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演练对华“高科技脱钩”,制裁中国有代价,欧盟7国对美认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为制裁后内部措施 美国演练对华“高科技脱钩”,制裁中国有代价,欧盟7国对美认怂

美国演练对华“高科技脱钩”,制裁中国有代价,欧盟7国对美认怂

2023-09-16 0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美国对华“高科技脱钩”正在预演

一月底美国正式与日本及荷兰达成限制对华出口协议之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科技封锁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此之后,中美的科技竞争会以一种激烈对抗的形式展开,而拜登,也拿出了他对华科技“脱钩”的新政策。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拜登团队当前正在考虑全面切断中国华为公司与美国供应商的联系。作为最早受到美国限制打击的中国高科技公司之一,华为在拜登决定全面切断之前,就已经受到了诸多限制。目前美国供应商需要获得政府批准才能向华为出售产品,而近期,这些向华为出售产品的申请都没有得到通过。

而且这种停止出售许可很可能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种长期政策,有很多报道都指出,美国政府已经确定不再对华为出口技术与产品。英国媒体《金融时报》就报导称,美国商务部已告知一些美国公司,将不再为向华为出口技术颁发许可证。

对此,著名媒体人胡锡进就在2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针对华为的极限打压,是美国与中国高科技“脱钩”的演练场、磨刀石。美国以一种日拱一卒的策略,从限制本国技术向华为出口,到限制所有包含美国技术的全球技术产品对华为出口,手段越来越重,调动的制裁阵营越来越庞大。而且这一招美国正在如法炮制在它限制荷兰日本公司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等芯片制造设备上。

胡锡进因而呼吁整个中国应该抛弃幻想,准备应对美国与中国在高科技领域里越来越激进的“脱钩”节奏,并且做好美国盟友也要被迫参与对华高科技“脱钩”的更坏情况。胡锡进认为,当下中国面对的并不是普通的脱钩与封锁,而是一场美国对华的“高科技战争”。

实际上从美国的“战果”来看,华为也确实受到了重创,相比2021年的销售额,华为在2022年同比下跌了28.6%,尤其是依赖外部芯片的手机产业损失巨大,华为的手机海外市场也受到了美国限制影响。

但华为并未因此而崩溃,由于有中国市场基本盘在,华为的2022年全球销售额仍然保持在了6369亿人民币的高位,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华为云服务、智能汽车部件等业务出现增长趋势。华为问界M5汽车在2022年实现了销量160倍涨幅,从2021年的无名小将,杀入了22年中国同类车型销量榜前十,创造了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成长的最快记录。华为对2022年的自我评价是“逐步转危为安”,并提出接下来“有质量地活下来”的口号。

拜登当然可以继续收紧对华为的制裁,但是经过前几年的针对,美国对华为已经即将进入制无可制的地步,而华为也已经逐步适应了限制环境,开始逆境上升。拜登能伤害华为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但华为的市场潜力依旧在成长之中,通过现有的收益,华为仍然能维持足够的研发投入,在高科技领域继续与全球同行竞争。

这已经充分说明,美国的对华科技“脱钩”,以及科技遏制,虽然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但无法真正打垮中国的科技产业。在美国与华为的限制以及一系列衍生中美博弈剧情中,中国企业在受到短期打击之后迅速稳住阵脚,发展新路径与新打法已经成为常态。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在利益受损的同时,美国也并非毫发无损。在对中国实施霸权制裁的同时,美国也正在为自己的对华制裁政策付出代价。

中国并不任人欺凌,美国制裁中国要付出代价

根据中评社2月1日刊登的一篇评论文章所列,美国著名的个人电脑和数据处理器制造公司—英特尔公司2022年的营业收入下滑16%,净利润下滑65%。英特尔公司估计,2023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40%以上,净利润有可能会出现亏损。

而英特尔公司之所以会出现营收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就是拜登实施对华出口限制以后,使英特尔公司失去了重要市场。为了遏制中国发展,阻止中国在芯片产业领域迎头赶上,美国国会在去年通过了《芯片与现代化法》,试图以财政补贴和阻止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向中国出口相关芯片的方式,迫使中国电子产业彻底崩溃。

为此,美国花费巨资,补贴在美国设立工厂的韩国三星公司和中国台湾芯片制造企业,与此同时,禁止美国芯片制造企业向中国出口产品,结果导致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了世界上最大的客户。

英特尔的这种衰落显然不是美国政府的补贴政策能够挽救的,对于英特尔这种高科技企业来说,营收与研发是密切挂钩的。而且英特尔的情况和华为有着极大不同,华为因为业务拓展,22年总营收对比2021年没有明显下滑,仍然有足够力量投入研发,而英特尔的营收额出现了大幅下滑,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可能出现净利润亏损。

这意味着英特尔在2023,乃至于2024年度的研发投入会受到极大影响,进而对未来的英特尔半导体产品以及其全球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英特尔作为一家美国本土企业,以及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公司,走到今天这步,意味着美国政府制裁中国的政策,给中国造成极大的障碍的同时,也让美国公司遭受重大损失。

而且美国这种损人而不利己的做法,客观上还导致国际半导体产业链遭到严重破坏,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半导体零部件的供应链遭到严重破坏。

在国际半导体产业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只有生产而没有消费,如果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而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辟新的客户,那么,美国政策必然会导致越来越多美国半导体企业亏损。

过时思想导致的时代悲剧

很多观众现在可能都已经开始疑惑了,英特尔的财报数据是公开的,美国政府官员自然也能看到,那么为什么美国政府明知本土企业遭受打击,还要坚持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呢?

