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一名合格的科主任不容易,一名优秀的科主任就更不容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医院超声科主任职责 刘进:一名合格的科主任不容易,一名优秀的科主任就更不容易!

刘进:一名合格的科主任不容易,一名优秀的科主任就更不容易!

2024-07-03 04: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7431589065736198

刘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博士,教授,麻醉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医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位临床麻醉学博士。

1988-198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麻醉科主治医生。

1989-1993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麻醉科担任临床研究学者,德州大学西南医学院中心麻醉科担任访问助理教授和主治医师。

1993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与体外循环研究室主任,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2000年至今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和ICU主任,创建华西医院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室。

1998年至今,任卫生部输血专家小组成员、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副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及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用血和临床技术部顾问。

《中国循环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9家国内外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麻醉研究会会员,世界胸心血管麻醉学会会员,美国麻醉医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输血协会会员,中国危重病医学学会常务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四川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成都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

连续10年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综合榜》排名全国第一,说一句“华西医院最牛的科室是麻醉科”不为过。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科室的发展。想要做好医疗服务,作为科室“掌门人”的科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最直接的管理者,只有科主任给力,才能让一个科室形成战斗力,提升服务效率,切实解决老百姓的看病难题。

加强麻醉科管理 保障临床安全

为什么患者找医生看病?当患者觉得自己生病了,和同龄人相比他的寿命可能会缩短或者生活质量可能要下降时,他就会来找医生,希望把自己的寿命延长到跟同龄人一样或者希望把自己的生活质量维持在跟同龄人一样的高度。

什么叫医疗安全?什么叫医疗有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主任认为,从上述角度说,经过医生诊治,患者寿命没有缩短,患者生活质量也没有降低这就叫实现了医疗安全。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就叫医疗有效,这对所有科室都是有效的。

医疗安全的核心指标是死亡率,如何以科室管理为切入点,降低死亡率?刘进主任认为,以麻醉科为例,首先,应普遍树立医疗安全意识;第二,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第三,严格的主治医生负责制;第四,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第五,充分的麻醉前准备;第六,建立与手术室相适应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第七,亚专业基本建立;第八,常规的临床病例讨论,统一常用临床设备,配备和训练辅助人员,避免疲劳麻醉。

建立麻醉安全意识和临床安全意识

1846年,麻省总医院公开演示了麻醉,那时的麻醉过程就已经开始重视麻醉安全。由于没有无菌条件等限制,20世纪初,美国的麻醉死亡仍高达百分之一,直到六十年代才达到千分之一,八十年代为万分之一,2000年终于下降到二十万分之一。

麻醉是什么?就是让患者不痛也不动,消除伤害下的逃避反射,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然而,消除了逃避反应,诸如呛咳反射、吞咽反射等维持正常呼吸和循环的保护性反射也随之消失,这时,患者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所以建立和强化麻醉医生的安全意识非常重要。

建立以麻醉安全为中心的工作制度

制定麻醉科制度,首先要以麻醉安全为中心,以预防为主要目的,制度要切实可行,科室领导、高年资医生要带头遵守并严格执行制度。

刘进主任认为,科室成员应当明白,发生了不好的事情,首先应当考虑的是科室管理运行系统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完善系统,预防事件在发生,而不是简单批评发生了事情的医生。

在华西医院麻醉科,年轻的住院医师必须戴红帽子。为什么?因为那时的麻醉科就已经有200多位医生,年轻医生来学习,别人不了解。因此,麻醉科就定了一个制度,麻醉经验小于半年的医生一定要戴红帽子,其他医生就知道不能够简单扔一句话就走。

刘进主任戏谑地说,折腾完小的,又开始折腾老的。有些教授年龄比较大了,反而开始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开始出问题。于是医院又规定,70岁以上的麻醉医生可以看麻醉门诊,但不能再做麻醉,因为麻醉风险太大。

主治医师负责制

在华西医院,麻醉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很重,每天有120个麻醉点、120位患者同时被麻醉,还有340名年轻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为了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医院规定:每一位患者都有一位主治医师承担最终责任;每位主治医师都知道明天必须为哪些患者负责。

