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大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越国宫署遗址在哪里 中国第一大砖

中国第一大砖

2024-06-26 1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铺地砖是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材料,见于室内外的主要活动面,最早烧制砖瓦出现于西周中晚期,春秋战国时期在大型建筑以薄砖铺地。秦汉时期,砖瓦烧制工艺、生产规模、品种、装饰花纹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人们逐渐以“秦砖汉瓦”来称赞这一时期建筑的辉煌。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地层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南越国时被废弃的建筑材料,残砖断瓦印证了两千年的岁月,尤其是出土大砖引起人们的惊叹。 

1996年在南越国宫署遗址的“蕃池”西侧发掘时,位于南越国一号宫殿的东部外的食水井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砖、石、瓦、焦木等遗物,众多铺地砖中有几块戳有圆孔的大方砖让人醒目(图一)。这些大方砖基本完整,灰白色,砖正面上戳有等距离的圆孔,经过测量砖的边长接近96厘米、厚约16厘米、重达150公斤(图二)。铺地大方砖给人们深刻印象有二个方面,第一个是大砖正面布满了圆孔,第二个是大砖的尺幅大、体量重。

第一印象:大砖正面布满了圆孔。砖的孔口大、底小呈锥形,大孔径3~4.6、小圆孔径1.1~1.7厘米,可以穿透至砖面。砖面圆孔以对角线等距离分布,最长距离达10个孔,最少至2个孔;若圆孔呈水平排列,则对应等距离错位有5个孔。砖四周侧面均戳有锥形孔5个,孔径与正面相近,因距离长的原因,锥形底孔无法穿透到砖的侧面。砖面的圆孔在铺地时以圆锥大孔朝下,小孔面朝上。在比较圆孔大砖尺幅要小的菱纹地砖背面发现戳有等距离的小圆孔,却仅穿透砖体的一半(图三),还有宫格纹长方砖面也有正面戳圆孔的现象(图四),经分析这些孔的作用与砖的制作和烧造工艺有关。

南越国铺地砖的制作要经过选料、制模、干燥、烧造等技术环节。经过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检测的结果显示,砖的坯料来自广州本土,“从标本的胎质外观上看,就存在多种质地、颜色,其中白色基质的砖瓦Al2O3含量较高,Fe2O3含量较低,而红色基质的砖瓦Fe2O3含量高,青灰色的砖瓦则Al2O3含量较低”。坯土选择较为纯净的夹细砂陶土,粗砂杂质少。砖泥经过反复踩练,以加速泥坯成型,大砖截面可以看到搅拌原料时形成的片状分层呈鳞云状现象。将练制好的泥坯置入木范模四周踩踏压实,在泥坯的表面使用模具依次压印纹饰图案。修整胎体时,在厚重的大砖坯的正面和侧面用工具戳孔穿透坯体,中型铺地砖正面模印花纹、背面戳有小园孔,小型铺地砖因体薄则没有戳孔的现象。大砖正面和侧面的圆锥形气孔利于砖坯的干燥和烧制过程中砖内气体的流通,砖孔的大小根据砖的厚度决定。经过对南越国砖瓦样品的材质和烧成温度的科学检测分析,铺地大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烧后砖体呈青灰色的大砖,烧成温度较高在1150~1200℃;另一类为烧后砖体呈灰白、红色的大砖,烧成温度较低在1000~1100℃。第一类样品应该是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而第二类样品则是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在砖体各面均匀的穿孔开洞,直接增加了受热面积,减少了砖体的热传导的纵深度距离,有利于砖体受热的均匀性,可以一次性将砖烧透,在技术上解决了膨胀变形的难度。另外岭南地区的原料中铝含量较高,收缩较小,荷重软化温度较高,也构成砖瓦材料不易变形的基本条件。

第二印象:大砖的尺幅大、体量重。秦汉时期,许多地区的大型建筑遗址中发现有铺地砖的现象,主要有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辽宁省绥中县姜女石秦宫、汉长安城武库、桂宫、未央宫、福建武夷山汉城、广州南越国宫署等遗址等(见表)。从统计来看,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的的铺地砖的长方砖尺幅约在53~30厘米之间,方砖约38~28厘米,厚度约3~5厘米。西汉中期以前建筑用砖没有统一的规格,建筑模式尚处于探索过程中,砖规格的长、宽、厚比例还没有定型。到西汉晚期的王莽时期,长安城礼制建筑砖逐渐趋向定型化,铺地长砖规格为长66.6、宽33.8、厚4.5和长37.5、宽18、厚9.2厘米,长、宽的比例2:1。地处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宫殿铺地砖规格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方形砖面饰菱格纹,主要三种规格,最大95厘米见方、中型砖边长70厘米、小砖边长36厘米,还有许多根据建筑需要烧制的砖角砖、三角砖、空心砖和榫卯砖等。南越国铺地长方形砖的长71、宽46、厚10厘米,比例尺寸接近4:2:1,砖规格和模式整体都接近或超过秦汉中原地区一倍。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大方砖边长最长为96厘米,厚度16厘米,如果按照汉尺23厘米计算长约合4.2尺,厚约0.7尺,在长度和厚度的尺幅上超过众多宫殿建筑的铺地砖,可称秦汉考古发现的第一大砖。砖的重量取决于砖的体积和密度,第一大砖经过称量体重达150公斤。

