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明的纪元洪武287年,来看看明朝藩王制度有多么失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明靖江王 从南明的纪元洪武287年,来看看明朝藩王制度有多么失败

从南明的纪元洪武287年,来看看明朝藩王制度有多么失败

2023-05-12 1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纵观历朝历代,明朝的藩王制度可以说是相当与众不同的,也是为很多人所诟病的。不只是成为明朝庞大的财政负担,加速了土地兼并,更是在南明时烂泥扶不上墙,大敌当前,自己却内乱为先。

那么明朝的藩王制度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今天贫道来说说。首先大家可能误解了明太祖朱元璋,忽略了明成祖朱棣对这一制度的关键改变。

藩王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大问题,属于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起到辅佐皇室的作用,供卫中央朝廷。用不好了,西汉的七王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可是历历在目,使人触目惊心。

正因为藩王是一个不好把握的存在,所以汉晋之后,历朝历代对于藩王是能不给兵权就不给兵权,免得其犯上作乱,酿成诸如西晋八王之乱的那般亡国之危。

但天下之大,皇帝不相信自己的血脉兄弟,总是需要有人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的,于是就要重用其他诸如宦官文臣武将了,但这样效果也不好,像唐朝中后期内有宦官翻身农奴把歌唱,欺辱主子是随心所欲的,外有武将作乱藩镇林立。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经过一番思索,同时出于防御当时元朝残余势力北元的打算,重新拾起藩王这把双刃剑,开始给予藩王很大的权力。

笼统来说,大家说起明朝的藩王制度,都聚集于明太祖朱元璋想让后代子孙“世受皇恩”上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既然让这些藩王享受,那么肯定要让他们担起责任。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四月分封秦、晋、燕、吴、楚等十王时说道:“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为久安长治之计”。

大家可以看看,这些藩王不只是享受,还要肩负起供卫中央朝廷的责任,他们的封地大抵都在冲要之地。尤其是北方边境的九个藩王,还要肩负抵御北元的责任,被人称之为九大塞王。

既然有责任,肯定要有兵权了,这些塞王中宁王、晋王、燕王的势力比较大。宁王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而晋、燕二王则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甚至是“大将如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皆受节制”。其中燕王朱棣权力更大,因为功劳赫赫,所以朱元璋就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

即使是内地的藩王,也拥有不小的兵权,明太祖朱元璋规定:“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护卫”。“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

说到这里大家想必也大概清楚了,明太祖朱元璋构造心中的理想国度,是以藩王来供卫中央朝廷,然后再给予世受皇恩的待遇,可以说两全其美,当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藩王有兵权了,难道不会酿成诸如七王之乱吗?

朱元璋也清楚这个弊端,所以晚年也对藩王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但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已经成型的藩王制度,就这样在犹豫之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孙子建文帝朱允炆继位。

建文帝朱允炆很明白藩王制度的弊端,所以上位以后就急匆匆的削藩,都不能说是削藩了,可以说是废藩了。几个月之内连削五王,或废为庶人或软禁,甚至逼得湘王朱柏自焚而死,可以看出建文帝是想一步到位的将藩王制度彻底废除。

最后燕王朱棣直接起了靖难,夺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使他的废藩计划彻底失败。

朱棣登基以后,本来可以在建文帝朱允炆的基础上再次削藩,或者推出类似于推恩令这种杀人不见血的软性政策来削藩,但朱棣并没有。

朱棣为什么没有继续实施削藩呢,因为毕竟他是篡位得来的皇位,急需要人支持,所以反而恢复了朱允炆削的这些藩王。而且这样可以凸显自己的正统性,你朱允炆废除太祖留下的制度,而我朱棣是坚决维护。

当然聪明的朱棣也进行了另类削藩,那就是剥夺藩王的三护卫兵权,还是通过各种正当理由各个击破。使藩王没了兵权,成为没了爪牙的老虎,最后更是限制了藩王的行动自由。

朱棣这种削藩方式的确很聪明,但长远来看,无疑是很错误的方式。首先这些藩王没有兵权,明庭对于边境的控制力是大不如从前,哪怕后来迁都到北京亦是如此,像宁王朱权被徒迁内地,其封地大宁一带的控制力大不如从前,说的比较远点,正因为东北那带没有藩王坐镇,控制力不强,所以才有了后来努尔哈赤的崛起。

