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大裁员,亏损已达74亿!跌落神坛的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谊幕后大老板是谁 华谊兄弟大裁员,亏损已达74亿!跌落神坛的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

华谊兄弟大裁员,亏损已达74亿!跌落神坛的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

2024-06-12 01: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华谊兄弟”,那可是大名鼎鼎。老板是王氏中军、中磊两位亲兄弟。

相信很多观众都看过他们公司出品的大片,尤其熟悉那电影片首必须出现的那个机械感爆棚,中间还带有个霸气大龙头的H标志。

曾几何时,“华谊兄弟”的市值高达900多亿,号称“民营电影第一股”。

可这花无百日好。

在连续赔了63亿之后,“华谊兄弟”开始大裁员,曾经的大佬兄弟也跌下了神坛。真是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

而在这“华谊兄弟”衰败的背后则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和演员们所经历的寒冬。

那么,“华谊兄弟”是如何崛起,又是如何落寞?

这中国电影行业和演员们经历的寒冬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崛起之路

“华谊兄弟”的两位老板是哥哥王中军和弟弟王中磊。

这哥俩是典型的“大院二代”,老爷子是野战军的首长。这老王家一共有4个儿子。王中军是老二,王中磊最小。兄弟俩的岁数差了10岁。

后来,他们的大哥有自己的事业,老爹又是离休首长,都不跟他们哥俩掺和。而老三又因意外去世。所以,后来的“华谊兄弟”里只有他们俩。

哥俩从小就是在父亲所在的部队家属区大院中长大的。部队的生活是一板一眼。所以,“死板和枯燥”是王中军从小的成长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对色彩斑斓、线条各异的绘画有了近乎偏执的喜爱。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就能照着书里的描写,把三国、杨家将、水浒等古典著作中的各种英雄人物画得是惟妙惟肖。

这本事让他十分自得,琢磨着以后长大了,当个美术老师也不错。可他自己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在20多年后,自己居然能把梵高、毕加索等绘画大咖的真迹收入囊中。

当然了,后来实现这些,靠当美术老师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他初中毕业后的那个年代,当兵是“大院孩子”的传统。于是,王中军就在父亲的命令下,到部队当了兵。而他穿上军装时,他弟弟王中磊才六岁。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王中磊肩上没什么重担要担,一直以来都是被爹妈和“四老”呵护并宠爱的唯一重点对象。所以,他多年后在评价自己时都说:我一直都是一个很自信的人。

当了6年兵之后,王中军转业到了一家国营出版社,干上了摄影记者和美术设计,和儿时的梦想差不多。不过,他并不安分于端着铁饭碗等退休,于是在3年后辞职下海,跑到一家文化发展公司当了广告部的经理。

1989年,王中军到美国留学。在这段时间,他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还送过外卖,是各种打工,总之很辛苦,完全不属于纨绔子弟的类型。而且,他很幸运,在美国娶到了太太刘晓梅。

这时候,他弟弟王中磊也没闲着。

当时,王中磊在青年政治学院上学,因为从小就爱看电影,就写信给他二哥说自己要开个影视公司。王中军也没客气,在回信中,一句“钱从哪来?”就让王中磊踏踏实实地在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上班了。

1994年,拿着传媒专业硕士学位的王中军带着太太和辛辛苦苦攒下来的10万美元回国,并开始创业,干的是自己的老本行~广告。

这个时候,开公司碰了壁的王中磊干脆也加入了哥哥的创业团队。要说这哥俩还是挺能吃苦。

公司初创时,叫“华谊兄弟广告”,两人搞的就是一本直邮广告的小杂志,每天是通过自行车和地铁上下班,其余时间除了睡觉,要疯狂工作10个小时以上。

真正让哥俩发迹的还是因拿下了“四大行”之一某银行的广告大订单,是做这个大银行全国15000个网点的企业形象标准化设计。当时,华谊兄弟广告干了还不到1年。

不久之后,他们犹如开挂一般,连续拿下了中国联通、中石油、国家电力、华夏银行等巨无霸企业的订单。由此,华谊兄弟广告是高速崛起,年销售额达到了6个亿。

在公司成立的三年后,华谊兄弟广告已经跻身中国10大广告公司之列。

不过,在1998年的1天,王中军碰见了一个老熟人。而这个老熟人的几句话彻底改变了“华谊兄弟”的发展轨迹。

拍电影

手里有了钱之后,王中军就开始琢磨资本的增值问题,怎么也得给大笔的收益找个比存银行里赚利息强的出口。

可干什么好呢?

1998年的一天,正在出差的王中军偶遇了一位老同事。此人叫刘晓玲,过去是他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后来一直在影视圈混。这刘总对王中军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之一句话~搞影视能赚大钱。

听罢,王中军默默地点了点头,有些动心了。

这事当然得到了一直有影视梦的王中磊的大力支持。于是,哥俩决定跨行试试。

不久之后,有的是钱的王中军主动找到在当时只能算是小有名气的冯小刚,想让他加盟华谊兄弟。

当时的冯小刚在事业上刚有起色,虽然拍了一部大火的《甲方乙方》,但根基还是尚浅,还在跟着几个“大院”的大哥混。不过,他认为自己肯定不是“池中之物”,也在寻找“跃龙门”的机会。

可见了王中军之后,冯小刚也有点含糊,并不怎么愿意加盟。他琢磨:你这一和拍电影三杆子打不着的广告公司,能在影视圈里混起来?

