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假干部”卢恩光落马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副部级工资是多少 “五假干部”卢恩光落马记

“五假干部”卢恩光落马记

2023-08-12 16: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干部队伍知识化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过去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文凭是难以担当重任的。

也有反例,有这样一个民办教师出身的农民,突然像坐火箭一样,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副部级干部。

这可不是传说,而是确有其事。

这个人,名叫卢恩光。

卢恩光是如何一步步平步青云的?

一句话,全靠造假。他有五项如真包换的造假记录,被称为“五假干部”。

年龄造假

卢恩光出生在山东阳谷县,什么时候出生的,除了他没人能说清楚,因为他的年龄存在造假情况。

履历表上填写的出生年龄是1965年,而认识他的人则说他的实际出生年龄是1957年,竟然少填写了8岁。

为什么这样?为了当教师。

卢恩光是1984年才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民办教师的,据卢恩光小时候相交的两位人士说,卢恩光是初中毕业,但是学习成绩一般。除了语文成绩尚可,英语、数学和物理考试没有及格过,数学成绩还总是年级倒数,没有考过高分。

这样一个标准的“差生”,是如何进入学校教书的,已经不得而知,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他靠两瓶罐头贿赂村支书,当了民办教师。

为了能当上教师,他将自己的学历填写为高中。

实际上他到了上高中的年龄,当地还根本没有高中,于是他将年龄推迟了8岁,弄到了一张高中毕业证,如愿以偿当了教师。

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卢恩光,偏偏被安排到小学五年级担任数学教师,这可让他出了不少洋相。

他的学生们回忆说,当学生们问卢恩光数学题的时候,他的口头禅有两句:“自己钻研”、“你问我,我问谁?”

名字造假

卢恩光不仅年龄造假,名字也造假。

名字造假又是为了什么?跟过去切割。

在当民办教师之前,卢恩光只是个街头混混、地痞流氓。他的家乡阳谷是水浒英雄武松打虎之地,因此早年的卢恩光崇尚暴力,到处拜师学艺,学得一身好武艺。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武艺在身的卢恩光在家里开始招收徒弟,传授武艺,身边有了一批追随者。

之后,他有了底气,整天带着一帮弟兄在大街上打打杀杀。

久而久之,卢恩光就打出了名气,他的名字在阳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卢恩光在家里排行老三,发迹后被道上的人唤作“三哥”。

他的真实年龄,则是通过他当年的小兄弟推断出来的。

一位喊卢恩光“三哥”的拜把子兄弟,是出生于1958年1月,说明他至少是1957年出生。而曾经的“三哥”到了学校之后,他社会上的兄弟经常去学校找他,在办公室抽烟喝酒,搞得学校里是乌烟瘴气。

因此,当时村里人没有几个能瞧得起他的,认为他这辈子就那样了,不会有什么出息。谁知道,卢恩光一不小心竟然成功了。

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上兴起校办企业之风,让卢恩光看到契机。

1990年,默默无闻的卢恩光找到高庙王中学和当地教育局、财政局领导,吹嘘自己有经商才能,还发明了快速绘图仪,能在一年内创收千百万。

卢恩光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各位领导,得到了县财政局下拨的20万元贷款,创办了一家校办企业。

这家企业名为校办企业,其实就是卢恩光的家族企业,从厂长、会计,到出纳、保管,甚至车间主任和门岗,都是他的亲信和当年道上的小兄弟。

最后,卢恩光这个方丈肥了,20万资金打了水漂,厂子也倒闭了。

尽管赔得一塌糊涂,但是卢恩光却就此洗白,成为企业家。1994年,阳谷县科仪厂厂长卢恩光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

在参加杰出青年评选的时候,卢恩光心说自己不能用自己原来的名字卢方全了,那是自己在道上混的时候用的名字,面子上并不好看。现在自己已经走上正道,当然要与过去切割,避免人们起底他不光彩的历史。

因此,用了几十年的名字卢方全被弃用,他开始以卢恩光的名字走入新生。从此,江湖上不再有卢方全,政坛新星卢恩光冉冉升起。

不过要说卢恩光发达全靠造假,也不符合事实。

比如1997年,卢恩光成立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后,赚得第一桶金,靠的是掌握了诺亚口杯(即双层玻璃杯)的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畅销。

双层玻璃杯就是我们现在生活中常见的真空杯,它注入开水之后,既可以保温,杯口还不烫嘴,手捧杯体的时候也不也烫手,这种产品很快风靡全国,让卢恩光赚足了钱。

不过他的钱来路是否干净,也有争议。

吉林农民董玉杰,就指控卢恩光剽窃了自己的专利。他说自己在1993年,就申请了“双壁式口杯”专利,专利到1997年4月失效。但是他发现,卢恩光的企业一直在使用这项技术,牟取不义之财。

他随即找到卢恩光,要求对方支付专利费100万元。卢恩光假意答应,背地里报警,董玉杰锒铛入狱,阳谷警方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由此可见,卢恩光在整人方面,还是有些“真本事”的。

古人说,为商者一本百利,为官者一本万利。卢恩光深谙此理,在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果断向官场过渡,当了乡党委书记,阳谷县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卢恩光是什么时候成为党员的?这又引出他的一项造假历史——

