等系并入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财经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纺织系分离出去成立了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水利系由严恺带去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航空工程系调整到华东航空工程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机电中的电子部分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1955年又支持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机电还支持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此外还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运学院等许多学校。交通大学只是从外面调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支援得到加强外,其余并入的实力都不强。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结束后,交通大学成了一所纯工科大学,实力受到重创。

交大西迁(1955 - 1959年)[编辑] 主条目:交通大学西迁 1956年,第一批交通大学师生西迁西安

1955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同时也为支援西北教育建设,国务院决定在上海的交通大学在1955年至1957年两个学年中分批迁往西安。1956年暑假,西安新校舍落成,学校第一批西迁开始。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和部分校内师生的反对意见,内迁工作不久中断。虽然所有中科院学部委员仍留在上海部分,但绝大多数青年师生,设施以及档案迁往西安,交通大学开始两地办学。由于上海和西安两地管理上非常不便,1959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两部分独立建校,交通大学上海部分成立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大时期(1959年至今)[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东大门

196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划归国防科工委,同时接受当时的高等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学科体系局限于国防相关专业。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交通大学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发展几近停顿。1970年,学校又划归当时的中国海军领导。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在中国高校中进行改革,大胆创新,使学校发展在历经院系调整、西迁、文革的动荡后迎来重要的历史转机。学校以人事、劳动、分配制度为核心,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了教职员的工作热情;学校充分利用交通大学的校友资源,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在当时中国思想还比较禁锢的环境下,在高校率先接受海外校友捐赠,兴建包兆龙图书馆;拓展专业方向,重建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应用理科系以及管理学科,逐步恢复交通大学时期理、工、管三足鼎立的学科布局。学校的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当时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肯定。

198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重新划归教育部领导。“七五”、“八五”期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5所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学校蓬勃的发展使得徐汇校区校舍资源相对紧张。198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始在上海市闵行区兴建闵行校区并于1987年投入使用。2001年开始,闵行校区作为上海兴建的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的主要部分,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建设,建成后将从原先的2200亩扩展到5000亩的规模,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先后获得中国政府高等教育“211”和“985”工程支持,被列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少数几所高校之一。学校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优化学科布局,成立了生命,人文,环境,药学,法学等相关院系,并于1999年并入原上海农学院,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于2002年成立了医学院。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也取得相当进展。200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约,共建机械工程学院,联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械工程高级人才,合作开展以来,在科研和教学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学历层次,该国际化项目是中美两国顶尖大学成功合作的典范。2006年两校决定扩大合作规模,提升合作层次,建立交大密西根大学联合学院,合作的学科也有了很大的扩展。2002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大部分院系都与国外知名院系开展了师生交换等实质性的合作。上海交通大学的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数量都居中国高校前列。

2005年6月10日,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签署《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的原则意见》。2005年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正式合并,成立新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传统[编辑] 建于1933年执信西斋南侧的饮水思源纪念碑 校训[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确定于1995年[7],其来源是1933年落成的交通大学传统标志性建筑物饮水思源碑。[8]

1910年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时期,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为校训,并著文释意。其后交通大学在此校训基础上进行扩充,1920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校训为“勤、慎、忠、信、恒”,1933年国立交通大学时期为“精勤、敦笃、果毅、忠恕”。1937年颁定16字校训:“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此十六字校训目前仍为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校训。[9]

校徽[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图案为齿轮铁砧锤链和书本。校徽中心为铁砧,铁锤,砧上置四本平放的线装书和三本竖放的现代书籍,示工程教育工读并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数码1896,表明交通大学的创办年份。砧外为齿轮,内部为一船舶形状,皆寓工程与交通之意。校徽有24齿和48齿两种规格。

1925年4月8日校庆交通部南洋大学向师生和校友征集校徽,年底确定了将当时在校学生徐震池和杨恒的设计稿合二为一的样式,并于1926年1月23日校长凌鸿勋发布公告实行。[10]

上海交通大学校徽历史 SJTU emblem 1912-1921.png

SJTU emblem 1926.jpg

SJTU emblem 1934.jpg

SJTU emblem 1940.jpg

1912年版校徽 1926年版校徽 1934年版校徽 1940年版校徽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Government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拉丁文“Ducit amor patriae”意为“对祖国的爱带领着我”

南洋大学Nanyang University45齿校徽

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50齿校徽

交通大学Chiao Tung University46齿校徽

校歌[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并未采用同源的西安交通大学和國立交通大學所采用的1943版交通大学校歌。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校方根据1909年的校歌制定了新校歌,但未被广泛使用。歌词依照1909年版略作修改,曲调仍然寄调基督教赞美诗《信徒精兵歌》。[11]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钢琴演奏 播放此文件有问题?请参见媒體幫助。 神州焕,古今灿,壮哉我中华; 书香溢,银锤起,美哉我校旗。 愿我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 既明勿昧,既进勿退,精神常振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我中华,便是光辉我校旗。 演唱版音频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历史 1897年版校歌《警醒歌》 1909年版校歌《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校歌》(1909年)《南洋公学校歌》(1915年) 1909/1915年英文版校歌The College Song

警、警、警,黑种奴、红种烬,黄种酣眠鼾未竟。 毋依冰作山,勿饮鸩如酝;焚屋漏舟乐未央, 八百兆人,瞥眼同一阱,醒、醒、醒。

警、警、警,胚羲轩、乳孔孟,神明摇落今何剩? 碧眼红髯,仿佛流风韵;不耻为之奴,转耻相师证, 漫漫万古如长暝。醒、醒、醒。

警、警、警,野吞声、朝饮恨,百年养士期何称。 毋谓藐藐躬,只手擎天臂一振;毋谓藐藐童, 桃李成荫眼一瞬,自觉觉人、不任将谁任?醒、醒、醒。

警、警、警,水东流、日西轫,朱颜弹指成霜鬓。 策驽马、追八骏,九逵之衢苦不迅。矧乃缒藤凿迁径, 玩物愒时,买椟珠谁问?醒、醒、醒。

珠光灿,青龙飞,美哉我国徽;[@] 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 愿我师生全体,明白旗中意, 既醒勿睡,既明勿昧,精神常提起。 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 光辉我国徽,便是光辉我校旗。

音频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此句在1915年被改为“五色备,如虹霓,美哉吾国徽;”[12] 曲调来自基督教赞美诗《信徒精兵歌》。[13]

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Upward to the high lands Where our race began. Listening to High Heaven Heeding i's commands. Telling for our brothers With our hearts and hands. I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Onward toward the glories Which our poets sang. Not for fame or riches Press we to the goal. But for truth and honour Pledge we mind and soul. III. Onward, upward, forward, Sons of our Nanyang. Forward out of conflicts Whence our freedom sprang. Mindful of the wisdom Taught by saint and sage, Earger look we forward To a Golden Age.