2008年9月,福建三明市第二医院一个月因麻醉死亡四名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是死在了同一个麻醉医生手中,这个年轻麻醉医师,医学院毕业才一年半。因此,让没有接受足够训练的人单独负责,是十分危险的。

刘进主任认为,小牛吃草还总有妈妈带着,为什么?因为很危险。牛尚且如此,何况是工作过程中充满风险的医生。

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

刘进主任接下来的话充满黑色幽默,他说,中国有两大培养杀手的学校,一个是驾校,一个医学院。北京做过的相关调查表明,在发生医疗纠纷的工作五年以上的主治医生中,学士学位最低,硕士学位第二多,博士学位最高,比例最高,看起来,很多研究生都被培养成了高级杀手。

因此,作为医院和科室管理者,应当尽力让所有的住院医师在单独行医之前具备相应技能,能够为患者负担起责任,改变“重学位轻能力,重考试轻培训”的现象。

我们很多的医疗质量问题,就是因为行医者能力比较差。为什么差?没有接受很好的培训。

刘进主任介绍,在华西医院麻醉科有一个双规——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讨论病例,时间是每个星期四的早上7点到8点。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华西医院希望建立一个很大的,能帮助麻醉医生普遍提高的平台,要追求麻醉死亡率20万分之一。

一个麻醉科医生一生大概能麻醉3万人,麻醉死亡率20万分之一,就意味着7位麻醉医生一生加起来只允许死亡一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病例讨论,包括培训和学习,就是要把个人的经验教训和智慧变成集体的。麻醉科医师应该和外科医师成比例,此外还应有麻醉科护士。

华西医院麻醉科临床为本,教研强科,7年来70万例麻醉患者,死亡率小于20万分之一;2013年全年15万例麻醉做到了零赔付,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10万例,还没有赔付。这是麻醉科取得的成绩。

刘进主任认为,麻醉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围手术期死亡率千分之一这个目标。麻醉科曾做过对比研究,有一百例急诊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第一组50位患者,按传统不做超声评估;第二组50个,由麻醉科医生做快速超声评估,结果不做超声一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4万出头,做了超声这组住院费用3万出头,随访一个月,对照组50位死亡8个,超声组死亡2例。

还有按照输血评分酌情降低输血量的研究,如果能普及到全国,可减少150万人输血,节约1600吨血,减少200亿人民币支出,减少10万人感染,减少1.5万人围手术期死亡。

刘进主任说,华西医院已经做到900例输血评分我们,并计划要做到1200例,为整个临床工作质量提高做出华西医院麻醉科的贡献。

由于时间关系,刘进主任并没能把八项工作完全加以分享,但他的演讲得到了在座听众的热烈掌声。刘进主任说,任何时候,医生即便不能帮助患者,但也绝不能伤害患者,医疗安全是所有医疗活动中最重要的事情。

文化建设 鼓励临床医生做转化研究

我们做很多新药的研究,我的团队是全国麻醉药发明专利最多的科室,新药发明专利已转化了8700万元,国家资助了3000万元,总共超过一个亿的研究经费。

当然,还有其他的产品研究。我们实验室鼓励医生根据临床需求做一些转化研究、做转换,这也是文化建设。这种文化可以把一部分医生从麻将桌子上拉出来,去做发明创造。我们也给他尽量争取很好的回报,让他也得到鼓励和奖励。

华西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大概是这样,临床工作总量可能是全国最多之一,麻醉质量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为全国培养了最多的年轻麻醉医生。每年获得5到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表SCI论文超过50篇。

高瞻远瞩的科室管理

麻醉科作为重要的临床平台科室,在医院地位举足轻重。尤其随着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逐渐推广和转变,麻醉科越来越来受瞩目,更多优秀的人才正在和即将踏入麻醉领域。如何做好科室的管理和建设,将成为麻醉科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以临床人才为基础的人才培养

华西医院麻醉科很大,在科里工作的各种麻醉医生约有480名,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医生。“年轻医生关乎科室的安全质量和前途,因此他们的培训和教育很重要。”华西医院麻醉科的教育培训理念是以临床为本,教研强科为宗旨。“临床为本”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安全,其中的措施有进十项,刘进一一为记者娓娓道来:

