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戏剧脸谱 《百家湖》

《百家湖》

2023-12-04 0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京戏曲脸谱

                    徐延平   徐龙梅

随着“京剧进课本”试点的展开,更多的学生将会从传统京剧里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古代的英雄、忠臣和奸佞。脸谱艺术是我国传统戏曲特有的一门化妆艺术,“掌上生旦净丑,笔下善恶忠奸”,通过戏曲脸谱,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剧中角色的性格。最近南京将戏曲脸谱收入87个非遗项目之中,充分显示出对脸谱这一民间艺术的重视和保护。

戏曲脸谱的形成

中国戏曲脸谱一般人认为源自南北朝时期的“代面”,或是由更早的傩舞衍化而来,“代面”是以舞者头戴面具表演为主要特点的一种古代面具舞蹈。古人头戴四只眼睛的金色面具,扮演神通广大的方相氏,手执戈、盾,手舞足蹈,驱除厉鬼。整个舞蹈面具造型抓人眼球,节奏强烈,动作夸张,后来为各个剧种所借鉴,融入民间工艺美术的特点,逐渐演变出一系列的“代面”模式。

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中国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喜台、和春四个徽班进京演出,广泛吸收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演变成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严格分工,同时也出现了用油彩描画脸谱的化妆法,带有图案色彩意味,如关羽、张飞、曹操、廉颇、包拯等都是大花脸,都属“净扮”,由于脸谱画法不一,也就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艺术手法,具备了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展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艺人们综合了对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判断、归纳,对用各种色彩在角色脸上勾画的纹样图案,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以作为后来演员参照、袭用的“版本”,这样也就形成戏曲化妆中较为人性化的脸谱艺术。正如戏歌《说唱脸谱》里所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大体上说,脸谱的描绘有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元宝脸、歪脸等,脸谱都有主色调,红色表示忠勇侠义;紫色表示智勇稳重;黄色表示骁勇善战、暴躁,文士内有心计;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莽撞;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阴险奸诈;粉红色表示年迈气衰的忠勇老者;金、银色表示威严,多用于神、佛、鬼怪,象征虚幻之感。

京剧中小生、花旦多为“俊扮”,面部化妆差不多,而净角、丑角脸谱却显得构图精巧、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可以说是一人一谱,有多少净角、丑角,就有多少净、丑角的脸谱,决不雷同。只要观众一看京剧脸谱,有可能八九不离十地判断出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产生丰富的联想,因为“戏脸有谱”,“性格妆”都写在脸上呢,他的“象征性”及其“夸张性”也早已为广大观众所认识所接受。

南京戏剧脸谱的辉煌

南京的戏剧脸谱,虽说和各地的脸谱大相径庭,但是由于他的创新,便成就了“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辉煌。

南京的戏剧脸谱,首开戏曲化妆技艺进入艺术创作殿堂之先河,由专业演员广泛搜集和整理,再进行二度创作,用夸张与象征的手法以及色彩图案的搭配组合,让五颜六色各具妙用,在净角脸上画出的三块瓦、蝙蝠、蝴蝶等纹样,大多数能为剧情服务,从而使戏剧人物的性格更加外化。

南京戏曲脸谱,在舞台上用的是勾、抹、涂、揉,“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的手法,而到了泥人头上描绘脸谱,全靠一支生花妙笔,无论是贴金敷银,亦或是勾画油彩,由于艺人对脸谱烂熟于心,笔随心运,如行云流水,制作出来的脸谱工艺品光彩夺目,加上吸收了金陵古寺庙神像雕塑的特点,勾金描银,就更为人们所青睐。乃至金陵有一位脸谱大师,在其作品展览会上的1000多件脸谱作品,均被中国美术馆全部收藏,成为美术界一条爆炸性新闻。

由于南京戏剧脸谱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和收藏,在普及国粹知识、宣传国粹的博大精深及其独特迷人的魅力,让中国京剧辉映世界的整个过程中,功不可没。难怪南京京剧脸谱到世界各地展览引起轰动。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许多国家博物馆都收藏有南京京剧脸谱艺术。2002年后,颜少奎的戏剧脸谱还去过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七国展览,东方的文化艺术瑰宝让西方人为之倾倒。正如我国戏剧大师马少波写诗所赞:“绘面瑰奇称妙笔,开来继往叹情痴,管窥休道些微事,锦绣文章万国知。”