注:每段前四行为副歌。[14] 1926年版校歌《交通部南洋大学校歌》 1943年版校歌《国立交通大学校歌》 1982年版校歌《上海交通大学校歌》

长江南大洋西,中外交通地。 巍巍乎我校舍,浩浩乎我校基。 念昔贤创始之心,溯既往绵延之史, 顾我师生无偏无倚,爱敬如兄弟。 光明灿烂如电花,自强不息如轮机, 增加我南洋,黄蓝校旗之光辉。

音频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启发我睿智,激励我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灵泉源,科学之奥府,艺术之林园。 实业扩张,进步无疆,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灿烂文明,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 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音频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相聚在东海之滨,吸取知识的甘泉。 交大,交大,学府庄严,师生切磋共涉艰险。 为飞跃而求实,为创业而攻坚。 同学们,同学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 宏图在胸,重任在肩。 迎向那真理之光,扬起青春的风帆。 交大,交大,群英汇聚,同舟共济远航彼岸。 为自强而奋发,为人类多贡献。 同学们,同学们!饮水思源,饮水思源。 母校的光荣,长存心田。

校旗[编辑] 醒狮起,搏大地,壮哉我校旗。“”南洋公学校歌 增加我南洋,黄蓝校旗之光辉。“”交通部南洋大学校歌

南洋公学时期曾使用醒狮起搏大地图案的校旗。交通大学时期的校旗中间为校徽,两侧为三道水平横条,代表沪、平、唐三校,上方文字为“國立交通大學”。

1950年7月7日,校方发布《公布本校校旗式样》公告,通过了一面红底,左上为五角星及校徽,右下方为“交大”二字的校旗。1952年9月29日,根据教育部《关于各级学校校旗、证章式样的原则规定》,改为旗面仅有校名的旗帜。[15]

现行上海交通大学校旗为蓝底,中上部置有校徽及校名的旗帜。其中黄蓝两色为交通大学传统上的校色。

南洋公学时期 南洋公学时期 交通大学时期 交通大学时期 1950-1952年 1950-1952年 2012年- 2012年- 校名[编辑]

清代以长江为界,以南称为“南洋”。盛宣怀从自己经管的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筹得建设南洋公学的经费。他曾于奏折中解释命名原因:“西国以学堂经费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为‘公学’。今上海学堂之设,学费皆招商、电报两局众商所捐,故定名曰‘南洋公学’。”[16]

南洋公学曾先后隶属商部、邮传部、交通部。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将交通部所属的四所学校合并,以交通部统称为交通大学。

校庆[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每年4月8日举行校庆活动。4月8日为传统上交通大学的校庆日,源于1922年4月8日,交通部部长、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电令:“今日为交通大学成立纪念日,放假一天。”一说取义“四通八达”,正对“交通”之名,一说取自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首批40名学生开学日。

校园[编辑] 徐汇校区图书馆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有闵行、徐汇、法华、七宝(原上海农学院)、卢湾(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等5个校区,校园总面积近350万平方米。其中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徐汇区华山路上,是南洋公学创办之地,现今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闵行校区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位于闵行区东川路上,邻近黄浦江,始建于1985年,1987年落成使用,时任上海市市长的交大校友江泽民参加当年闵行校区的开学典礼。随着闵行校区二期扩建工程的收尾工作于2006年的基本建成,闵行校区面积达到309.25公顷(约4600亩),成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基地。周围有紫竹高科技园区以及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等。

查论编上海交通大学主要建筑及景观徐汇校区 老校门 老图书馆 包兆龙图书馆 中院 新中院 上院 工程馆 大礼堂 总办公厅 体育馆 科学馆 铁木工厂 执信西斋 校长宿舍 新上院 新建楼 浩然科技大厦 教师活动中心 海洋工程风浪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界碑和石碾 饮水思源 日晷 马可尼铜柱 史、穆烈士纪念碑 五卅纪念碑 杨大雄烈士纪念碑 大草坪 百年校庆里程碑 闵行校区 思源门 南大门 东大门 包玉刚图书馆 新图书馆 菁菁堂 铁生馆 光彪楼 上院 中院 下院 东上院(D教学楼) 东中院(E教学楼) 东下院(F教学楼) 陈瑞球楼 程及美术馆 逸夫科技楼 学术活动中心 光明体育场 综合体育馆 思源湖 留园 南苏园 园林植物标本园 盛宣怀铜像 卢湾校区 大礼堂 老红楼 二舍 三舍 四舍 五舍 七宝校区 斗姆阁 四面厅 闵行校区[编辑] 主条目: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是上海交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09.25公顷,4638.75亩。原称交大二部,始建于1985年,于1987年建成开学。

该校区共有11个校门,现共有7座教学楼,学生公寓共分7个片区,9座餐饮大楼分布其中。沪金高速公路以西为早期建设的西区,南部建有三座教学楼,其侧为思源湖,北部为研究生宿舍区。程及美术馆、南区体育场、光明体育场、体育馆新馆、菁菁堂、老行政楼等功能性建筑分布其中。高速公路以东,北部为生农医药院所区域,南部为机电信息院所区域,中部有图书馆新馆、新行政楼以及法学院、媒设、人文学院等院系大楼。

由于校区面积较大,特别是东区学院建筑分散,为方便师生,学校开设免费校内巴士,大致沿环形路线行走,共设十余站。并定时有校车前往徐汇、七宝等校区。

目前上海交大除医学院外的本科生和大部分研究生在该校区生活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地图

Map of SJTU Minhang Campus.svg

 思源门   南大门   东大门   包玉刚图书馆   新图书馆   菁菁堂   铁生馆   光彪楼   上院   中院   下院   东上院   东中院   东下院   陈瑞球楼   程及美术馆   逸夫楼   学术活动中心   光明体育场   霍英東体育中心   思源湖   留园   南苏园   园林植物标本园   盛宣怀铜像   界碑和石碾   木兰船建大楼   机动学院   电信群楼   微电子学院   软件学院   材料学院   数学楼   物理楼   化学楼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人文楼   凯原法学院   媒设学院   密西根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环境学院   外国语学院   药学院   文选医学楼   农业与生物学院   上粮七库专用线  思源门及菁菁堂

思源门及菁菁堂

南大门

南大门

包玉刚图书馆

包玉刚图书馆

新图书馆

新图书馆

陈瑞球楼

陈瑞球楼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徐汇校区[编辑] 主条目: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1940年代的交通大学校园鸟瞰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建筑群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所在上海市徐汇区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898-1936年编号8-19登录2014年4月4日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954号,占地面积为355亩[17]。该校区是上海交大整体搬迁至闵行校区前的主校区,也是承载老交大历史的校区,1896年南洋公学始建于此。

初建时的校区四面环河,位于现今校区的东部,徐汇校区的多数历史建筑亦分布于此。现今东侧草坪原为露天体育场,建筑环绕四周分布,建于1899年的中院位于草坪北侧,是徐汇校区现存最早的教学楼。后经多次购地扩建,逐步形成今日淮海西路、华山路、广元西路、番禺路间的校区格局。其中,南洋公学时期建筑及交通大学工程馆、新上院分别位列第二、四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该校区共有5个校门,校区西侧为宿舍区,南洋公学初建时学生居住于上院,后在校区西侧修筑有执信西斋作为宿舍使用。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凯原法学院、高级金融学院设在此校区。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地图

Map of SJTU Xuhui Campus.svg

 执信西斋   老校门   包兆龙图书馆   中院   新中院   工程馆   大礼堂   总办公厅   体育馆   科学馆   老图书馆   新上院   浩然科技大厦   教师活动中心   饮水思源   马可尼铜柱   史、穆烈士纪念碑   五卅纪念碑   杨大雄烈士纪念碑   日晷   界碑和石碾   百年校庆里程碑   钱学森图书馆   高级金融学院   凯原法学院   10、11号线交通大学站  交通大学老校门