 

秦汉时期宫殿建筑遗址铺地砖一览

地点

名称

边长(cm)

   厚(cm)

时代

秦都咸阳第一号宫殿

 

菱形与米格纹长砖

46.5×35

3.5

 

 

 

太阳纹长方砖

44×37.5

4

灰色素面方砖

38.5×36

3.8

方格纹长方砖

53×38

4

花纹方砖

38

3

辽宁省绥中县姜女石秦宫

菱格纹花面小砖

31×12.

 3

汉长安城桂宫

 

几何纹方砖

  35×28.5

  5.1

 

 

西汉

素面方砖

  33.7~34.7

  4~5

小方砖

  27.3~28.4

  5.1

汉长安城未央宫

 

方格纹方砖

  34.2~35.2

  5

素面方砖

  30.5~36.6

  4.2~5

几何纹方砖

  31.6~34.2

  4.4

汉长安城外王莽礼制建筑

方格纹方砖

  34

  4.5

素面长方砖

 

  66.6×33.8

  4.5

  37.5×18

9.2

福建武夷山汉城

 

重菱纹长方砖

46.6×37.4

  4.6

 

汉闽越国

42.7×35.3

  4.6

广州南越国宫署

 

素面小方砖

  34

  5

 

汉南越国

 

折线菱纹小方砖

  36.5

  4

菱纹四叶纹长方砖

60.5×45

  9

菱纹四叶纹方砖

70

  12

印花菱纹方砖

68

  12

宫格纹长方砖

71×46

  10

锥孔大方砖

95

  16

 

东汉时期的大型建筑都采取方砖墁地,砖的规格逐渐定型为长条砖和方砖,东汉以后异性砖少见。魏晋南北朝的寺庙使用砖石砌筑,方砖的边长45、厚8厘米,长方形砖分别是30.6×15.2×4.2、39×19×8和41×20×8厘米,尤其长砖的边沿磨制整齐,尺寸形制一致。唐代大明宫中前殿用红色的“彤墀”,后宫为黑色的“玄墀”,黑色方砖50厘米见方,灰色方砖35厘米见方;含元殿的墁地方砖采用莲花、蔓草、四叶和团花等纹饰,边长的规格约29~34.5厘米。五代南汉宫殿的方型地砖规格分别是边长35、38、厚4厘米,主体花纹有黄釉莲花、蝶恋花、双凤和神兽纹等(图五)。两宋时代的宫廷和寺庙建筑的砖利用率远远超过了前代,敦煌莫高窟53窟前宋代建筑内铺满了花纹方砖,以云头莲花纹最多,其次有卷瓣莲花纹、减地蔓草纹、蔓草卷云纹,砖的厚度6厘米,方形边长分别是33、28厘米,近方形砖为31×28厘米。宋代的铺地以素面和花纹砖二种,规格更加制度化,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对砖的制作、品种、规格有了详细的介绍。书中规定方砖最大是2.0×2.0×0.3尺,按照宋尺30.72厘米算,则方砖是61厘米见方,厚9厘米。

元明清以后,砖的品种开始减少,主要有条砖、方砖两种,砖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明清皇家使用的大型方砖规格要高,制作复杂,故宫使用的墁地砖有“金砖”的雅称,金銮殿地面的“金砖”统计有4718块。“自明永乐中,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二寸,径一尺七寸”。以明尺31.1厘米计算,则砖长68.4厘米,径长52.9厘米。现存明代“正德”年的“金砖”是一尺七、厚三寸六分,重量约80公斤。“嘉靖”年是边长二尺、厚十寸,重量为90.2公斤。清代规格日益增多,据统计故宫最大的城砖长一尺四寸七分,最大的铺地方砖边长二尺四寸。按照清尺32厘米算,则最大城砖长47厘米,最大方砖是76.8厘米见方。故宫太和殿的“金砖”,油润如玉,润如赤墨,光亮似镜,坚如钢铁,敲声若罄,为公认的中国建材史上精品。但是,从秦汉以来就砖尺幅和重量而言,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铺地大砖仍然是尺幅最长、体量最重,因而堪称“中国第一大砖”。

 

(插图九张,有些正反面可选择性使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