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虚拟换乘计价方式解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地铁扣钱规则 北京地铁虚拟换乘计价方式解惑

北京地铁虚拟换乘计价方式解惑

2023-11-03 0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根据公开资料和网友实测整理。共1761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虚拟换乘计价规则】

在19号线太平桥站与1号线、2号线复兴门站,以及19号线牛街站与7号线广安门内站这两组车站间,乘客刷卡、扫码出站后,于30分钟内换乘同组中的车站,将享受连续计费优惠。

第一次刷卡、扫码出闸时将扣除本次行程的票价。在进行虚拟换乘后,第二次出闸时则扣除第一次行程中出发站至第二次行程中目的站总票价减去第一次行程票价之后的差额,如不存在差额,则出闸扣费0元。

虚拟换乘优惠车站组合 图源NokiaimuL问题1:只有这两对车站支持虚拟换乘吗?

答:是的。只有复兴门-太平桥和牛街-广安门内这两对车站支持虚拟换乘优惠。并且,必须进出站时分别走不同车站才能享受优惠。从复兴门同站进出,或从复兴门出站后,30分钟内从广安门内进站则不支持虚拟换乘优惠。

 

问题2:虚拟换乘过程中,在何时扣费?

答:在第一段行程出闸机后,就会扣除第一段行程的费用。而在第二段行程出站后,系统会自动结合上一段虚拟换乘的行程,然后结算优惠后的第二段行程的费用。

问题3:开通虚拟换乘后,用于计费的最短乘车路径如何计算?

答:虚拟换乘路线并不被视为换乘站。无论乘车时是否经过虚拟换乘,计价里程均不变。计算里程时始终当作虚拟换乘不存在。

图例1

例如,在图例1中:

乘车者从小马厂进站,乘坐12号线到亢山广场出站,实际乘车里程为10km,扣费4元。

而乘车者从小马厂进站,乘坐3号线到双榆树出站时,实际乘车里程为3km,扣费3元。当他30分钟内虚拟换乘到四通桥进站,乘11号线到亢山广场出站时,系统将计算小马厂-亢山广场的票价。尽管乘车者乘坐3号线+11号线的乘车里程为5km,但计价系统仍会按照乘坐12号线的10km里程计费。计算出的票款为4元,减去第一段行程已经扣费的3元后,第二段行程出闸时将扣费1元。

图例2

在图例2中:

乘车者从环球度假区乘车到复兴门出站后,将会扣除7元票款。当他30分钟内从太平桥进站,并乘车回到环球度假区出站时,尽管第一段和第二段行程的合计乘车里程为0,同站进出应该只扣费3元,但是此前已经扣除的7元票款并不会退回4元。第二段行程费用为0元。简称“多不退少补”。

问题4:开通虚拟换乘后,付费区内超时如何计算?

答:第一程和第二程付费区内有效时间将分别计算,即第一程有效时间4小时,第二程有效时间4小时。虚拟换乘可以“延长”付费区内停留时间。

问题5:可以多次进行虚拟换乘吗?

答:不可以。目前系统只支持两段行程中,对第二段行程的优惠计费。再次进行虚拟换乘后,第三段行程将无法与第二段行程配对,第三段将按原价收取票款。

问题6:单程票、志愿者票、纪念票支持虚拟换乘吗?

答:不支持。使用单程票乘车时,出站时将会回收车票,无法在虚拟换乘后接续乘坐。使用志愿者票、纪念票乘车时,第一和第二段行程将会分别计费,花费2次乘车次数。

 

问题7:虚拟换乘时,乘车优惠如何计算?

答:两段行程将分别计算优惠。

低峰优惠计费规则:当乘客从早高峰低峰优惠车站进站,第一段行程结束出站时,将按照低峰五折优惠扣费。但是第二段行程结束出站时,则不会给予低峰优惠。

累计折扣优惠计费规则:两段行程将分别计算。当第一段行程进站时满足累计里程要求时,两段行程都可享受累计折扣优惠。当第一段行程不满足累计里程要求,而第二段行程进站时满足累计里程要求时,第一段行程将按原价扣费,第二段行程将在应扣金额的基础上享受折扣优惠。

例如,第一段行程出站时不满足累计里程,扣费3元。此次扣费完成后已满足累计里程。虚拟换乘后,第二段行程出站时,享受虚拟换乘优惠后应扣费5-3=2元,在此基础上享受累计折扣优惠,实际扣费2×0.8=1.6元。

云闪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渠道优惠:两段行程将分别计算优惠。例如,云闪付如果提供了一天可使用2次的八折优惠,那么虚拟换乘前后的第一和第二段行程将会各使用掉一次优惠。

 

提示

在进行虚拟换乘时,请使用同一交通卡或乘车码进出站。使用不同交通卡或乘车码将无法对行程进行配对。

使用乘车码后,如果遇到延迟扣款的情况,系统将自动对行程进行配对,并在支付时给予优惠。

如果遇到使用乘车码后,进出站记录缺失的情况。乘客在APP自助补充行程后,如果补充完整后的行程与前后的其它行程满足虚拟换乘,此行程将享受虚拟换乘优惠。

如果遇到进出站时没刷上卡的情况,在人工窗口补刷后,仍可享受虚拟换乘优惠。

如遇其它疑难杂症,请咨询车站工作人员。虽然没对外宣传但是工作人员已经做过相关培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