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章里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宋字仿宋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刻章字体是什么字体类型 古代印章里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宋字仿宋字

古代印章里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宋字仿宋字

2024-07-01 12: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古代玺印上,汉字古文字系统的文字表现,包括商周文字、东周文字、摹印篆、缪篆、鸟虫书、悬针篆、蟠条篆、后期缪篆、杂篆等等。

汉字今文字系统是对汉字古文字系统的逻辑继承,它与古文字系统的醒目区别在于,改古文字系统汉字的线段式表现为笔划式表现,这是从总的方面来看;其它的如偏旁、笔顺、笔划数、形体整齐方面,也比古文字系统的表现更便书写。

今文字系统的某些要素,在商周文字中已经少许出现;作为有别于、在逻辑上继承于古文字系统的又一汉字系统的出现,则肇源于隶书,随着文字的发展,不断发展到行书、楷书、草书、宋字、仿宋字;当然,在古文字系统中,行书和草书也有了一定的书写意义上的表现。近现代书写与印刷品上最常见的书体亦属于本系统。

在中国古代玺印上,这一系统文字的应用表现包括隶书、楷书、行书及草书、宋字及仿宋字等。

隶书

隶书是源于春秋时期的书写汉字,早期结构受“古文字系统”的一定影响,一般称为“古隶”。隶书与古文字系统的基本区别在于改文字表现的“线段形”为“笔划形”,大约在秦朝或稍早时期的秦国以及楚国,隶书基本摆脱了古文字系统的影响,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书体——“今隶”。

从“古隶”发展成“今隶”,成为汉字今文字系统出现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汉字隶书印章并不多,最早的一例是湖南出土西汉早期印章印面上的“御府长印”墨书(图贰3·27),但这不是刻出的印文,可以视作书写的印稿。

图贰3·27 御府长印(摹本)

由此可知汉代部分印章写印稿时,是含有隶意的,但当镌刻成印时,会改作为“缪篆”文字。两汉时期,一些“缪篆”文字印章已经略带有隶意,但这些缪篆文字属于古文字系统的特点相当明显,还不能将其视为成熟的隶书印。

江苏出土的东晋“零陵太守章”(图贰3·28)可以视为隶书刻印较早的例子,但其波磔撇捺并不如书法隶体明显。五代时期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图贰3·29)属隶书印章最典型的代表。在五代宋元明代押印中,见部分隶书印章。

图贰3·28 零陵太守章

图贰3·29

右策宁州留后朱记

楷书

楷书是汉字“今文字系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书体,起源于秦代,例证为陕西咸阳出土的刻划陶文“咸里綵窯”,但这是为仅见之例,楷书的大量作品见于东汉后期,已经属于当时最常行用的书体之一。

在古代楷书印章不多,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例是陕西旬阳出土的北朝晚期煤精多面体“独孤信”印(图贰1·39),而这枚印在当时并非实用印。

图贰1·39 “独孤信”多面体印

隋唐之后,间或有少量公印采用楷书入印,楷书入印较为成功的当属元代在押印中的使用(图贰3·30)。

图贰3·30 方(押)

行书

草书

行书和草书是汉字书写时由于快速,而笔划出现省变以及连属所形成的两种字体,源于“古文字系统”中书写的作品,又都是汉字向“今文字系统”嬗变时出现的主要字体,一般认为行书与草书的出现要早于成熟的楷书。

但是到了楷书底定之后,又促进了行书、草书的进一步发展。行书和草书在中国古代印章中的应用大约始于唐、五代时期,典型之例见五代时的“元从都押衙记”行书印(图贰3·31)。

图贰3·31 元从都押衙记

宋代、金代、元代、明代时,草书押印较多(图贰3·32),其中,一些元代押印常采用上楷下草(押)、上行下草(押)、上隶下草(押)的特殊做法(图贰3·33),形成了押印的独特的风格。

图贰3·32(押)

图贰3·33 孙(押)

宋字

仿宋字

宋字和仿宋字由楷书发展而来,是主要用于印刷书籍的一种字体。

宋字印出现较早,比较典型的宋字印有南宋的“壹贯背合同”印(图贰1·168)。

图贰1·168 壹贯背合同

仿宋字印主要见于明清,例见太平天国“旨准”印(图贰1·172)、义和团“永邑信安镇乾字北义合团人等全胜”(图贰1·153)等印。中国公用印章进入近现代之后,广泛地应用宋字及仿宋字。

图贰1·172 旨准

图贰1·153

永邑信安镇乾字北义合团人等全胜

以上大略地介绍了中国古代印章之中属于“今文字系统”的各类文字入印情況。

在近现代流派治印艺术创作活动中,虽然偶有制作隶、楷、行、草、宋字印的情況,亦间有模仿元明押印的情形,但都不成为主流,这是中国印章文化与艺术重心转移的重要标志。

与艺术印章的创作相反,为辨识方便,在近现代汉字公用印章中,大量地使用楷、宋、仿宋、隶字入印,更增加了黑体、新仿宋字甚至美术字。

(本文摘自《考古印史》)

在考古学的显微镜下,

全面介绍古代印章知识和发展历史。

收录685个图例,也是学习篆刻的入门读本。

《篆刻学》《印学史》《古玺印概论》后又一力作。

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考古印史》

周晓陆 著

繁体横排

小16开 函套精装

978-7-101-12983-0

198.00元

玺印的制作与使用,是中国社会无处不在的文化现象,寥寥数字,携带着种种的历史痕迹。宋代至清代,金石学长足发展,尤其是近代考古学兴起以后,古玺印成为考古学、古文字学的重要门类,同时也为认识中国古代印章提供了“显微镜”,为研究古玺印开启了新的大门。

《考古印史》从考古学分析切入,对古代玺印的基本分类、材质、制法、印面、用法及其鉴定、辨伪等作了全面的阐述介绍,并对古玺印从商代至清末的考古学分期及其演变发展,作了系统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同时对古玺印的鉴定与辨伪,以及篆刻的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指导。

本书展示了685个图例,绝大部分为原大尺寸,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印章,以及典型的印面布局、印钮的形制、封泥、印陶等,均为收录。双色印刷,函套精装,版式舒朗。

| 作者简介:

周晓陆,1953年生,江苏南京人。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在北京、西安、南京等地从事考古学、文物学、汉字学、博物馆学、艺术史学的教学与研究。代表作有《汉字艺术》《步天歌研究》《元押》《秦封泥集》《二十世纪出土玺印集成》《中国消失的文字》《考古印史》《古陶文明博物馆藏甲骨文》《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战国封泥》等,在《考古》《文物》《史前研究》《农业考古》《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学术成果曾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国家古籍整理二等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等。

原标题:《古代印章里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和宋字仿宋字》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