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即是多(父与女)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画短片剧情分析 少即是多(父与女)影评

少即是多(父与女)影评

2024-07-09 22: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父与女》是一部只有 8 分 13 秒的动画短片,由荷兰的迈克尔·度德威特导演,该片曾在 2001 年的第 73 界奥斯卡金像奖评选中,获得最佳动画短片奖。这是一部具有强烈艺术色彩的动画短片,导演犹如一位惜墨如金的诗人,用极为简洁的手法,传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

本文将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主题思想、镜头运用、色彩声音等方面赏析这部动画短片的成功之处,着重探索其“少即是多”的艺术特色。

一、人物塑造

正如片名《父与女》所示,这部短片的主要人物为父亲和女儿两个人。

首先,就造型设计而言,动画作为一门充满幻想的艺术,往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象要素,在呈现中通过一定的变形夸张,使动画角色特点更鲜明突出。影片中,父亲只在片头和片尾出现,形象没有太多变化,他穿着大衣,显得身躯高大,而头部显得不成比例的小,其宽度甚至比裤腿还窄。虽然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可能出现的,却突出了父亲伟岸高大、温暖可靠的特点,符合通常人们对“父爱如山”的认知。

由于故事主要围绕女儿一生的等待展开,所以展现了女儿从童年到少女、中年、老年的变化,其服装体态等很符合相应年龄段的特点。仅就发型而言,童年时代的女儿带着绒线帽,少女时代是在风中被吹得凌乱的一头长发,和女伴们一起骑车出行的青年时代则是利落的短发,嫁作人妇后是中长的烫发,中老年时佩戴头巾,迟暮之年则头发稀疏、梳在脑后,虽然和画风保持一致,发型的变化也只是简洁的概括,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设计者内在的用心。同时,女儿包括片中女性的腿部都显得很纤细,好像“火柴人”一般,一方面表现了女性的优雅特质,另一方面,在刮风下雨等恶劣的天气,女儿用纤细的腿吃力地蹬自行车时,更凸显了这份等待和坚守的可贵,体现了女儿对父亲思念的深刻。而父亲和女儿身材一个高大、一个纤瘦,也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对比,让人联想到父亲原本应该有的对女儿的守护缺失后,女儿之后的成长历程可能有的艰辛,但她始终不忘对父亲的牵挂,可见女儿是个坚强独立、情义深重的人。

其次,一般动画人物会有丰富的动作和表情,而本片对人物的塑造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主要通过动作传情达意,忽略了面部表情。片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中头部所占比例均比较小,五官不突出甚至完全模糊,这使得观众无法从人物的脸上直接读出其内心活动,但通过动作传达情感的方式更加含蓄动人,且需要观众仔细揣摩、融入其中。

比如片头的两次拥抱,第一次是父亲带着女儿来到水边,父亲下自行车后想直接往水边走,女儿急忙来到他面前,这时父亲蹲下来抱了她、用头抵着女儿的头表示亲昵,第二次是父亲走到船边后又回头看了看,又一次上岸把女儿举起来转着圈拥抱她。可以猜想,第一次是父亲决心沉默地离开,女儿的不舍让他感到了牵绊,第二次则是父亲表达的更强烈的对女儿的爱,想在离开前再最后一次好好看看她。简洁的动作之间表达的是百转千回的情感波动,十分细腻感人。

二、叙事结构

《父与女》主要按照时间发展的线性顺序展开,叙事结构很清晰,除去片头片尾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片段。

第一段是 00:09-01:38,主要讲了父亲带女儿骑自行车来到水边,独自乘小船离开;第二段是 01:38-05:24,描述了女儿在此后漫长的人生中常常来到父亲离开的地方眺望远方,期待有朝一日能看到父亲回来,期间女儿从少女到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再到老年,父亲一直没有回来;第三段是 05:24-07:24,已经变成老妪的女儿独自来到已经干涸、长满芦苇的水边,向芦苇深处走去,发现了一艘半埋在曾经的水底的小船,她在船里躺下睡着了,梦中好像重新变回少女并见到了父亲,影片在父女深深的拥抱中结束了。

总体来说,本片叙事风格平实简洁,但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演绎了女儿一生的故事,其中高度概括的表现手法功不可没,即通过每次等待中的女儿服装外貌及伴侣的变化表现时间流逝,观众可以凭此猜想她日常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例如,女儿坐在男友自行车后座上经过堤岸时,可以推测她恋爱了,下一个镜头是全黑的,只有一只手电筒,再然后就是和丈夫带着小孩一起来到堤岸的场景。我们可以猜想全黑的镜头是晚上女儿独自来到岸边,想要告诉他自己的人生大事,可见女儿期待父亲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来的心态,而其中种种繁杂的细节就可以被省略掉了,使影片主线更清晰集中。

