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1-27 1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王茂祥(江苏省智新产业数字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目前,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带动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数字经济正在拓展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需求。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左右。 “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超前布局前沿新兴数字项目,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开源生态,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确保数据增值环节的畅通。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强化精准攻关,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产业,做强做优软件服务业。同时,以全局化视野,明确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核心任务。有效促进大数据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在数据的流动与连接中推动数字价值链构建。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利用数据资源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赋能传统产业,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有效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

  第二,推动企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作为产业的微观主体,其数字化转型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极其关键。企业要构建数字化平台,建设数据应用体系,建立新型数字运营模式,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将其与业务发展模式相结合,与生产管理过程相结合,分阶段、分领域、分模块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企业要对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各环节进行数字化重构,从“数字化”角度来分析和挖掘企业发展的新价值和新商机。通过实现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与管理变革,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构建数字化营销网络,更好地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进而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拓展。制造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数字化转型将对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产业生态等方面带来革命性影响。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有效相结合,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完善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拓展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结合数字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建设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突破一批智能部件和装备,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活动更加灵活、敏捷、智慧。全面优化制造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分布,有效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创造作用,对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加以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运营效能。

  第四,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改变了实体产业与消费者的关系,让消费者从社会生产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深度参与者。要深化产业组织和经济结构层面的数字化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塑实体生产的价值生成过程,提升数字经济硬实力。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将数字经济创新活动广泛引向生产领域,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助力。持续推进数字技术赋能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通过深挖数字经济潜力,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的价值,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开拓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此外,要完善相关标准,健全法律法规,出台和健全数字信息完善、数据隐私保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保障。

  第五,强化数字前沿技术研究及人才培育。实现多渠道资金投入,支撑数字化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加快突破数字化基础理论及基础算法,突破数字领域的技术瓶颈,补足数字技术短板,打造形成国际先进、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体系。强化数字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提升区块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能力,加强量子信息、先进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技术布局,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推动各类企业跨界创新,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此外,数字化转型迫切需要重塑一支既懂数字技术、又深悉具体业务的人才队伍。要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数字技术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强化数字人才教育和数字技能培训,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加快劳动者技能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人才储备。

  第六,注重数字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政府部门、企业、服务商等多方协作,打造互信、包容、开放的数字生态环境,构建良好国内国际合作环境,加快构建跨界融合的数字化产业生态。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推动关键资源共享。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打造分类科学、分级准确、管理有序的数据治理体系。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此外,要建设完善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促进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纵深发展,提升高速互联和智能控制的基础能力,筑牢数字化转型基础。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和有效途径,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数字经济发展主动权、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大格局中保持竞争优势。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要不断提升数字化意识,深化对数字化的规律性认识。要抓住数字经济时代赋予的机遇,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责编:李澍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