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管辖面积到底有多大?它能与大清扳手腕,其中有何隐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度到底有多强大啊 太平天国管辖面积到底有多大?它能与大清扳手腕,其中有何隐情

太平天国管辖面积到底有多大?它能与大清扳手腕,其中有何隐情

2024-06-19 06: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历史开讲#自1840年以来,清朝就进入了多灾多难的阶段。

客观的说,这个王朝自嘉庆皇帝时期就该死了,因为其内部矛盾重重,上层统治阶层也是腐朽落后。

只不过因为清朝强悍的制度惯性,最终维持了这个烂摊子......

一、太平天国统治区域

但1840年却将这一惯性打破,西方列强强行打开了清政府的国门,资本扩张,文化入侵,还有恐怖的土地侵占。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让清朝失去了民族尊严。一轮又一轮的资本和文化扩张,让民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清王朝的送葬者——太平天国。

平心而论,若要讨论哪股力量对清朝造成的伤害最大,那么毫无疑问,一定是太平天国。

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势力是想要赚中国人的钱,想要控制中国人的文化和信仰,但他们还是想要扶植这个落后的清朝廷。

然而太平天国一诞生之初,就是出自于阶级矛盾,是农民反抗地主的呐喊,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

也正因为如此,二者根本没有任何妥协性可言,双方是以零和博弈的方式存在,而这个过程就变成了简单的政权消耗。

这一点体现在对于人口的消耗上,也体现在对于疆域的反复争夺上,全程没有任何战术特色,就是简单的消耗和毁灭。

我们都知道其结果,那就是太平天国灰飞烟灭,而满洲贵族统治就此名存实亡,中央再无力节制地方,最后就是辛亥革命的彻底推翻。

但话又说回来,作为当时清朝最大的对手,太平天国到底有多强大?他们到底统治了多大的区域呢?

首先公布直接答案: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太平天国先后转战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直隶、山东、福建、浙江、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诸省,攻克过600余座城市。

根据太平天国的官方宣布,太平天国控制7省47郡236个县,总面积高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因此,我们的官方资料一般称,太平天国运动遍及半个中国,其实力绝对不可小视。

二、对底层民众的扶持力度

也许有人会指出,区区150多万平方公里,和1000多万平方公里比较起来,好像也没有那么强大,为何太平天国能够血拼清朝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评估政权的强大绝不能仅仅看它领土之广阔,而更要看到土地之上的资金和人口。

若我们打开太平天国的版图,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太平天国控制区大体都在长江沿线地区,例如浙江,江西,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当然还包括苏州。

这些地方都是人口比较稠密,而且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尤其是上海地区以及苏州,在历史上历来都是赋税重地。有人、有钱,那可不就实力强悍吗?

相比较于清朝的地广人稀的新疆,还有一直不被开发的辽东,太平天国的地盘其实有种“小而精”的感觉。

——当然,分析太平天国肯定不能只看它的地盘,还得看它对地盘的管理和统治,以对及太平天国的重要地盘分析。

关于统治问题,太平天国其实提出过诸多措施,例如最开始吸引无数民众的耕者有其田政策,还有著名的乡官制度,以及移风易俗。

首先来看耕者有其田,这个政策在早期曾经得到过推广,但却并没有全面实现,在多数情况下还是实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

这一点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战争需要,太平天国想要避免李自成的悲剧,就无法实现耕者有其田。

但是,虽然无法实现他们最开始的口号,以苏州三县为例,太平天国却积极的推行“轻租赋”的政策,尤其是在执行交粮制度的时候,太平天国会对佃农加以照顾。

靠着这一手段,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内的秩序快速得到恢复,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依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太平天国还不断进行政策调整,例如他们提出了“招业收租”的制度,还给予地方上一定的自治权力,极大的增强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百姓参加太平天国的热情。

然后就是乡官制度,该制度强调以劳动人民为当官的主体,这一点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也曾经一度让太平天国统治下的人民以为能够翻身做主。

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以至于后期人员的成分较为复杂,而且该制度也成为了太平天国走向堕落的一个点。

至于移风易俗,这一点倒是值得推崇,一方面他们剪除了让洋人笑话的辫子,另一方面他们开始积极推广戏曲。

以至于有洋人在回忆录中记载:在攻打苏州城的时候,太平天国的领袖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听戏,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断绝。

更传奇的是,太平天国利用戏曲充分进行思想宣传,在历史上也不止一次鼓动了清军投靠太平军,当然也极大地确保了底层民众对于太平天国的支持。

三、对待城市的方针

以上是针对土地上的农民的政策,那么他们又是如何针对市民和商人的呢?

