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光岳楼:余木成楼600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前门一楼子九丈九全集 【地方志】光岳楼:余木成楼600年

【地方志】光岳楼:余木成楼600年

2024-06-23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滑动查看更多

鲁班显灵余木成楼

明朝洪武七年,驻守东昌府的官员陈镛,要利用筑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修建一座雄伟壮观的楼阁,用以了敌遣兵和设鼓报时。这一建议,受到全城百姓的赞赏。

陈镛对楼阁建筑的要求是:基座要有十字拱门通道,上部为四层全木结构,外加围廊,不准用一寸铁钉,并限期一年完工。承办人按要求建起了青砖底座,可全木型的楼体,却总也拿不出一张可心的图样,所以工程迟迟不能进行。正在大家焦愁之际,一日,在木场的废料堆旁边坐下了一位象似寻找活计的木工老头。他一边听着大家的议论,一边用手扒拉着废料堆儿,在低头暗暗发笑。木工头儿见他把粗细不等的木条捡了一堆,不带好气地说道:“哎哎,要找营生去乡下转转吧,这里你搭不上手儿,别在此扒拉废料凑热闹了。”老头笑了笑说:“匠心有成人自请,废材巧用大器成。老弟,您就别为俺操心了。”人们听了老头这一番话,认为他有些憨傻,都对他不再留意了。第二天一早,当一名工匠出来晨解时,发现在老头停坐处,却放着一个用杂木条搭扣的精巧楼阁模型。他急忙回报了工头,工头来此一看,不禁惊呆了!原来这模型,正是想建的楼阁的雏形。他让人四处寻找老头,可老头早已无影无踪了。

工匠们听说一夜间有了模型,都争先恐后地围上来观看,只见这小小楼阁,全用粗细方圆不等的木工废料,纵横交错地搭扣着,五向楼角带廊,四面拱排檐,歇山十字脊,坚固异常。人们不仅惊叹这技艺的高超,而且高兴地说道:“有这座模型作样,就不愁如期交工了。”

于是大家各自作了分工,备料的备料,成型的成型,便七手八脚地干将起来。第一层最要紧的工料是四十根一搂多粗、三丈多高的立柱。由于它是全楼的基础,因此不仅要选料精良,而且根根要尺寸准确。三十九根已经备好,谁知在截锯第四十根时,却发现中心存有严重糠洞,不能使用。这么大的木料没有余数,这可咋办?去外地采购,不说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料源,光是远程运输,也是个大难题儿。一时间,大家又长吁短叹,这不知如何是好了。

就在这时,那位失踪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了木料场上。工头见他如见了救星,忙迎上施礼道:“老师傅,您可来了,快给俺想想办法吧!”木工老头笑着道:“您这次工程我怕搭不上手儿吧!”工头有施礼道:“老师傅,上次怨我有眼不识泰山,对您多有得罪。如没有您赐赠的模型,俺如今也开不了工。今日又遇到缺一立柱的难题,还请您老在给想想办法吧。”

木工老头笑道:“此非难事,你今日令人备下锯末五车,芦席二十领,水胶二十斤,明日不误你应用就是了。”

工头听了哪敢怠慢,忙吩咐众人准备。要的料一一备齐,老头却在一边闭眼养神,睡着了。工头不敢惊动于他,只好让人备下酒饭,置于老人身边。

第二天一早,只见在工料场的空地上,出现了一条又粗又长用芦席紧紧卷着的圆型物体。工头让人打开芦席一看,正是需要的立柱。用尺子一量,粗细长短恰好,无需一锯一斧;其质虽全系锯末合成,却坚实如木。工头心里又感激又敬佩,要人去寻找老人时,和上次一样,又不见影儿。四十根基柱很快竖了起来。可是当往上按扣斗拱时,却不是这斗大了,就是那拱的弯度不够,总也不合适儿。画线工说锯工走了墨线,锯工却埋怨线工没有划准尺寸,工头也一时急得束手无策。有人见工头难得光转圈儿,说道:“吵也没用,急也没法,还是去请那位造立柱的老师傅来帮忙吧。”工头虽然点头称是,可嘴上说:“这老人来无踪去无影,可到哪里去找呢?”有个岁数大的工匠说:“那老师傅本事这么高强,我看他不是神仙,也是鲁班祖师,咱烧个香,祈祷祈祷,兴许能让他老人家显显灵。”工头一听在理,于是买来了信香,在木工场点燃,就祈祷起来。整整盼了一天,却连影儿也没盼来。可是在第二天一早,在备作斗拱的木料上,却出现了纵横交错有曲有直的墨线,按状锯木加工成形,相互搭扣,结果个个严实合缝,不大不小。大家这才知道,这全是那位神秘的木工老人所为,只好拜地相谢了。