交通大学老校门

交通大学老图书馆

交通大学老图书馆

中院

中院

文治堂

文治堂

执信西斋

执信西斋

现状[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名列于211工程、985工程的高等院校,以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大陆最出色的高等学府之一。现任校长是丁奎岭院士。

排名聲譽[编辑] 主条目:大學排名 大學 排名上海交通大學全球排名《泰晤士》世界排名[18]84名(2022)《QS》世界排名[19]46名(2023)《US NEWS》世界排名[20]105名(2022)《ARWU》世界排名[21]59名(2021)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学府之一,是“九校联盟”(C9)成员和华东五校之一。在上海,上海交通大学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并称沪上“四大名校”。[22][23][24][25] 上海交通大學在多個國內及國際的大學排名裡,均獲列為中國內地前6位。 上海交通大学受到各地学生的推崇,生源质量全国位居前列。[26] 由上海交通大学所發表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有廣大的影響力。現時上海交大學術排名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及QS世界大学排名共同被认为是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大学排名。[27][28][29] 院系专业[编辑] 参见:南洋公学 § 院系设置和交通大学 § 院系设置

南洋公学初创时,设有师范院、外院、中院、东文学堂、铁路班、附属小学、特班、政治班、商务班等院所。

1928年至1937年国民政府铁道部管理期间,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电机、土木、机械;交通管理等三类系科。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后,设立理、工、管三大学院。1942-1943迁校重庆期间,在工学院增设航空、造船、通信等系科,在管理学院运输、财务、工业管理等系科。至1946年,交通大学全校共设三个学院:理学院(设有数、理、化专业);工学院(设有土木、机械、电机、航空、造船、水利、化学工程、纺织、工业管理专业)和管理学院(运输管理、财务管理、航业管理、轮机管理、电信管理),并设置有电信研究所。

查论编上海交通大学院系专业设置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系(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方向、轮机工程方向) 交通运输系 港口与海岸工程系 工程力学系 土木工程系 建筑学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 动力与能源工程系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系 自动化系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 仪器科学与工程系 微电子与纳米科学系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生态与环境工程系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系 人文学院 中文系 历史系 哲学系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系 化学工程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经济与金融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会计与财务系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比较政治系 国际关系系 公共管理系 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日语系 德语系 法语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 植物科学系 动物科学系 园林科学与工程系 资源与环境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系 环境科学系 医学院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医学检验 护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 预防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 营养学 市场营销 媒体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 电影电视系 文化产业管理系 设计学院 建筑系 设计系 风景园林系 航空航天学院 飞行器设计系 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系 密西根学院 机械工程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未设下级系所的院系 物理与天文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 凯原法学院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致远学院 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系 创业学院 相关商学院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洲管理发展基金共同办学) 研究院 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 空天科学技术研究院 能源研究院 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 其他二级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技术学院 重点学科[编辑] 查论编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力学 ·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生物医学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 · 光学 · 遗传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内科学 · 儿科学 · 外科学 · 口腔临床医学上海市重点学科光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微生物学 · 遗传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流体力学 · 车辆工程 · 岩土工程 · 蔬菜学 · 企业管理 · 医学基因组学 · 组织工程学 · 口腔颌面外科学 · 内分泌与代谢学 · 消化病医学 · 肾脏医学 · 口腔修复与生物材料学 · 风湿病学 · 儿科学 · 发育生物学 · 医学免疫学 国际合作[编辑]

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和以下国际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签订交换合作项目协议:

 比利時:荷语天主教鲁汶大学  香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會大學 臺灣: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科技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成功大学  荷蘭: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法國:巴黎高科集团、法国国立应用科学学院集团(insa),巴黎、南特、里尔、里昂、马赛5所中央理工大学,法国高等矿业教育集团下属7所大学  德國: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柏林工业大学、马格德堡大学等  義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博科尼大学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诺丁汉大学等  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立命館大学  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  加拿大:麦马士达大学等四所大学  澳大利亞:昆士兰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悉尼大学  美國: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理工州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普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新墨西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辛辛那提大学、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附属医院[编辑]

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肿瘤研究所、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

附属学校[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原子弟小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上海交通大学幼儿园、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幼儿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马桥实验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小学[30]

知名校友[编辑] 参见交通大学校友列表以获取更详尽的列表。 南洋公学至合校前毕业知名校友[编辑]

蔡锷:1898年考入南洋公学,中国政治家、军事家。 蔡元培:1901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黄炎培:1901年入讀南洋公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國民主同盟主要發起人之一。 李叔同: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現代中國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以弘一法師名世。律宗第十一代祖師。 邵力子:1901年就读于南洋公学特班,中国共产党发起人之一。 凌鸿勋:1910年考入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鐵道工程學家。 邹韬奋:1912年就读于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國記者、出版家。 茅以升: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结构工程師,桥梁工程专家。 Kuo-Chen Chou 周国城:生物物理学家专家。

侯绍裘:1918年考入南洋公学,“五卅”运动领导人之一。 陆定一:1922年入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学习,中国共产党重要作家和文化人物。 朱物华: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无线电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 陈一白:1925年入交通部南洋大学电机工程科,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首任防空总台长,空军少将。抗日战争淞沪会战指挥中日首次空战获八一四空军大捷。 林同棪:1926年進入国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结构工程師。 黄万里: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中国水利、水文学专家,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交通大学西迁前毕业知名校友[编辑] 参见:交通大学 § 知名校友

汪道涵:1932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物理系,前上海市市長、前海協會會長。 张维: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力学家、教育家、两院院士。 张光斗: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 张仲俊: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自动控制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忠铎:1934年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哈佛大学硕士、俄亥俄州立大学助教、唐山工学院电信系教授、哈尔滨铁道学院教授、北京铁道学院教授电机系主任 王安:1936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计算机专家,王安电脑的创办人。 吴文俊: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数学系,数学家。 杨嘉墀:1941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专业,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

徐光宪:194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何祚庥:1945年考入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卢燕:1945年考入交通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旅美華裔影人。 江泽民:1947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汪耕: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有训:1949年任国立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 黄旭华:1949年毕业国立于交通大学,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 赵锡成: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航海专业,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 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经济学家。 屠基达: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飞机设计专家,被称为“歼7之父”。 丁关根:1951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运输管理系,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交通大学西迁(1959)后毕业知名校友[编辑]

著名学者:

潘健生:1959年毕业于冶金系,中国著名材料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友梅:1961年毕业于电力机车专业,中国电力机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恒一:1961年毕业于海洋石油工程专业,海洋石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礼恒: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航天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闻雪友:1962年毕业于涡轮机专业,中国舰船燃气轮机的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亚珠:1962年毕业于电机系,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强伯勤: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龙乐豪:1963年毕业于自动控制专业,长征3A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型号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连城:1963年毕业于冶金系,材料物理与信息功能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谢绳武:1966年本科毕业于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物理系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欧工商管理学院董事长、上海市政协常委 许晓鸣:1987年毕业于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交大南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现任上海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上海理工大学校长 陈赛娟:1975年毕业于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文江:1978年本科毕业于铸造专业,1981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著名材料专家,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科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梅宏:1989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现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 徐青: 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中船重工701研究所副所长, 055型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丁洪:199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系,曾任美国波士顿学院物理系正教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国家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陈竺:1981年毕业于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曾任中国衛生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倪军:1982年毕业:密西根大学教授,吴贤铭先进制造技术中心主任。1994年获"美国杰出青年教师总统奖",长江学者 林忠钦:1982年本科毕业于船舶工程系,1989年获博士学位,著名机械工程专家,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上海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敏:1982年本科毕业于物理系,现任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光电子学首席终身教授,2006年,2007年分别当选澳大利亚工程院,科学院院士,成为澳大利亚首位华裔两院院士。 张文军:1984年本科毕业于信号处理专业,1989年获博士学位,国家高清晰度电视总体组组长,长江学者,上海交大副校长 赵锋:1986年毕业,199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2006年成为ACM杰出工程师,现任微软研究院网络嵌入式计算研究组首席研究员 郑明光:上海交通大学核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著名核电专家,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 叶军:1989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系,现任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共同所属的美国天体物理联合实验室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member,NAS)。 潘军:1990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学系,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Finance),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杨广中:1982年考取上海交大自动化系,1986年考取上海交大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7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留学。2010年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朱诗尧:1986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物理学系,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军发:1992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卫:1986年在上海交大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黄震:1982年和1988年在上海交大动力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上海交大副校长,民革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

青年企业家:

沈南鹏: 1989年毕业于数学系,红杉资本(中国),携程,如家创始人 薛村禾:1982年电机系毕业,UT斯达康公司创始人,软银中国总裁 茅道临:1985年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1987年留学美国,后获斯坦福大学工程经济系统硕士,曾任新浪CEO,妻子胡海清是前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之女 李晓忠: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子工程系,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元庆:1986年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董事长 张欣:198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傅帆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上海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沈锦华:198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焦点科技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 朱立南:1987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电子工程工学硕士学位,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及总裁 朱骏:第九城市董事长 关国光:1988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快钱创始人,公司首席执行官

季琦:1985年-1992年在力学系和机械工程系就读,携程网创始人 赵建军:199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TP-link创始人 茅忠群:1991获电力系统自动化学士学位,1994年获电子电力技术专业硕士学位,方太集团创始人 董增平:1991年毕业于高电压专业,上海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解云航:199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总经理 李立钧: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浩方对战平台创始人,上海起凡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洪以容: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网络蚂蚁”创始人,安思网络总经理 沈军:1993毕业于塑性成型专业,东方财富网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 徐龙江:1993年于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系毕业,丁丁网创始人 谭海音:1994年工业外贸专业毕业,易趣共同创始人 王建硕:199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百姓网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张旭豪: 硕士毕业于上海交大,饿了么创始人

杰出企业家:

胡茂元:198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汽集团董事长 陈小津:1968年毕业于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经理 康日新:1978年毕业于核反应堆工程专业,中国核工业集团总经理 姜建清:管理学院硕士,博士(1997毕业),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陈金海:196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顾宝龙:1970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杨国平: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交大昂立董事长,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张善明:上海交大硕士研究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集团公司总经理 邱建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工程专业,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何小剑:1982年上海交大核动力工程专业毕业,秦山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世帧:毕业于上海交大,招商银行创始人,首任董事长 陆益民:198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国联通总经理 顾军:198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工程专业,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总经理 钱智民:上海交通大学核动力工程硕士研究生,原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现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政界:

李栋恒:1968年造船动力系毕业,总装备部副政委,陆军中将,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陈明义:1962年造船系本科毕业,1966年船舶流体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原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 叶连松:1960年造船动力机械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原河北省省长 陈伟根:1978年毕业于船舶制造系,吉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 奚国华:1999年管理学院毕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王祖继: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吉林省副省长、党组成员,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万学远:1964年毕业船舶动力系,后留校工作,原浙江省省长,国家人事部副部长(部长级),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 吴忠泽:1968年毕业于无线电系,科技部副部长,科技部纪检组长 王金祥:1969年毕业于机械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副书记,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 张广钦:196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滕一龙:1983年工业管理工程系毕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张圣坤:1964年船舶制造系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上海市人大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严隽琪:1967年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81年硕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机械学院院长,民进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姜斯宪:1982年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1985年硕士毕业,原海南省副省长,前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朱晓明:上海交大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上海市人大副主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蔡威:1983年、1989年、1994年获医学院儿科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沈晓明:1991年获医学院儿科系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医学院院长、副校长,现任海南省委书记 诸葛宇杰:交大安泰毕业,现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秘书长 谢丽娟:1961年医学院毕业,原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陈敏章:1955年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原卫生部部长、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长、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凌文:1984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能源集团总经理,现任山东省政府副省长。 潘敏:1991年毕业于材料科学系,1999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博士研究生。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何雄:1990年毕业于工程力学系,现任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

历任领导[编辑] 校长[编辑] 盛宣怀,南洋公学创始人,1896-1905年任校长 唐文治,1907-1920年任校长 叶恭绰,1921年任校长 凌鸿勋,1920及1924-1927年任校长 黎照寰,1930-1944年任校长 职务 姓名 任期 南洋公学 督辦 盛宣懷 1896年冬-1905年春 總理 何嗣琨 1897年春-1901年春 總理 張元濟 1901年春-1901年夏 總理 勞乃宣 1901年秋-1901年冬 總理 沈曾植 1901年冬-1902年春 總理 汪風藻 1902年春-1902年冬 總理 劉樹屏 1902年冬-1903年夏 提調兼總理 張美翊 1903年夏-1903年冬 總理 張鶴齡 1903年冬-1904年夏 提調兼總理 張美翊 1904年夏-1904年冬 商部高等实业学堂 監督 楊士琦 1905年春-1907年春 代理監督 王清穆 1905年秋-1906年春 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 監督 楊文駿 1907年春-1907年秋 監督 唐文治 1907年秋-1911年冬 南洋大学堂 校長 唐文治 1912年春-1920年冬 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 代理校長 淩鴻勛 1920年冬-1921年春 代理校長 張鑄 1921年夏 交通大学(上海学校) 校長 葉恭綽 1921年夏-1922年夏 滬校主任 張鑄 1921年夏-1922年夏 滬校副主任、主任 張廷金 1921年冬-1922年秋 校長 陸夢熊 1922年夏 校長 關賡麟 1922年夏-1922年秋 交通部南洋大学 校長 雷光宇 1922年秋(未到任) 校長 盧炳田 1922年秋-1923年夏 校長 陳杜衡 1923年夏-1924年冬 校長 淩鴻勛 1924年冬-1927年夏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学 接管委員 李范一 1927年夏 代理校長 符鼎升 1927年秋-1928年春 校長 蔡元培 1928年春-1928年秋 校長 王伯群 1928年秋-1928年冬 国立交通大学 校長 孫科 1928年冬-1930年冬 副校長 黎照寰 1929年夏-1930年冬 校長 黎照寰 1930年冬-1944年秋 交通大学重庆分校 重慶分校主任 徐名材 1940年秋-1941年秋 重慶分校主任 吳保豐 1941年秋-1942年秋 国立交通大学重庆总校 重慶總校代理校長 吳保豐 1944年冬-1944年冬 校長 吳保豐 1944年冬-1947年秋 国立交通大学 校長 程孝剛 1947年秋-1948年秋 代理校長 王之卓 1948年秋-1948年冬 校長 王之卓 1948年冬-1949年秋 交通大学 校委會主任委員 吳有訓 1949年秋-1952年秋 代理校長 李培南 1952年秋-1953年夏 校長 彭康 1952年秋-1968年冬 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 谢邦治 1959年9月-1963年 校长 刘述周 1963年-1978年 校长 朱物华 1978年-1979年 校长 范绪箕 1979年-1984年 校长 翁史烈 1984年-1997年 校长 谢绳武 1997年-2006年 校长 张杰 2006年11月27日-2017年2月23日[31] 校长 林忠钦 2017年2月23日-2023年2月[32] 校长 丁奎岭 2023年2月-[33] 党委书记[编辑] 大事纪略[编辑] 2023年 2月21日,原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教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2017年 2月23日,原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忠钦教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2010年 2月,上海交通大学獲得在中国哈尔滨举行的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冠军 1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與東森國際合作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東森兩岸四地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趙怡擔任首任主任[34][35]。 2009年 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成立 2008年 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下设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三个机构 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及第一届年会隆重举行 2007年 11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Med-X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8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共建的孔子学院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正式成立。 5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普渡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在普渡大学正式成立。 2006年 12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法学院中美法研究中心成立。 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4月6日江泽民学长回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祝贺母校110周年校庆 3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正式挂牌成立,与管理学院同列于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之下。 年初开始爆发汉芯事件,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在科研上造假的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开除。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成立,并开始招生。 交大软件学院与SAP中国合作,在SAP商业解决方案上进行多种合作,并实行研究生联合培养。 2005年 4月,承办第29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并再次夺得冠军 7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正式合并 2002年 3月,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第2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冠军 中国首批获得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的六所高校之一 6月8日,在原有人文学院法律系的基础上,成立法学院。第一任常务副院长由宪法学家童之伟担任。 6月25日,医学院成立 10月,在新加坡成立了中国在海外的第一个研究生院 2001年 6月8日,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签约 2000年 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 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签约,共建机械工程学院 4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Bio-X科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1999年 9月,原上海农学院并入 1997年 谢绳武教授接替翁史烈教授,担任校长。 1996年 交通大学百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回到交大徐汇校区视察,并为母校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爭議[编辑]

