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最近高发!“红眼病”看一眼就会被传染?真相是…|国内首个“减肥针”获批!网友:要卖疯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雨花台确诊红眼病一例 【速看】最近高发!“红眼病”看一眼就会被传染?真相是…|国内首个“减肥针”获批!网友:要卖疯了

【速看】最近高发!“红眼病”看一眼就会被传染?真相是…|国内首个“减肥针”获批!网友:要卖疯了

2023-10-10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公众号又改版了,没有常读和星标的订阅号,在手机页面里就不显示大图。封面也是文章的一部分,看不到多少有点遗憾,希望大家简单动动手,给粤粤加个星标哦

如何设置星标:点击上方蓝字“粤卫平台”➤ 右上角按钮“…” ➤ 设为星标⭐ 详细指引点击查看→

彭于晏粤有话说

今天看到隔壁业绩王的奖金

说真的

我得了“红眼病”

(文末帮业绩倒数的粤粤点个在看吧

“红眼病”看一眼就会被传染?真相是……

小时候妈妈说

只要看一眼

就会被“红眼病”患者传染

所以每当看到同学眼睛红红的

我就赶紧闭上我的“卡姿兰”大眼睛

那么

“红眼病”真的是看看就传染吗 ?

假的!!!“红眼病”看看不会传染。

单纯只看我,一点事也没有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生

尤其炎炎夏日,

高温为病菌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繁殖条件

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

最近感染“红眼病”的人

越来越多!

如果不是看对方的眼睛就被传染

那么究竟是如何感染的呢?

案例一

6月12日中午,玉林城区某小学的学生小奕(化名)从学校回来,两眼通红,说自己的眼睛很痒,还畏光,特别是弯腰的时候,有种眼珠子要掉下来的感觉。听了女儿的描述,小奕妈妈赶紧带其到附近的诊所。经诊断,小奕得的是“红眼病”。小奕不得不请假在家。当晚,小奕妈妈发现自己也中招了,双眼红肿发痒,畏光流泪,十分难受。6月14日上午,班群通知,班里另外8名同学也因为同样的症状被老师通知家长接回家了。

案例二

6月25日晚八时许,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急症门诊,一小时就前后来了三个红眼病孩子。

“这段时间来的急性结膜炎孩子挺多!”在急诊值班的赵医生感慨,近期中招的多为幼儿,手卫生习惯不好。有的孩子就诊时,上一刻小手还在诊室的桌子上摸来摸去,下一刻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揉眼睛,让陪诊的家长抓狂。

让我再看你一眼,从南到北

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红眼病(医学名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病毒性眼病。

本病主要由肠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病毒变异株(CA24v)引起,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康复后,仍可以被不同病原体感染而再次发病。

2

接触感染为主

“红眼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特别是在家庭内、托幼机构、学校、工厂企业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传染。

急性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而发病,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可存在病毒。

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

与患者握手、拥抱等身体上的接触;

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具如毛巾、穿过的衣服、脸盆患者摸过的东西,如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各种工具等;

接触被污染的水,如池塘水、游泳池水等;

接触患者用过的眼药水等;

感染了“红眼病”是什么症状?

“红眼病”潜伏期短,为18-48小时,发病开始时多为单眼,很快传染到另一眼,7天内症状大部分消退。球结膜下出血为最显著的症状,眼内有异物刺激感、眼部刺痛、结膜肿胀、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该病呈自限性,自然病程一般为1-3周,预后良好,但偶有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得了“红眼病”怎么办?

1.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眼科医生的医嘱规范用药。

若诊断为细菌性结膜炎,一般首选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莫西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若诊断为病毒性结膜炎,常用的抗病毒药推荐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具体由眼科医生判断。

2.践行“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红眼病”往往具有传染性,通常需要隔离休息,因此患者在患病期间不宜到游泳馆以及人员集中且通风不良的场所。特别对于患病的学生(小朋友),暂不返回学校(幼儿园)上课,直到症状消失,持医生开具的病愈证明,经校医复核无传染性后方可复课。

打针就能瘦?国产首个“减肥针”获批

不用“运动+控制饮食”

只要定期打针

坚持一年

你的体重就可以迅速减掉?