在历史记载中,这部分内容有点复杂,曾经有很多的谣言。但总体而言,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表现的不是特别好。

从空间上来说,太平天国将军与民,城与市,男与女彻底隔离开来。正如当时的童谣“男从军,女入馆。”市场和居民迁徙到城外,以城居兵,以乡居民。

在这一政策下,城市变成了城堡,而城里面的人都变成了军事组织单位。

一般学者认为,太平天国此举大大加强了城市的军事防御作用,也是太平天国能够血战清军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是,此举却也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地盘上的城市的力量。

城市一般比较富有,而且市民的支持也可以让部队力量壮大,拥有稳固的后方。但太平天国此举却使得市民对其怨恨有加,富家大户更是纷纷投降于清朝。

不过总体来说,普通百姓利益并未受损。

而且有意思的是,太平天国在针对商业政策方面显得格外灵活。

史书记载,太平天国的商业政策分为私营和公营,这些政策也根据不同的时期经历了开放,禁止,松弛,禁止,放开的5个阶段。

其主要变化,都是依赖于防务的需要。

但太平天国的统治者似乎还是有远见的,他们对商业政策进行灵活调整,使得太平天国的商业居然发挥了较大的优势,极大地支持了太平天国前期对于清军的压制。

有了农村和城市两大政策后,接下来就是重点——人口的变化。

四、军队数量的关键——人口

还是那句老话,战争的胜负最终还得决定于人,经济的发展决定人口的数量,而人口的数量决定军队的数量,军队的数量就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那么太平天国的人口发展又如何呢?

关于太平天国控制的人口数据,历史上并未有明确记载,不过通过清军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人口消耗,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问题。

以苏浙皖三省为例,这是太平天国和清军较量最激烈的地区。

其中,浙江省就经历了惨烈的6年血战,根据曹树基等人的统计,战争损失人口大概为1630万,损失比例为52%。

江苏里下河以南地区太平天国军民死亡人数高达207.25万人,江苏籍,绿营兵和八旗兵死亡人数约七万人,平民死亡人数高达1204万人。

最后统计,江苏损失的太平军清军以及平民合计死亡数为1418.25万人。

后来学者运用经济学的方法,通过构建经济地理空间模式稳定性模型:推算出太平天国运动对在全国范围的人口净损失在4693万到9511万之间。

这些数字每一个都让人震撼,随便拎出一个数据,就足以媲美一次世界大战的人口损失。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统治的人口数额非常庞大,否则绝不至于造成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损失,而这些庞大的人口也成为了太平天国对抗清军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于太平天国的重要据点,首先要提的自然是浙江。

浙江是太平天国后期最重要的根据地,正如王兴福的《太平天国在浙江》所论述,太平天国占有浙江对整个太平天国的斗争,在人力物力上起着极大的支援作用。

而且太平天国在该地进行了文化和社会风情等一系列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当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了太平天国后期的顶梁柱。

然后就是安徽,安徽是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史书记载,太平天国在安徽战斗了整整12年,战斗足迹遍布安徽全境。

根据徐川一的《太平天国安徽省史镐》,太平天国也对该地区进行了积极的政权建设,人才选拔,以及城市农村政策,对安徽地区作出的巨大影响。

而安徽地区也极大的增加了天朝圣库的收入,曾一度成为太平天国历时最久最为巩固的根据地,是天国的粮储脏腑,是天京的锁钥门户,为太平天国性命所系。

另外还有一个宁波,宁波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太平天国占有的唯一的对外港口。

根据史书记载,这里是罕见的中英中法混合军对太平天国作战的重要基地,该地的外貌和文化习俗的革新,也对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最后就是四川,关于四川是否列入太平天国的地盘,这一点存在不同的说法。

但总体而言,石达开曾经在四川进行活跃,也曾扩张过40多州县。

虽然很快被扑灭,但是对当地的反侵和反封建斗争起到了极大的启迪作用,为后来的四川响应辛亥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就是太平天国的地盘以及其对于该地盘的治理状况,正是靠着这些地盘和他们的政策,太平天国才能够血战清朝至那种地步。

但可惜,太平天国没有明确的纲领,还缺少了那个男人的魅力,最终惜败于清朝,真是可惜又可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