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50 Pro半年体验:创新技术持续领先,最高800优惠香爆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为应用限时没有用 华为Mate50 Pro半年体验:创新技术持续领先,最高800优惠香爆了

华为Mate50 Pro半年体验:创新技术持续领先,最高800优惠香爆了

2023-05-01 02: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国产旗舰的内卷程度,估计苹果三星看了都会感觉到不适。但如果要说谁才是国产旗舰标杆,那华为依旧是当仁不让。毕竟,在小米、OV、荣耀频频发力的上半年,去年上市的华为Mate50系列不仅依旧能打,甚至不少亮点还被今年上市的新旗舰所借鉴和跟进。那么,华为Mate50系列到底有多能打,多好用呢?接下来,就以我手里的华为Mate50 Pro,来说说这半年的使用感受。

对于我这种重度用户来说,续航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尤其是在电量不足的时候,内心的焦虑感会十分严重。但是在使用华为Mate50 Pro之后,这种焦虑得到了很大缓解。一方面,华为Mate50 Pro的电池容量达到了4700mAh,正常使用一天完全没问题。另一方面,华为Mate50 Pro搭载了创新的应急模式,1%超低电量时依然能维持3小时的续航时间。记得有次忘记充电,华为Mate50 Pro在1%电量时自动开启了该模式,随后从单位到家里的一个多小时路程,还支撑了我几通电话和各种扫码,非常硬核。

当然,我也遇到将华为Mate50 Pro用到没电的时候,一般手机没电了基本就是一块板砖,除了能够防身以外,其它啥都干不了。但华为Mate50 Pro就有点不一样了,它没电后居然还能打卡下班和刷卡坐公交,这波操作属实让我感觉到很有安全感。可以说,在缓解低电量焦虑方面,华为Mate50 Pro是做的最好的一个。

华为Mate50 Pro身上还有一个国产旗舰独一份的功能,那就是北斗卫星消息。这项功能我只用过一次,那就是春节和朋友出去旅游的时候,由于当时移动信号不是很好,跟朋友总是联系不上,索性直接用北斗卫星信息给他发了一个信息和位置,结果等了一会就和朋友成功会师了。虽说那次不是什么应急场景,但这项功能的实用性是真的很高,户外旅行很有安全感,用 “一生用一次,一次续一生”来形容也不为过。

今年各大旗舰都在疯狂堆料影像,像OV、小米都直接用上了1英寸大底,这一点确实很强。但要说综合能力,同样采用5000万像素大底主摄,并加持有RYYB超感光技术和十档可变光圈的华为Mate50 Pro,显然更胜一筹。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除了将十档可变光圈下放给自家P60系列和nova11系列使用外,目前只有刚刚发布的小米13 Ultra跟进到了这一技术,但也仅仅支持到了2档可变,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就是我个人非常依赖的鸿蒙操作系统3.0,这个系统对于我日常的办公和生活都非常重要。比如我工作的时候需要频繁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传送文件,这时候超级中转站就变得非常好用。因为它能在手机、平板、PC等不同设备之间,快速方便的传输文件和资料。

当然,除了超级中转站,我还发现了华为Mate50 Pro很多好用的功能点。就比如我经常使用的智感扫码功能,它无需事先打开各种APP中的扫一扫,只需将手机摄像头对准二维码(解锁状态下),就能自动完成扫码和跳转工作,简单快捷。还有超空间存储压缩功能也非常好用,它能自动识别并压缩不常用的APP和重复文件,最高能够为我们节省出20GB存储空间,这一点真的做得太贴心了。

总而言之,虽然华为Mate50 Pro上市已逾半年,但它依旧是旗舰机型中最能打的存在。毕竟,在今年上市的一众新旗舰中,几乎找不到一个能完全超越它的机型。更别说北斗卫星消息、十档可变光圈,更是连一个对手都没有。所以如果要选择旗舰手机,华为Mate50系列一定是首选机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正值华为春季礼遇活动,华为Mate50限时优惠500元,售价4499元起,享12期免息;华为Mate50 Pro限时优惠800元,售价5999元起,享12期免息。想要体验旗舰的小伙伴,真的可以闭眼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