戏剧脸谱被列入南京87个非遗项目,不能不提到颜少奎、程少岩两位顶级脸谱大师。

粉墨生神韵的颜少奎

颜少奎原名颜景真,1938年生于山东省郯城,12岁那年因家道中落,他被送去济南学戏,由于颜的聪颖好学,老师徐泽民也挺喜欢他。一次 徐老师看见小颜用稻草裹脚御寒,便上街买了双胶皮鞋专门送给小颜,温暖了他无数个寒冬。1958年颜少奎考进了中国戏曲学校,由于嗓音洪亮,声调高亢,专攻花脸。不久在颜少奎的人生历程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当时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需要8名靠将,颜少奎被意外选中,并与梅大师同台演出《霸王别姬》。散戏后,梅兰芳送给颜少奎一本《梅兰芳画册》,内含梅大师搜集的明清时代的戏曲脸谱,他语重心长地勉励少奎,“要认真勾画不同角色的脸谱,不断探索,将来出版一部脸谱巨著很有必要,这关系到中国戏剧发展的大事啊”。颜少奎接过画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他铭记大师的教诲,暗下决心,把对脸谱艺术的钻研当作生命的第二职业,在唱好戏的同时开始专攻画脸谱。

1960年,颜少奎调入江苏省京剧院任净角演员,演戏之余,他和家人一起去雨花台、五台山挖泥巴、捏人头、绘脸谱,发现泥的质量不过关,又去无锡向工艺美术大师讨教“泥人艺术”,甚至一次背回百多斤“惠山泥”。为了实现梅大师的嘱托,把脸谱艺术完美地传给后代,他又拜脸谱大师翁偶虹为师,刻苦钻研,用笔精细,讲究纹理,注重神采。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制作出上千只精美的京剧脸谱作品,于1984年在鼓楼公园首次成功举办了脸谱个人展。展览期间,好评如潮,美不胜收。南京著名画家陈大羽称他“全国第一”;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为其题词“粉墨生神韵”;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赞其“美化世界,妆点人生”;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赞曰:“戏脸有谱,辉耀华夏;兼收并蓄,自成一家”。此后颜少奎的脸谱艺术展一发不可收,还办到大江南北。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国家邮政总局还专门发行颜少奎京剧脸谱邮票一套。前不久,他的戏曲脸谱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个传统文化艺术代表之一。

戏曲脸谱传承人程少岩

程少岩1937年生于江苏沭阳。从小在家乡的戏班子里学戏、跑龙套、打杂,可是最精髓的戏文却可望不可及。后来他进了文化馆,1958年中国戏曲学校招生,他一举考中,毕业后也分配到江苏省京剧院当武生演员,13年后因演出中脚部韧带受伤,迫不得已,改行学素描、学国画,当上剧院舞台美工师,并从事脸谱艺术研究、创作。他觉得京剧脸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戏曲脸谱的重要分支,是可以传承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湮没了,因此,他在看戏之余,对脸谱艺术痴心不改,每看到一个净角的脸谱,总要在纸上临摹下来,并做出更动、修改的记录,逐步积累了一叠“脸谱标本集”。在制作出国礼品“泥胎人头”的戏剧脸谱时,程少岩对其进行了改革创新,为改变泥胎人头较重的问题,他改用绵纸、宣纸,层层浸水相叠,在人脸模具上制成半边立体净角脸谱,而后烘干,在上面勾脸。他博采众长,不断求索,“艺痴技必良”,用这种“纸艺脱胎”制作脸谱绝活,几可与舞台上的京剧脸谱媲美。行家们评论程少岩的纸艺脸谱“不但精美如真,连盔头、髯口一应不谬于舞台”,尤其是表情的精微刻画,更让人物栩栩如生。

程少岩不但精于纸胎制作,而且布艺技巧了得,他能用纸胎棉布手工缝制戏曲丑角的小花脸、元宝脸脸谱,有意到笔不到的传神;用彩墨画在高丽纸上做出肌理效果,带有很强的现代感,既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将他作为南京戏曲脸谱的传承人,可谓众望所归,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