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娥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娥的真实历史是什么 “狸猫换太子”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娥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狸猫换太子”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娥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2023-03-08 18: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狸猫换太子”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娥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历史人物 2023-03-01 16:29:43   点击量 : 743  

2023-02-16 08:25:51    作者 : 以史为鉴

“狸猫换太子”事件是真实存在的吗刘娥真的是幕后主使吗

还不知道:千古奇案“狸猫换太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千古奇案“狸猫换太子”,由于事涉皇帝身世、后宫嫔妃争斗,本就足够重磅,再加上其中彰显了包拯办案不畏权贵,因而自古以来便广为流传,并相继演化出大量戏曲、文学作品,现代影视作品同样对其多有改编。那么,历史上真的有“狸猫换太子”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真的是该案的幕后主使吗?实际上,历史上虽未发生“狸猫换太子”,但宋仁宗的身世的确极为离奇。

千古奇案“狸猫换太子”,故事可谓极度精彩

“狸猫换太子”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随着广为流传又被写进了明代小说《包公案》卷七的《桑林镇》,至清代时则又被写入《三侠五义》之中,同时还被改编为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各种剧种,从而使得该故事广为流传。

虽然该故事版本众多,但其核心内容却大体相同。主要讲述的是宋真宗晚年时,宠妃刘氏和李氏先后怀孕,由于当时郭皇后已经去世,而宋真宗又在两人之间取舍不定,于是便定下了谁先生下皇子,谁便成为皇后、孩子立为太子。

为了争夺正宫之位,刘氏便与宫中纵观都堂郭槐定下了“狸猫换太子”之计,如果李氏先生下皇子,便以狸猫取而代之。后来,李氏果然先生下皇子,刘氏却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皮狸猫,并污蔑李氏生下妖孽。

将皇子换出后,刘氏便命令宫女寇珠将其勒死,但宫女寇珠心中不忍,便将其交给了宦官陈琳,陈琳又将太子装在提盒中,暗中送出皇宫,送至八贤王处抚养。而原本可以成为皇后的李妃,则被盛怒之下的宋真宗打入了冷宫。不久之后,刘氏生下皇子,遂被立为太子,刘妃则顺利成为皇后。

六年之后,刘妃之子病夭,由于宋真宗再无子嗣,于是便将皇兄八贤王之子(当年被换走的太子)接入皇宫,过继至自己膝下,并立为太子。一日,太子在冷宫中与生母李氏相见,母子心生感应,虽未相认,却感亲近。刘氏得知消息后,心惊肉跳之下便命人拷问宫女寇珠,寇珠触阶而死。

寇珠虽然以死守密,但刘皇后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于是便又在宋真宗面前屡进谗言,以致宋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然而,小太监余忠却甘愿替李妃殉难,太监秦凤则趁机将李妃接出皇宫,并送往陈州躲避,为确保不泄密,秦凤亦自焚而死。李妃虽然得以逃生,但由于孤苦无依,只得在陈州靠乞讨为生。

后来,包拯奉旨前往陈州审理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却无意中得知了“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于是便与李妃认作母子,并将其带回开封。此时宋真宗已死,李妃之子赵祯已经做了皇帝,正是宋仁宗。包拯于是又想方设法的将李妃带入宫中,使其与宋仁宗赵祯相认,并道出往日真相。此后,包拯又设计让郭槐供出“狸猫换太子”真相,已是太后的刘氏得知阴谋败露,只得自尽而死。

虽说在各种版本的“狸猫换太子”之中,大多未提及刘妃的具体姓名,但结合其中提到的姓氏,以及宋真宗、宋仁宗时期的记载,刘妃显然指的就是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而她无疑就是该案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虽无“狸猫换太子”,但宋仁宗的身世的确离奇

历史上的刘娥虽然出身名门,但自幼便父母双亡,被寄养在母亲娘家,长大后被嫁给了蜀地银匠龚美,并与丈夫一起前往京师谋生。后龚美因生计艰难,便打算将刘娥卖掉,指挥使张耆便将刘娥推荐给了宋太宗第三子、时为韩王的赵恒,并在其继位之后得以入宫。

刘娥由于出身较低,入宫之后并无名分,而当时宋真宗后宫之中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嫔妃,然而刘娥名分虽然不高,奈何赵恒对其是真爱,再加上刘娥又不过分争宠,因此日子倒也过的舒心。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去世,宋真宗本打算立刘娥为后,奈何寇准、李迪、向敏中、王旦等重臣皆以“刘娥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为由坚决反对。宋真宗本想待刘娥生下皇子之后趁机立其为后,奈何刘娥的肚子实在不争气,无奈之下宋真宗便与刘娥定下了“借腹生子”的计策,而借腹的对象,便是被刘娥带回宫中,身为刘娥侍女的李氏。

