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宋武将服饰介绍图片 阅读的力量

阅读的力量

2024-07-03 2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中两位皇帝所衣一为淡黄袍,一为红袍,都是由唐式的圆领襕袍改成的大袖袍衫,衣身圆大,因此史志称这种衣为“大袖宽衫”,官员穿称“公服”,帝王穿称“常服”。纵观剧播至今宋仁宗的常服造型,赭黄、淡黄、红三色袍衫均有出现。

赭黄色是自隋沿用至宋的帝王色,在三色中等级列最高,此色常服常在大宴等较正式但非典礼场合使用,不过在保留下来的宋帝容像中却并未出现一例。淡黄色是隋唐以来的通用色,若肉眼来看,应是一种近乎于白的颜色,原本是上下兼服,但当严格执行官员袍色按品级而分的等级制度后,便成为了帝王多用色。红色则并非沿制而用,而是宋代新增的天子常服颜色,宋帝图中出现最多的也是衣着红色衫袍的形象。

帝·朝服

“元旦大朝会,万国来拜,定不能失了仪”,大典当即,却得知生母顺容李氏病危,宋仁宗能做的,只有伴着这句喃喃自语吞下翻腾到心头的悲情。大朝会,可以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国家典礼之一,自西周始,历代承袭不衰,而在这一场合,君臣僚属均当着朝服。宋代朝服又称具服,基本搭配为梁冠、朱袍、朱裳、大带、革带、绶、白袜、乌履。按所用梁冠不同,天子朝服为通天冠(仁宗天圣二年,即1024年,改称为“承天冠”)具服,即天子六服中的“通天冠绛纱袍“,等级仅次于袞冕服。《宋史·舆服志》中有载:“二十四梁,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高广各一尺,青表朱里,首施珠翠,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红里,皂褾、襈、裾,绛纱裙,蔽膝如袍饰,并皂褾、襈。白纱中单,朱领、褾、襈、裾。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佩绶如衮。”

在这套行头里,相当打眼的,除了冠,想必就是那脖子上所挂的白色饰物。有观众不明就里,半玩笑半疑惑,“那是古代的工牌吗?”实际上,它的名字叫“方心曲领”,宋时,无论天子通天冠服、太子具服还是百官朝服,都必搭配它,可说是宋代朝服的一个显著特点。

宋卫湜《礼记集说》介绍:“今朝服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也”,用以防止衣领的雍起,并起压贴的作用。实际上,宋代以前的方心曲领,一般是指一种作为内衬的圆形护领,两者无论在服用方式还是形制特征上都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沈从文先生认为“宋人以意附会,把方心曲领作成个‘上圈下方’项圈式下垂方锁状,附于衣外胸前,实致误于聂崇义《三礼图》自我作古。”

可以看出,《清平乐》的这套朝服,还原得当算用心,只是在一个穿戴细节上有所争议——戴冠之时插玉簪本是用来固定发髻与冠冕,而剧中绾好发髻后直接带着玉簪戴冠的细节,总觉有些失了精致,不免少了些讲究又悠余的韵味。

帝·冕服

明道元年,廷议次年二月谒庙程式,刘氏太后提出要着衮服,她非要做,不是夺权、不是示威,是想在为夫为儿守江山的终了,为自己活一次。众臣哗然,极力反对,当然因为,只有天子才可衣衮服谒庙,象征着绝对的统治权力。此处衮服,是宋时天子冕服两种之一,而冕服是中国古代礼服之最重者,专于祭祀天地神祇及祖先神灵时穿用。《周礼·司服》有载天子按祭祀对象不同分而服用的一人多冕制度,并详细规定了形制、颜色、旒数、旒上用玉之数等,奠定了后世冕服制度的基础,后代冕服的具体规制、服用制度、质地、着色等细节,虽随政权更迭、时代变迁而有所差异,但以旒冕和十二章纹为显著特点的基本搭配却基本沿用。时至宋代,天子冕服主要有两种,即大裘冕和衮冕,百官按品有九旒冕、七旒冕、五旒冕不等。

这套被网友称为“华丽丽的脖子疼”的衮服,便是对天子袞冕“减二章,衣去宗彝,裳去藻,不配剑,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改易版的还原,对史实有尊重有发挥,尤其华丽,确是事实,宋代冕服制度虽经几次改革,且皆以简朴为改革目的,但实际终因服饰规制,难以在遵古之上去奢就简,已然是“极尽奢华之能事”了。

注1:天子衮服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辰、衫、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

注2:据《宋史·舆服志》,天子袞冕即是“垂白珠十有二旒”、“前后二十四珠旒”,这里刘氏太后的“阉割版“衮衣与天子袞冕形制相比实际并未去旒。

后·袆衣

“懋及攸德,修乃嫔职。奉承宗庙,仪刑家国。永绥无疆之祉。不其祎欤。”册文念定,一身华服的曹皇后,缓缓踏入了一个叫做“母仪天下”的世界,未见坚定却坦然。大礼之上,曹皇后所穿的这套衣裳,乃是宋时祭祀、受册等重大场合才服用的后妃之服的最高等级——袆衣。

(右:宋仁宗后坐像)

《宋史·舆服志》记,后妃之服四种:一袆衣、二朱衣、三礼衣、四鞠衣,并详细介绍:“袆之衣,深青织成,翟文赤质,五色十二等。青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回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革带以青衣之,白玉双佩,黑组,双大绶,小绶三,间施玉环三,青韈、舄,舄加金饰。”由此看来,《清平乐》中这套皇后的“高级成衣”可算作良心还原了,连以上宋史志中虽未言明但却在后朝文献中有所提及的织纹装饰细节——点缀在翟鸟之中的小轮花、赤色领褾襈上的云龙图案等,都一一表现。

