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人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半岛都市报是国企吗 全媒人才

全媒人才

2023-12-12 08: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全媒人才 | 传统媒体人才如何实现“再生”

全媒体探索

|

2022-10-20 09:20:20

0

  作者:王倩  半岛都市报社业务总监

来源:《全媒体探索》2022年8月号

摘 要: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人才荒。一方面,原有的人才年龄越来越大,知识结构陈旧,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面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媒体要么无力招人,要么招不到人,新力量难以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培养、提升,使这些人能够就地转岗,掌握新技能。

关键词:媒体人才;就地转岗;实现再造

一、造成传统媒体人才困境的原因

2022年5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报纸出版业共有从业人员17.1万人,与2019年相比下降6.6%。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下降了。除了人数在下降外,从业者的年龄构成也让人担忧。在所有持证记者中,30-40岁的占38.59%,40-50岁的占33.73%,50岁以上的占20.41%,30岁以下的只占7.27%。

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不足,尤其是掌握新技术、新模式的年轻人缺乏,成为传统媒体转型之路上的一大障碍。是什么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待遇偏低,失去比较优势。一些传统媒体经营收入下降,大河里没水小河干,造成记者编辑工资待遇随之下降。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传统媒体人的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最多,占比37.95%;媒体人月平均收入在15000元以上的仅占3.01%。

2.工作压力大,力不从心。传统媒体人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一边要学习新知识、技能,一边要担负沉重的工作,知识结构、精力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造成一些媒体人焦虑。

3.身份编制难以解决。很多媒体的身份差异明显,有事业编制的、有企业编制的,有单位聘任的、有部门聘任的,待遇差异大。很多编辑记者的编制问题多年都得不到解决,因此萌生去意。

4.职业荣誉感减退。很多传统媒体人来到新闻机构,抱着很高的职业理想,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年轻人在进入单位后发现,一些媒体老态龙钟,转型缓慢,在短暂的停留后,不少人转投企业。

二、人才“再生”新路径

面对这样的局面,传统媒体没有时间自怨自艾,只能从现实出发,在实现自己新生的同时,实现人才的“再生”。在这方面,半岛都市报作出了一些新的探索。

1.加快媒体融合转型,增强平台吸引力

媒体要想留住人、招到人,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融合转型,跟上国家、时代的步伐,挺进主战场,增强自己的竞争力。目前,半岛都市报成立专门的新媒体部门,一边致力于建设本机构自办传播平台,一边入驻各大传播平台,不断完善移动传播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半岛都市报成立了风口财经,以打造长江以北龙头财经新媒体为目标,以财经内容塑造半岛新影响力,做财媒圈的“专、精、特、新”和都市类媒体融合转型的开路先锋,“风口评论”“风口说”“风口制片厂”“北交所日报”等特色栏目崭露头角,平台价值引发资本关注。同时,全力办好政前方公众号,精准聚焦有影响力的青岛政务人群;独家策划的“扎实奋进创一流”“国际时尚城”“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系列述评,得到青岛各级官微多次转发。创办融合平台问法热线、问暖热线、人大代表履职在线,聚焦民生诉求,形成良性互动;创办“翻篇”“听·见”“真·探”“冷知‘室’”“面孔”“百味人生”等融媒栏目,探索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好”故事实现方式。另外,半岛都市报、半岛网、半岛新闻、风口财经、第一风口、幸福大青岛被国家网信办列为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总数位居青岛新闻机构第一。这些新的平台成为培养、吸纳人才主体,原有员工边干边学,进步明显。