入党资料造假

卢恩光知道,要想步入政坛,不是党员可不行。但按照程序入党太慢,需要一到两年时间;他觉得太慢了,要只争朝夕。这样的话党龄长,升迁快。

怎样才能突击入党?只能造假。

于是他找到时任高庙王乡党委书记的李恒军,将5000元入党介绍费装在玻璃杯里,放到了办公桌上。李恒军见钱眼开、心领神会。

为了让卢恩光早日入党,他们合伙造假,将《入党申请书》的时间往前提了两年。可是卢恩光造假心切,还是穿帮了,他未卜先知,在1990年的《入党申请书》中 ,就写到了在“南巡精神鼓舞下”云云。众所周知,小平同志是在1992年南巡的,你卢恩光两年前就得知了这个“内幕”,真是滑稽之极。

由于卢恩光打点到位,开会讨论的时候一致通过。就此,卢恩光如愿以偿入党,仕途平步青云。

履历文凭造假

入党之后,卢恩光并没有忘乎所以,他明白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了第一步。要想升迁,自己的“高中学历”和民办教师经历,以及开工厂的经历,都是搁不到桌面上的,要继续造假。

同样用金钱开道,他轻松地制造了假的档案,假的履历,为自己升迁铺平道路。

凭着自己的高学历和辉煌履历,他开始进入政坛快车道。1999年5月,山东省政协因人设岗,增设鲁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卢恩光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资金前去“运作”,最后如愿成为中心副主任。

一年多后,卢恩光又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领导的重视,担任了中心主任,成了正处级干部。

反正卢恩光仍然控制着自己的企业,挂着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的牌子做生意更加方便,税收方面一年少交千八百万不是问题,拿这笔钱来打通关节已经绰绰有余,这样的“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

由于卢恩光财大气粗,能为机关干部发福利创收,完成各项任务,所以大家都对他毕恭毕敬,即使他一年到头不去开发服务中心上班,大家也不管。

其实,卢恩光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甚至连学历都舍不得让办假证的人去制作,而是自己随便填写,用假公章盖上,一眼就能看穿。

而且卢恩光的任免文件、工资表等重要内容缺失,牛唇不对马嘴。

但是因为他打点到了党组会,组织、人事部门也就不好意思提出质疑,就抱着走过场的心态。他们不仅不认真把关,甚至即使从中发现问题,也没有人敢去深究。

卢恩光从一个街头混混、民办教师逆袭成为处级干部,按理说应该知足了。但是卢恩光有远大志向,根本不满足于现状,他的目标是到北京去做官,好光宗耀祖,让本族人引以为荣。

2001年,他从自己的企业中拿出500万元,以其他企业的名义捐助给报社,谎称是自己拉来的捐款,因此在华夏时报社买到一个职务,一跃成为副局级。

2003年,卢恩光他再次拉来了1000万所谓“赞助”,顺利晋升为正局级。

这天晚上,他高兴得睡不着觉,早知道可以花钱买,何必原地等待这么多年。

从1997年到2003年,卢恩光仕途最顺利的时期,他像坐火箭一样,一年一升迁,六年提六级,从乡镇一直到京城,从副科级到正局级,让人叹为观止。

到了京城,成了正局级,卢恩光该满足了吧,其实不然。他认为自己级别虽高,但是报社不是党政机关,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只有调入政法、组织、纪检等系统,才能挺直腰杆,扬眉吐气。为了这一战略目标,他像管理企业一样,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狠抓”、两个“满意”的工作计划。

三个“狠抓”,就是狠抓工作,狠抓领导,狠抓群众。

两个“满意”,就是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

说白了,就是让大家得到的利益最大化,给他点赞,为自己的升迁赢得资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05月,喜讯再次传来,卢恩光终于好梦成真,被调到司法部,担任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警务局局长;2015年11月,卢恩光更上一层楼,担任了司法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达到了人生巅峰。

从乡干部,到部级干部,卢恩光只用了短短18年的时间,升迁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人们只羡慕卢恩光的成功,而忽略了他的“艰辛”。卢恩光每升迁一步,都是用大量金钱开道。为了到司法部工作,卢恩光的付出更多,不只是金钱,还有精力。

为了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年近花甲的他,每周都到领导家里去。送肉菜水果,送土特产品,耗资虽不多,精力却都搭上了。

即便是对自己的父母,卢恩光也没有如此孝顺过。

更让人感慨的是,卢恩光一大把年纪了,像个忠诚的仆人一样,将领导家里的家务活全承包了。什么书架坏了,玻璃破了,花盆小了,下水道不通了,他全管。

回想一下,卢恩光真不容易。他甚至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叫他爸爸,而是叫“姨夫”。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还涉及一个造假行为。

家庭情况造假

卢恩光共有七名子女,但只敢填报了两名,因为他怕自己因违反计生政策,影响自己升迁。

其他五名子女,这些年的户口都跟他不在一起,当然也就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而是通过假手续落户在亲戚家。

为了不穿帮,到了家里,那5个孩子都不能叫他爸爸,而是叫姨父、姑父。

用卢恩光的话说,就像干地下工作那样。

“吃得苦中苦,方做人上人”,卢恩光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人生的光辉顶点。

但是,他过得舒心吗?答案是否定的。

他自己坦诚,过得提心吊胆。

尤其是成为副部级之后,他活得更累。

因为这一来,自己是中管干部,成为中央巡视组、中央纪委重点监督的对象。而自己是一路造假过来的,不是靠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靠买或靠送得来的官位。

一切就像建造在沙滩上的楼阁,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倒塌。

果然,2016年12月中旬,卢恩光突然落马。

可悲的是,有的官员升迁是为了受贿,而卢恩光仅仅是为了一个虚名而不停行贿,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并没有贪污的记录。

这些年,他为了当官,行贿出去1278万元。

最后,乌纱帽被摘,还锒铛入狱,获刑12年,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看似精明过人、很有生意头脑的卢恩光,却做了人生一笔最亏本的“买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