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非遗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靖土楼历史背景简述 《发现非遗之美》

《发现非遗之美》

2024-07-16 06: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客家土楼萌芽于11—12世纪,13—14世纪产生雏型,经过15—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进入成熟期。土楼营建技艺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的地势和当地的生土、木材、山石等建筑材料,非常节约、异常坚固、防御性强,又极富美感。

南靖土楼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公元4—14世纪,中国东南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北方人民大规模南迁密切相关,福建尤为明显。福建土楼萌芽于11—12世纪,13—14世纪产生雏型,经过15—16世纪(明代的早、中期)的发展,17—20世纪上半叶(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进入成熟期。

南靖土楼民居最早出现于明代,船场镇星光村豊宁楼、龙山镇圩埔村“石书屏封”等都有准确的纪年,其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400多年。元末明初,元人退出关外,但沿海有倭寇和海盗为患,烧杀抢劫,民不聊生,许多村庄仿卫城模式,聚族而建土堡御卫。

展开全文

明朝嘉靖之后,土楼才开始大量兴建。明末清初郑成功率军与清兵在闽南一带开展拉锯战期间,民间又建了不少土楼以安生。南靖土楼的前身是唐朝陈元光开漳的兵营、城堡和山寨建筑,它是闽南地区在“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

南靖土楼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具有突出的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福建土楼是世界上以生土夯筑的大型建筑,南靖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

土楼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巧妙地采用了山区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节约环保、坚固耐用、防御性强,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福建(南靖)土楼是在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种独特而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建筑形式的杰出代表。

(责任编辑/姚泽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