也就是说朱棣将藩王兵权剥夺,只让其“世受皇恩”,同时限制自由,成为被圈禁的高级动物。

大家想想这些藩王和那些长于深宫养于妇人之手的皇帝能有什么区别呢,甚至还不如他们,在这种圈养环境之下,多是培养出一群目光短浅还志大才疏的狂妄之辈。

到了明朝灭亡,南明建立以后,朱棣一手改造的藩王制度,培养之下的藩王们开始了群魔乱舞,上演了一幕幕闹剧。

不只是由藩王选出的四帝一监国闹剧多多,诸如隆武帝政权与鲁监国政权互杀来使,差点兵戎相见,使清军趁虚而入。还有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的兵戎相见,再次使清军趁虚而入,不只是绍武政权覆灭,广东一省更是拱手相让。

其他藩王也是开始各种拆台,国难当头,不想着如何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清军南下,而是以自己的利益当先,甚至不惜自己人打自己人。

像被东林党称之为“贤王”的潞王朱常淓,在弘光政权覆灭以后,大臣拥戴他为监国也没什么用,第一时间在杭州投降于清军。

更有甚者,像靖江王一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后代,是当年朱元璋大封诸王时的唯一特例,不是朱元璋的子嗣,也被封为郡王。

而且靖江王虽然属于郡王,但朝廷对其相当厚道,地位一直高于郡王,低于亲王。

即使如此,当时的靖江王朱亨嘉,在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争立之时,他这个最没资格竞选皇位的藩王,在广西桂林是不甘寂寞,妄想趁乱黄袍加身。

朱亨嘉面对当时的乱局,对亲信孙金鼎等人说道:“方今天下无主,予祖向于分封之日以粤西烟瘴不愿就封,马皇后慰之使行,于是以东宫仪卫赐之。目今东宫无人,予不俨然东宫乎,太子监国自是祖宗成宪,有何不可?”

于是朱亨嘉开始了闹剧,在广西总兵杨国威等人支持下,1645年八月初三日,朱亨嘉公然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用洪武二百287年,是直接不承认明太祖朱元璋以后的所有皇帝,所以将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洪武一直加到287年。

朱亨嘉的朝廷虽小,但力求五脏俱全,又改广西省会桂林为西京。支持他的官员杨国威被委任为大将军,封兴业伯。孙金鼎为东阁大学士。顾奕为吏科给事中等等。

朱亨嘉自立以后,这位被圈养的藩王,自以为天下唾手可得,并没有想着向北方清军占领之地发展,而是想要先拿下广东,捅隆武政权一刀,先对自己人下手,自己要“御驾亲征”打天下。

结果朱亨嘉还没有出广西,就被当时南明的两广总督丁魁楚用计打的落花流水,自己狼狈不堪的逃回桂林,不久被活捉,最后朱亨嘉先被隆武帝废为庶人,后为锦衣卫王之臣杀死。

靖江王朱亨嘉的这场闹剧,虽然并没有使南明元气大伤,但却是当时南明诸位藩王的一个缩影,那便是大敌当前,不是降清。便是纷纷自立,不想着抵抗清军,而是对自己人下手,内斗为先,结果南明在这一次次的藩王内乱之中损耗不少,更是人心尽失,还便宜了清军,这样的国家,岂有不亡之理?

由此可见,明成祖朱棣当年对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改动,是相当错误的,是相当不彻底的。这些被圈养的藩王,从小便被限制了自由,更是无事可做,这种环境之下,培养出来的都是自私自利还志大才疏无国无家之辈,结果在南明风雨飘摇之际,不见那个藩王出来力挽狂澜,而是上有隆武政权与鲁监国政权内斗,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兵戎相见,下有诸如靖江王朱亨嘉这种胆大妄为的搞自立,还内斗为先的目光短浅之辈。

在这种内斗为先的环境之下,哪怕南明的隆武帝与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同为出自南阳,也没有力挽狂澜,没有使南明成为下一个光复西汉江山的东汉那般,最后只能草草落幕。

不得不说,明朝的藩王制度还真是失败,本来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制度弊端就明显,经过明成祖朱棣那么一改,更是无药可解了,到了南明时期开始了一幕幕的小丑行为,不只是成为笑话,更是使南明彻底折腾到亡国。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