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锚为“点”,以思为“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森逻辑思维测试 以锚为“点”,以思为“面”

以锚为“点”,以思为“面”

#以锚为“点”,以思为“面”|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批判性思维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指代的是个体主动对所面对的观点、所面临的事件、自身决策过程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等进行质疑,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最终做出合理决策的一种思维过程[1]。

图源:forbes. com

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甚至发展中国家委内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维”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巴黎,1998年10月5—9日)发表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中,第一条的标题就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2]。在我国,高等学校设立批判性思维课程已有10余年历史,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也专门设立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3]。

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为了学校教学环节的重点工作之一。人的思维发散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围绕着固定的锚点来拓展思维往往能够触发多维度的认知。抛锚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锚点,通过具体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而由“点”到“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在课堂活动学习间的交流协作,亲身体验,努力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对于课本知识的建构。这类真实事例或问题就作为 “锚”,而建立和确定这些事件或问题就可形象地比喻为 “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也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而被确定了[4]。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抛锚式教学法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自行探索并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合作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5]。

图源:prezi.com

2

抛锚式教学与批判性思维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力”层次,是指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能力(skillsets)。第二个层次是“心智模式”层次,即学生应该获取批判性思维的心智模式(mindsets)[6]。

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更多地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是可训练的,与逻辑学和统计学相关,对于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有所要求。

批判性思维心智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这一层面的问题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涉及到价值观层面,很难通过训练方式获得,而是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6]。

图源:greatperformersacademy.com

基于以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既应从“能力”层面着手,锻炼学生的推断能力,又应从“心智”落脚,启发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而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程序即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4]。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即抛出一个“锚”,激发学生在情境中发散思维,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大胆质疑、科学推理,从根源思考问题的发生以及破解办法,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多视角、多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自己的思维习惯,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抛锚式教学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国际学校教学重点,美国私立高中排名第十二的斯坦福在线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建设了“全球学习社区”,旨在通过严格的课程和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批判性论证能力[7]。截止至2022年8月,在京领及专栏发布的56所国际学校和9所学校的领军校长对于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养的回答汇总中,“批判性思维”更是被反复提及18次。

*数据&制图:京领研究院

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代创新人才必备的素养之一。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成为掌握21世纪核心技能的人才,国内国际学校也尝试借助抛锚式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情境中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抛锚式教学中,情境的创建,即“抛锚”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往往要兼具真实性和社会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理想状态下,如果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情境构建,使学生完全融入其中,就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欲望,由“点”到“面”,激发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8]。

北京德闳学校在数学教学上着力于通过创设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校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往往从思考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情况开始,立足于真实情境来拟定数学模型,或依托假设简化情况来设立模型,然后测试此模型并评估它是否达到预期结果。学生可以在测试的过程中利用结果反推过程,并在必要时对模型进行调整,一旦最终模型成功建立起来,它就可以应用于分析情况、检查变化带来的影响或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9]。

数学建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技术,学生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需要完全融入情境之中,借助情境的支点,全程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推演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图源:北京德闳公众号

同时,北京德闳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数学与技术的结合,图形计算器、动态绘图软件、电子表格、模拟建模、应用程序、动态几何软件和交互式白板软件都是德闳的学生可以使用的技术工具[9]。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更高效地理解概念、验证猜想、证明推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源:北京德闳公众号

在问题探索中形成批判性思维心智

抛锚式教学法是让学生个体能够围绕问题或是事件,通过一系列的组织活动来自行探究、自行发现并解决问题[4]。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从 “灌输者”变为 “引导者”,只给予学生适时地引导与辅助,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则完全通过自主学习来进行深度的思考,围绕着一个问题点全面扩散思维,进而在感悟与启发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心智。

北京耀中国际学校致力于打破物理学习空间,创设真正的源自生活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在这样的情境中,耀中四年级的学生为了为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自主发起了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项目,教师则在项目中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例如:项目探索过程中,学生需要使用到大量的统计数据,教师顺势引入了简单的统计学与图表,将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量化;为了使这一项目产生更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和教师一起联系了百度外卖(饿了么),提出呼吁,将“是否需要提供一次性筷子”作为一个选项,以减少“默认提供餐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10]。

这样的情境式问题探索完全由学生主导,问题也完全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事例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思维发散,学会从表象出发去思考根本原因,由“点”到“面”,思考的范围一步步扩大,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心智也由此形成。

图源:YCISBeijing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公众号

4

结语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创新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当今教育界的共同培养方向。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该如何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国际学校探索的目标。为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国际学校首先要深入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它不单只是侧重于“能力”的层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心智”内涵,因此各学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心态的培养,启发他们多思考“What”和“Why”,而不单单局限在“How”的层面。

抛锚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探索,以锚为“点”,进而扩大思维的“面”,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具有独到之处。国内的一些国际学校也尝试了应用此类教学法来推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各学校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但教育的探索是永不停歇的,就像链条上的齿轮,上下而求索,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应有的追求。未来,希望能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看到更多的创新性实践。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全面培养我国普通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553378286466562&wfr=spider&for=pc

[2] 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4(4)

[3] 杨岚.论批判新思维在我国高校的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

2019,40(35):155-156.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83.

[4] 朱勇勇.浅谈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实施[J].亚太教育,

2016(25):290-291.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6.25.225.

[5] 彭容莉.巧设真实情境 激活批判性思维[J].求学,2021(32):11-12.

[6] 钱颖一.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教育:理念与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04):1-16.

[7] 京领新国际公众号,盘点20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的培养目标,四大关键词脱颖而出,https://mp.weixin.qq.com/s/J_fvRWgjl2asKREHXpldPQ

[8] 施文光, 朱维宗, 吕传汉.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与抛锚式教学之比较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 2007, 16(1):3.

[9] 北京德闳公众号,「高中课程万象∙数学」数字宇宙的神奇奥秘,

https://mp.weixin.qq.com/s/Dw8kkC7k3O_bakMndJKzuA

[10] 京领新国际公众号,诺奖创新论坛丨北京耀中国际学校华籍校长孙姗姗分享:为未来而教,https://mp.weixin.qq.com/s/4R0ODiti1NhpnYg9grEoRQ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edu

京领家长圈

京领 KingLea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