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有多少名字?一口气搞懂面食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面条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有多少名字?一口气搞懂面食的前世今生

面条什么时候出现的?古代有多少名字?一口气搞懂面食的前世今生

2024-07-17 03: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司马迁

在这里用了大量笔墨来写这一段,故事一波三折,读来让人心惊。然而,这个故事的真正出处是

《左传·成公·成公八年》

,在里面是这样说的:

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我们看这些记载时就会发现,

司马迁和左丘明

写得完全不同,司马迁自己加了很多戏,

左丘明这里压根儿就没有出现屠岸贾

,而且这里是驱逐了赵括和赵同,最后还把田地还给了赵武。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咱们题不在此处,这里不再分析。

只说这个成公八年也就是周简王三年、公元前583年

。而在那个时代究竟能不能吃到?在我国古代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呢?

一、面条的出现年代

在我国古代,由于小麦的独特生长习性,一直没有普及开来,直到唐朝时,小麦种植才在北方流行,到宋朝时正式超过了小米和大豆,成为北方农民种植的主流农作物。由此,小麦面粉才真正开始普及,面条也开始了普及。所以,很多人认为在此之前想吃是办不到的。

其实这是个巨大的误会。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一碗面条,距今已经有四千多年。

那这就很奇怪了,我们从很多记载里可以发现,我国古代北方长时期吃的都是小米和大豆,比如

《管子·重令》

中记载:

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墨子·尚贤中》

里记载:

贤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聚粟菽,是以粟菽多而民足乎食。

而这里的发现就是小米和大豆面做成的。虽然究竟是怎么做成的我们无法得知,但在

《赵氏孤儿》

的年代,虽然不容易,却是可以吃到的,并不是个多么大的穿帮。

其实,在宋朝以前,面食有个统称的名字叫“饼”,在锅里煮的叫汤饼,古代时,人们在进入三伏天的第一天,就要吃这种汤饼来避恶。

汉代

刘熙

《释名·释饮食》

里是这样说饼的:

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这里出现了各种饼,有蒸的,有汤里的,而这个汤饼,就是面条,或者是面片放锅里煮。如今在山西一些地方,仍然会这样做,叫做“掐疙瘩”或者“猫耳朵”。

南北朝梁时

宗懔

在写古代楚地岁时节令的

《荆楚岁时记》

中这样写:

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避恶。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我国早就有这种面食,只不过名字不叫这个。而且我们看这些记载会发现,这里写的都是简单做法,或者直接扯面下锅里煮,或者是搓还有拉成条状,而真正的复杂化则是在汉朝以后。

二、前期名字和发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人们习惯叫“

水引饼”和“馎饦”

。这两种都是煮食的面类,但水引饼更像是现在的面条,而馎饦则像是现在山西的那种掐疙瘩。

两种的前期准备工作是一样的,记录在

贾思勰

《齐民要术·卷九·做饼第八十二》

中:

细绢筛面,以成调肉臛汁,待冷溲之。

水引饼

的方法是这样的:

水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馎饦

则是这样的:

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时候的水引饼已经有了后世面条的样子,但并不是手擀面,而是用手捏或者搓成筷子宽的面,一尺一根,薄如韭菜叶。由于这时候的水引饼又长又瘦,所以有了“长寿”的说法,后世人过生日吃长寿面的由来。唐朝时就已经开始流行这个了,唐朝时候的面食已经很多,但对于汤饼这些是很忠爱的,过生日吃碗面也是吉祥的。

宋朝

欧阳修

等人共同编撰的

《唐书·列传·卷一·玄宗皇帝后王氏》

里记载了李隆基准备废王皇后时,王皇后哭着说了这么一件事儿:

始,后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

王皇后这里哭着说陛下难道你忘了,当年你还是李三郎临淄王时,我父亲为了给你过生日用紫色半臂衫换了一斗面,这才为你做了生日长寿面。李隆基动了恻隐之心。当然,后面还是废了,并且赐死了,这里不再讨论。

这段记载在新旧唐书里都有,我们的题在这个面上,所以不说历史上的事件了,这里透漏出来的信息说明,唐朝时的长寿面是汤面,也就是汤饼。北宋

朱翌

《猗觉疗杂记·卷上》

中这样说:

唐人生日……世所谓长命面,又长瘦面。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被前来唐朝学习的僧人带去了日本。这时候有叫“

汤饼

”的,有叫“

不托

”的。这里我们有个需要注意的点是,唐朝时候的

汤饼包括汤面和饺子,不托则是纯面食。

唐朝的早点里是有“

汤饼

”的,网文大神

猫腻

《将夜》

里写主角宁缺和桑桑喜欢吃的那种酸辣面片汤,其实就是这种。

三、面条如何炼成

到了宋朝,除了汤饼,还有个从唐朝时继承下来的名字叫不托。主要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已经开始用刀,也就是刀削面开始流行。此处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冶铁技术虽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多用于战争兵器和农业,人们平常生活很少用到铁,

比如铁锅在那个时候其实仍然是很少的,炒菜这些都没有,汉代

许慎

在《

说文解字》

九千多字里都没有收录炒字。一直到了宋朝时,农业和冶铁技术全部得到了完善,铁开始正式被民所广泛使用,民众开始普遍用铁锅和铁菜刀什么的。宋朝

程大昌

《演繁露》

里记载:

古之汤饼皆手搏而臂之汤中,后世改用刀儿,乃名不托,言不以掌托也。

同时,这个时期的小麦种植已经完全超过了大豆和小米,成为主流农作物。

其实在唐朝前期,小麦种植已经在北方急剧上升,几乎和大豆持平,一度超过了南方的大米种植,唐朝中期长江流域农业开始发达,大米产量又超过了小麦。到了宋朝时,小麦已经成北方农业之王,

面粉也开始多了起来,人们对于面条的追求也同时高了起来。

但是,很多人说宋朝开始命名,也就是有了面和条的组合,这个完全找不到记载,都是人云亦云,面类在宋朝时的流行叫法仍然是饼,但饭店中已经有了各种面食。确切来说,宋朝时是前面加料后面加面。

比如

孟元老

在《

东京梦华录》

里写的北宋开封各种面:

插肉面、大燠面、桐皮熟脍面……

吴自牧

《梦梁录

》里写南宋临安各种面:

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

而你要是说自己要吃汤饼,那上来的多半会是刀

削面、掐疙瘩、混沌

这么一类的,你要是说自己要吃面条,那你什么也吃不到,所以说面条在宋朝被命名并不严谨。

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在宋朝得到了大力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太多面的种类,为以后形成的面食种类做了巨大贡献。

到了元朝时,出现了可以长期保存的干面条,也就是把面挂起来晾干,想吃时随时可以做,所以叫做“挂面

”。最早记载在

忽思慧

编撰的

《饮膳正要》

里。面条这样的组合出现是在明朝,明朝的诗词里,最早出现面条组合的是文学家

陆深

的诗,他在押萧韵的

《江东竹枝词四首·其四》

中这样写:

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

到了现代,我国的面食种类多不胜数,几乎北方各地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面食,南方有些地方也有。这说明了我国对面食的喜爱程度。

而面条从远古发端,在春秋战国时期被人们用小米和大豆混合的面做成而食,再到唐朝时的进步,宋朝时的全面流行。我们说的好像只是面条的历史,但仔细想想,这里面包含着我国的农业种植、冶铁技术、饮食文化和变化等等一系列有关民生的内容。这也只能在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不断层文化的古国之中能够如此顺利的查阅并求证。一根简单的面条,承载的却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巨大变迁和历史进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