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费燃烧”动画的背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画经费不足是什么意思 “经费燃烧”动画的背后

“经费燃烧”动画的背后

2024-06-27 0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说人们评价《一拳超人》第一季和第二季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在第二季刷“经费燃烧”、“画面爆炸”的少了许多。但是实际上两季的制作经费实际上差不太多,或许第二季的花费的更多。

这就存在着大家对“经费燃烧”的普遍误解。

好的画面真的需要花很多钱么?

往往华丽的光影特效、快速切换镜头、色彩丰富的画面转换,使得打斗更加激烈,这些能最直观的体现“经费燃烧”,这些后期摄影、3DCG特效的功劳。可在整个动画的制作成本里他们占的不多。

在日本后期摄影、特效部门拿的是固定工资,而原画师、动画师则是计件算钱。也就是说画面简单的幼儿向动画和画面华丽的剧场版动画,在两个动画里摄影、特效部门拿的工资一样多,只有剧场版动画制作周期长,就项目而言工资多些,但月工资两者一样。

经费燃烧,烧在哪里?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日本动画几乎是以每秒24帧拍摄,一帧就是一张原画,即“一拍一”。大神手塚治虫为了压缩成本发明了“一拍三”,一张原画占3帧,一秒只需要8张原画。现在动画制作基本沿用这个套路,基本都是一拍三或一拍二。

可在打斗或特殊场景,一拍一才更加连贯,因为原画师、动画师是计件算钱,这时才是经费爆炸的时候,增加了动画张数。一般的TV动画原画数量一般在3000-4000张左右,好一点的会达到6000-7000张,而在小魔女学园的OVA动画中,原画数量高达17000张。

另外能力越强的原画师单张原画价格越高,有时资深原画师可能是新手原画师的两倍价格。

京紫除了原画质量高,长时间使用一拍一经费燃烧是主观想法

首先明确经费燃烧肯定是褒义词,说出的时候有语境,通常暗含着这部动画总体质量都不错,不光有作画,也有剧情。《Fate/Apocrypha》备受争议的第 22 集,作画总张数放在张数比较少的动画里,足够做 10 集了。但这集存在口型对不上、动作掉帧、色调没变化,没光感等问题,虽然这集的作画监督本意是想尝试新的画面风格,总之反响很不好,别说经费燃烧,很大一部分人还说没经费。

当观众不认同或者制作水平不够,经费再高、作画张数再多也没用。

画师的能力是经费燃烧的关键

经费燃烧的画面分3D和2D,2D想质量爆炸更需要原画师的质量。《一拳超人》的打斗质量算是近些年水平最高的(之一),整个动画却没用任何3DCG或者任何沾边的东西,包括自行车在内的所有机械都是手绘。但总作画监督久保田誓透露过制作预算也就是行业的一般水平。

《一拳》的监督原先是原画师出身,积累了很多原画的人脉,所以即使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也请了过来。个个是负责过《钢炼》《猎人》《进击巨人》级别的人(战斗原画大神)。制作进行时越画越燃,还有主动请缨过来的,高手不断增加,最后凑齐了一个传说级的班子。就像上面回答说的,真是用爱发电。PS:总作画监督也是监督“骗”过来的。

还有前端时间,国人在单集当监督的《博人传》和国人画师负责的《海贼王》都被吹爆,已经超越经费燃烧的范畴。可见人才才是经费燃烧的保证。

经费燃烧的背后是经费冷却

 经费燃烧只是在我们的视角,画这些画的人却没有在经费燃烧。

《甲铁城》的“动画”(两张原画之间起到串联物体运动过程的图)单价是一张250日元。《蜡笔小新》的单价是一枚200日元。如果让人选,动画师肯定还是更情愿画《蜡笔小新》。毕竟画一张《甲铁城》的时间,可以画5~10张《蜡笔小新》了,而这一天的收入可以超过1万日元的温饱线了。

另外每季动画我们都会发现类似下面这样的崩坏场景

其实这种崩坏不能全赖画师,纸就这么大,在很小的地方精细的画出人面很动作很难。即使24帧下的第一张图不偏,剩下的图也难免有偏。所以有的动画如果画的地方实在太小,干脆都不画了。↓

