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搭桥梁,深入实践再创新:我院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成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课题 校企合作搭桥梁,深入实践再创新:我院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成效

校企合作搭桥梁,深入实践再创新:我院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成效

2024-07-18 05: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

2021年7月28日,清华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会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一周年座谈会。校长邱勇在会上指出,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一流博士生教育体现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高度,一流硕士生教育体现了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作为清华大学国内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自建院以来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重心。本系列推送围绕“一流硕士生教育体现了一流大学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主题,通过介绍我院跨类别培养项目以及专业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组织建设、人才培养与成果成效等,展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助力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清华大学“双一流”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基地建设育人才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坚持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为拓展产教融合模式、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我院已建设四类基地,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联合培养基地——名校+名企,学生在基地完成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或开展跨学科特色实践课;实验教学基地——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产业集群等单位的优质产业资源、设备、技师,助力实验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单位——以各学科教师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合作为基础,开展学生专业实践工作;协同育人基地——与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学生在基地完成专业实践或论文联合培养工作,这是学院首次实行的创新培养模式。目前,学院共签订170余家基地,覆盖电力、材料、环境、计算机、物流、制造、海洋、建筑等各类行业领域。

 

2018年我院与腾讯签订联合培养基地仪式现场

 

合作模式再创新

自2009年我院开设专业学位以来,积极探索与基地的合作形式。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我院开始以领域、项目为单位与基地进行更为精准的联合培养。

 

我院学生进行专业实践

 

除传统的专业实践模式外,学院开设跨学科特色实践课,采用行业专家授课、基地学习与研发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基地学习、研发实践激发硕士研究生协同分析、解决挑战性生产研发问题的能力。学生既可获得前沿企业的实践经验和一线高级工程师对前沿技术的指导,还可获得由清华大学和基地企业联合颁发的实践证书。开课四年来,已与腾讯、华为、商汤、平安科技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课共11次,共培养了近200名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也收获了多项论文和专利。

 

2018春季人工智能特色实践课结题答辩会

 

近年来,我院开始探索与企业进行学位论文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即由联合培养基地提出学生学位论文选题,校内导师组负责课题内容把关。学生在充分解课题后与企业进行互选,实行“课题+学生”双选,使课题与学生最大程度匹配;通过“双导师+导师组”指导,多维度指导学生学位论文;通过“给身份+明责任+多交流”,优化校外导师队伍,从而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为深化大企业需求,我院创新培养模式,结合多个培养项目开设特色研究生班,单独划分招名额生,校企联合单独设班管理。与基地合作设立“专班”的模式,不仅为学科培养人才,同时也为推动行业攻克“卡脖子”技术提供动力源。

实验教学基地助力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如我院修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课程的学生连续多年赴安溪县企业群基地,学习编藤和铁艺制作等工艺。在企业导师和工艺师的指导下,每年创作出近百件创意独特、个性鲜明的滕铁工艺作品,引起地方政府、企业与媒体的广泛关注。2017年12月,我院应邀在“第二届中国(安溪)家居工艺文博会”上设专馆举办“开眼问道教学成果展”,将三年校企联合培养的设计作品全部展出,引来不少采购商询价和求购。

 

管理服务助成长

在基地管理与服务方面,基地运行包括“一个平台、两个纽带、四大要素”:一所高校与多家企业构成一个流动式平台,共同组建联合培养基地和联合工作组;我院设置两个专职部门——以“工程教育中心”和“创业教育中心”作为纽带,负责联合培养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发挥统筹与联动功能,协调三方合作;四大要素包含企业、课题、导师和学生,四要素在平台中流转,实现高度匹配,多方共赢,完成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

制度的设立也不可缺少,我院与基地共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联合培养基地中各参与主体的责任,细化学生专业实践流程及各环节。校内外导师通过专业实践信息平台,信息互通,共同管理学生在基地的工作,以及完善专业实践评价、竞争和激励机制。

 

联合培养显成效

截至目前,我院已共建四类基地170余家,已有近5000名学生完成专业实践环节,成果丰硕。

我院设立专项教育研究课题,并鼓励承接校外相关课题:承担了2016-2017年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复合式、创新创业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模式探索》,结题并获优秀成果;总结基地建设与专业实践的经验,撰写《基于“三同”的校企深度融合工程硕士专业实践模式探索与应用》,获得2019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前五届全国“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评选中,我院共有15名学生获评此殊荣。

 

学生案例:

案例一: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生张浩,在思特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实践期间,负责数字信息处理等工作,在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生负责的芯片已实现了量产,销售额超过了4500万元,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案例二: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李波,专业实践期间建立了完整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性能诊断方法,并提出运行优化方案,该项实践成果为实践单位污水处理厂的实际优化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李波研究生期间发表期刊/会议论文5篇,获全国第三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毕业论文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案例三:艺术硕士生贺欣悦,赴我院实验教学基地安溪县企业群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编藤和铁艺制作等工艺,以竹藤编工艺形式创作出的内衣设计作品——《竹•韵》,在2016年“魅力东方”中国国际内衣创意设计大赛上,与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多件参赛作品同台竞争,最终获评一等奖,并获15万元奖金。

 

文、图:赵晶、刘虹豆

编辑:叶思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