2.改革考核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很多传统媒体的考核体系还停留在过去,往往是“干好干差一个样”。而半岛都市报编委会2021年聚焦融合转型痛点、堵点、难点出招,用活加减法。主要做法包括:一是通过“全体起立、下场比赛”,将中层干部职数减少18%;二是设置首席编辑、记者、网评员岗位,明确门槛不拘一格实绩选贤,20人脱颖而出走上融合转型最前线;三是修订考核办法,化繁为简,简政放权,赋予部门更多考核权限;四是在半岛新闻、风口财经、半岛V视三大平台实行首席内容官、首席运营官“双主官制”,打通优质内容从策划选题到配合政务商务服务的全链条生产传播壁垒;设置政前方、新闻周刊、舆情三个精品内容工作室,根据其思路打法配齐“多面手”,打造融合生产力、传播力新标杆。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报社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些措施有力释放了业务创新活力。各个部门围绕党的百年华诞,浓墨重彩推出建党百年系列报道,在“报网端微”各平台开设《砥砺百年》《新青年说党史》《追寻胶东印记》等频道、版面、专栏,一大批文图视频产品被青岛档案馆永久收藏。特别是《丹心一片·风华百年》系列报道,由32名记者兵分八路,历时半年多,以视频、文图形式采访了青岛500多位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青岛市委组织部高度评价并出资将报道内容结集出版。

3.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技能

对很多传统媒体员工来说,面对媒体融合后的很多岗位,不是不想干,而是不会干。但实际情况是,除了一些技术性很强的岗位,大多数新媒体的岗位并不是不能学,也并非学不会。因此,传统媒体要提供机会,鼓励大家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就地转岗。

半岛都市报近年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一系列的培训,提高原有人员的采编新技能,使一些人员从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这些人很快融入各个部门,大展身手。半岛都市报新成立的流量运营中心,20多个人都是从各部门整合过来的,没对外新招一个人,或者说基本没新增人力成本,但2021年广告吸附、视频和流量变现等都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两微”吸附广告增幅70%。另外,半岛网、行业中心新媒体、大数据公司和半岛新闻客户端等,都表现出较好的创收或广告吸附增势。

4.调动基层积极性,百花齐放“换车道”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员构成、业务模式都不尽相同,很难进行一刀切式的改革,最好的方式还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为此,半岛都市报围绕提升影响力,增强传播力,定下硬指标请能人“揭榜挂帅”,自组团队、自主开发、自主转型,让有想法者有空间、有作为者有奔头,涌现出一批成功转型的部门。

半岛都市报金融中心推动全员当主播。部门每位员工通过自我剖析、彼此分析和“外部大脑”观察等方式,明确了每个人的特点,然后将所有人员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短视频的制作。各小组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争,中心每周对所有视频进行讲评,帮助主播完善提升。同时,在市场推广中,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自己的新能力,吸引了众多新客户。

2021年,中心新媒体收入增长170%。消费中心利用原有人员,转型举办各种活动,2021年成功举办“寻找最女人活动”,成为连接女企业家的有力纽带,带动该中心新媒体、活动收入增长64%。房产中心的人员先后走进近百个新交付小区,为业主提供免费验房服务,有力地撬动了龙湖、越秀等大型房企纷纷购买半岛都市报的验房产品,同时在潍坊与恒信、碧桂园、中南、绿地等开发商达成合作,为验房业务向全省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5.引进新人,激活“老人”

传统媒体对现有人才既要通过培训“拉一把”,也要用新人“推一下”。两者并不是谁替代谁,而是彼此学习,共同成长,实现互补,使报社人才结构得以优化。

半岛都市报的风口财经2020年招聘了一批年轻记者,经过精心培养很快上手,成为主力。他们的到来也激发了老记者的活力,很多老记者主动请缨,写稿子、拍视频、当主播。2021年,半岛都市报推出了一系列大型融媒报道,其中坚力量都是成功转型的“老同志”。

从半岛都市报的实践可以看出,媒体人才转型是一个系统、持久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根据媒体融合的要求,打通采编、经营、管理岗位壁垒,建立完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完全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

《全媒体探索》杂志是由大众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526/G2,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7-048X。2021年8月创刊。

办刊宗旨:聚焦媒体融合前沿,交流实践探索经验,加强新闻舆论引导,打造研究沟通平台,助力媒体全面深度融合发展。

主要栏目:特约专稿、一线聚焦、融合转型、传播视点、舆情观察、新闻实务、视听传播、县级融媒、个案解析、智能应用、传媒法治、全媒人才、经营管理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联系电话:0531—85196441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