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古代时候叫什么 陈正荣

陈正荣

2024-07-12 1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李白一生多次来过南京,他的长眠地当涂离南京不远。他对南京很有感情,一生写过的关于南京的诗歌就有70多首。他曾游过玄武湖,登过凤凰台、劳劳亭,到过长干里、板桥浦,还在孙楚酒楼和友人畅饮。在南京还有一个传说,李白见秦淮河中的明月太美了,遂从淮清桥跳下河中捉月而死。传说不足为信,但李白在唐代诗人中,确实是一位对金陵有着特殊感情的诗人。

杜甫20岁时到过南京一次,他在南京停留的时间很短,他特意跑到城南的瓦官寺里,看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壁画《维摩诘居士像》,并且从他的江宁朋友许八那里得到了一份摹本。他对这个摹本非常喜爱,后来他在诗中还重温南京的美好记忆。

刘禹锡曾在和南京一江之隔的和州做刺史。在诸多诗人的怀古诗中,他的怀古诗是最有名的,尤其是他的《金陵五题》,是吟咏南京的代表作。但他创作《金陵五题》时,还未到过南京。他在这组诗的序中说:“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 公元826年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征召回洛阳,返洛之前,他才得以畅游南京。刘禹锡还有一首《西塞山怀古》,也是关于南京的很有名的怀古诗。

杜牧曾经几次到过南京,一次是公元833年,当时31岁的杜牧从宣州到扬州去做官,途中经过南京。第二年杜牧送弟弟到镇江当官,特地写了一首送别诗:“若到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这“上元”就是指当时的南京。那段时间,杜牧几次游览南京,先后留下了多首名作,包括《泊秦淮》、《江南怀古》、《江南春》等。

李商隐在他45岁时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到过南京,留下了《南朝》、《咏史》两首诗。“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蟠”,是他金陵怀古诗的佳句。

与南京有过交集的还有两位著名的文人,一位是大书法家颜真卿,曾担任过半年的升州刺史。另一位是盛唐著名诗人王昌龄,就是南京人,曾一度出任江宁丞 。他的故居就在青溪旁。他的朋友常建,在王昌龄离世后还专门来过金陵,在他的故居住过一晚。

唐代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时代,尽管南京城市很冷寂萧条,但也出过一些诗人。明代周晖在《金陵琐事》中列举了江宁唐代诗人的名录,比如王昌龄、冷朝阳、庾抱、徐延寿、孙处立、许恩、孙革、陈羽、项斯、康洽等。王昌龄,有的典籍中说他是江宁人,据考证,他是唐代京兆(长安)人,由于他在江宁做官,人称王江宁。南京本土出身的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冷朝阳。他大历四年登进士第,归江宁省亲时,当时著名诗人钱起、李嘉祐、韩翃、李端等集会为他饯行,赋诗送别,为一时盛事。是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很遗憾,他的诗多散轶。《全唐诗》仅存诗11首。著名诗人韩翃曾有一首《送冷朝阳还上元》:“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诗人想象着冷朝阳回江宁家乡时的场景,读来深情款款。

唐朝的南京,究竟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不妨循着诗人的足迹,想象一下——

那时的紫金山依旧矗立在城市的东方,见证着山下的荣枯;比现在大得多的后湖(玄武湖),波光黯淡,人迹稀少;大江日夜流,绕过空空如也的石头城下,滚滚东去;月上秦淮,映照朱楼酒肆,商女们还在歌唱前朝遗曲;朱雀前边,王谢故居,都已经成了寻常百姓家;城中的六朝宫殿,已成废墟,杂草丛生,昏鸦乱鸣;只有台城的杨柳独自在春风中婆娑;台城附近的陈后主和张丽华躲藏的胭脂井旁,衰草连天,只见零星的几个人来这里悄然怀古;城西的凤凰台上,不时看到几个文人萧疏清冷的背影,在那里凭吊,站在台上向西望去,澄江似练,落霞成绮;劳劳亭边,不时的有行人洒泪告别;临近秦淮河边的孙楚酒楼,因为李白的到来,变得十分有名,文人墨客纷纷登楼借酒浇愁;站在城南的雨花台上,斜阳古道,一片萧索;瓦官寺里,还不时有三两文人来看东晋大书画家顾恺之的《维摩诘士像》;六朝时就建立的栖霞古寺香客寥寥,依旧冷清,只有门前的六朝松依然挺立。金陵郊外,散落着很多石麒麟,无语立斜阳,似乎在诉说着前朝往事……

这是一个繁华落尽的古都。

这是一个破败了的冷寂的废都。

这是一个让人叹息的有着太多故事的故都。

金陵不幸诗人幸。失去了繁华,但助了诗人的诗兴。诗人在废都上看到了兴衰,看到了沧桑,看到了荣辱,凝聚到了作品中,便有了惊世骇俗的沧桑之美。所以,中国最多、最美的怀古诗无疑是有关南京的诗篇。

有意思的是,在唐代有过两次迁都南京的梦。一次是李白做的梦。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起,黄河中下游的贵族仓惶南奔,李白写了一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建议朝廷迁都金陵,把金陵作为唐朝的首都。 第二年,李白应永王李璘之邀泊舟金陵城下。他的诗集中有《永王东巡歌》11首。后来,李亨继位,站错了队伍的李白被流放夜郎。

另一个是韩滉做的梦。783年,因藩镇为乱,唐德宗有意迁都,镇海军节度使韩滉就曾物色金陵,并对南京城进行了整修,后来不了了之。

今天你如果要在南京寻找唐朝的影子,几乎看不到了。南京经过了多次的火烧与毁灭,已经没有了任何唐朝的建筑。只有紫金山还是唐朝的紫金山,长江已是改了道的长江,秦淮河也已大变样了,唐朝诗人踏过的六朝遗迹,多数只剩下了名字,存于历史的文字中。真正的唐朝遗迹,只有栖霞古寺前的那块明征君碑了。

这块碑立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即公元676年,全称为“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在宠臣明崇俨的请求下,唐高宗李治亲自撰写了这篇碑文。碑文通篇2376字。正面的碑文由书法家高正臣书写,碑额“明征君碑”四字则为王知敬所篆,而碑的背面所刻“栖霞”二字,是高宗亲笔所写。这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唐碑,也是国内仅存的几块唐代行书碑之一。

如果你想礼拜唐朝,那么就只能来到这块碑前,去放飞思绪,穿越千年……

作者介绍

陈正荣

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媒体人,高级记者。当过大学老师,做过多年记者,获得过戈公振新闻奖。先后担任电视台新闻部主任、副台长、报社副总编辑。已出版《诗神的魅力》(诗歌评论集)、《金陵文脉》(10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总导演,总制片人)、《那年,雪飞扬》(散文集)、《南京的风花雪月》(散文集)、《紫金草》(长篇小说)。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作者:陈正荣

经作者授权刊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