工程终于如期完工了。庄严宏伟的楼阁,被陈镛验收认可后,大家欢天喜地地拆除了脚手架,由陈镛命名的“余木楼”,明日就要举行落成典礼了。可就在这时,却突然有人发现在楼的最高层的西北角正檐下,露着半拃长的一根椽头。上去锯吧,又得重搭脚手架,十分费工,不锯吧,又十分碍眼。这可怎么办?正当大家为难之时,不料那神秘的木工老头,又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没等大家求助,只见他慢腾腾地从腰后抽出一把利斧,往那椽子头上一扔,只听“嚓”的一声响,便把那长出的椽子头砍齐了。在众人一片欢呼声中,共头去寻找老头时,老人却不见了。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一定是鲁班祖师所为。大家为了纪念鲁班在建楼中的功绩,特在一楼北墙,修了一个小型的鲁班祠,里面画上了鲁班像,以示纪念。现在鲁班的画像虽然没有了,但那个小祠堂尚在,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供奉鲁班的地方。

滑动查看更多

神光钟暎

康熙梦游光岳楼

光岳楼墩台共有四个大门,南面还有两小门,其中西侧小门为假门,东门是上楼的唯一通道。

一楼共有匾额四块,楹联一副,各种碑刻二十三块。

二层楼四面檐下各悬一方横额,东曰“太平楼阁”、西曰“就日瞻云”、北曰“光岳楼”、南曰“神光钟暎”。

单说南边的“神光钟暎”这块匾额与众不同,它长3米、高1.4米,饰有龙纹、玉玺,蓝底金字,是由清朝的康熙皇帝题写的。它的来历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康熙下江南,6次过聊城,而矗立在古城中央的光岳楼就是他的行宫。

一日,康熙沿运河岸边观赏美景,信步来到清朝开国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和兵部尚书、他的老师傅以渐的故居。看到一条长60余米、宽两米的胡同,青石铺筑,两侧是古色古香的灰色墙壁。地方官员告诉康熙,傅以渐在京为官时,家人曾因宅基地与邻居相争,写信给他,希望他能出面解决。傅以渐随回信赋诗一首: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感到惭愧,便主动让出三尺宅基,邻居看到后十分感动,也让出三尺,由此形成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康熙皇帝听后,深为老师的虚怀若谷所钦佩。回到行宫后亲笔题写了“仁义胡同”四个大字。如今,“仁义胡同”四个大字,依然镶嵌在胡同的影壁上。

康熙跑了一天,身困体乏,睡得很香。睡梦中,只见一道金光直射行宫,一条龙飞临榻前,康熙翻身跨上龙背,直冲光岳楼云端。远远望去,泰山之巅莲花座之上,观音菩萨徐徐而来,团团紫气紧随其后。临近,观音菩萨缓缓说道:“康熙听旨,你以仁义治天下,天下太平。望你谨守此规,钦此!”说罢,观音菩萨飘然天庭。

康熙醒后惊吓出一身冷汗,忙召集大臣们解梦。大臣们齐声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此乃天意也。康熙问道“喜从何来?”大臣们说,您今天题写的“仁义胡同”正合天意,是上天显灵了。“仁义”乃施政之要,“胡”乃外国或外族也,“同”乃合会统一也。意思是说,您仁义治国,外族人也会归顺到您的朝廷,愿意做您的臣子,听从您的指挥,享受您的恩泽。您今天虽然是对一条胡同的题词,但暗合了上天的旨意,预示了大清盛世,您的圣德,上合天意,下顺民心,我朝必将统一四方,万世太平。

康熙听后龙颜大悦,立即题写了“神光钟暎”四个大字,盖上玉玺,命大臣们刻成匾额挂于光岳楼上。意思是说东岳泰山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集中于此交相辉映。

光岳楼小知识

◆◆光岳楼为四重檐十字脊过街式楼阁,通高33米,由墩台和4层主楼组成。

◆◆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

◆◆光岳楼主楼全系木质结构,据历代碑刻和《聊城县志》、《东昌县志》记载,明、清、民国时期光岳楼进行过11次维修。1992年3月至1993年10月,对光岳楼基座又进行了加固复貌。基本保持初建的面貌。

◆◆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沿大运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现存资料就记载了120篇咏赞光岳楼的诗文。

◆◆清康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

◆◆罗哲文、陈从周、郑孝燮、祁英涛等古建专家多次来聊考察,给予很高评价。

◆◆舒同、启功、溥杰、郭沫若等许多名家先后为光岳楼题写了匾额和楹联。

◆◆195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6月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岳美景

光岳楼

中文名称 光岳楼

别 称 鼓楼、余木楼、东昌楼

所属地区 山东聊城

地理位置 东昌府区古城中央

始建时间 1374年

开放时间 8:30-17:0:0(12点至14点期间闭园)

门票价格 付费

附属文物 共登青云梯 泰岱东来作翠屏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

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

——丰子恺

光岳极昌

综合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