(1)树立临床安全的意识。医学是把双刃剑,每个临床决策在治疗的同时,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因此医生在决策中要衡量利弊,选择利大于弊的治疗方案将伤害降到最低。

(2)制定相应的临床制度,保证安全地实施。

(3)实施严格的主治医生负责制。只有接受良好训练的医生才能对患者承担责任,才能单独或者带年轻医生实施麻醉术。

(4)进行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没有临床经验的医学毕业生需要接受3~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一个标准合格的主治医生。其他措施还包括:常规的病例讨论,标准的术前麻醉准备,有麻醉苏醒室和ICU,统一设备,避免疲劳麻醉等。

教学要围绕提高医生临床技能,但前提是这些医生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培训。一个好的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能将毕业分数排位倒数的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临床医师,而不是一味培训高精尖人才。这也符合当前国家的需求。“华西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已有多年的历史,大多是培养合格医疗服务合格的医生,当然也要培养医学科学家和教育家,前提也是做好医师培训。针对那些已经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又对研究和教育感兴趣的人才进行特殊培训,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所做的研究和教育是围绕临床展开的。”

以科室为一体的技术提高

“一个科室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某一个人,而取决于整个科室的平均水平。这就需要科室内医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最简单的平台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对自己负责的病例进行病例讨论。把个人的经验、教训和智慧变成集体的经验、教训和智慧。”刘进说。“华西医院的病例讨论是在每周四上午7:15~8:00,每周一次,一次一个病例,所有主治及以上医生轮流进行。希望这个好的习惯能推广到其他医院和科室。

以超声为工具的普及之路

医生的诊断治疗大多通过“望、触、扣、听”进行,“但仅通过肉眼观察有一定局限性-----不能透视、看不到身体内部情况。麻醉医生操作主要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区域,需要经常依靠超声来完成。”刘进指出。超声可以提供更准时更及时的结果,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客观的诊治,使治疗更加有效,患者更加安全,所以超声在麻醉科得到了快速普及。临床中主要作用于心脏超声,分为两方面:一是经食管进行的超声,应用于心脏手术;二是体表超声。其中他的还有肺部超声、超声诱导下的动静脉穿刺、神经阻滞、消化系统超声、中枢神经系统超声等。“超声是促进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转化必须使用的工具。”刘进说。

华西医院麻醉科获得大型仪器上岗证的医生约有30名,科室耗资3000万元购进30多台超声仪器,明年预计还将引进10台。“不仅在华西这种大医院,二三级医院麻醉科也陆续引进各种床旁超声仪。麻醉学现在普及床旁超声的战略意义,相当于60年前普及床旁心电图。这些超声的应用越来越贴近临床,也越来越方便患者。如何看待失败与成功的科主任?一个优秀的临床科室,应该是能完成最多的临床工作,能获得最好的医疗质量,能做学科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

作为一个科主任,判断他是失败还是成功,我提出这样的标准:失败的科主任做了几年主任后,他成了自己科室方方面面都是最行的人,这一定是失败的科主任。因为形成这个局面的唯一的途径是压制他人,这样的主任怎么可能是一个很优秀的主任呢?

成功的科主任愿意为全科人服务,科里能出现一批不用当主任,也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业务工作做成本省最好、中国最好、甚至世界最好,那这个主任就很成功。院领导希望你来做主任,绝不是希望你把你自己那点小业务做得很好,而一定是希望你把整个科室做得很好。

科主任要帮助年轻人,支持他们,有条件有机会时要送他们去学习。我们大部分年轻的住院医生,做完住院医生当主治医生后,我们都把他送到国外去学习。我们曾经做过统计,送到美国30个主治医生,回来34个,回国率100%以上,生的孩子也带上,愿意回国来服务。

华西医院麻醉科培养医生是先临床后科研、教学。硕士博士毕业是不能留麻醉科的,但只要住院医生结业,学士也可以留下来。如果只是学士学位留下来,我们鼓励他们考在职的研究生,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们也鼓励研究生毕业后再做住院医生,填平补齐临床培训时候,可以留下来做我们科室的老师。

作为部门负责人,特别是临床学科的科主任和大型平台科室的主任,我要做的工作,从大的方面要满足这些需求:

第一、医院的改革、社会及病人的需求;第二、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

第三、科室员工的需求。

病人和社会是什么需求?病人来看各种各样的医生,看各种各样的病,他们共同的需求是一样的。他认为自己有病了,寿命不如自己的同龄健康人,或者生活质量低于自己的同龄健康人。所以,他们来看病的最终目的,第一希望延长自己的寿命,第二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在达到前面两个需求的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很满意的医疗服务。

必须要建立对院领导的充分信任,他们一定是希望你科室办好,我还没见过一个院长希望某一个科室办的不好,还没有;但另一方面他(院领导)希望给你想得到特殊支持时,你一定要首先表现出你有能力把它做得更好,是吧?

你经常碰见的问题可能是形成了一些恶性循环,特别是我们麻醉科的主任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院长不支持我,所以我的工作也就只能一般。

你一般,院长又会觉得你一般甚至还很落后,当然肯定不会给你特殊支持。如果给你特殊支持就会浪费资源,因为你可能做不好,因为你以前没有表现出你能做好。但有的科做得很好,赢得了院领导的信任,进而获得更好的支持,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科主任要主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还是应该从自己做起。院长他总是希望每个科室能够打破恶性循环,你自己所在的科室可以优先启动,尽全力把科室工作好做好,院长觉得你是一个很优秀的科主任,你科室也做得很好,促进了全院的发展,他会给你更多的支持。

我们麻醉科以前也曾有一段时间可能是那种恶性循环的类型,但最后还是变了。我们努力,这些努力围绕着医院的总体工作,所以现在医院给的支持是比较大。在给医院沟通的时候,千万不能只说你自己科室,要站在全院角度与院领导沟通。你一定要想到,既然你这个科室是医院不可缺少的,那你想做的事情一定也是全院需要的。那你就从全院角度出发,从医院发展的需求出发,你想做的事情对临床发展有什么好处?对满足社会的需求、病人的需求有什么重要性?

当然,我们经常需要跟院长沟通。我们要想院长所想急全院所急。比如,在十几年前,我们意识到威胁中国人健康的10大疾病,越来越多的在手术室外进行诊断和治疗,比如说胃肠镜,纤支镜等等。传统的手术治疗也非常重要,但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在手术室外进行。病人需要的服务是提供“手术室外”的无痛诊疗,包括无痛分娩。开展这些工作可以促进医院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那时无痛胃肠镜还很少,我们要从这个角度给医院沟通,正好我们院长也要做这个胃肠镜,然后我就抓住机会,亲自给他做了无痛胃肠镜,感觉很好。等院长刚刚醒,我们就开始给他讲了,第一在医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我还给他算算经济账。他听了这些后,马上拍板,扩大无痛胃肠镜的工作,我们就达到了目的。

我们有这样的能力给病人提供服务。提供这样服务,内镜医生做检查时更顺利。如果病人在检查时又叫又闹又哭,检查就会匆匆忙忙。而麻醉下病人会很安静的在那儿接受检查,检查的会比较好,医生会更仔细一些。以前清醒下做病人的感受极差,有医生曾给病人做清醒的检查后,说你这是不是癌症还不太清楚,你过3个月后再来复查。那病人就说我宁愿得癌症,也不能再做,你这个检查太难受!所以,开展无痛胃肠镜的工作是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规培的关键问题在于解决廉价劳动力问题

“不解决廉价劳动力问题,住院医师规培制度就一直漂在空中,难以真正落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说。

不久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了一场全国麻醉科规培师资研讨会。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住院医师规培的医院,华西医院在这方面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

2013年,国家卫计委、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从2015年起,从事临床医学的本科毕业生,在完成5年专业教育后,必须经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截至2014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已经启动了住院医师规培工作,新招收人数已达5.5万人。

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健康守门人”是这项制度的根本目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合格临床医生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治本之策。”刘进说。

早在2000年,华西医院就建立了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全科教师参与规培教学。

作为华西第一批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李琦,现在是中国麻醉界著名的模拟教学专家,“我现在每天有3天时间在做教学,但是我的收入与上临床完全一样。”这一结果得益于麻醉科对教学的强力支持——全科室奖金的20%作为教学支出。“有激励机制,我们的老师才有积极性,才能专心教学。