不久后,李氏果然怀孕,并最终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生下皇子,宋真宗则对外声称此子为刘氏所生,取名赵受益(即宋仁宗赵祯),并趁机将刘娥晋封为德妃,而李氏则只被封为崇阳县君。赵祯虽为李氏所生,但却从未真正养育过一天,而是一直由刘娥和宋真宗的另外一位宠妃杨淑妃共同养育,刘娥也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被晋封为皇后。

宋真宗晚年身体状况极差,刘娥由此开始逐渐参与朝政,而寇准、周怀正、李迪等人对此却极为不满,并暗中策划“太子监国”事件,结果双方矛盾爆发,史称“天禧党争”。此事最终以寇准一党的失败告终,刘娥至此开始真正掌控朝政。

宋仁宗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太子赵祯继位,是为宋仁宗。由于宋真宗留下“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的遗诏,再加上赵祯此时不过年仅十二岁,因此刘娥得以垂帘听政。或许是为了补偿宋仁宗的生母李氏,刘娥后来晋封其为顺容,虽防止意外将其迁往真宗永定陵守陵,但也命人访其亲属,并将其弟李用和补为三班奉职。

刘娥去世之后生母案爆发,虽真相大白但也引发朝野震动

刘娥虽然垂帘听政掌控朝政,也曾有殿中丞方仲弓等劝其效仿武则天称帝,但她却最终克制住了自己的野心,当然这其中也有重臣反对的原因。不过,总体来说,刘娥在瓦解宰相丁谓的篡权之举,维护皇权稳固和朝政运转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可被磨灭。

既然刘娥并无越轨之举,为何会遭到“狸猫换太子”之案的污蔑呢?其实这件案子并非空穴来风,而这件案子的源头,便是刘娥与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八贤王”原型)之间的矛盾。

赵元俨自幼便深受宋太宗赵光义的宠爱,史称“太宗特爱之”,而且这位赵元俨其实也曾有染指皇位的想法。在宋真宗病重之际,皇宫内的局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赵元俨于是便以探病为由住进宫中,而且似乎并无离宫的打算,要知道宋朝宫廷是严禁出阁男子留宿宫中的,赵元俨此举显然有争夺皇位之心,要知道赵光义当年就是因为及时赶到宫内,才得以顺利继位的。

虽然赵元俨最终还是退出了皇宫,宋仁宗赵祯继位之后,赵元俨因担心刘娥会对自己不利,因而以“阳狂病”为由不再轻易露面。不过,赵元俨对于刘娥,可以说是即惧又恨,只是由于刘娥执掌大权,赵元俨不敢有所表现罢了。

明道元年(1032年),李顺容病重,刘娥晋封李氏为宸妃,册封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岁。次年三月,刘娥去世,对赵祯有养育之恩的杨淑妃便将“刘太后并非其生母,其生母另有他人”这个重磅消息告诉了他,而赵元俨的“病”也突然就好了,还跑去告诉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

宋仁宗赵祯听说后,悲痛之下数日未曾

上朝,并下诏书自责,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宋仁宗又去洪福院祭告李宸妃,换棺材的时候亲自哭着看了母亲的仪容,结果发现李宸妃的尸身以水银浸泡,容貌如生、衣着华丽,并没有被人暗害的症状,于是叹道,“人言岂能信?”随后,仁宗在刘娥灵柩前焚香祭拜,哭着说:“自今以后,大娘娘一生清白了!”

不过,赵仁宗还是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再加上刘娥去世后自己即将亲政,于是便趁机将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礼部尚书晏殊等刘太后垂帘期间任命的朝廷重臣,全部贬出京城,一个也没有留下,并重新任命了一批刘太后时代不得志的官员,朝中重臣几乎全部重新洗牌。

与此同时,因宋仁宗对生母李宸妃抱有歉意,因而对李氏族人也多有照顾,这其中就有因喜好吟诗、才思敏捷而深受宋仁宗喜爱的李玮,也就是李宸妃的侄子。嘉祐二年(1057),晋封福康公主为兖国公主,并将其许配给了李玮,而李玮之后更是官至平海军节度使、检校太师,赠开府仪同三司。

历史上发生在宋仁宗年间的“狸猫换太子”一事是否属实?

“狸猫换太子”本是一个关于宋仁宗身世的荒诞无稽的传说,不过是在一定真实性上虚构的故事。这则传说最早出现于元杂剧《抱妆盒》,更张于明朝小说《包公案》,集成于清人的《万花楼杨包狄演义》,到了《忠烈侠义传》之后,就真正形成了一个清晰而生动的“狸猫换太子”的话本小说。

但撇去这则传说荒诞的外表,实有两个有趣之处值得深究:其一,为何人们长期以来都相信“狸猫换太子”事件的真实性,甚至掩盖了正史呢?其二,这一事件背后究竟有哪些北宋政治不大为人所道的真相?