本片叙事的最大亮点在于开放式的结尾。之前父亲的离开似乎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悬念,结尾处揭开了这个悬念,可以理解为女孩真的在梦中和父亲团聚了,而实际父亲也许生死未卜,或者从小船遗骸可以推测出父亲事实上早已遇难了……无论如何,童话般的超现实手法使这个结尾给人以无尽遐想,哀而不伤。

三、主题思想

首先,结合对人物塑造、故事情节的分析可知,这部电影最直观表达的是父女之间的浓浓亲情,同时在女儿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友情和爱情,这些穿插在女儿等待父亲的漫长岁月里,使她的生命变得丰富完整起来。女儿对父亲的等待象征着人类对爱的永恒守望,对于生命中最珍视、最重要的人,因为无法忘记而永远怀念,这正是支撑她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就像在影片最后,当老妇人骑车来到岸边,自行车倒了很多次却扶不起来,就把车子丢在了路边,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对身外之物已经不太在意了,但她却完成了儿时以来的梦想,在梦中与父亲重逢,这可以说是爱的奇迹,或者说爱是人类心灵所期待的归宿。

四、镜头运用

在画面镜头运用方面,本片的突出特点是大量运用客观和静止镜头,灵活穿插少数推、拉、摇、移镜头。景别方面,远景多于近景,善于借景抒情,形成了安静抒情的故事节奏。

以开头处“父亲带女儿来到水边”的一组镜头为例。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是三个白云的镜头,然后是父亲带着女儿由远及近骑自行车而来,上方浮动出现字幕,这四个镜头本身没有运动,而是像一帧帧照片一样自然切换的,十分舒缓。随后是追随父女骑车的侧面拍摄的运动镜头,在整部影片中出现多次,但这里的运动也与画面构图保持水平,所以很平稳,不会给人强烈视觉冲击感或刺激感,又使得动静结合、不会至于单调。接着是车轮特写,这是影片中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也曾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多次,也是为数不多的特写镜头。接着分别用远景的俯拍、平拍,然后稍微拉近(一直是全景),表现了父亲带女儿骑车的全过程。

因为本片注重通过动作表现人物内心,这种多是远景的镜头运用和人物塑造手法相得益彰。另外,从侧面逆光的拍摄角度使得人物轮廓十分清晰,加上强烈的光影效果,使得人物犹如剪影,虽然画面构成看上去很简练,却很讲究形式美感。例如表现下雪天的一组画面——遥远处一条地平线,从远到近的、从大到小的团状树木,地上裸露着点状土地;旷野中一棵对称的落光了叶子的树木;线条勾勒出的田野——这三个镜头表现的东西很少,但是线条和点的使用富于变化,就像中国画里的留白,由此形成一种版画和水墨画相结合的独特美感。

五、色彩声音

本片使用了炭笔、铅笔渲染背景,具有手绘的肌理效果,色调以赭色、黑白灰为主,女儿的衣服有时使用浅灰蓝,与偏黄的赭色形成微妙对比,起到凸显人物、活跃画面的点缀作用,营造出了一种朴素、温暖、怀旧的氛围。

出色的动画音乐可以对影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影片采用的背景音乐改编自《多瑙河之波》,由 19 世纪末罗马尼亚的作曲家扬·伊万诺维奇所创作,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手风琴和钢琴的声音悠扬动人,贯穿全片,配合故事情节起伏有相应的变化,结合得很巧妙。除此之外,全片没有对白,只有自然音效,如水声、鸟鸣声、风声,符合影片整体的简洁风格,使之犹如一首安静的抒情诗。

结语

本片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曾说:“诗意的电影真的很美,导演在影片中展现了他的灵魂,没有丝毫商业影片的意味。”作为一部艺术动画短片,《父与女》可以说是较纯粹地表现了作者艺术理想的作品,不仅可以让观众从中获得纯净的精神体验,它所遵循的“少即是多”的美学理念和表现手法也可以给当今动画电影制作者以丰富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然.从《父与女》看实验艺术动画的个性化特征[J].设计, 2014(6):89-90.

[2]张三聪,蒋汐.《父与女》叙事与镜头语言艺术魅力解析[J].电影文学, 2012,No.557(8):65-66.

[3]于肖飞,唐雪梅.8 分半的密度——动画短片《父与女》叙事技巧解析[J].装饰,2011(8):80-8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