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宋的扬州是什么地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24-06-15 2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6课北宋的政治选择题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英雄”。其中“宋祖”指的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嬴政 D.刘邦2.“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宋太祖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武将专权 B.加强地方控制C.强化中央集权 D.分割宰相权力3.北宋初年,宋太祖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拱卫京师,其目的是 (  )A.控制军权 B.强化君权 C.集中财权 D.重武轻文4.宋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  )A.和议 B.崇尚武力 C.重文轻武 D.发展经济5.下列标题中,与宋太祖有关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国家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6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此外,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权和行政权7.北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实行这一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 (  )A.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B.避免地方官吏的腐败C.使地方失去割据的物质条件D.促进交通的发展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9.美国史学家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B.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C.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宋朝进士科的设置10.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秦王嬴政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1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它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幕”发生在(  )A.907年 B.950年 C.960年 D.966年12.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古代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 “赵”是第一贵姓,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 西周 B. 隋朝 C. 唐朝 D. 宋朝13.《宋史 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段史料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澶渊之盟 B.郾城之战 C.靖难之役 D.陈桥驿兵变14.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 “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A.秦始皇B.汉高祖C.宋太祖D.元世祖15.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16.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曾问臣下:“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这里宋太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 北宋军队庞大,军费开支过多 B. 藩镇拥兵自重,混战割据不息C. 辽、西夏屡屡进攻,战争频仍 D.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17.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州郡之所以 “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的“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政刑一切收了。”该学者所处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宋朝 D.唐朝18.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夺回幽蓟地区 B.崇武抑文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19.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 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20.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21.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为此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词汇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个个坐标。下表所列词汇中“重文轻武、交子”对应的朝代是( )时期 词汇秦朝 半两钱、小篆重文轻武、交子淸朝 军机处、京剧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23.为避免武将专横导致割据分裂局面的出现,北宋统治者确立的国策是( )A.重农抑商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休养生息24.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了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将军,做铁莫做针。”材料说明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以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A.重武轻文 B.重农抑商 C.奖励耕战 D.重文轻武25.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巩固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北宋时期,宋神宗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是( )A.重文轻武的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C.澶渊之盟 D.王安石变法26.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王安石新法最终被废除,主要原因是( )A.变法措施不尽完善,用人不当B.宋神宗改革决心动摇C.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强烈反对D.司马光出任宰相27.史书记载:“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年税收剧增到52 101 029石,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20年之用。”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A.缓解了财政困难B.损害了权贵利益C.改善了百姓处境D.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二、非选择题28、材料一 (一)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二)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材料二 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材料三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哪几个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重文轻武的表现及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目的。(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看法。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帅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佣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的枢密院长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得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积极作用。(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对宋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5BCACD 6-10DCABD 11-15CDDCB 16-20BCDBB 21-25ABCDD 26-27CA28、(1)军权、行政权、财权、司法权。(2)表现:文化兴盛,经济繁荣,但军事上却软弱至极;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 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目的:防止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3)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不利影响:武将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9、(1)960年;陈桥驿.(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4)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