这和美国存在的政治惯性以及过时思想有很重要的关系。

纵观美国当下的政坛,总统是一位冷战时代开始从政,亲自经历过苏联崩溃的老政治家。“美国的对抗与遏制,是出奇制胜的法宝,直接导致了苏联最终崩溃”,这种思维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仍旧巨大。

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多美国政府官员认为,只要对中国实施封锁,中国就很难自己实现技术突破。美国政府自以为掌握了半导体制造产业,控制半导体产品出口,就能扼杀中国的数字经济,但是,美国政府没有意识到,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美国的所作所为,固然为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了障碍,但同时也阻止了美国企业及其战略盟友的发展。

美国不管是民间还是政府内部,其实都有人意识到这种思想和政策的错误,能意识到对华遏制不但不能阻碍中国实现技术突破,反而使中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迅速补齐短板。而且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除了美国之外还有诸多合作伙伴,全球市场也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的损伤。

但在美国政治对立与国家分裂的背景下,这种理性的声音是很难被采纳的,反华遏华,已经成为了美国政界的“选票收割器”,美国政客自己鼓吹起中国威胁,煽动美国民粹思想全面崛起,再借助民粹思想收割选票上位,上位后又被民粹裹挟,对华强硬,这种骑虎难下的环境,即便有理性的声音,即便有国内企业的损失,美国政客也只能继续强硬对华政策。

同时这对美国的欧洲盟友及其企业也造成了极大困扰,中国是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最蓬勃的地区之一,也是各类技术企业的重要市场,如果没有中国这个重要的客户,荷兰光刻机制造企业要想增加自己的利润非常困难,本来作为市场的中国也会变成竞争对手。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的总裁文宁克就预言,中国在失去荷兰设备之后一定会在自研上加倍努力,获得先进芯片生产能力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美国虽然会在对华遏制中受到伤害,摆在中国面前的阻碍也确实不小,虽然文宁克信誓旦旦地说“物理在哪个国家都一样”,预言中国会弯道超车,但实际上,在全球顶尖芯片产业已经在攻占2到1纳米制程高地的时候,中国的主要产业还停留在28纳米及以上,借助国外设备极限达到的制造能力也还在14到7纳米,完全自主产权的制造能力更是刚刚触及28纳米级别。

中国需要走的路还有很多,这一“弯道超车”的弯道也还很长,唯有中国迎难而上,不断增加科研投入,让科研人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才可能在现有基础上,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欧洲危机缺乏团结,已有七国打起退堂鼓

其实在今年,并不只有中国一家面临着美国的封锁,和中国有类似状况的还有欧盟。

从今年1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通胀削减法案》中的新能源产业补贴以来,美欧贸易冲突就进入了新阶段,欧洲产业流失和竞争力丧失的风险不再是未来时,而变成了现在时。

为了抗衡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在今年年初拟推出“绿色工业计划”,与美国来一场补贴大战。但欧盟还没正式“刚”起来,一些成员国就先“软”了。

据路透社报道,日前,爱沙尼亚、芬兰、奥地利、爱尔兰、捷克、丹麦和斯洛伐克七国财长曾致信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主张继续与美国寻找妥协之道,反对欧盟与美国开展补贴竞赛。目前这一消息已经得到了捷克财政部官方证实

在致信中,七国财长表达了对欧盟政策的担忧,因为依据欧盟公布草案,绿色产业将获得“永久性或过度的非针对性补贴”。而对“未证实出现明显市场失灵”的企业提供过于深远的金融支持,可能导致一场危险的“补贴竞赛”。

捷克财长斯坦朱拉甚至直接在推特发文表示,“升级与美国的贸易战”是错误的,他认为对美国进行报复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影响欧盟国家财政稳定,并讲导致市场内部混乱。他极力呼吁欧盟向美国服软,寻找一个“折衷妥协”的解决方案,以维持所谓的“公平竞争”环境。

简单的说,这些国家要求欧盟在美国的拳头挥舞过来时“立正挨打”,在挨打过后,还要向美国妥协,乞求美国给欧洲“公平”。

其实从发起联名致信的国家名单里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国家都是受到美国补贴政策影响较小,而且对美国好感更强的中小国家。如果欧盟开始反制美国,这些国家可能会分摊一部分不必要的风险,而主要维护的却是法德等大国的产业,这些国家本身提出意见的初衷也很可能只是本国利益。

但欧盟毕竟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是欧洲人必须明白的。历史上欧洲进行过的绥靖政策,最终都没有带来好结果,这次如果欧盟听从意见,取消对美反制政策,最终的结果也不会脱离历史规律。

在2023年,美国已经愈发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阻力与障碍,美国维护自身霸权的种种行为,已经切实威胁到了全球各国的发展前景,任何独善其身的想法都是天真且不现实的,只有对美国战线坚决的态度,才可能在重重危机中,夺取自身发展的权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