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俄语曾是学术界第一外语,后来为何被英语取而代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初期的英文翻译 建国初期,俄语曾是学术界第一外语,后来为何被英语取而代之

建国初期,俄语曾是学术界第一外语,后来为何被英语取而代之

2023-07-24 0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这是文章头部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一段时间内,俄语曾经在我国的外语教育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金灿荣也曾说:没有毛主席,今天中国学术界可能是讲俄语的

在当时外交工作"一边倒"的背景下,中国全面接收来自苏联的各种援助,包括大批苏联专家援华。

为了消化吸收来自苏联的技术资料、照顾苏联专家的生活起居、协调与苏联的政治军事行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俄语专科学校或者开办俄语专业,同时派遣大批留学生赴苏联学习。

在当时的学术界,

俄语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外语

,其中连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同志就在苏联国际儿童院成长,并以俄语翻译的身份随同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俄语也在原苏联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在今天的

蒙古共和国就一直通行俄文字母

。那么,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俄语教学在中国最终衰落并被英语取而代之呢?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中苏两国关系从友好到破裂,而中美又到对立到和解的过程,而毛主席正是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毛主席与苏联领袖、留苏人员之间的矛盾

虽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毛主席采取了对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但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苏联、苏联共产党以及其掌控的共产国际之间

并非完全的从属和领导关系

,而苏联在推行共产主义国际斗争中,也并没有按照解放全人类的理想主义指导外交工作。

甚至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来满足苏联的要求,这对于毛主席这样在中国本土革命工作中锻炼成长起来的领袖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由于早期本土先进革命理论的匮乏

,曾长期以来自共产国际的指令指导革命斗争工作,但是苏联和中国的巨大差异,常常使这类指令脱离中国实际情况,从而给中国共产党造成重大损失。

其中以博古为代表的极端z倾教条主义就曾机械执行来自莫斯科的决议,险些将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置于覆灭的境地。毛主席在和苏联本国及其各任领袖交往的过程中,也并非如鱼得水。

在斯大林时期,

由于共产党成立之初力量弱小

,苏联对于国民党政府以及蒋介石集团的接触和直接援助要远远大于对于共产党的援助。

抗战期间国民党自苏联获得的装备足够武装50个师之多,而同期共产党仅仅获得约30万美元的资助。

此外苏联不惜中国利益,

为了自己的远东地区一直策动外蒙独立

,甚至和当时盘踞伪满的日本之间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使外蒙地区和伪满洲国"建交"。

最终在1945年以雅尔塔协议背书,强令国民党政府正式承认外蒙独立。毛主席对此事一直抱有极大不满,建国后曾利用访苏时机与斯大林谈判谋求收回外蒙,但最终未果。

相比外蒙古独立,斯大林最令毛主席反感的可能就是在解放战争国共谈判之时要求毛主席放弃统一全国的理想

,转而和蒋介石政权划江而治

这个方案赤裸裸地以美苏在二战后争夺霸权为出发点,视中国为苏联的战略附庸和缓冲带。

甚至到了1949年3月,在全国解放已经比较明朗的情势下,斯大林依然以美国的核武器为借口,以中断援助施压毛主席放弃统一全国。

毛主席根据中国历史经验和战争形势坚决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果断命令解放军渡过长江,

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政权。

很显然,如果毛主席遵照苏联要求没有完成统一战争,日后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工业化、两弹一星等工作将无从谈起。即使在全国统一之后,毛主席和斯大林之间仍然有访苏谈判、抗美援朝等重要分歧。

斯大林逝世之后,

赫鲁晓夫在苏联全面否定斯大林,

该行为是中国和苏联之间战略分歧开始加深的开始,毛主席对此持批判态度。

后来随着赫鲁晓夫在和美国斗争中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以及在联合舰队、长波电台触及中国主权问题的事件上,苏联开始撤回援华专家,中苏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分歧暴露。

