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70年的183团二等功老战士,档案在181找到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21军61师181团团长 失踪70年的183团二等功老战士,档案在181找到了

失踪70年的183团二等功老战士,档案在181找到了

2024-07-11 1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郑益川离开乐清的情形已无从考据。据后来得到的资料看,1948年12月他在河南省商丘永城参加解放军,入编21军61师183团。这个团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杭州、宁象战役、舟山战役和玉环剿匪,郑益川参加了5次战斗,随部队一直打回到乐清周边,1950年8月在浙江温岭入党。

郑益川因被国民党抓壮丁而离开乐清,却终在乐清周边却未能回家探望,这成为他自己和家人亲戚的终身憾事。

郑益川驻扎在玉环时,寄回好几次信,叫家里人赶去相见。房族里另一位长辈赶过去见到了他,等到郑一水赶过去时,他已经随部队开赴朝鲜了。

今天与郑益川相关的遗物,只有1948年10月解放舟山桃花岛时的二等功喜报,及参加解放杭州战斗的三等功奖状,都从部队寄到郑家里来。现仅存的一张履历表表明,郑益川在解放桃花岛的战斗中,冒着敌人的炮火,勇敢地拉帆撑船,运送战友们上前线英勇杀敌。

郑一水是很淳朴的农民,去世前交代儿子郑庆舫要想一切办法,让叔叔魂归故里。然而郑庆舫不识字,完成这个嘱托有心无力,这个重担就转到他儿子郑启象肩上。

“我读初二时,有一天,父亲将这两张立功证明放在我面前,说自己不识字,叫我帮他寻找叔叔的下落。其实我那时候还不能写一封完整的信,但看到父亲殷切的眼神,就郑重地点了点头。父亲请来大队会计以及郑启象的娘舅,帮助一起给有关单位写信。”郑启象回忆。

1982年,郑启象以祖父郑一水的名义,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铁瑛写求助信,要求政府帮助寻找郑益川。铁瑛书记将此信转给南京军区,军区复信,写明原属部队信息,请郑家与郑益川原部队联系。

“我们得知铁瑛书记在南京军区工作过,后到浙江省来任职,当时不知道叔公原部队驻地,就冒昧写了这信”。郑启象说。

同时,郑庆舫又请村里的书记陪着年轻的郑启象到县民政局,要求寻找郑益川的下落。民政局同志说这属于失踪军人,答应帮助一起寻找。

郑启象如今还保留着南京军区的复信。参加工作后,他带着叔公留下的两份立功奖状,开始了走访部队的历程。打听到21军后归属兰州军区,就赶去兰州,又前往21军的军部、61师师部和183团驻地。

183团一位副团长热情地接待了郑启象。郑启象将资料给副团长一看,副团长就说自家人来了,马上带郑启象去档案室寻找资料,但找来找去找不到。部队的同志解释说,部队从朝鲜回国后一度驻在山西忻县,有一次遇上发洪水,将许多资料冲走了,郑益川的资料可能就在其中。

二、再跑干休所

郑启象一听,心情沮丧,心想辛辛苦苦、跋山涉水找到服役部队,查找无果,担心爷爷的遗愿,父亲的心愿难以完成。

看着郑启象失望的眼神,副团长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说小伙子你别难过,可以到地方上找部队的干休所,那里可能会碰上你叔公的老战友,能提供信息。

于是郑启象开始了漫长的找干休所、找前辈老战友的历程,这时候已经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在杭州找了军队的干休所,拜访了好多老领导、老红军、老干部,但一直没能找到熟悉叔公的人。

2016年,郑启象了解到军旅作家郑怀盛曾为183团这光荣部队主编过一本《钢铁团》一书,郑怀盛也曾在183团任过职。立即赶赴北京寻求郑怀盛的帮助,在郑怀盛提供的信息指引下,郑启象和儿子、儿媳一起开车到了扬州21军干休所,找到好多21军的老同志,其中好几位就是183团的。父子俩经他们指点,在扬州城里跑了两天,拜访了十几位183团的老领导老战士,仍未能得到郑益川的确切下落。

这期间,郑启象从网上淘到《钢铁团》一书,获知叔公所在的183团1948年—1950年间的转战历程,包括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杭州、宁象战役、舟山战役和玉环剿匪,特别是郑益川立下二等功的舟山桃花岛战斗,在书中都有详实的记载。看着这些记述,郑启象颇得安慰,好像看到了叔公的身影。