2011年,华西医院正式出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医师导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导师制,每一位在训的住院医师都有对应的导师一对一指导。

2014年,中央财政开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专项资金支持,资金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而在此之前,华西医院每年都从医院收入中拿出上千万,作为规培医师的补助、基地建设及师资补助。这其中,麻醉科的规培费用每年都达到750万。

目前华西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一年可以拿到至少5万元的基本补助。而且随着规培年级增加,补助会相应增加。2000年华西麻醉科花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上的支出占整个科室支出的4%,而现在这个数字达到15%。

“把他们当学员,而不是劳动力”,在刘进的心中,规培不是哪里需要人干活就往哪里派,而是学员需要学习什么就派到哪里。由于华西医院没有妇产科、儿科和口腔科,麻醉科的规培医师学习相应技能只能去外院轮转,“虽然他们这段时间不在麻醉科,但他们的奖学金、生活费一分钱都不会少。”刘进告诉记者。

从2000年麻醉科试点到2003年全院铺开,再到2006年发展到30个专科,华西医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逐渐成熟,并形成体系。2014年,华西医院有23个基地被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国外医师规培搞了近百年,已经相当成熟,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刘进看来,顶层设计缺陷和国家投入不足是目前住院医师规培发展滞后的两大障碍。

当下住院医师规培中,儿科、全科难以招到人,外科、骨科这些热门学科却“挤爆了”,需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更多医学毕业生去儿科、全科这样的“冷门”专业。

投入不足则是我国医师规培的一大弊端。“每年仅仅靠国家补助的3万元,如何保障生活学习,甚至养家糊口?”在记者采访中,不少接受规培的住院医师“抱怨”说。

对此,刘进建议将住院医师规培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同时参照当地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参加规培的住院医师补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果一个学医的孩子出来,工资连当地平均水平都达不到,那怎么吸引更多优秀的孩子从事医学?

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以病人为中心,千万不能以医生为中心

以医生为中心,最后科室和科室之间一定会发生越来越大的矛盾,只有以病人为中心,这个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矛盾才会降到最低。因为你们针对是同一个病人,而病人的需求是唯一的,大家都会去满足他的需求,我们医学的基础知识也是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够做到最好的。

当然还要处理好和公司的关系,要做到双赢。因为我们并不生产产品,但是我们又必须要使用产品。根据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来使用产品。我们绝不能有回扣和开单提成。我觉得这个对中层干部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你真正想搞学科建设,科室管理的时候这一条就非常重要。就是不要有这个歪门邪道。

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但由于科普宣传的不足,不太为普通人所熟知,很多人认为,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这么简单,其实麻醉远非如此简单。让你“睡着”的背后,凝集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高含金量。麻醉医生被誉为“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临床麻醉对于病人的重要性。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和认识麻醉学科,我们特别对国内麻醉界的领军人物----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进行了专访。

麻醉学科在现代医院中的作用与地位麻醉学科对于医院来说首先是临床科室,医生的行医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手术是否成功和病人是否遭受痛苦。由于外科手术对病人本身会有创伤或者病人在手术麻醉前就已经存在着危及生命的疾病,所以麻醉科医生要具备内科临床医生的基本技能,对病人进行监测,在保证病人不痛、不动的前提下,使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麻醉科同时也是平台科室,麻醉科的工作就象航空母舰一样,各式飞机可以在航空母舰上安全的起飞和降落。虽然麻醉不能治病,但它为治疗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一个平台,其他学科的医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如顺畅的治疗病人。

学科发展迅速 科普宣传不足近些年,经过麻醉界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麻醉学科发展很快。无论是从病人的安全、无痛、监测、调控的手段,还是麻醉科在ICU领域、疼痛诊疗领域、体外循环领域、急救领域的作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现在随着外科治疗有创手术的增多、病人对于术中和术后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使得医院对麻醉科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在综合医院,麻醉科是最大的临床科室,医生的数量也是最多的。比如,华西医院麻醉科有近400位医生工作和学习,为华西医院这样拥有4000多张床位的医院的病人提供安全无痛的基本保证。临床工作量很大,每年要做13万个麻醉,要保证这13万个病人从生死之间安全渡过,工作是很艰巨的。而华西医院的麻醉死亡率是二十万分之一,这个标准数字远远的低于我国三甲医院的万分之二的标准,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从华西医院麻醉科的发展可见,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可以与任何一个临床科室媲美。但是,由于工作性质所限和科普宣传的不足,麻醉学科的地位和被认知度还落后于学科本身水平和技术的提高。

