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管、单簧管、克拉管?!它到底叫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单簧管又称为 黑管、单簧管、克拉管?!它到底叫啥??

黑管、单簧管、克拉管?!它到底叫啥??

2023-10-15 1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

一般认为,最早的单簧管是由德国乐器制造师约翰·克里斯托夫·邓纳在1700年前后根据欧洲古代芦笛(Chalumeau)改造而成。芦笛只有7个孔,音域很窄。邓纳给它增加了两个按键和一个喇叭口,其结果是革命性的,改造后的乐器不仅有着比当时的双簧管和小号更宽广的音域,还能完成小号所不能完成的复杂的演奏技术,这完全是一种新的乐器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单簧管继续得到改良,增加按键,并被用于乐队。到1778年,两名专职单簧管演奏员已成为著名的曼海姆管弦乐团的固定配置。至1791年,单簧管发展到6个键。差不多同一时期,莫扎特创作了《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它让单簧管的地位从乐团附属乐器跃升为独奏乐器。

19世纪单簧管发展呈现两个走向。一个是德式单簧管。1812年德国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缪勒(Muller)研制出可演奏各种调式的十三键单簧管,之后的一个世纪,缪勒单簧管经过了德国人贝尔曼(Carl Baermann)、欧勒(Oskar Oehler)等人的改造,在操作性上得到显著提升。德国、奥地利的单簧管演奏家至今仍多采用德式单簧管。1870年出现的艾伯特(Albert)式单簧管可算是德式单簧管的分支,主要用于爵士乐。

不过,世界上大约80%的单簧管演奏者使用的是另一个体系的单簧管——勃姆式(Boehm)单簧管,它是1839年由著名单簧管演奏家、法国乐派创始人克洛泽(Klose)和法国著名的乐器制造商路布费(Buffet)发明的。这种单簧管引入了德国人勃姆为长笛发明的活动键体系。勃姆式单簧管的构造比较复杂,共使用了17个按键与6个环键。

一般认为,德式单簧管拥有更好的音准和更纯净的音色,而勃姆式单簧管在指法上更易操作。

—家族—

从左至右:小单簧管、高音单簧管、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倍低音单簧管

多数时候我们说单簧管,指的是降B调高音单簧管。其实,在单簧管300多年的发展中,还有过许多不同音高、不同调性的单簧管家族成员,有些后来消失了,有些仍在使用;总体来说,它们可被分为小单簧管、高音单簧管、中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倍低音单簧管5类。

小单簧管是单簧管家族中体形最小和音最高的一类,一般人都认为单簧管家族中音最高的是降E调单簧管,其实是今天已极为少见的降A调单簧管,它比常见的降B调单簧管高出了几乎一个八度。别看它小就以为是孩子的玩具,它的演奏难度就算单簧管老手也会望而却步。

高音单簧管你也可以直呼它“单簧管”,因为是最常见的。其中以降B调单簧管使用最为普遍,A调单簧管也是交响乐团中的标准配置,此外还有C调和D调高音单簧管。

低音单簧管和倍低音单簧管的外形类似于萨克斯,有一个向上弯起的喇叭口以及弯曲的吹嘴。低音单簧管的音高大约比Bb调单簧管低一个八度,倍低音单簧管要比普通Bb单簧低两个八度。

—乐团演说家—

单簧管&钢琴 二重奏音乐会

在西洋管乐器家族中,单簧管被称为“全能歌唱家”和“乐团演说家”。它拥有将近四个八度的辽阔音域,是管乐家族中的冠军;它每个音区的音色变化非常明显,且各有特点,高音区媲美小号,中音区近于人声,低音区极适于制造阴郁、恐怖的气氛;它有极好的演奏性能,快速乐句、强弱变化均可自如表达,自然音阶、半音音阶、十二度大跳及各种分解和弦都不在话下,悠长的华彩乐句的表现力超乎长笛之上。

法国著名作曲家柏辽兹曾对单簧管有过这样的描述:“它是一种多愁善感的乐器。它的音调是英雄的爱情调……用作独奏时,虽然在力量和强烈的光辉方面有所欠缺,但它精美风雅、瞬息万变的色调变化以及神秘的温柔感足以弥补而有余。”

—艺术家简介—

单簧管演奏家:彼得罗·塔利亚费里

塔利亚费里以最优成绩毕业于意大利皮亚琴察音乐学院,师从帕玛强尼学习单簧管。之后在意大利的锡耶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学习,并毕业于比耶拉国际学院。同时他还在音乐古文学和克雷莫纳音乐学学院获得音乐学学位。