中国俄语人才的需求迅速降温,

此前培养出来的俄语人才大大多于实际需要。俄语在中国各领域的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毛主席对美国和英语的态度

虽然在建国不久,中美两国就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但毛主席对于美国的态度却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样仇视。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就多次接待过来自美国的访问记者,

也有不少怀着革命热情的美国人来到延安

,向世界介绍中共艰苦的抗日斗争。

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诺、女作家史沫特莱等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1945年,毛主席在接受美国记者访问时表达了想去美国访问的愿望。

但是由于美国国内政客对于共产政权的敌视,迫使毛主席在建国时最终选择了全面倒向苏联阵营。

毛主席本人接触到英语的时机也比俄语早得多,1910年毛主席离开韶山就读湘乡新式学堂时,

就有一名日本留学归来的老师教授英语和音乐

建国后,对于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示的巨大先进科技实力,想必毛主席对英语的用处也有深刻体会。

因此他在百忙之际仍然抽空学习、阅读英语,也不时和身边人员、政治人物交谈时借用英语表达准确含义。

周总理就谦虚地表示毛主席掌握的英语单词比自己还多,

毛主席还为英语贡献了一个新词:

papertiger(纸老虎)。

另外毛主席对于英美等国的政论文章、英文版马列主义经典也具有巨大极大的研究兴趣,相比普通英语学习者对于英语文学作品的偏好。

毛主席则是更多出于国际政治斗争的工作需要而阅读、学习英语,其中尤以政治方面的教材批判、指导革命工作为重点。

自1957年开始,英语教学在中国开始得到逐步恢复,到了1962年前后,

中苏矛盾已经公开化,

小学开设英语课,中学增加英语课时,部分原先的俄语教师根据实际需求也开始学习英语并转为英语教师。

直到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之际,中美之间的交流开始增多,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苏联的勃烈日涅夫则延续了赫鲁晓夫对华政策路线,俄语在政治上已经无法取得曾经的地位。

从英美留学归来的科技人员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际上,虽然新中国前期和英美资本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完全对立,在科技领域却始终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水平有清醒的认识。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促成西方留学人员归国的问题上始终给予了高度重视。

此外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地

、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乡,美国作为二次大战胜利者从欧洲掠夺了大量科技人才;这些英语国家国内的大学教育水平代表了世界最先进的方向,

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例,有英国和美国留学经验的科学家有:姚桐斌、邓稼先、彭武、程开甲、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陈能宽、陈芳允、吴自良、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王大珩、郭永怀等十余人。

而有苏联留学经验的科学家则仅有王淦昌、周光召、孙家栋三人,

两者比例十分悬殊

。1949至1955年间,西方归国科技人才达1500余人,其中1000人以上是从美国回来。

以这些科学家为代表的高级技术人员

在求学时大多接触、使用英语科技文献,

在苏联撕毁协议、撤走援华专家之后,这些英语背景出身的专家及他们培养的学生们在填补国家科技工业的缺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于这批专家非常重视,多次召见会谈,虚心求教。1976年毛主席逝世之时,钱学森就连续三天参加守灵任务,发表回忆文章缅怀毛主席。

英语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支配地位

美苏争霸最终以美国胜利告终并非偶然,而是由于美国和苏联之间巨大的经济体量差异决定的。

二战之后的美国阵营不仅在地理范围上横跨全球,阵营中的盟友也大多数是经济发达、国民富裕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世界贸易体系中,

英语是国际通用贸易交流语言

。而苏联阵营的俄语并没有这种优势。

虽然新中国由于政治因素长期面临西方贸易封锁,但是科技水平的现实差距决定了中国要想获得科学进步和经济发展。

英语人才的巨大需求是必然的,

也许毛主席在做出中美和解、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的历史决策时,也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改革开放的浪潮把大量的中国人送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英语从此在中国各级学校里牢牢占据了第一外语的位置,而俄语当年的辉煌地位最终只是昙花一现,追根溯源,可能还是毛主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