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孟津一高老校区)创新发展纪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大附中龙泉校区官网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孟津一高老校区)创新发展纪实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孟津一高老校区)创新发展纪实

2024-07-15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砥砺奋进促发展 教书育人谋新篇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孟津一高老校区)创新发展纪实

  据6月1日《洛阳日报》(姚小胜)报道: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孟津一高,是河南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孟津一高老校区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办学体制改革实验学校;2013年8月该校加入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行列,2015年9月更名为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有效引进北大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分享北大的优质教育资源。   该校近年来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全面发展。2015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1297人,比2014年增加130人,连续12年位居全市高中前列,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学生被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录取;2014年和2015年高考,先后有李明洋、乔子珺、梁孟龙、卢迪、李雯、卫智鹏、孔志鹏等60余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2016年,该校继续保持上扬势头,在洛阳市第一次、第二次大练习考试中,全市前100名该校分别占21人和14人,并有3人闯入市前10名。该校先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洛阳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先进学校”“洛阳市体育艺术先进单位”等称号。这些成绩如一座座丰碑,记录着学校昨日的辉煌,见证着今日的蓬勃发展,昭示着未来的宏大前景。   1 以文化为内涵,集聚发展驱动力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孟津一高老校区,学校招生代码: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创新班,410322000399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410322000308),历史绵延至今,长河奔腾不息,已经走过六十余载岁月。学校积淀的优秀历史文化、厚重底蕴,使这所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名校誉满河洛、屹立中原。该校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精神传承和文化创新,不断开掘学校发展的驱动力。该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价值自信、行为自觉和责任自履。20世纪80年代学校提出“埋下头去读书,抬起头来走路,朝气蓬勃生活,永远忠于祖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凭良心工作,靠工资吃饭,让成绩说话”;21世纪提出“苦字当头,严字为本,新字作魂,实字立身”。该校是一所寄宿制全封闭管理学校,提出并践行一“苦”、二“严”、三“新”、四“实”的工作方针。“苦”是一种精神,强调教师要苦心孤诣、拼搏奉献,强调学生要艰苦奋斗、苦学立身;“严”是一种态度,强调教职工要严格管理、严谨自律,强调学生要严守纪律、严肃认真;“新”是一种方法,要求教师要吐故纳新、创新创业,要求学生要思维求异、方法求变;“实”是一种作风,要求教职工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求学生要诚实守信、学做真人。在这“四字”的背后支撑他们的是“四心”,即把忠心献给祖国,把良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献给学生,把责任心献给自己。学校提出做学问必先做人、做人要做“大写的人”,其内涵是:做精神一流、志存高远的人,做有爱心、懂感恩的人,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人,做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做健康高尚、积极进取的人。学校倾心为全体师生营造文化氛围:一处处校园文化景观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浸润,一日日凌晨醒语使师生的心智得到启迪,一项项制度创新使师生的行为得到规范,一次次目标确立使师生的斗志得到提高。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就是在这样的精神境界里实现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强盛。   2 以创新为引领,明确发展新思路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成立伊始,既背负着孟津一高辉煌成绩的光环,又面临着自身优生不优、后劲不足等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同时还承受着周边兄弟学校异军突起的压力,形势喜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迎难而上,一致认为,创新是改变现状的“金钥匙”,只有以创新为引领,创新发展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育人途径,才能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跳出按部就班的管理定式,打破停滞不前的发展瓶颈,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该校领导班子经认真调研,反复讨论,结合以往高一、高二教学与高三教学脱节、与高考脱节,高一、高二教师与高三教师基本不能形成大循环等问题,提出了“三年统筹,从高一抓起”的工作思路。学校重点进行了三项改革:一是强化教科室作用,安排专人,明确专责,具体指导学校听课、说课、议课、评课等环节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创办《教学点滴》,引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在创新中提升,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效益。二是成立大教研组,打破年级壁垒,在全校范围内按学科成立11个教研组;教研组长主要职责是落实“三年统筹”规划,引导各年级相互协作,指导各学科组落实教学常规。