201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學引入了法國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並申請研究DNA在水中引起電磁波的現象,因蒙塔尼過去曾多次被指從事研究偽科學而遭到駁回,但蒙塔尼仍獲交大聘用為講席教授。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蒙塔尼聲稱SARS-CoV-2病毒存有HIV病毒的核酸序列,並指控是武漢病毒研究所泄漏引發,更指美國有對研究所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援。他所引用的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相關研究已主動撤回。[來源請求]

参见[编辑] 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学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 211工程 985工程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国家重点学科 国家实验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19世纪中国大学列表 参考資料[编辑] ^ 光绪谕令批准设立学堂日,《上海交通大学纪事》 -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纪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上海交通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 [2021-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3).  ^ 招办主任新浪访谈. [2013-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7).  ^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纪事.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 盛懿、孙萍、欧七斤. 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03. ISBN 9787313042231.  ^ 6.0 6.1 存档副本. [2012-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 上海交大校训的思考.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上海交通大学校训. Gx211.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2).  ^ 学校最早的校训. Museum.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饮水思源碑与交大校徽. Jdxiaoshi.sjtu.edu.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上海交通大学校歌校旗修改方案(征求意见). [2010-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 关于交通大学校歌(2009版)意见征求说明. [2010-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 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校报电子版 - 第1219期(2008-01-21) - 第03版[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1909/1915年英文版校歌. [201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 谈谈交大的校旗.但申.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校报.2008年11月10日. Sjtu.cuepa.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 闻名世界的南洋公学教学楼(上海交通大学). Shtong.gov.c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1).  ^ 校区介绍. [201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1).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赤水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Zgcs.gov.cn. 2013-02-02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5).  ^ 大公网 上海地区大学. Edu.takungpao.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同济大学EMBA. Tongjiemba.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沪上四大名校的重要发展阶段. Shedunews.com.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 2012年08月24日09:30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搜狐教育 985高校本科生源质量排名:清华超北大居首. Learning.sohu.com. 2010-09-09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Ariel Zirulnick. New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puts Harvard back on top.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07).  ^ Nocookies. The Australian.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 Indira Samarasekera and Carl Amrhein. Top schools don't always get top marks. The Edmonton Journal. [201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03).  ^ 上海交通大学中文主页门户网站. www.sjtu.edu.cn. [2023-04-23].  ^ 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大校长 林忠钦院士接任. 科学网. 2017-02-23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2).  ^ 林忠钦接替张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人民网. 2017-02-23 [2017-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1).  ^ 丁奎岭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中国经济网. [2023-02-21].  ^ 為兩岸交流 上海交大成立傳媒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VBS新聞 ^ 為兩岸交流 上海交大成立傳媒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森國際 外部連結[编辑] 官方网站 官方网站(英文) 大学主题 上海主题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上海交通大学 Wikisource-logo.svg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请设学堂片 请设学堂片 查论编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注1 注1:为今國立阳明交通大學。注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院系调整从原交通大学系统内調出,但不被交通大學校友會承認的院校:兰州交通大学 · 华东交通大学 查论编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丁奎岭 · 党委书记:杨振斌