后·龙凤花钗冠

册后大典上,和华丽袆衣一同引人注目的,无疑就是曹皇后头上戴着的龙凤花钗冠了。《宋史·舆服志》有载:“皇后首饰花一十二株,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冠饰以九龙四凤”,因而这一龙凤花钗冠也被叫作九龙四凤冠。不过这一描述较为节略,与保存下来的宋后画像中的冠饰也并不能完全对应。而对应《金史·舆服志》中的相关描述,则可考据一些细节:“花株冠,用盛子一,青罗表、青绢衬金红罗托里,用九龙、四凤,前面大龙衔穗球一朵,前后有花株各十有二,及鸂鶒、孔雀、云鹤、王母仙人队浮动插瓣等,后有纳言,上有金蝉鑻金两博鬓,以上并用铺翠滴粉缕金装珍珠结制,下有金圈口,上用七宝钿窠,后有金钿窠二,穿红罗铺金款幔带一。”

若仔细对比宋仁宗后像与剧中曹皇后造型便可发现,对于龙凤花钗冠的表现,一个抽象一个写实,似乎并不是还原。实际上,在宋朝历代皇后画像中,仁宗曹皇后的礼冠显得有些独特,与前后朝的皇后礼冠有明显不同。显然,剧中为能更好呈现后冠效果,借用了同朝其他几位皇后的普遍款式进行了创作。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提及龙凤花钗冠饰,“多用金银镶嵌珠宝,以多少定尊卑。皇后大小花朵多至二十四株,和帝王通天冠梁相等。皇太后用的也相同。至于皇妃,则大小花减至十八株,和皇太子冠上的梁相等”,列出了皇后、皇太后、皇妃冠饰在用花上的主要差别。剧中造型在金、银、珠等用料上都保持了还原,但却并未用真花,毕竟不能忽视当代审美。实际上,沈从文先生讲,北宋大都市妇女,除爱好大髻大梳,还特别重视花冠,和当时社会养花、戴花风气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除应时戴真花外,一般经常使用的花冠,多用各色罗绢或通草作成,讲究的则加金、玉、玳瑁、珠子等。

臣·幞头

《清平乐》甫一播出,便有网友对“宋代诗词名家天团”宽比龙椅的官帽表示充满怀疑的好奇,并纷纷将视频截图做成“抗疫神器”“转身警告”等表情包,甚至更在社交平台玩起了“长翅帽造型模仿大赛”活动。

这个长翅帽学名“幞头”,又叫“折上巾”,有说其“起自北周,然止以软帛垂脚,隋始以桐木为之,唐始以罗代缯。惟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渐变平直。国朝之制(指宋制),君臣通服平脚。”不过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有论,“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这一叙述,事实却有恰恰相反情形,因宋史志叙舆服沿革常据引唐或宋初人小说,多相互抵触,不尽信实。沈先生提及,“宋代官用纱帽制作,原用藤织内胎,外蒙纱涂漆成型,后因纱经漆后坚而轻便,即去藤里不用,又平施两脚,以铁为之。”因而可知,这顶官帽的两只“耳朵”不仅长而且硬,近距离接触时确要留心。

“据宋人记载,以为系因百官入朝站班时喜交头接耳谈私事,所以加长展翅,使彼此有一定距离,殿上司仪值班镇殿将军易于发现,便于纠正弹劾。”对于这一“长翅帽”的功能,《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也有论及,但因为实际上这种展角幞头自五代出现,不管天子、百官还是乐师、仪卫,不同身份、很多场合都有使用,若仅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也不免有些“后人结果论”。

臣·公服

《清平乐》中,朝堂戏极多,每每镜头位移,尽展多人群像,便满眼紫的、红的、绿的,花哨一片。这里诸臣上朝所衣是为常服,也叫公服,宋初沿袭唐朝服饰制度,依官阶等级严格划分衣裳颜色。唐时,官员品级自三品至九品分别对应紫、绯、浅绯、深绿、浅绿、深青、浅青色,宋时则并合一部分,化为四等,分别是三品紫色、五品朱色、七品绿色、九品青色。服装的形制便都是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

那么,问题来了。朱红属中品官员袍色,而皇帝常服也常常着红色,如此叫人如何区分?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沈从文先生提到,“大官僚必衣红紫,武将则每年秋天特赐锦袍,分七等。花色名目照官品不同,每份必两件料子。文官束身衣带分等级更多,以特别赐予的‘紫云镂金带’最贵重,上刻‘醉拂菻弄狮子’。其次为犀角带。”其实已经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最一目了然的,便是通过腰带佩饰来辨别。一般情况下皇帝使用玉装红带,红袍官员带用金银等材质,同时佩鱼袋,在图案细节方面也各有等差。

《清平乐》围绕宋仁宗的一生,讲了一个仁君之困、一个时代的暗流涌动、一个天地辽阔与人生抉择的宏大命题。目前,剧尚未播完,很多精彩还有待发现,而有关宋代服饰的考究,也仍有多处值得挖掘,对此若有兴趣,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必须买,其中不仅涉及以上所述宫廷服饰,对民间各类服饰及历史背景都有深入分析,也可从中更全面地了解整个古代服饰系统的各种细节知识。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新版)

沈从文 编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019年02月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