在美国,麻醉医生一直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医生,因为大家对麻醉学科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很高,大家了解麻醉学科和麻醉医生的工作。所以在我国,麻醉学界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让国人知道:麻醉科医生需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基础,包括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内容,这样的交叉融会才能打造出一名合格的麻醉医生。麻醉医生除了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要管理好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

总而言之,麻醉学科是一个面面俱到的学科,麻醉科医生是一群有着很高学历、学术背景,并且忙而有序,专心稳定的医生。提高国内大众对整个麻醉学科的认知度势在必行。

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先行者讲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不得不讲到华西医院,讲到华西医院又不得不提到华西医院的麻醉科。华西医院的现代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史悠久,规模也很大,而华西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公认做得最好的。

刘进主任2000年来到华西医院麻醉科任科室主任,华西医院麻醉科在刘进主任的带领下,通过12年的努力,收获这样一个辉煌的成果:根据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名,华西医院麻醉科连续两年都是名列前茅。这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密不可分的。

美国的内科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科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刘进主任认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是决定中美两国临床医学水平最大差别的原因之一,同时这个制度也能够均衡地提高我国医生的整体水平。

刘进主任自信的说:“我的理念就是希望整个国家要普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不仅仅是麻醉学科,所有的医学院毕业生毕业后都要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他们再到任何地方行医都是规范化的看病,不管是在大医院还是小医院都是一样的,病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就没有必要都到大医院,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当然,前提是要有国家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医生无论到哪儿行医都是同工同筹,这样医生才能愿意到基层医院去。”

对 话

记者:您认为最理想的麻醉状态是什么?

刘进教授:在病人无意识、无痛的基础之上,避免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进一步损伤,手术过后苏醒过程比较平稳。如果病人在麻醉之前就有危及生命的一些情况,在麻醉手术中应当得到治疗使之好转。

记者:您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呢?

刘进教授:优秀的麻醉科医生不仅要接受过医学院教育和严格的专业训练,而且要有强列的责任心,很强的应急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合作组织能力,以及团队精神。这样才能保证顺畅的沟通。因为除了疼痛治疗外,临床麻醉医生几乎不单独工作,都是要与其他科的医生护士合作完成工作,这是麻醉科最大的特点,所以沟通交流对于一名麻醉科医生很重要。

记者:您认为有一些什么因素在制约着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

刘进教授:大家对麻醉科的重要性的认识度还不高,人们的就医习惯和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还有医学院校的学生参差不齐,优秀的医学毕业生群体占的比率比较小,这些都是制约着我国麻醉学科发展的一些主要因素。

记者:您提出的一个口号:“少一些天下第一麻,多一些大家一起麻”,很诙谐,您说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刘进教授:平时要建立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一个人的能力、经验终究有限,有这样一个互通有无的平台,麻醉科医生在工作中使用的就是全科人的经验和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利用集体的智慧和能量才可能把事情做到更好。

记者:请您谈谈今后麻醉学科的发展方向。

今后麻醉学的发展是:当我们把麻醉死亡率降下来,麻醉质量做得比较高的时候,我们应该逐渐向围手术期医学转换,和其他科医生一起把围手术期的死亡率降下来,这个比率现在高达百分之一,世界范围内都是这种情况。总之,让病人寿命更长,生存质量更高,满意度更高,医疗费用最少,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记者手记:初次见面,刘进教授给人的印象健谈、思维敏捷、言语风趣,他认真专注的倾听每一个问题,真诚的描述回答。刘教授亲切、谦和,他讲述着自己几十年专注的事业,个中内容着实带给我不小的触动,但无论困难、成就,他的叙述始终云淡风清,只是偶尔在眉眼间掠过悸动的光芒。我想正是由于这种简单,让他始终专注,也因此安心欢喜、甘之如饴。伴随着这份从容与淡定,他引领着我走进“麻醉的世界”。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