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因为犯了这三个错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邦会用人才 毛主席评价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因为犯了这三个错误

毛主席评价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因为犯了这三个错误

#毛主席评价项羽:为什么输给刘邦?因为犯了这三个错误|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毛主席讲这个故事,就是借项羽“决不投降”的品质,鼓舞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决不投降,跟日寇、汉奸斗争到底。

1948年,毛主席发表了《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再次提到了项羽,并拿蒋介石和项羽作了比较,指出:“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偷袭石家庄这样一条妙计。”

可见,在毛主席眼里,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故事还是持肯定态度的,称赞他有英雄气节。

不过,毛主席虽然对项羽的英雄气节表示了赞赏,但他对项羽的整个人生还是持反对态度的。比如在1963年,毛主席读《史记·高祖本纪》时,就点评道:“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这个点评,一语道破了项羽为什么打不过刘邦的核心问题,即缺乏政治头脑,只有一时之勇。

那么,项羽缺乏政治头脑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第一个,项羽好战嗜杀。

新安一战,项羽下令坑秦降军20万,这20万可都是关中的子弟,他杀了这么多关中人,自然而然地把自己放到了关中人民的对立面。

彭城之战,项羽又杀汉军10余万,所到之处都是征讨烧杀,老百姓不恨他才怪,这就是典型的没有政治头脑,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第二个,项羽徒有匹夫之勇,不会用人。

项羽勇冠三军,但是,作为一个统帅,会用人才是第一要务,可是,项羽这一块恰恰是明显的短板。

韩信、陈平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么有能耐的人,他都用不好,什么意见都听不进去,结果这两位顶级大天才都跑到刘邦那里去了。

1962年1月30日,毛主席在会议上就讲了项羽的故事:“从前有个项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他那里有个范增,给他出过些主意,可是项羽不听范增的话。”并强调说:“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像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同一年,毛主席又在一次谈话中,讲到了有些领导干部“一言堂”的问题,说:“项羽骄傲自大,自恃英勇,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刘邦就比较能采纳各种不同意见,比较能够团结人。这两个人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现在,我们有些同志总不善于看历史上的教训,不如刘邦,倒有点像项羽,称霸逞强。这样,难免有一天要失败。”

这些,都是项羽丢掉天下的重要原因,毛主席做出“项王非政治家”的论断,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毛主席对项羽为什么失败,还有过一次更精准的评价,时间是在1964年1月7日,毛主席说:“项羽有三个错误,一个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一个是楚汉订立了鸿沟协议,项羽认真了,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就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再一个就是他建都徐州,位置没有选好。”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克南京,毛主席高兴之余,挥笔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里的“不可沽名学霸王”,写的就是项羽,这也是毛主席评价项羽最经典的诗句。

毛主席之所以写下这样的名句,是因为他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国民党摆出架势准备和谈,提出了“划江而治”的主张,甚至连斯大林都同意接受这个建议。

那段时间,毛主席很喜欢看京剧《霸王别姬》,当看到项羽和虞姬离别的一幕时,毛主席眼里也泛起了泪光。在回去的路上,毛主席对李银桥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因此,毛主席很快就下达了继续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并在解放南京后,挥笔写下了那句著名的诗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直到1952年,毛主席在视察徐州的时候,还对身边人说:“刘邦在这里战胜了项羽,我们在这里战胜了蒋介石。我们不能学西楚霸王,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也要牢记自己的经验教训。”

可见,毛主席对项羽的失败是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的,也时刻把项羽失败的教训记在心里,防止出现类似的错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