历史 盛宣怀 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 南洋大学 护校运动 国立南洋工学院 上海造船学院 院系调整 交大西迁 上海农学院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SJTU emblem.svg校区 徐汇校区 闵行校区 法华校区 七宝校区 卢湾校区 上中路校区 风貌景观早期建筑 老校门 老图书馆 中院 新中院 上院 南院 工程馆 大礼堂 总办公厅 体育馆 科学馆 铁木工厂 执信西斋 校长宿舍 界碑和石碾 饮水思源 日晷 马可尼铜柱 史、穆烈士纪念碑 五卅纪念碑 杨大雄烈士纪念碑 斗姆阁 四面厅 现代建筑 思源门 南大门 东大门 浩然科技大厦 教师活动中心 学术活动中心 新上院 菁菁堂 铁生馆 光彪楼 陈瑞球楼 程及美术馆 逸夫科技楼 光明体育场 霍英东体育中心 包兆龙图书馆 包玉刚图书馆 新图书馆 其他景观 思源湖 留园 南苏园 园林植物标本园 百年校庆里程碑 盛宣怀铜像 淡水河 院系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信息安全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微电子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与天文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农业与生物学院 医学院 药学院 人文学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凯原法学院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 文创学院 设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系 交大密西根联合学院 航空航天学院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创业学院 致远学院 巴黎高科学院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附属单位附属医院 瑞金医院 仁济医院 新华医院 第一人民医院 第六人民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 第三人民医院 儿童医学中心 儿童医院 胸科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精神卫生中心 附属学校 附属卫生学校 附属中学 附属第二中学 附属小学(原子弟小学) 附属实验小学 幼儿园 其他 图书馆 钱学森图书馆 李政道图书馆 档案馆 校史博物馆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出版社 交通大学校友列表 饮水思源BBS 《上海交大报》 《益友》 《兴学》 密歇根大学 紫竹国际教育园区 汉芯 相关高校:北京交通大学 ·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有关高校查论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部门(或单位)所属高等学校下划线:非本地备案。专:专科学校;成:成人高校;军:军队与武警高校;标普或未标明:普通高校。(来源) 国务院组成部门所属教育部7326副部级+985+211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兰州大学 6正司级+985+211 东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40正司级+21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 工信部4副部级+985+211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3正司级+211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家民委1正司级+985+211+部委共建 中央民族大学 5正司级+部委共建 西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公安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成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铁道警察学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国家安全部 国际关系学院 江南社会学院成 交通运输部1正司级+211 大连海事大学 外交部1正司级 外交学院 司法部1正司级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普 卫生健康委1正司级 北京协和医学院 应急管理部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华北科技学院  国务院直属机构所属海关总署 上海海关学院 海关管理干部学院成 国家体育总局 北京体育大学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所属中国科学院1副部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正司级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职工大学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含国务院部委管理的事业单位)所属中国民用航空局 中国民航大学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成 国家消防救援局 消防高等专科学校专 中国地震局 防灾科技学院  中共中央直属机构所属中共中央办公厅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中南海业余大学成 中共中央统战部 华侨大学 暨南大学 中共中央党校 中央党校继续教育学院成  中央军委所属副战区级 国防大学 正军级+985+211 国防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机关所属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法官学院成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检察官学院成  其他中央单位所属 全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团中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全国妇联中华女子学院 中国记协中国记协职工新闻学院成 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省税务干部学校)专 空军装备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 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列表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中央部属高校 省部共建 查论编上海高等院校 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军事院校 海军军医大学(海军)██本 中央部属普通高校教育部直属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上海校区█本(分) 其他部委直属 上海海关学院(海关总署属)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输部属)专 市属普通本科高校 上海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海洋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理工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海事大学(省部共建) 华东政法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科技大学(省部共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省部共建)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 上海商学院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民 上海建桥学院民 上海立达学院民 上海兴伟学院民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民 上海纽约大学民外 市属职业本科高校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民 独立学院民本独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市属普通专科高校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民 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民 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民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民 市属成人高校 上海开放大学 上海医药职工大学 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 上海市静安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长宁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普陀区业余大学 上海市宝山区业余大学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已被撤并的高校民国时期撤  销 持志大学(1924–1939) 国立劳动大学(1927–1932) 雷士德工学院(1934–1945) 上海大學(1922–1927) 国立上海大学(1942–1947) 院系调整前后撤销 大同大学(1912–1952) 大夏大学(1924–1951) 光华大学(1925–1951) 沪江大学(1906–1952) 暨南大学(1906–1949) 圣约翰大学 (1879–1952) 震旦大学(1903–1952) 改革开放以后撤销 上海工业大学(1960–1994) 上海科学技术大学(1958-1994) 上海农学院(1959–1999) 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27–1932) → 国立上海医学院(1932–1952) → 上海第一医学院(1952–1985) → 上海医科大学(1985–2000)██ 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1896–1952)+震旦大学医学院(1911–1952)+同德医学院(1918–1952) → 上海第二医学院(1952–1985)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85–2005) 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2004–2011)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2005–2013)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52–1987) → 上海市金融高等专科学院(1987–2003) → 上海市金融学院(2003–2016) 上海体育职业学院(1984–2020) █:“双一流”建设高校;█:原985工程院校;█:原211工程院校;█:原全国重点大学。民:民办高校(已撤并高校除外);外:中外合作大学。截止2017年5月31日,上海市有普通高校64所(其中民办普通高校20所),成人高校14所。 查论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大学(截至1990年代停用此称呼时,共99所)华北26-2 北京21-1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 北方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北京语言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 国际关系学院 天津2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1-1 华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 山西农业大学 内蒙古1 内蒙古大学 东北12-3 辽宁5 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 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大学 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吉林3-2 吉林大学 吉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 长春地质学院*[吉林大学] 黑龙江4-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航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华东26 上海8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化工学院*[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江苏10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工学院*[江苏大学] 浙江1 浙江大学 安徽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1 厦门大学 江西1 江西农业大学 山东3 山东大学 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海洋大学 中南15-1 河南0 湖北7-1 武汉大学 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湖南4 湘潭大学 中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大学 广东5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0 海南0 西南10-4 四川9-4 四川大学[四川聯合大學→四川大學]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重庆大学 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成都科技大学[四川聯合大學→四川大學]* 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 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重庆大学] 贵州0 云南1 云南大学 西藏0 西北9 陕西7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1 兰州大学 青海0 宁夏0 新疆1 新疆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0年代后不再以官方形式使用此称谓。行政区划和学校信息以1990年为准(当时尚无重庆直辖市)。星号*:原学校经过改名、合并或拆分已经不存在,方括号内表示学校现名称或现归属。参见: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列表(中央部属 省部共建)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双一流建设 查论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共16所,1959年3月指定。参见: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列表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央部属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北京市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学院 北京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注 北京医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市 天津大学 上海市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第一医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陕西省 西安交通大学 黑龙江省 哈尔滨工业大学 注:1970年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查论编华东五校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85工程 · 211工程 · 九校联盟 查论编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 相关: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 985工程 211工程 C9联盟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查论编九校联盟(C9)按校名简化字筆劃排序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年加入 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清华大学 “共建教学合作平台宣言”(C9+1)成员:香港大学 会议: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 查论编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第二轮建设周期(2022年—2027年)华北 北京 30+4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属) 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属)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属)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黃牌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属) 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委属) 外交学院(外交部属)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部属)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总局属)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 