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70年前就被废除,很多民众却依然在自觉遵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度姓氏raza 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70年前就被废除,很多民众却依然在自觉遵守

印度种姓制度的现状:70年前就被废除,很多民众却依然在自觉遵守

2023-08-11 1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印度真是一个有意思的国家。它是佛教的起源地,宣讲的是众生平等,然而却又将种族制度作为信条,禁锢了阶层。使得高种姓氏生生世世无需努力就可以继承前人的高贵身份,而低种姓氏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成为身份低下的奴仆。这与生俱来的姓氏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一样,横亘在不同种姓的印度人面前,无法改变,无法跨越,也让印度成为一个没有平等,矛盾而又绝望的社会。

种姓制度的来源

公元前2000年中叶,一支白种人(他们自称雅利安人)由小亚细压一带经过印度西北山口侵入南亚次大陆。他们带来了先进的青铜武器,马拉战车和健壮的骑兵,并凭借着这些精良的武器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当地的居民。不过这支白人的数量不多,为了能将自己和本地的原始居民达罗毗茶人区分开来,并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能世袭给自己的后代,这些雅利安人就利用手中的武器制定了一种变态的等级政策---即今天的印度种姓制度的前身,用来区分外来的雅利安人和当地土著的等级。

种姓制度的发展

这种等级制度刚出现的时候分化还不明显,大概也就相当于当时欧洲社会的主人和奴仆。不过随着后来上千年的历史之中,安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人和希腊人等外族的不断入侵和统治,印度这块土地上的统治阶层,也被划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印度的种姓制度就越加完善,初备雏形。他们将主管宗教祭祀等事物的人分为第一等级,称为婆罗门,负责垄断文化教育和宗教神话解释权等,例如祭司和僧侣,也就是当时的最高掌权者。

而拥有生杀,征税特权的人为第二等级,称为刹帝利,包括武士,官吏等,他们负责守护婆罗门阶层。

第三等级则为吠舍,他们主要是商人,农牧民,手工业者等,负责缴税,即平民百姓。

第四等级为首陀罗,这级的人民一般为最早被征服的当地土著,主要从事一些佣人奴仆等工作,负责服务好其他高级种姓。随着四大种姓制度的发展完善,后来还出现了四大种姓之外的阶层,他们的职位比奴仆还要低,被称作贱民,主要从事最低等肮脏的工作,如屠杀挑粪等,也被称作是不可接触者,是真正的社会最底层。

上层社会的种姓享受到阶级的利益后,为了稳定这种状态,他们又制定出了许多的规矩,例如内婚制。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婚制里面,印度人的嫁娶都需要按种姓来。例如,同等级的女性只能嫁给同等级的男性(婆罗门女性只可嫁婆罗门男性),不能下嫁给低一级的男性(婆罗门女性不能嫁给刹帝利男性)。而男性可以娶同级女性(婆罗门男性可娶婆罗门女性),或者娶低一级的女性(婆罗门男性可娶刹帝利女性,不能娶吠舍女性)。简单来说就是可以门当户对,女性可高攀一级,而男性则不允许高攀,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稳定自己种姓的地位。

而这种特殊的内婚制又催生了一种有趣怪异的想象---如果低种姓的印度人想让自己的女儿嫁入高种姓家庭,就必须准备丰厚的嫁妆,用来感谢男方一家赐予的高种姓便利。为了能让自己的女儿更上一层,大多数印度人都会不予余力为女儿准备嫁妆,久而久之,印度人嫁女儿自带大额嫁妆的风俗就形成了。

除了用内婚制稳定高种姓的地位外,高种姓(婆罗门)还将种姓制度和宗教结合在一起。在婆罗门的神话当中,有一个大神叫做原人,而四大种姓就是从原人的身上分裂出来的。婆罗门为最高种姓,位于原人的嘴部,其次是刹帝利,位于原人的手臂,接着是吠舍,位于原人的腿部,首陀罗则位于脚步。根据越往上越高贵的原则,就算原人分裂成这四大种姓,那婆罗门的地位也依然是四大种姓里面最高的,这是天生就注定的,是神来决定的。拥有神话故事解释权的婆罗门将这种神化思维根植于印度神话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为什么不废除种姓制度?

这种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早已与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相悖,可是为什么印度还依然保持着传统与习俗呢?其实,印度政府不是没有宣布过废除种姓制度,但是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就像一张遮天大网一样,难以根除。

早在1947年,印度刚独立的时候,就正式下令废除了种姓制度。甚至在印度的《宪法》里也明文规定了不能“因为种姓、出生、宗教而歧视任何人”。但是寥寥无几的星星之火根本无法燎灭几千年来发展沉淀的种姓文化。种姓制度可以被政令废除,但是种姓文化却难以彻底消除。

印度甚至还因为想要强力消除种姓文化,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犯罪事件的发生。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印度电影《第15条》,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低种姓少女勇敢跨越种族制度向高种姓的厂长提出加薪,遭到厂长拒绝后跳槽,但是却被高种姓厂长残忍奸杀。事实上,高种姓厂长真的是因为她们要求涨薪而杀掉这两个女性吗?不是,高种姓厂长不满的是,低种姓的女性竟然敢拒绝服从高种姓厂长的命令,这使他的高种姓氏尊严受到打击和挑衅。于是悲剧便发生了……

所以,当印度当局想要以强制的手段快速消除早已根深蒂固在印度人民心中的种姓文化时,必定会引起一系列的反抗,更何况,印度的权利和财富大多还是掌握在高种姓人群当中,他们只有稍微动动指头,就能让低种姓人失掉饭碗,引起社会混乱。今天的印度当局也已经明白,要想真正消除这种落后的文化,还是要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只有当科学被推广了,文明被普及了,落后的文化才能被彻底消除。

高种姓的人即便不学无数也能轻松世袭家庭爵位,低种姓人就算勤劳聪慧也只能屠杀、扫厕所,逃不过的命运之分,该让人多么绝望啊。正是种姓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近几个世纪以来,都无人能撼动它的根本。

种姓制度的现状

经过70多年的明令禁止和消除,以及近些年印度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滞后。现在的种姓文化对大城市的影响其实已经越来越小了,但是它仍然像狗皮膏药一样,顽固地躲在偏远落后的农村挥之不去。

在阿米尔汗的《真相访谈》里就特地说过种姓制度对村民行为的影响。作为低等姓氏的新郎在大婚之日想要骑马参加庆典,但是却被身后的村民警告“贱民没有骑马的权利”。在推翻种姓制度70年后的印度,依然有大把偏远地区的村民还保持着这种顽固落后的思想。

在印度著名的雕塑之城克久拉霍,就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种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克久拉霍附近有个大村,村子里道路相通,彼此连接,看山去与正常的村子并无什么区别。但是整个村子却以种姓为依据而分割成了四个区域。

村子里的庙宇,理发店和水井等公共设备全部都是有四套,分别服务于四个不同的种姓。虽然公用设备没有明显的区分和标记,但是当地村民们都自发地遵守着规矩,绝不跨越种姓之间的界限去使用不同种姓的东西。 种姓之间的枷锁就这样将同一个村子里的村民邻居相互隔离开来。

成文的制度可以轻易被取缔,而根深蒂固的文化却难以被消除。看得见的距离不可怕,可怕的人民心中那座有成见的大山。

撰文:贝卡;编辑:老酒。原创作品,未经容许,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