但是吧,王中军给出的条件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不但有400万的年薪,还有大把期权。于是,在经过了一通思想斗争之后,冯小刚牙一咬,心一横,跳槽!去华谊兄弟干!

这合作属于互相成全。“华谊兄弟”有钱,而冯小刚有国内影视圈的丰富资源。

开始搞影视的时候,“华谊兄弟”先试水拍了部电视剧,英达是导演。虽然哥俩没经验,但好在干了这么多年广告,推广的经验没问题。于是,这第一炮挺响,不但回了500万的本,还大赚了500万的利润。于是,哥俩飘起来了,准备搞大制作了。

而且,出于商人的本能,他们也没把宝全押在冯小刚身上。

两人将自己名下的资产全部抵押,然后斥巨资又拍摄了三部大作。

其中一部是姜文导演和主演的《鬼子来了》,还有一部就是陈凯歌导演的、大腕儿云集的《刺秦》。

结果,两部大作因为思想太深刻,文艺水平太高,而叫好,却不叫座。兄弟二人赔到了欲哭无泪。

好在,他们还有冯导儿在!

1999年的《没完没了》让“华谊兄弟”拿下了5000万票房,是直接起死回生。

这下,兄弟二人看明白了冯导儿拍的戏和艺术家们有很大区别。

姜导儿的电影风格是夸张和放大表现力,颇有舞台戏剧化的倾向,所以一般观众看得是一脸蒙圈。而陈导演的电影则是强调哲理性和象征性,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就让一般观众更没法消化。

而冯导儿却完全不同,他是草根出身,非常接地气,也更能掌握大众主流的心理,知道大伙想看什么,想知道什么,很能和普通观众发生共鸣。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大腕》、《天下无贼》、《唐山大地震》等作品。

也正是因为有了冯导儿的这些作品,“华谊兄弟”才算是在影视圈站稳了脚。所以,哥俩对冯导儿是恩宠有加,颇为依仗,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摇钱树”和“现金大奶牛”。

而冯导儿也没有辜负这一对恩人的信任。

可以说,在中国影视业最火的那段时期,半壁江山是“华谊兄弟”的。而“华谊兄弟”的半壁江山则是冯导儿打下来的。

从2000年之后,“华谊兄弟”的运气简直是好到了爆棚,所有出品几乎必属精品。而且,各路明星、大腕儿纷纷加盟,各路大神更是出资入股。一时间,“华谊兄弟”成为了业内的“一哥”,是风头无二。

不过,还是那句话“别看贼吃肉,还得看贼怎么挨打”。“华谊兄弟”迅猛发展的背后,这哥俩是两台高速运转的工作机器。

王中军每天一大早5点就起床,游泳,然后一整天都在电话上、饭桌上和咖啡厅里忙活自己的工作。

王中磊每天也只睡5个小时。不过,和他哥哥那种“休闲”的工作方式不同,他是天天都在无穷无尽的电话和开会里度过的。

王中军的性格十分强硬,在“华谊兄弟”是主要负责战略规划和整合资源。“马爸爸”等一众行外大神的资金都是被他整合进来的。

而王中磊是略显腼腆,性格也相对柔和,更多的是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

不过,就此看来,兄弟二人的合作可谓是非常互补,珠联璧合。可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当然,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工作。王中军和王中磊还是能抽空满足一下自己的业余爱好。

热衷于艺术的王中军曾以418万买下了大画家陈逸飞的《娟娟》,以3.775亿拍下了梵高的《雏菊与罂粟花》,以2.01亿将毕加索的《盘发髻女子坐像》囊中,可谓是视金钱如粪土。

而王中磊则凭借俊朗的外表收获了一大票女明星的追捧,以至于在网上、网下是一片绯闻。他女儿更是公开“撕”过与她爸爸有绯闻的霍姓女明星。

俗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这么折腾,那好日子也就快到头了。

往事如烟

2005年,冯导儿单飞,开了自己的公司。随后,大批明星在经纪人的率领之下陆续撤出了“华谊兄弟”。

但是,这都不叫事儿。

“华谊兄弟”直接出资10亿把冯导儿的公司给买了,然后还签了一个令冯导儿无法拒绝的对赌协议。一时间,“华谊兄弟”的总市值冲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900多亿。眼看新模式上线,众明星又纷纷回心转意,也和“华谊兄弟”签了“对赌”。

这下好,按照协议的“残忍”规定,大伙是一拥而上,为了完成“指标”是什么片子都接,以至于烂片连连看。如此以往,最后连冯导儿都扛不住了。

2018年的《手机2》风波,更是把影视圈的“阴阳合同”给扒了出来。国家有关部门立刻进行严查,随后就是对影视圈的大力清理。

这几档子事叠加在一起,再加上自身的盲目跨界扩张。“华谊兄弟”开始如雪崩一般的坍塌。

自2018年开始,“华谊兄弟”是亏损连连。加上疫情的影响,4年赔了63亿,到目前亏损更是达到了74亿,还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人数已经超过1300。更要命的是,公司仍没有任何翻盘的迹象。

而急功近利、乌烟瘴气和各种暗箱操作也使得影视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众明星是纷纷贴近群众,搞起来直播带货。

这情形看似红红火火,但与明星们过去的“辉煌”相比,真是有点令人唏嘘。

可是,这一切又该怪谁呢?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