如果想保持局部的精细度就需要常用一种手法——扩大作画。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精细的地方在另一张正常大小的纸上画出来,然后再等比例缩小贴在原图上。上面说过画师计件算钱,只有成品图算钱,扩大作画相当于画了两张或以上的图,而只给最后一张成品的钱。而很多“经费燃烧”的动画,一张画里可能不止一个地方需要扩大作画。

所以往往高质量动画不仅经常运用一拍一,还经常要扩大作画,到最后只是总制作费增加(需要雇更多的人),可落在单个画师手里的钱还是一样的。

在动画制作时限很紧的时候,即使想扩大作画,也没有时间去画,画了还不给钱。我们也应该体谅他们,只是很小的崩坏的话,不要再刷“经费不足”。

画面质量除了取决于2d3d,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动画里有“特效”这一职位,这里说的特效,既不是作画中的特效作画,也不是摄影中的特效,而是上色的一个子环节,主要负责给物体增加质感。如下图水晶的质感。

很多画面爆炸的背后都离不开他们,但因为职位处在行业底层,不仅钱少,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职位。《白箱》也并没有介绍过这一工作环节。在动画完成的感谢会(聚会)上时常有个现象,动画工作人员向声优介绍自己,监督、分镜、原画等等声优都了解,但说起“特效”这个职位,声优一头雾水,如果不拿出某个画面的前后对比会解释不清。很多时候经费燃烧了只能等用于制作得好,而制作人员的经费并没燃烧。

3DCG费钱的原因

再看3D,除了方便展现2D很难完成的画面,更多的时候反而是图个省钱省力。

美国的CG动画时常会给我们下意识的错觉,感觉3DCG花费高。而它们的费用主要在硬件和人力成本。硬件上除了昂贵的高精尖设备,渲染一个画面可能要同时用到成百上千的机器。人力上,制作需要1000多人的电影也不是新鲜事,一年的工资就要几千万美元。

而日本动画里用到3DCG的远远不到他们的地步,用到的人少,制作时间快,硬件也没太高要求。比如JC的3DCG部门才12个人,但作画部超过50名原画、动画师,还不算外包的人。

最后转个详细的经费分配数据

前期费用主要集中在动画的op/ed制作,就是你们经常会快进掉的地方,通常也是全作画质最好的地方。这部分占了总费用的9%。其他占总制作费用的3%的是人物设定、机械设定、美术设定、取色模板、3D背景等等。“直接制作费”包括:1、制作人工费。包括制作人、制作进行、总务(人员管理)、翻译等等,这些人的工资占到7%2、脚本类费用。包括企划费、剧情梗概费、系列构成费、脚本费、资料费等等,占到3%3、监督费用。包括导演的工资、演出家和助手的工资,总计6%。4、作画费,这是制作费的大项。包括作画监督、作监辅佐、LO(第一原画)、第二原画、原画备用费等等,总计15%。5、动画费,在原画之间插入中间帧是这道工序的主要工作。包括动画检查和动画作画,总计4%。一线动画人难以生存,说的就是这些动画师,找外包做的话要多花一些中介费。6、上色费,这也是制作费的大项。包括色彩设定、色指定、扫描、上色检查、特殊效果、上色备用金等等,总计19%。一般也会找外包公司,甚至是海外公司来做。7、背景费,动画制作把人物以外的背景称作“美术”。包括美术监督、美术设定、样稿、美术担当、美术备用金等等,总计9%8、摄影费,摄影指的是让人物与背景结合,并增加特效的流程。包括摄影监督、摄影担当、渲染输出、返修等,总计5%。让大多数观众兴奋的大喊“经费燃烧”的,实际上是这道工序。9、3DCG。包括建模、3D制片、工程管理、渲染输出、3D制作等等,这个费用要看具体情况,偶尔少量使用的话,总计为6%。10、剪辑费。包括CT剪辑、V编等等,占2%11、后期音效费。包括后期录音、音像监督、录音棚租金、声优工资等等,共占6%。12、其他费用,这个就多了,运输费、打印费、快递费、通信费、公关费等等,根据管理水平因人而异。从以上的费用占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画面质量直接相关的作画费、动画费、上色费、背景费、摄影费,总共占到了总制作费用的52%

動畫的經費到底花在哪裡了?一部動畫的成本由「前期費」和「直接制作成本」兩項組成!

https://www.cocomy.net/post/88015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