这是真的吗?

国产利拉鲁肽注射液,终于成功获批减肥适应症,华东医药拔得头筹。

7月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由中美华东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商品名:利鲁平®)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规格为:3ml:18mg(预填充注射笔);3ml:18mg(笔芯)。

华东医药成为国内首家在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剂领域获批减重适应症的企业。

6月16日,华东医药在互动平台上曾透露,利拉鲁肽注射液减肥适应症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院内外市场及线上平台。

此前,华东医药分别在2021年和2022年为利拉鲁肽注射液申请了两个适应症,除减肥适应症外,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糖尿病适应症已于2023年3月获批上市,目前已正式实现商业化上市销售。

华东医药利拉鲁肽减肥新适应症的获批是国产减肥药的重要突破。不过,尽管其为国内首只产品,但它在市场上也将面临劲敌。

6月3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提交上市申请,行业推测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减重适应症。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和利拉鲁肽注射液,均是GLP-1受体激动剂,本身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用药,但在减肥上也有显著效果,因此被称为“减肥神药”,还受到马斯克的推崇。

GLP-1减重受追捧

根据WT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数由2016年的1.8亿增至2020年的2.2亿。

2021年12月,CDE发布《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指出,此前我国仅有奥利司他胶囊一种药物获批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患者的治疗,合规、安全及有效的体重控制药物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在众多减肥药中,GLP-1类药物属于减重药物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品类。 GLP-1是一种在进食后分泌的物质,通过增加胰岛素分泌及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来降低血糖浓度,它不仅可以减缓胃部排空、抑制食欲,还能通过将白色脂肪转化为棕色脂肪增加能量消耗。 而且有临床试验表现,利拉鲁肽除了正常的腹泻和便秘之外,没有其他的明显不适感。

据中信证券测算,2030年中国减肥用GLP-1受体激动剂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3亿元。从减重市场看,大多数药企都在对标司美格鲁肽。司美格鲁肽化合物专利在国内将于2026年到期。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我国减肥药市场需求庞大。 诺和诺德财报显示,其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2022年在华销售额分别约为20.85亿元、14.79亿元。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2年奥利司他胶囊在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销售规模超过12亿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叠加政策支持等影响,减肥药市场前景巨大。财通证券研报预测,在2025年,我国减肥药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20亿元;中信证券测算GLP-1药物用于减肥后,203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83亿元。

这就难免会出现,国内、国外药企争相抢占市场的局面。

除中美华东以外,国内复星医药旗下万邦生化、杭州先为达生物、北京诺博特等企业也正在进行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30日,我国获批临床试验的“减肥药”共有23个,包括11个生物制品、10个化药、2个中药。

九源基因、华东医药、丽珠集团、联邦制药等多家企业瞄准了司美格鲁肽。其中,九源基因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丽珠集团也在近期表示,其司美格鲁肽将进入临床III期阶段,计划于今年完成入组,预计2024年报产,争取2025年获批。

近年来,GLP-1等药物在降糖、减重市场规模逐步增加并已超过胰岛素,除了有越来越多的新企业进入,头部企业也正不断拓展产品边界。有行业人士透露,目前,相关药物在减轻副作用、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仍有空间,这一领域的激烈竞争还将持续。

温馨提醒:用药有风险,患者需谨慎。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

-End-

工资三千八 ,月月啃苦瓜

月入两千五,顿顿都吃土

今天老板夸了很多人

只有粤粤因为业绩不达标被骂

老板良心发现

说今天在看上800请粤粤吃猪脚饭

点亮右下角小花花在看【】800+

粤粤急需一碗猪脚饭安慰被骂的心

本期封面:

来源:综合南方都市报、国家药监局、广东疾控、广西疾控、新闻晨报等。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日在看目标:800+来都来了,就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