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公交车实时位置 案例

案例

2023-11-04 05: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实时公交应用场景:在家或者单位就能查询公交车离我要去的站点有多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乘客通过手机打开它,可以看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公交车的位置,可准确地查询车辆实时信息。

使用方法:先选择公交线路,然后选择上行还是下行方向,最后选择站点。此时,页面上就会直观地显示出所选择的公交车距离选择的站点还有几站,有多少公里,预计什么时间能到。除此之外,还可显示途中几辆车的实际位置。该功能让人们更好地享有公共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通过手机可以查看公交车的位置,让人心里有数,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出行时间管理,减少等车时间。

“北京实时公交”手机软件于2013年11月14日向社会免费发布,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并且得到了用户的积极评价和肯定。截至2016年1月,北京实时公交已发布示范线路550条,覆盖29745个站点和1万余辆公交车,手机软件累计下载量230余万,每天使用达12万余人,年累计启动1亿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四、项目创新点

(一)、创新提出公交GPS数据处理技术

形成以采样点为基础,与地图无关的公交基础数据格式,通过坐标点投影及匹配算法检查和校正站位数据。根据线路序列化审核校正程序,检查和修复线路路段缺失。

公交路况计算,结合实时公交车GPS数据在道路上的匹配信息,提出了利用实时更新的道路路链速度进行公交车辆的到达时间预测。

(二)、GPS误差处理技术

缺失数据的处理,根据相邻两个GPS定位点的距离关系,利用外推法计算所丢失的数据信息。

GPS漂移数据的处理,采用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出现“漂移”的数据点在坐标系上进行投影。用投影点代替漂移点。

(三)、创新提出公交路况填补方法

根据实时获得的大量浮动车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建立模式库,并相应的提出了基于时空相关性的填补模型。

(四)、创新提出应对红绿灯处理技术

经分析,红绿灯相位变化是影响公交到站时间预测的主要原因,根据获得的公交车历史数据,提出了基于灯前排队距离和时间特性的红绿灯等灯时间延误模型。

“北京实时公交”实现以下三方面的技术突破。

第一、实现公交到站时间的预测。公交实时信息服务对公交车数据质量要求高,已有数据存在较多问题:站牌数据中站点名称已经变更,公交站点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合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公交车站点线路数据入手,把2万多个公交站点和8百多条公交线路进行了核对,这样来确保基础的数据的精准。依次解决了线路匹配、行为识别、路链速度计算的模型研究,让公交车GPS数据经过地图匹配、上下行及下一站判定算法修正得到可用的车辆信息。然后利用实时更新的道路公交车运行速度进行时间的计算。最后通过系统测试,我们的预测准确度达到85%以上。

第二、实现了红绿灯的延误预测。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运行时间除了受道路长度、交通流量、通行时段、路链速度、道路等级等主要因素的影响外,交叉口的红绿灯也会对公交车运行时间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依据特征日分时段为每一个红绿灯建立了延误模型,解决了公交车因为等红绿灯而造成的时间延误问题。通过测试,预测误差80%以上在30s内。

第三,实现了公交路况的填补。如果道路上公交车很少或者没有,我们没法实时获取公交的路况,这种没有公交路况的情形,在平峰时期时常出现。没有前方路况无法计算公交到站时间,影响系统服务效果。针对这种情形,我们利用浮动车技术设计相应的模型把出租车的速度用来进行计算,实现对没有公交车的路段的旅行时间填补,得到了很好的预测效果。

五、下一步推进思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交通行业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上级主管部门对交通运行监管及调度提出新的要求,出行者对交通信息服务精细程度、质量和便捷性需求不断提高,对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及资源整合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北京实时公交将继续扩大示范线路范围,积极开展机场巴士以及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实时公交示范服务推广工作,提高公交服务便捷化水平,最终覆盖全北京市所有公交线路。

继续完善服务系统,优化公交到站预测处理模型性能,引入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挖掘技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度;完善手机终端软件功能和用户体验,并定期向公众发布更新版本。

提高精准化水平,与公交运营企业紧密合作,接入运营调度数据,实现实时公交处理发布系统与调度系统联动,进一步提高实时公交服务精准化水平。

引入公租自行车、一卡通、停车场等动态数据,推动面向行人导航的公共交通一体信息服务,最终实现覆盖公共交通人群整个出行链的一体化换乘出行服务,并提供多种渠道形式的服务。

六、社会效益分析

(一)、带动交通信息应用发展,提升交通整体服务水平

为交通服务应用提供者提供交通出行数据支撑,引导交通出行服务产业增长,整体提高交通出行应用的服务水平,是交通信息服务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推动交通信息相关产业链的形成,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全面发展。

(二)、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率,提高机动车服务水平,缓解机动车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建设一体化出行服务系统,通过为公众在出行各个阶段规划路线、换乘、选择交通工具、避开拥堵等提供信息来源,有助于达到准时高效舒适的公交出行目的,从而大大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同时也有助于机动车出行规避拥堵路段,提高路网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市区空气质量水平

由于提升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规避交通拥堵,提高了路网系统的通行能力,从而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市区空气质量。研究表明,平均车辆速度从15km/h提升到40km/h时,排放平均降低250%,油耗平均降低67%。从能源消耗方面,以北京为例按照目前使用强度测算,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50%提升至60%,相当于全市每日减少50万辆私人小汽车出行,每年至少减少6.75亿升的燃油消耗。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年鉴(201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精华文章

精华文章

第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市场年会 即将召开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报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