5+1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属) 河北 1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 2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 1内蒙古大学黃牌 * 东北 辽宁 4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黃牌 *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属) 吉林 3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黃牌 * 东北师范大学黃牌 黑龙江 4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信部属)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 上海 15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黃牌 上海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海军军医大学黃牌 (海军属) 上海科技大学* 江苏 16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属) 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属)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浙江 3 浙江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宁波大学黃牌 * 安徽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属) 安徽大学黃牌 *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 2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 1 南昌大学* 山东 3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南 河南 2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 7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黃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黃牌 湖南 5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央军委属) 湖南师范大学* 湘潭大学* 广东 8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中央统战部属)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海南 1 海南大学* 广西 1 广西大学黃牌 * 西南 四川 8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重庆 2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贵州 1 贵州大学* 云南1 云南大学* 西藏 1 西藏大学黃牌 * 西北 陕西 8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属) 甘肃 1 兰州大学 青海 1 青海大学* 宁夏 1 宁夏大学黃牌 * 新疆 2 新疆大学黃牌 * 石河子大学*(兵团属) 黃牌 :有“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建设学科”的高校。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非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未标者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历轮:第一轮(2017—21) → 第二轮(2022—27)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大陆高等学校列表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中央部属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查论编985工程建设周期:1998年5月-2016年6月(共39所)华北10 北京 8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属) 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属)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属) 天津 2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北4 辽宁 2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 1 吉林大学 黑龙江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华东11 上海 4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江苏 2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 1 浙江大学 安徽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属) 福建 1 厦门大学 山东 2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南7 湖北 2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湖南 3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央军委属) 广东 2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西南3 重庆 1 重庆大学 四川 2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4 陕西 3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 1 兰州大学 所有985工程高校同时也被列入211工程。除上标注明外,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参见: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列表(中央部属 省部共建)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查论编211工程建设周期:1995年-2016年(共112所)注1华北29+3 北京24+2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属) 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属)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总局属)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属)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3+1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属) 山西1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 内蒙古大学* 东北11 辽宁4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部属) 吉林3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黑龙江4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哈尔滨工程大学(工信部属)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华东30+1 上海10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属) 江苏11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信部属) 南京理工大学(工信部属)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1 浙江大学 安徽3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属)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 南昌大学* 山东2+1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南18 河南1 郑州大学* 湖北7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4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中央军委属) 广东4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国侨办属)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 广西大学* 海南1 海南大学* 西南10 重庆2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5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贵州1 贵州大学* 云南1 云南大学* 西藏1 西藏大学* 西北13 陕西8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工信部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空军军医大学(空军属) 甘肃1 兰州大学 青海1 青海大学* 宁夏1 宁夏大学* 新疆2 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兵团属) 下划线:非本地备案学校,并在分省计数中计入加号后数字。 星号*:非中央部属高校,隶属所在地省、自治区、市、兵团。注1:此处指2009年建设高校停止新增时的统计数据。未标者均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参见: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内地高等学校列表(中央部属 省部共建) 985工程 211工程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查论编高校联考自主招生联盟除卓越联盟外,其余联盟均非正式名称。“北约联盟” 北京大学 香港大學 中山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兰州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华约联盟” 清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卓越联盟” 同济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天津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大学 “京都五校联盟”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注:标“*”者曾退出联盟。2015年起,中国大陆各高校不再举办自主招生联考。 查论编沪港大学联盟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學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香港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国际有关高校查论编Universitas 21 大学联盟亚洲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香港大學 德里大学 早稻田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高麗大學 歐洲 天主教鲁汶大学 都柏林大學 阿姆斯特丹大学 隆德大学 苏黎世大学 伯明翰大学 爱丁堡大学 格拉斯哥大學 诺丁汉大学 北美洲 麦克马斯特大学 蒙特雷科技大学 康涅狄格大学 马里兰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大洋洲 墨尔本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昆士兰大学 奧克蘭大學 南美洲 智利天主教大学 非洲 约翰内斯堡大学 查论编東亞EQUIS認證中國大陸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 香港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澳門 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学院 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早稲田大学 韓國 高麗大學 韓國科學技術院 马来西亚 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马来西亚分校) 新加坡 英士國際商學院(新加坡分校) 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 高等經濟商業學院(新加坡分校) 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 台灣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 查论编港口城市大学联盟 巴西(英语:List of universities in Brazil by state) 圣保罗大学 加拿大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中國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山東大學 埃及 亚历山大大学 印度(英语:List of universities in India) 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英语: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日本 橫濱市立大學 橫濱國立大學 葡萄牙 里斯本大学 沙特阿拉伯(英语:Lis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Saudi Arabia) 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 韓國大學 仁川大學 釜慶大學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理工大学 英國 南安普敦大学 越南 胡志明市理工大學 印度尼西亞 蘇門答臘理工學院 查论编2023年QS世界百強大學第1–10名1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1) · 2 劍橋大學( 英国1) · 3 史丹福大學( 美國2) · 4 牛津大學( 英国2) · 5 哈佛大學( 美國3) · 6 倫敦帝國學院( 英国3) · 6 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4) · 8 倫敦大學學院( 英国4) · 9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1) · 10 芝加哥大學( 美國5)第11–20名11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1) · 12 北京大学( 中国1) · 13 賓夕凡尼亞大學( 美國6) · 14 清华大学( 中国2) · 15 愛丁堡大學( 英国5) · 16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7) · 16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2) · 18 耶魯大學( 美國8) · 19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2) · 20 康奈爾大學( 美國9)第21–30名21 香港大學( 香港1) · 22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10) · 23 東京大學( 日本1) · 24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11) · 25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美國12) · 26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法國1) · 27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美國13) · 28 曼徹斯特大學( 英国6) · 29 首爾大學( 韩国1) · 30 澳洲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1)第31–40名31 麥基爾大學( 加拿大1) · 32 西北大學( 美國14) · 33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2) · 34 复旦大学( 中国3) · 34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2) · 36 京都大學( 日本2) · 37 倫敦國王學院( 英国7) · 38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2) · 39 紐約大學( 美國15) · 40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3)第41–50名41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3) · 42 浙江大学( 中国4) · 43 韓國科學技術院( 韩国2) · 4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16) · 45 新南威爾斯大學( 澳大利亞4) · 46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5) · 47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3) · 48 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法國2) · 