三是创新实验班管理,在学习场所上,专门安排一栋教学楼,确保学习环境不受影响;在教师配备上,全部实现单班教学,任职教师专职专责;在学生选拔上,实行动态管理,保证生源质量;在班级管理上,配备一个年级主任进行单独管理;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倾斜力度,对每次在洛阳市统考中进入市前10名的学生及其教师进行重奖,从而确保整个实验班干有方向、进有动力,始终充满活力。   3 以秩序为保障,创优育人大环境   秩序也是生产力。大秩序,才有大稳定;大稳定,才能保证高质量。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规范有序的教学秩序、和谐稳定的校园秩序,想方设法优化学校发展大环境,努力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保驾护  航。   严格工作秩序,打造规范校园   由校办公室牵头,完善《教职工岗位管理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上班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班子成员和年级主任、处室负责人更要树立榜样,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由教务处牵头,制定《每周检查制度》,对考勤、在岗、午休值班、自习辅导、集体备课、参与公开课等检查情况,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绩效量化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定等10余项规章制度,强机制,重落实,兑奖惩,逐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性局面。同时学校积极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增强服务意识,打造和谐规范校园。   加强学生管理,打造活力校园   学生管理是个大学问,管得过多,会让学生无朝气、无活力,死气沉沉、萎靡不振;管得过松,会让学生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惹是生非。只有抓住平衡点,宽严相济,因势利导,才能让学生有个性无张扬,有朝气无戾气,始终充满活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学校恪守“苦学成才,振兴中华”之校训,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启智健体,差异培养”的育人理念,落实“‘苦’字当头,‘严’字为本,‘新’字作魂,‘实’字立身”的工作方针,塑造“厚德博学,务实求精,改革创新,负重超越”的文化品格,传承优秀的办学文化,引领一代代莘莘学子奋斗不息,登攀前行。学校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好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根本。每天落实“五个一”,每周做好“四件事”,通过天天讲、月月讲,促使学生在反复的激励和教育中感受到时时有提醒,天天有激励,处处有召唤,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养成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德人、有心人、有志人、有为人。二是坚持以自主管理为手段。学校注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学生自主管理的热情高涨、成效明显,以前因教师单纯管理学生,引发学生逆反心理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坚持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学校每年除了开展春季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运动会、高一新生军训、北京游学夏令营等传统活动,还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一些别开生面的活动,如“高二成人宣誓仪式”“高三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高一母亲节感恩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既缓解了学习压力、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得到启发,受到教育,很受学生欢迎。四是坚持以心理疏导为补充。学校专门设立助学谈心室,开通“知心姐姐信箱”,特别注重“心困生”和“德困生”的转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高一年级的仝某某和高二年级的习某某,经过学校的耐心帮助,目前成绩均进入年级前列。   抓好安全教育,打造平安校园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如天。要创造平安校园,就应该不遗余力,只有对安全隐患“零容忍”,才能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一名副校长负责、政教处主抓、全体班主任参与、各处室配合的全员抓安全工作体系,并进一步健全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外来人员登记制度等各项安全制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安全工作有人管,有章可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通过板报、宣传栏、班会、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多种形式,加大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三是开展安全排查。由后勤处牵头,成立专门安全排查工作小组,定期对校舍、餐厅、学生公寓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加强安全值班。根据学校特点,坚持在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由学校领导班子带班、教师参与,进行安全值班。例如,学生就餐期间,校领导轮流陪餐,餐厅有专人值班;放学期间,班主任分组护送,大门口有专人值班;晚上学生就寝,教师按时查寝,学生公寓有专人值班。总之,就是通过时时处处的安全防范,切实为学生保驾护航,真正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4 以质量为主线,谱写发展新篇章   质量是学校的立足点、发展的生命线,任何先进办学经验与教育模式,都是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否则只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近年来,为保持以前孟津一高老校区创造的辉煌,谱写新篇章,该校在抓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花了大心思,下了大力气,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   深化教学改革,重视教研活动   以“四步教学法”为突破口,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教师超前备课、集体备课、活页教学、组织听课、优质课赛讲等形式,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启发式教学,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在此基础上,又积极倡导“学案式教学”,即通过集体备课,创作出每一课时的学案,以作为课堂学生自学的材料和依据,学案的制定包括教学目标、自学要求、重难点解读、课堂训练等内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实现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变课堂为学堂。