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宫:为何从热闹走向冷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到文化宫怎么走 工人文化宫:为何从热闹走向冷清

工人文化宫:为何从热闹走向冷清

2023-09-07 11: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时代的发展变化来看,工人文化宫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广大职工群众娱乐、学习需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工人文化宫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娱乐中已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曾几何时,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职工群众业余文化活动最集中、最红火的场所,且多居城市的繁华地段。那时的工人文化宫既有文艺演出,也有职工夜校;既有专业团体演出,也有群众性活动。为丰富职工群众业余生活,提高职工素质,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但如今的工人文化宫却遇到了发展的难题和困惑,是什么让文化宫走入冷清之中?是什么阻碍了文化宫的发展?困扰工人文化宫发展的根本问题又是什么?记者对此展开了相关调查。    资金缺乏是困扰文化宫发展的根源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起,各地工人文化宫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政府在经济上“断奶”,使文化宫从财政拨款“养”的事业单位到“找饭吃”的自负盈亏单位。    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2009年账面收入是469万元,其中通过出租沿街门面和院内部分办公场地收入约200万元,其他方面活动收入约250万元。在支付职工工资、福利,场地维护、日常支出、开展活动、清理各种债务后,账上实际上已经没有剩余的钱了。边家村工人文化宫主任高永军说:“支出当中还不包括水电、税收和折旧。”还有由于物价上涨、劳动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实际是在亏损中。”    临潼区工人俱乐部成立于1976年,自1994年俱乐部被区上列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后,俱乐部一直靠出租23间门面房支撑职工工资。自从工会给其“断奶”后,俱乐部就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从1991年到2007年,俱乐部共欠职工工资80余万元。“财政一‘断奶’,我们只能采用‘以商养文’的办法,把一部分场地租赁出去,通过租金来解决各项开支。虽然不太情愿,但大家也都觉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临潼区工人俱乐部主任李养明告诉记者。“工人文化宫既面临生存压力,又要搞好社会公益活动,可是我们连职工工资都发不了,还怎么搞公益活动呢?”李养明有苦难言。    财政拨款“断奶”后,我省多数工人文化宫俱乐部都像临潼区一样,选择“以商养人”、“以商养文”的办法来解决开展公益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破墙开店、出租场地,再到后来的文化宫整体转让,一些地方文化宫变成了商品市场,或改成娱乐中心。尽管文化宫有一部分有偿收入,但还是不能改变工人文化宫经济拮据的局面。再加上要维持日常运营,工人文化宫基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放开手脚组织活动。    记者通过调查得知,长期以来,工人文化宫一直被定位为城市公共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大多数场馆基本上免费向市民开放。各地工人文化宫一方面既要自负盈亏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又要承担公益性服务项目。文化宫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却无法取得与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同等的待遇和优惠政策;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属性,文化宫不能像企业一样进行贷款融资,资金短缺问题导致了工人文化宫事业的日渐衰败。(下转二版)(上接一版)时代改变了 文化宫还是老三样    西安市边家村工人文化宫地处城区,曾是西安最红火的文化宫之一。近年来,开展活动不外乎是放电影、搞小型活动,电影放映队还搞得有声有色。富平县俱乐部、西安市土门俱乐部文化娱乐活动一年搞不了几次,办学校、幼儿园却口碑不错。工人文化宫俱乐部之所以不吸引人,一个原因就是活动越来越少,就是搞活动也是“老三样”。    在西安某国企上班的杨先生告诉记者,近20年来,他几乎再没走进过工人文化宫。每次,路过的时候会忍不住看一看:“样子没怎么变,不过萧条了很多。”如今社会上的娱乐活动这么丰富,而文化宫几乎没变,活动项目还是老三样:电影、图书、羽毛球和乒乓球,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愿意去呢?工人文化宫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人文化宫原有的运作模式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显得难以适应,再加上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日益提高,社会上娱乐形式丰富多彩,工人文化宫却游离在过去的服务形式中,对日益追求新形式的文娱活动的职工而言,文化宫无疑已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亲活力。    当年的“吹拉弹唱,打球照相”,工人文化宫几乎包揽了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全部。职工群众在这里娱乐玩耍,体会乐园的乐趣;在这里参加培训,进行技能“充电”,接受特殊教育。如今,职工的整体素质有了提高,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各种社会文化事业的空前发展,使得步履蹒跚的文化宫赶不上趟儿了。人才流失 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前几年,西安市纺织城文化宫曾招收过一批大学生,但因为待遇、个人发展等原因,最终没有一个人愿意留下来。有二十多年文化宫工作经历的西安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杨敏建深有感触地说:“迫于用人上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工人文化宫根本不敢聘用专业人才,而一些愿意到工人文化宫工作、年纪比较大的人,又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这道门槛而被挡在门外,致使工人文化宫专业人才长期青黄不接。”由于经费问题,面对职工不断提高的需求,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硬件却不能及时更新,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职工文化事业面临设施落后,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困境。    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主任张翟西滨说:“自从文化宫被列为自收自支单位后,工会就只是把文化宫作为一个下属单位来对待,靠文化宫自己唱‘独角戏’谋求生存,文化宫只能靠收房租经营,职工生活都难以维持,还何谈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在一些文化宫干部看来,文化宫虽然不是工会的包袱,但确实是一个潜在的问题。由于省级、市级总工会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发展缺乏可操作性的文件,对文化宫俱乐部也没有进行相关工作方面的调研和指导,文化宫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没人来、人才断层也是文化宫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    自1922年长辛店第一个工人俱乐部成立起,工人文化宫在我国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工人文化宫是党领导工人阶级进行革命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条件时代,工人文化宫是工人学习。活动的中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文化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不管怎样变化,工人文化宫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宗旨和性质没有变。    不是时代不需要文化宫,职工群众不需要文化生活,而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没有把握住文化、经济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客观规律,没有摆好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的位置,忽略了职工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本报记者鄢山宇阎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