郑怀盛另签名赠送了他著的一套183团史记书籍,并引荐了一位叫周荣兴的183团老前辈,从朝鲜回国后在北京东城区工作,当年也参加过桃花岛战斗,分别在温岭和玉环驻扎过,也提供了一些信息。

郑启象再次来到杭州,有针对性地拜访183团的老同志。其中有周象龙、宗景盛等老同志,老同志宗景盛,原183团三营九连战士,1950年抽调到20军173团8连,任班长。据宗景盛回忆,1950年183团每一个连抽调十几名、全团共抽调100多名战斗骨干到20军,刚在杭州萧山集合没几天时间,彼此还不怎么熟悉,赴朝后就被分散安排到20军的58师侦察连、174团、173团等单位了。据宗景盛分析,郑益川很有可能是抽调人员,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失联。因郑益川到朝鲜后,曾给家里来过两封信,此后就失去联系。

得到这一线索后,郑启象迅速赶到20军的驻地,又前往58师师部,将自己的资料给部队群工处的同志看,对方答应帮助寻找,但一直没有结果。

三、终得亲人讯

郑启象感到像以往那样原始的跑路方法太费时费精力,既然路径已经基本明晰,可以采取信函方式和有关部队、部门联络。他同时想到可否借助媒体的力量寻亲,为此报名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等着我》栏目,这个栏目曾播出好多期志愿军战士寻亲的故事,并找到许多烈士的家属。但资料线索提交以后一直未得到反馈。

2017年,郑启象向中央军委写信寻亲,军委收函后转交给浙江,又转到温州军分区。军分区的同志给郑启象打来电话,询问郑益川的情况,答应帮助找这方面的资料。

2019年5月后,原183团退役军人韩水霖创办的《军魂永铸》公众号,也连续一年多发出寻找志愿军老兵郑一川的启事。

2019年,郑启象再次联系温州军分区,得知原来的干事已转业,一位新同事接了他的班。郑启象查询到原来的183团已在军改后转隶换防,他把这情况反馈给温州军分区,他们遂向部队发去了协查函。

有一天,将近夜里12点,郑启象睡下不久正迷迷糊糊,军分区的同志打电话来,用异常激动的口气说:“我们终于找到档案了!”

事后得知,原来他提供的换防部队不是183团,而是原61师181团。但181的同志对兄弟部队的寻人之事很热心,细心查看团里原先接收的61师档案,竟然真的找到了郑益川的《功臣事迹履历登记表》,为郑益川立二等功的内容。这张登记表详细写明了郑益川的姓名、籍贯、年龄、入伍情况、立功、职务、参加战斗次数等明细情况。原来部队改编时,有部分61师师部的档案转到了原181。

找到了这份《功臣事迹履历登记表》,郑家依此向乐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志愿军遗骸DNA的采集要求。此时,离郑益川血缘最近的还有他的侄儿(郑启象的父亲)、侄女,均已为八十多岁的老人。

2019年12月,郑家向乐清市人民法院柳市法庭提出要求宣告郑益川死亡的诉求,根据《军人优待抚恤条例》,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烈士对待。现役军人在执行对敌作战、边海防执勤或者抢险救灾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失踪,经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牺牲对待。

2021年3月,郑家收到了宣告郑益川死亡的判决书。此后他们又找退役军人事务局,提出评定烈士申请,事务局解释,军人因公牺牲或评定为烈士的,应由军队团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确认。

郑启象再次联系甘肃方面,经过一番周折,找到履历登记表的部队原183团部,但军改后183团已撤编,部队分散编入兄弟部队,因某种原因,短时间内无法处理此事。

到此,郑启象觉得必须向原部队的上级机关寻求帮助,经打听,原21集团军已编为西部战区某集团军,于是他联系该集团军的组织处。部队在收到郑启象提交的资料后,非常重视,部队首长专门要求相关部门协助家属办好此事。

经集团军多方取证,并报请上级,终于在2022年3月22日为郑家办理了《军人因公牺牲证明书》,并颁发给一枚献身国防银质纪念章。当郑启象将这一消息告诉周荣兴时,90岁的老人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清明时节,郑益川,这位牺牲于70年前的183团功臣老战士,终于可以安息了。

编发||拂晓哨位(ID:fxsw2021)

作者||张全 孔丽琴 编辑||韩水霖

原题||《为了一名素未谋面的老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