如今,随便走进该校的一个教室,你会发现这里的教师不再是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而是循循善诱的促进者、画龙点睛的艺术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更是学术研究的前沿。一所学校对教科研的重视程度,反映着学校发展的深度和厚度,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和潜力所在。学校近年来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鼓励教师向国家、省、市级学术刊物撰文投稿,并依托校办学术刊物《教学点滴》,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心得、课堂感悟、教育看法,努力营造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良好理论研究氛围。2014年以来,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二是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近三年来,学校克服资金困难,坚持让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研讨会、报告会、观摩会、交流会40余场,从中汲取课改信息、教学动态、先进经验,同时,动员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技能大赛、优质课赛讲活动,仅2015年,学校就有1人获得省生物优质课大赛一等奖、3人获得省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17人获得市优质课比赛讲一等奖。三是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培养学科兴趣,发挥自身特长。2014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奖励4人次,省级奖励12人次,市级奖励30余人次。与此同时,学校还承担着国家、省、市级实验课题10个。学校2015年被授予“河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称号。   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大动脉,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成绩才能有提升,教育质量才能有保证。这方面,学校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班子带动。领导班子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排头兵,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几年来,学校班子成员都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有的还主动承担高三语文、数学、物理等两个班的课程。在管理方面,领导班子更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无论是早上蹲班、午休值班,还是夜间查寝,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但在考核评价、评先评优、福利待遇方面,班子成员却是能推则推、能让则让。正是由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该校几百人的教师队伍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汇聚成整个学校搏击奋进、攻无不克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学习。学校积极搭建多种学习平台,以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为主阵地,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向理论学;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议课、教法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向优秀教师学;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教师到北京、郑州等地参加学习培训交流,加入“中原名校联盟”“豫南九校联盟”,与省内郸城高中、商丘高中、开封高中等知名高中进行对话、交流,以此为平台向外边先进经验学。在此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理论笔记抽查、理论知识考试、优质课赛讲等活动,督促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成效。三是挖掘载体。积极开展“三名工程”,即以争做名师为中心的“名师、名校、名校长”活动,加大对名师的培养和教育力度。目前全校共有239名教职工,其中,拥有中高级职称114人,研究生学历77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19人。四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坚持让文科教师每年做题3000至4000道,理科教师每年做题4000至5000道;坚持让青年教师“先当学生、再当先生”,先听课、后上课,每月听课次数不少于12节,听课记录定期检查;坚持以学科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微型课展示活动,要求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通过自己的演示、老教师的评议和示范,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坚持在年度聘任中,敢于让青年教师为高三班级、实验班授课,甚至担任备课组长、年级主任,让他们勇立潮头,独当一面。通过以上措施,全体教职工整体素质更高了,干劲更足了,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三年来,获得省、市、县表彰的优秀教师有120余人次。   新起点,新希望!站在新的征程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有信心、有能力在上级部门的正确指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同时,学校也真诚欢迎八方学子选报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通过三年的努力收获希望,圆梦成才。学校招生代码: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创新班,410322000399 ;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410322000308。   “播下一份希望,圆你一个梦想”,这是全体北大孟津附属实验学校人对每一位考生的郑重承诺!祝考生中考成功!祝家长心想事成!  

(张道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