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匆匆朗读技巧分解教案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4-07-01 2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当今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教学大多数比较形式化、机械性。这样不仅抑制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限制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中,学生潜心读书时间少,参与朗读积极性低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先进高效的多媒体设备成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角。一些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频繁使用多媒体设备,空洞繁琐地分析、提问、板书……甚至以听录音的方式代替学生朗读课文的环节。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潜心读书,总忙于回答问题、做笔记等。长期如此,导致一些学生失去了参与朗读的兴趣及习惯,对书面上的语言逐渐陌生,无法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二)朗读教学中,学生的朗读技巧缺乏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2022年已经实施了,但个别语文教师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他们过于重视内容的分析,忽视了朗读技巧的指导,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看似灵活丰富,课堂也显热闹,但朗读往往成为课堂上的匆匆过客。再加上有些老师本身就没有很高的朗读水平,自己不知如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所以,许多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多表现为:字音的错误率高、语句的流畅性低,一味追求速度的“抢读”,由始至终,一个调子的“唱读”,没有高低起伏,没有抑扬顿挫。

(三)朗读教学中,课堂评价形式单一,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鼓励孩子积极朗读,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有些老师的课堂评价只是片面追求形式:“你真了不起”“你真棒”“你读得不错”“继续努力,下次还能读得更好”……这类评价语言听起来很实用,但却是很不起眼的褒奖。这类评价过于抽象,到底学生哪些地方读得好?如何朗读才能更好?老师并没跟学生讲清楚,学生也是一头雾水。有的老师在学生的朗读不符合要求时,只是简单地提到“要注意读出感觉,再读一遍试试。”学生读多少遍依然没能读出老师所说的那种感觉。总之,这些课堂评价语言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起不到促进作用。

二、新课改下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朗读可以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心灵深处活起来”。朗读能让语文课活起来,能让课文活起来,让学习活起来。

(一)深入理解课文,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把握朗读基调

每位作者都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入了文章中。想真正读好课文,首先,一定要深入阅读,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全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才能在朗读时正确把握其感情基调、语调。其次,要紧扣文本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抓住重点词句及联系实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在朗读的时候声情并茂,表情达意。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精彩的段落,通过品读优美语句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例如:六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草原》的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初到草原时看到草原美丽的景象。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先引导学生静心地默读,然后用一个字概括草原最突出的特点。学生阅读后结合自己独特的感受纷纷说出了草原“绿”“美”“广”等特点,并用文中的语句说出了依据。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他们有了自己的认知、感悟、想象,我顺势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画面并配上蒙古马头琴背景音乐,学生不仅读出了草原风光之美,还读懂了老舍先生文字的美!

训练朗读技巧也可以选择情感强烈的语段。如《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中有一些语段集中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我指导学生通过认真地、反复地品读,对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言外之意有了更深的体会。

(三)朗读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亲自“下水”为学生示范情感朗读。在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我经常用自己的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语速、语调,引导他们入情入景地读出真情实感。教师正确的、动之以情的范读,可以使学生能直接在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除教师范读外,还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学生朗读,如:个人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以此教会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

(四)完善评价体系,坚定学生的朗读信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我们应建立服务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朗读教学效率。可以从学生朗读的语速、节奏、语调、感染力等角度,通过师评、互评、自评等方式为他们的朗读水平进行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朗读技巧。对朗读水平优秀的学生,老师要不吝惜溢美之词,应加大力地表扬鼓励;对朗读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委婉,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丧失兴趣。课堂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不能让朗读淹没在各种花式教学中,应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朗读训练方法新颖实用;应重视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使其抓住关键时期,提高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J].语文课内外,2019(4):2.

[2]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8-79.

[3]马军.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5):60-61,12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