49 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1) · 50 杜克大學( 美國17) · 50 昆士蘭大學( 澳大利亞5)第51–60名52 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國18) · 53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美國19) · 54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4) · 55 東京工業大學( 日本3) · 56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国8) · 57 蒙纳士大学( 澳大利亞6) · 58 阿姆斯特丹大學( 荷蘭1) · 59 慕尼黑大學( 德國2) · 60 索邦大學( 法國3)第61–70名61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2) · 61 布里斯托大學( 英国9) · 63 布朗大學( 美國20) · 64 華威大學( 英国10) · 65 海德堡大學( 德國3) · 65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5) · 67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 阿根廷1) · 68 大阪大學( 日本4) · 69 巴黎-薩克雷大學( 法國4) · 70 馬來亞大學( 马来西亚1)第71–80名71 浦項工科大學( 韩国3) · 72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21) · 73 延世大學( 韩国4) · 74 高麗大學( 韩国5) · 75 莫斯科國立大學( 俄羅斯1) · 76 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1) · 77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1) · 78 南安普頓大學( 英国11) · 79 東北大學( 日本5) · 80 華盛頓大學( 美國22)第81–90名81 格拉斯哥大學( 英国12) · 82 哥本哈根大學( 丹麥1) · 83 蘇黎世大學( 瑞士3) · 83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美國23) · 85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美國24) · 85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美國24) · 86 利兹大学( 英国13) · 87 奧克蘭大學( 新西蘭1) · 88 佐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25) · 89 皇家理工学院( 瑞典1) · 90 西澳大學( 澳大利亞7)第91–100名91 伯明翰大學( 英国14) · 92 杜倫大學( 英国15) · 93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美國26) · 9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6) · 95 隆德大學( 瑞典2) · 96 謝菲爾德大學( 英国16) · 96 聖安德魯斯大學( 英国16) · 98 都柏林圣三一大学( 爱尔兰1) · 99 成均館大學( 韩国6) · 100 萊斯大學( 美國27)註(一) 下劃線:有與之排名相同的大學。註(二) 上標的數字是該大學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排名(大學所在地標示爲中國的國內排名並沒有把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學計算在內)。註(三) 每當有特定大學的排名自排名首次公布日期後被調整或廢除,QS機構都不會爲其它大學相應地調整排名。 查论编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第1–10名1 牛津大學( 英国1) · 2 哈佛大學( 美國1) · 3 劍橋大學( 英国2) · 3 史丹福大學( 美國2) · 5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3) · 6 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4) · 7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5) · 8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美國6) · 9 耶魯大學( 美國7) · 10 倫敦帝國學院( 英国3)第11–20名11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8) · 11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1) · 13 芝加哥大學( 美國9) · 14 賓夕凡尼亞大學( 美國10) · 15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11) · 16 清华大学( 中国1) · 17 北京大学( 中国2) · 18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1) · 19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1) · 20 康奈爾大學( 美國12)第21–30名21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13) · 22 倫敦大學學院( 英国4) · 23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美國14) · 24 紐約大學( 美國15) · 25 杜克大學( 美國16) · 26 西北大學( 美國17) · 26華盛頓大學( 美國17) · 28 卡内基·梅隆大学( 美國19) · 29 愛丁堡大學( 英国5) · 30 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1)第31–40名31 香港大學( 香港1) · 32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美國20) · 33 慕尼黑大學( 德國2) · 34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1) · 35 倫敦國王學院( 英国6) · 36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2) · 37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英国7) · 38 佐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21) · 39 東京大學( 日本1) · 40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2)第41–50名41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2) · 42 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1) · 43 海德堡大學( 德國3) · 44 蒙纳士大学( 澳大利亞2) · 45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2) · 46 麥基爾大學( 加拿大3) · 47 巴黎文理研究大學( 法國1) · 48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美國22) · 49 卡羅林斯卡學院( 瑞典1) · 50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23)第51–60名51 复旦大学( 中国3) · 52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4) · 53 昆士蘭大學( 澳大利亞3) · 54 曼徹斯特大學( 英国8) · 54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4) · 56 首爾大學( 韩国1) · 57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美國24) · 58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3) · 59 瓦赫寧恩大學( 荷蘭1) · 60 阿姆斯特丹大學( 荷蘭2)第61–70名61 布朗大學( 美國25) · 62 澳洲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5) · 63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美國26) · 64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美國27) · 65 南加州大學( 美國28) · 66 烏特勒支大學( 荷蘭3) · 67 浙江大学( 中国5) · 68 京都大學( 日本2) · 69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美國29) · 70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4)第71–80名71 波士頓大學( 美國30) · 71 新南威爾斯大學( 澳大利亞6) · 73 柏林夏里特醫學院( 德國4) · 7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6) · 75 格罗宁根大学( 荷蘭5) · 76 布里斯托大學( 英国9) · 77 萊頓大學( 荷蘭6) · 78 延世大學( 韩国2) · 79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4) · 80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荷蘭7)第81–90名81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 美國31) · 82 埃默里大學( 美國32) · 82 格拉斯哥大學( 英国10) · 84 蘇黎世大學( 瑞士3) · 85 麥克馬斯特大學( 加拿大4) · 86 柏林洪堡大學( 德國5) · 86 圖賓根大學( 德國5) · 88 阿德萊德大學( 澳大利亞7) · 89 波恩大學( 德國7) · 90 索邦大学( 法國2)第91–100名91 柏林自由大学( 德國8) · 91 韓國科學技術院( 韩国3) · 93 巴黎-薩克雷大學( 法國4) · 94 伯恩大學( 瑞士4) · 95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美國33) · 95 巴黎理工学院( 法國5) · 95 南京大学( 中国7) · 98 范德堡大學( 美國34) · 99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5) · 99 亚琛工业大学( 德國9)註(一) 下劃線:有與之排名相同的大學。註(二) 上標的數字是該大學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排名(大學所在地標示爲中國的國內排名並沒有把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學計算在內)。 查论编202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第1–10名1 哈佛大學( 美國1) · 2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2) · 3 史丹福大學( 美國3) · 4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美國4) · 5 牛津大學( 英国1) · 6 華盛頓大學( 美國5) · 7 哥倫比亞大學( 美國6) · 8 劍橋大學( 英国2) · 9 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7) · 10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美國8)第11–20名11 耶魯大學( 美國9) · 12 倫敦大學學院( 英国3) · 13 倫敦帝國學院( 英国4) · 14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美國10) · 15 賓夕凡尼亞大學( 美國11) · 16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12) · 16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 美國12) · 18 多倫多大學( 加拿大1) · 19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美國14) · 20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美國15)第21–30名21 康奈爾大學( 美國16) · 22 芝加哥大學( 美國17) · 23 清华大学( 中国1) · 24 西北大學( 美國18) · 25 杜克大學( 美國19) · 26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1) · 27 墨爾本大學( 澳大利亞1) · 28 悉尼大學( 澳大利亞2) · 29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1) · 30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2)第31–40名31 紐約大學( 美國20) · 32 聖路易華盛頓大學( 美國21) · 33 倫敦國王學院( 英国5) · 34 愛丁堡大學( 英国6) · 35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加拿大2) · 36 昆士蘭大學( 澳大利亞3) · 37 蒙纳士大学( 澳大利亞4) · 37 新南威爾斯大學( 澳大利亞4) · 39 北京大学( 中国2) · 39 阿姆斯特丹大學( 荷蘭1)第41–50名41 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美國22) · 42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麥1) · 43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美國23) · 44 烏特勒支大學( 荷蘭2) · 45 匹茲堡大學( 美國24) · 46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美國25) · 47 慕尼黑大學( 德國1) · 48 索邦大學( 法國1) · 48 巴黎西岱大学( 法國1) · 50 天主教魯汶大學( 比利時1)第51–60名51 佐治亚理工学院( 美國26) · 51 卡羅林斯卡學院( 瑞典1) · 53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1) · 54 麥基爾大學( 加拿大3) · 55 俄亥俄州立大学( 美國27) · 55 香港大學( 香港2) · 57 海德堡大學( 德國2) · 57 馬里蘭大學學院市分校( 美國28) · 57 明尼蘇達大學( 美國28) · 60 巴黎-薩克雷大學( 法國3)第61–70名61 柏林洪堡大學( 德國3) · 62 澳洲國立大學( 澳大利亞6) · 63 曼徹斯特大學( 英国7) · 63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美國30) · 65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 美國31) · 65 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大學(  沙烏地阿拉伯1) · 67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美國32) · 67 苏黎世大学( 瑞士2) · 69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3) · 70 波士頓大學( 美國33) · 70 科羅拉多大學波德分校( 美國33)第71–80名72 埃默里大學( 美國35) · 73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美國36) · 74 萊頓大學( 荷蘭3) · 74 阿德萊德大學( 澳大利亞7) · 74 格拉斯哥大學( 英国8) · 74 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美國37) · 78 范德堡大學( 美國38) · 79 慕尼黑工業大學( 德國4) · 80 南加州大學( 美國39)第81–90名81 東京大學( 日本1) · 82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 荷蘭4) · 83 西澳大学( 澳大利亞8) · 84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美國40) · 84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美國41) · 86 巴塞罗那大学( 西班牙1) · 87 柏林自由大学( 德國5) · 88 格罗宁根大学( 荷蘭5) · 89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3) · 89 伯明翰大学( 英国9) · 89 奥斯陆大学( 挪威1) · 89 瓦赫寧恩大學( 荷蘭6)第91–100名93 布里斯托大學( 英国10) · 93 浙江大学( 中国4) · 95 根特大学( 比利時2) · 95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3) · 95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 沙烏地阿拉伯2) · 98 佛罗里达大学( 美國42) · 99 赫尔辛基大学( 芬兰1) · 100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4) · 100 倫敦瑪麗皇后大學( 英国11)註(一) 下劃線:有與之排名相同的大學。註(二) 上標的數字是該大學在所在國家或地區的排名(大學所在地標示爲中國的國內排名並沒有把香港、澳門和台灣的大學計算在內)。 规范控制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90605290 GND: 133271-5 HKCAN: 9811106126803406 ISNI: 0000 0004 0368 8293 J9U: 987007345856605171 LCCN: n80138712 NKC: ntk20191026454 NLA: 36602340 NLC: 000470457 SUDOC: 150102984 VIAF: 13955693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