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到1千小时定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千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到1千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到1千小时定律

#1万小时定律到1千小时定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万小时理论的背后其实是刻意练习的结果,而在被提出以后它既收获了鲜花,也遇到过质疑。一方面,成甲在《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中提到埃里克森对这个规律的质疑,并提出了心理表征、元认知等词语来进行阐述。但另一方面,1万小时理论收获的掌声其实更加广泛,首先在于它确实揭示了一个成功的普遍特征——勤奋,即使是天赋异禀的人,它要成功也是需要勤奋的,只不过这个勤奋的概念与我们凡人的定义不同,也许天才的勤奋更加事半功倍;其次它给了每一个普通人成功的动力,指明了一条大多数人都能成功的道路,就看你愿不愿意走了,这给人一种我的人生我掌控我做主的心理满足感;再次,它至少给了每一个人面对失败的台阶“不是我不够聪明,而是我不够努力,我没办法啊,要挣钱,要照顾一家老小,没有时间去深入学习或者刻意练习…”

存在即合理,辩证是大道。面对1万小时理论,我是倾向于拥抱它的,同时我也注意到这个理论正在发生演化,比如王煜全老师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千小时定律,大概意思是:假设你现在要成为A领域的专家,你开始了1万小时理论的实践。由于你此前在B领域已浸淫多年,而且B领域的很多临界知识与A领域是相通的,实际上你在B领域已经累计了9千小时,因此你在A领域要成为专家只需要刻意刻意练习1000小时。

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预设假想,是基于人类学习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共通性,而你之前学的知识和打算进入的领域正好具有共通性这样的假设之上的。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个理论的潜在逻辑是否完善,应用场景是否丰富,只要能从中感悟到一定道理,我觉得就足够了,死钻牛角尖会把自己困死的。

同在一个商业社会中生存与竞争,你此前累积的一切知识、技能、人脉、资本等资源都会为你的下一步提供助力,唯一的差别是其关联性能够达到何种程度。

在成甲《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这本书里,就隐约用临界知识阐述了这个道理,如果你在此前浸淫的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临界知识,拥有较高的认知水平,那么当你选择转型或是跨入新领域时,虽然你肯定需要刻意练习,但实际上你所耗费的时间会远远低于一般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