彼得罗获得过众多国际音乐类奖项,并作为单簧管演奏家参与了众多国内和国外的室内乐独奏演出以及交响乐团的演出。G.Zanaboni, G. Cataldo, M. Berzolla, N. Campogrande, P. Marrone, G. Donati, K. De Pastel, L. Polato, S. Amato, G. Salvatori等。很多著名作曲家特意为其谱曲。他曾录制过意大利顶级限量黑胶唱片Fonit Cetra,以及Rusty 、Millenio、 Bottega Discantica、 Stradivarius、Cdpm Lions 唱片,并为拉埃无线电台录音。而后又发行了多张自己编曲的关于Eufonia , Stradivarius 和 Idea Rpoduzioni的光碟。他一直致力于管乐器的研究,涉猎广泛,他兼具古典与爵士的风格,热衷于单簧管及其它乐器的合作演奏,并首次与 Margherita Sciddurlo 和 Stefano Pellini合作,深受观众喜爱。

塔利亚费里先生代表克雷莫纳蒙特维迪基金会和圣克里斯托弗迪奥塞桑圣皮亚琴扎音乐学院进行学术研究。从1991年到2005年,他一直是迪亚塞特音乐频道的音乐顾问,与知名乐团Filarmonica della Scala合作了音乐会。

在唱片界,他作为制作人和音响工程师出色地推动了这一行业的发展。2005年起,彼得罗·塔利亚费里一直专注于导演事业。2006年他被委以重任,导演节目“Mozart Ways 2006”,这场盛宴由多克通信赞助,包括十一场音乐会、最高水平的艺术家,例如:Thiollier、Prosseda、 Cominati、 Giordano、Nosé、Kravtchenko 和 Romanosky。自2007年10月以来,这个节目已经在“Classical”频道播出。2008年4月,Mediaset委托他在罗马音乐公园礼堂导演祖宾·梅塔与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的音乐会。

2009年开始,他一直作为导演参与Filarmonica della Scala的音乐作品。此外,从2012年他开始参与现场直播的录制,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打造了世界范围内的交响广播节目。在通过内阁级考试和考核后,他在皮亚琴扎音乐学院教授单簧管。

钢琴家:弗朗西斯科·阿特斯提

弗朗西斯科·阿特斯提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意大利钢琴家。在与他同一代音乐家中,他被公认为是将浪漫主义和早期二十世纪剧目演绎的最好的音乐家之一。

弗朗西斯科6岁开始练琴,11岁开始举办自己的音乐会,演奏了巴赫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的改编曲。16岁时,遇到了钢琴大师塞尔吉奥·佩蒂卡罗利。塞尔吉奥·佩蒂卡罗利对弗朗西斯科的音乐才能印象深刻,并邀请他参加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的暑期大师课。获得了许多意大利国内外钢琴比赛大奖,包括:伊布拉国际大奖赛、意大利“Rovere d’Oro”国际钢琴比赛等。2012年他获得爱丁堡市“影响人生的艺术家”称号、阿根廷迪亚曼蒂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2013年麦卡伦市、2015年霍内尔(美国纽约) 因为弗朗西斯科的艺术与人文技能授予他“城市的钥匙”称号。

弗朗西斯科一直关注对乐曲的完美理解和乐器本身的声音特征,因此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佩蒂卡罗利曾评价他说:“弗朗西斯科·阿特斯提演奏钢琴与其他人不同,不管是声音、理解、音乐概念,都是从美和对音乐的信念开始的。”

目前,弗朗西斯科定期在国际著名的音乐厅演出,包括:圣彼得堡爱乐交响乐厅、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萨尔兹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德国埃森爱乐乐团、华沙国际钢琴节、萨拉热窝冬季音乐节、剑桥大学、英国莱斯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

经典永流传——单簧管&钢琴二重奏音乐会

长沙音乐厅·麓山中厅

2019年12月14日 (周六)19:30

100(VIP)80/60/20(特惠票) 元

单簧管演奏家:彼得罗·塔利亚费里

钢琴家:弗朗西斯科·阿特斯提

G. Pierné: Canzonetta, pour Clarinette avec accompagnement de Piano, Op. 19

加布里埃尔·皮尔纳:舞蹈前奏曲,Op.19

C. Saint-Saëns: Sonate pour Clarinette et Piano, Op. 167

圣桑:单簧管与钢琴奏鸣曲,Op.167

- Allegretto

- Allegro animato

- Lento

- Molto Allegro – Allegretto

-小快板

-快板

-慢板

-中板变小快板

F. Chopin: Scherzo op. 39 n. 3 in C sharp minor (piano solo)

肖邦:升C小调谐谑曲(钢琴独奏)

中场休息

F. Poulenc: Sonata for Clarinet and Piano

弗朗西斯·普朗克:单簧管和钢琴奏鸣曲

- Allegro tristamente

- Romanza

- Allegro con fuoco

-悲伤的快板

-浪漫曲

-火热的快板

E. Satie: Gnossienne première (piano solo)

埃里克·萨蒂:玄秘曲(钢琴独奏)

E. Morricone/M. Berzolla:Filmsuite

埃尼奥·莫里康内:电影组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