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P40 Pro评测:超感知四摄打造夜景望远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为p40后置摄像头有灰尘 华为P40 Pro评测:超感知四摄打造夜景望远镜

华为P40 Pro评测:超感知四摄打造夜景望远镜

2024-06-29 20: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屏幕也是华为P40和P40 Pro最大区别,华为P40采用的是6.1英寸屏幕,华为P40是喜爱小尺寸手机用户的福音。华为P40 Pro屏幕尺寸达到了6.58英寸,材质是OLED显示屏,分辨率为2640x1200像素,首次采用四曲满溢屏,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另外摄像头方面也有所区别,华为P40采用的是超感知三摄系统,华为P40 Pro加入了一颗潜望式长焦镜头,组成了超感知四摄系统,支持5倍光学变焦和50倍的数码变焦。

华为P40 Pro外观:四曲满溢屏

华为P40 Pro用上了业界首款四曲满溢屏,屏幕四周微微呈现弧度,如将水杯倒满,流体边缘满而不溢,汇聚成充满张力的完美曲面。华为P40系列以“智美一瞬”为设计理念,灵感源自流动的艺术,静止时蕴含张力、舞动时充满动感。加上华为P40系列的自然色彩美学,带来了浑然天成的效果。

虽然华为P40 Pro的四曲满溢屏占据了一部分的机身边缘,但P40 Pro上没有采用虚拟音量按键,手机侧面依然安装有开关按键和物理音量按键,对于用户体验来说,这样的设计操作起来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也更顺手。

华为P40 Pro采用玻璃材质后盖,并且带来全新的颜色,华为P40系列的颜色可以概括为冰、霜、雾、水等状态转换。华为P40系列的设计彰显了华为对于手机色彩美学的独到理解。从液态的深海蓝到固态的零度白,再到雾态的冰霜银,通过水的物理状态变化赋予华为P40系列自然的颜色变化。与光影交织后呈现出轻盈的色泽,带来极简之美。

华为P40 Pro底部SIM卡槽支持5G+4G双卡双待,支持华为智慧双卡技术。华为P40 Pro内置4200mAh电池,支持10V/4A的40W有线超级快充。由于华为P40 Pro取消了3.5mm耳机孔,但随机附送一副Type-C接口的耳机。

华为P40 Pro采用相机矩阵设计,背面分别为一枚4000万像素超广角电影摄像头、一枚5000万像素超感知摄像头、一枚1200万像素超感光潜望式摄像头和一枚3D深感摄像头,整体性很强。

华为P40 Pro拍照:后置超感知徕卡四摄

华为P40系列开创了多项的世界记录,包括2020年最大的影像传感器、全球首发全像素8核对焦手机、全球最强10倍光学变焦,实现100倍双目变焦手机、全球最高视频感光能力、全球最强超高速摄影手机等。而这些第一不少都是影像方面的技术第一,华为P40 Pro早前更获得了DxOMark手机拍照第一高分。

1/2.8英寸迄今为止最大底传感器

华为P40 Pro配备1/1.28英寸传感器,提供相对均衡的5000万像素数,兼顾了对焦速度、进光量、信噪比等技术指标。华为P40 Pro的传感器感光面积比iPhone 11 Pro Max大297%、比HUAWEI P30 Pro大76%。这颗传感器通过Quad Bayer四合一可聚合成2.44μm大像素,是业界最大的单像素尺寸之一。

得益于华为P40 Pro硬件配置以及出色的算法,华为P40 Pro的拍照效果依然是非常出色,照片无论颜色以及细节表现保持了高水准。

50倍超感知长焦

华为P40 Pro采用潜望式长焦镜头,实现5倍的光学变焦和50倍的数码变焦。超感光潜望式长焦摄像头同时支持OIS防抖和结合基于语义的AIS智慧防抖,提升高倍变焦的稳定性和成片率。华为P40 Pro首次在长焦端采用RYYB滤色阵列,将绿色像素替换为黄色,增加40%进光量,可捕获更多光子,提升变焦画质表现。

华为P40 Pro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的时拥有不错的画质,并且拥有不错的防抖效果,特别是使用高倍数拍摄的时候,使用手持拍摄也能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4000万像素电影头(广角)

华为P40 Pro配备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拥有1/1.54英寸的超大感光尺寸,以及与全画幅单反相同的3:2黄金比例画幅。

华为P40 Pro的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在拍照方面主要用于超广角拍摄。带来高质量的成像,超广角拍摄拍摄的画面更具张力,通过合理的构图能轻易拍出大片的感觉。

夜景拍摄:

华为拥有业界领先的夜景算法,加上P40 Pro的1/1.28英寸超大底传感器,让P40 Pro的夜景拍摄非常出色,光暗控制也做到很好的平衡。P40 Pro的夜景能有效控制噪点,让夜景的画面非常通透。同时P40 Pro夜景模式下支持广角拍摄和长焦拍摄。

华为P40 Pro视频拍摄:

华为P40 Pro这次采用了4000万电影摄像头,针对视频拍摄方面,华为P40 Pro延续了不少Mate30系列的特性,不仅能支持4K HDR视频拍摄,并且支持7680帧超高速摄影,4K超广角暗态延时摄影等的功能。

4K视频拍摄:

华为P40 Pro采用的4000万像素电影摄像头,电影镜头支持超高清夜摄,可实现手机摄像最出色的视频感光度ISO 51200。电影摄像头支持16合1像素融合技术,形成超大的单位像素面积,提升进光量。电影摄像头可拍摄HDR视频,通过QuadBayer传感器四个相邻的同色像素分别用不同的曝光时间录制视频,再将数据合并,输出4K HDR视频。在高反差场景下获得宽广的动态范围,保留高光与暗部细节,一如电影大片。

7680帧慢动作:

电影摄像头拥有超高速的数据读和传输能力,可实现HD分辨率下1920fps的视频输出,并将海量数据传输给麒麟990 5G芯片进行实时处理。加之后期的AI运动估计、运动补偿和插帧算法,最高可实现7680fps超高速摄影。

华为P40 Pro全新加入了7680帧超高速摄影,而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手机慢动作最高只支持960帧。华为P40 Pro的7680帧慢动作相对于正常拍摄放慢256倍,可以拍摄一些特别高速的运动,拍摄出来的效果有如时间凝结。通过上面的两段视频可以看到,使用7680帧拍摄打火机点火的的过程,可以看到火焰从打火机喷出的一刻。

华为P40 Pro性能:麒麟990加持

华为P40系列搭载麒麟990 5G SoC,麒麟990 5G SoC采用了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7nm+EUV(极紫外光刻工艺)制程工艺,面积更小,功耗更低。正因如此,麒麟990 5G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103亿。最顶尖的半导体制程助力麒麟990 5G成为当前领先的手机芯片,拥有极具竞争力的性能、能效、和晶体管密度,速度更快,发热更低,各种计算任务和负载情况都能冷静从容应对。

同时,麒麟990 5G首次将5G Modem集成到SoC芯片中,在芯片体积方面,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这枚芯片仅有200mm²左右面积大小,与一个指甲盖大小相仿。而小尺寸的设计也让麒麟990 5G可以为机器的其他部件腾出更多的位置,提升能效之余,也能为增添更多的手机功能埋下伏笔。

在核心设计方面,麒麟990系列采用2个大核+2个中核+4个小核的三档能效架构,GPU方面麒麟990系列也有较大升级,其搭载了16核Mali-G76 GPU,实现业界领先的性能与能效。

在NPU方面,麒麟990系列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达芬奇架构,并拥有独有的NPU大核+NPU微核设计,在与目前主流的具备NPU架构的芯片相比能效最高多达8倍,性能最高多达6倍,而这也让其登上NPU的性能宝座。

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温度的检测:

华为P40 Pro采用3D石墨烯液冷散热,3D石墨烯膜+VC液冷,VC液冷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更大面积贴合热源。在室温25°C的环境下,华为P40 Pro在一段时间的游戏后机器温度可以保持在36°C左右。

华为P40 Pro系统:EMUI 10.1

华为P40 Pro采用了EMUI 10.1,EMUI 10.1落实“全场景”理念,以智能手机的轻便却自带强大的通信、拍照、智慧、安全和运算能力为出发点,带动周边生活设备的便捷协同,如电视、音响、笔记本等智能协作,进而让更多不同领域的APP加入,共同创造更多更丰富多元的消费体验。

为配合华为P40系列的机身颜色,EMUI 10.1带来了高质量的主题壁纸,设计灵感来自于0摄氏度的水和冰,冰水之间色彩的互相转化与融合,用最美的方式凝固时间,封存流动中最美的一刻。

EMUI 10.1提供的华为分享可以在华为设备间进行文件传输,无需使用流量。EMUI10.1中,在极简协议的加持下,华为分享的速度得到大幅提升,最大传输速度可达160MB/s。我们实际测试传输图片,发现速度非常快,84多张图片10多秒就已经传输完成。

EMUI 10.1的智慧分屏功能可以说是一大亮点,只要从屏幕侧面滑动就可以启动分屏功能,图片、文字可直接在同一屏幕内跨两个应用窗口拖拽。EMUI 10.1的智慧分屏可以实现之前的上下分屏的模式,还可以启动小窗口模式,方便操作。

华为P40 Pro测试总结:旗舰机该有的都有了

华为P40系列作为上半年的旗舰手机,可以说旗舰机上该有的一个没有少。华为P40 Pro从外观设计到拍照,再到性能、系统,可以看到都是满满的诚意,不仅延续了P系列的影像方面的深厚底蕴,也延续了P系列出色外观设计,将科技与美学融合,带来了一台实至名归的旗舰手机。

华为P40系类延续了P系列的都在影像方面的深厚底蕴,并且在华为P40 Pro+上首次实现了10倍光学变焦,让P40系列成为了焦段、全天候的全能拍照手机。白天到夜晚,从广角到长焦,华为P40系列都能拍,并且在AI支持下的XD Fusion图像引擎,带来实实在在的画质提升,并将手机摄影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