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推汽车,到底行不行?长城:我来试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服装设计公司 氢气推汽车,到底行不行?长城:我来试试!

氢气推汽车,到底行不行?长城:我来试试!

2024-03-01 0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说起新能源车,你想到的是什么?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还是增程式电动车?

别忘了,还有氢燃料电池车。

最近,长城汽车宣布将在年内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而就在上周末,A股新能源龙头隆基股份宣布,由董事长亲自挂帅成立氢能公司。消息一出,清明小长假过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氢能概念股集体暴涨,今日继续走强。

风口“轮流转”,如今终于轮到了氢能?搭载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电动汽车,真的要来了?

长城汽车:年内推出C级氢燃料电池SUV

3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氢能战略,并带来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该系统涵盖了氢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电堆、车载储氢系统,以及关键零部件。

长城的计划是:

2021年,推出全球首款C级氢燃料电池SUV(续航里程840km),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辆49吨氢能重卡应用项目落地;

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车服务车队出现在冬奥会上;

2023年,实现核心动力部件推广数量国内领先;

2025年,做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而就在同一天,丰田和北京亿华通(一家专注于研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企业)在中国成立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事业合资公司,总投资80亿日元(约人民币4.8亿元)。新公司的首款产品将基于丰田氢燃料电池车Mirai的燃料电池系统,并计划年内投入中国市场。

上周末,A股新能源龙头隆基股份则对外宣布,成立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亲自挂帅。

理论上的零排放终极能源解决方案

在长城的这一揽子计划中,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一行字是:年内推出C级氢燃料电池SUV。

这就要开上氢燃料电池车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来来看看什么是氢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跟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干电池、纯电车上的锂电池都不太一样。严格讲,它其实是一种发电装置,像发电厂一样,把燃料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也就是说,它需要不断加入燃料,而这个燃料,最常见的就是氢。

大众集团官网上的燃料电池系统构成图

当我们开的车子用氢气作燃料,最终排出的是水,理论上没有任何污染。此外,它还有加能速度快(目前普遍3分钟可以充满)、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曾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未来实现零排放设想的终极能源解决方案。

氢燃料电池技术,其实并不新鲜。如果从1839年英国物理学家威廉·葛洛夫首次公布燃料电池设计草图算起,它问世已超过180年。而首辆氢燃料电池车的诞生,也可追溯到1966年——当时,通用公司推出了一辆名叫Electrovan的氢燃料电池车。

Electrovan

在氢燃料电池方面,丰田、现代等日韩车企一直走在前头。早在几年前,丰田Mirai、现代NEXO已先后量产——不过放眼全球,真正量产的车型也就这几款,屈指可数。

(顺便岔个路,氢燃料电池一度也是一些人眼中的“割韭菜利器”,还记得两年前河南南阳那辆号称加水就能跑的水氢汽车吗?)

特斯拉和大众联合唱衰?

考虑到理论上零排放的特性,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如今满大街跑的新能源私家车,为何还没有氢燃料电池车的身影?

事实上,不光是没普及,还有相当一部分车企和业内人士不太看好。

比如,特斯拉和大众这两个最近在新能源车领域剑拔弩张的竞争对手,在氢燃料的态度上却出奇一致。

3月中旬,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迪斯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表达了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上应用前景的悲观预期:“你们不会看到任何氢能源的乘用车,在大规模市场当中应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想法太过乐观,十年内都不可能,因为这背后的物理学逻辑不合理。”

迪斯的这番表述,立即引来特斯拉CEO马斯克的响应,开篇就是一句著名的谐音梗:Fuel Cells=Fool Sells,“燃料电池应该叫愚蠢交易,就是用在火箭上也不是个好主意,但至少不会像用在汽车上那么荒谬”。作为锂电池的狂热拥趸,这已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公开唱衰氢燃料电池。

为什么?

这些方面“卡了脖子”

这就不得不提到氢燃料电池技术的一些短板。

就国内而言,氢气的储存和运输,可能是眼下要面对的一大障碍。前者包括车上的储氢罐,以及加氢站的存储设施,后者主要指从工厂到加氢站的运输过程。

3月底,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表示,从技术角度讲,氢气储存、输送和终端利用方面,目前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涉及到关键装备的本质安全问题。例如,在车载储氢气瓶方面,目前国外广泛采用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即Ⅳ型瓶),储氢效率高。国内也曾开展Ⅳ型压缩天然气气瓶的研究与应用,但由于当初设计制造及检测技术不成熟,产品存在一定缺陷,导致了安全事故,至今仍被禁用。

他还表示,尽管我国氢能产业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但在氢能储运装备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例如50MPa以上超大容积固定式储氢容器、90MPa级氢气压缩机设计制造还有短板;抗氢气高速冲击高压加氢站阀门、耐深冷温度液氢阀门、高集成度瓶口组合阀等特殊阀门零部件存在“卡脖子”问题;70MPa车载Ⅳ型储氢气瓶、50MPa大容量管束集装箱设计制造技术还未完全掌握。

这两段很专业的话,告诉了我们一些“卡脖子”的现实问题,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成本难以降低。

2020年4月,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宣布正式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计划,此前它已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探索了20多年。至于原因,戴姆勒承认氢燃料汽车制造成本太高,约是同等电池电动汽车费用的两倍。

还有个问题。眼下,全国范围内加氢站的数量还是太少(截至2020年11月21日,累计建成88座加氢站,另有50座正在建设中),这也影响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

政策支持 落地加速

2019年, “推进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首次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以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

进入2021年,被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碳中和、碳达峰”,使新能源在市场上受到新一轮追捧,氢能也被“吹”向了风口。

顶层政策的风向,正传导至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20多个城市颁布了40多个氢能产业专项政策。

市场也跟着变化。截至2月中旬,今年新招标和中标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数量接近700辆,超过去年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总数的一半。

2月,中石化发布公告称,未来5年将布局近千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3月初,现代汽车全球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和销售基地在广州动工,总投资将达到85亿元,预计明年下半年竣工。

中国车企方面,除了长城,上汽、北汽、广汽、长安其实也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有所动作。事实上,不少车企已将2021年看作是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量产落地阶段的关键时间点。

未来,到底属于氢燃料电池,还是纯电动?这个问题,在汽车界一直争论不休。它们各有优势,也都有现阶段各自难以突破的瓶颈。

氢燃料电池车到底行不行,还是得等到量产车出来了试过才知道。那么,眼下,就坐等第一辆C级氢燃料电池SUV的推出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