01 为何人们会相信“狸猫换太子”的真实性“狸猫换太子”事件的大致内容为:宋真宗在皇后去世后,刘妃与内监、产婆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妃所生婴儿,李妃随被打入冷宫。真宗死后,仁宗即位,包拯奉旨赴陈州勘察国舅庞煜放赈舞弊案。途中,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真相大白后,已成为太后的刘氏惊厥而死,悲剧以皆大欢喜收场。因故事脍炙人口,被后人竞相传颂。

历史上,刘皇后、李宸妃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仁宗确曾被刘皇后收为养子。可以说“狸猫换太子”事件正是在一定真实性上虚构出来的。而且,从传说到戏曲小说,人物形象愈发鲜明,故事情节愈发曲折,事件构架愈加张大。层累地造成的虚构,早已将那一丁点的真实淹没。

那么这个故事又为何会有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们也相信“狸猫换太子”事件的真实性,甚至掩盖了正史呢?信以为真的原因,大约有3点。

一是中国有着深厚的演义讲史传统,而像《水浒传》那样演义小说,基本依托史实,多数都可以找到一些真实的历史痕迹,至少是“七实三虚”。所以人们相信其他讲史也是如此,大抵真实。

在这样的讲史传统影响下,人们在看多数历史戏说时,都先入为主地抱着一个“信”字。

二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皇室的一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是极具神秘色彩的,许多百姓终其一生也不可能了解,而人们对于这一切往往抱有强烈的好奇心。

宋仁宗的身世之谜在朝廷所引起的轰动,必然会波及民间。李氏与亲生儿子咫尺天涯不得相认,而夺人子的刘后却以女主称制,留下了众多“古来未闻,典礼不载”的传说。在当时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后的风光与李氏的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难免有人会对刘后有不满情绪。

或许正是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人们不断地丰富这一故事的内容并将其传播,甚至还拉进了被人们视为正义化身的包公。

三是世上似是而非的东西,最足以迷惑人。包括“狸猫换太子”在内,多数的历史戏说都没有达到荒诞的程度。如果讲的都是 “罗成戏貂蝉”、 “关公战秦琼”之类的段子,超出了人们最基础的常识范围,那么就不会有谁去相信了。

少许的错误对接,短时期的时间错位,很少有人去认真追究。比如故事的主人公包拯,在仁宗出生之时才是11岁的儿童。在父母去世后,包拯才开始政治活动,出任知县。此时已是景祐四年(1037年),“狸猫换太子”的主角李妃、刘太后早在四、五年前已经相继死去。

但由于包拯的确主要活跃于仁宗时期,又曾做过谏官、御史,清要职名也带过龙图阁直学士,担任过权知开封府,并且在去世前一年做到了主管全国军政的副长官枢密副使。包拯的这些经历与“狸猫换太子”传说在时期和史实上并没有太大的错位。这种似是而非,便让一般人相信“狸猫换太子”确有其事。

“狸猫换太子”事件,从原始传说到戏曲话本,出场人物多是实有其人,仁宗被刘皇后养为己子又实有其事。因此可以说,整个故事是在一定真实基础上的虚构。尽管如此,透过“狸猫换太子”传说,可以洞察宋代政治不大为人所道的真相。

02 “狸猫换太子”事件背后折射出的北宋政治真相故事中的李妃与刘妃,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中刘妃正是北宋前期赫赫有名的章献明肃刘太后。她垂帘听政凡十一年,是宋朝八位摄政太后之首。关于章献刘后,历史上的记载很详尽,其经历很有些传奇色彩。出身低微的她凭借自己出众的才貌与智慧,得到真宗皇帝的万般宠爱,由美人逐步递封为修仪、德妃。

景德四年,真宗皇后郭氏薨,自此中宫位虚。真宗不顾群臣的强烈反对,于大中祥符五年立德妃刘氏为后。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

“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本末。帝每训幸,必以从。衣不织靡,与诸宫人无稍异……凡处置宫闱事,多援引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闻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言。”

也许正是因为刘后的善解人意及在后宫事务,乃至朝廷政事上对真宗的协助,使她年过四旬依然在真宗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可是这样一位深得君心的皇后却是终生未育。

真宗曾有过五位皇子,但不幸纷纷早夭。直到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才复得一子,即后来的仁宗皇帝。而仁宗的生母就是故事中的另一重要人物李宸妃。李宸妃在历史上被尊为章懿太后李氏,乃杭州人氏,初人宫时是刘后的侍女,因其“庄重寡言,帝以为司寝”。

据《宋史·后妃传》记载,李氏有孕后曾有一次陪真宗登临砌台,头上的玉钗不慎跌落至台下:

“心恶之。帝私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钗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

而李氏也果然应卜产下一子。刘后未育,李氏生子,真宗均了然于心。而李氏生子又早于刘后之封两年之久。显然,刘后得到后位与有没有生下皇子并无直接关系。所谓金丸之约,育皇子者为后之言当是出于文学家的编造。

但是,为何宋仁宗继位后,刘后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而未见李氏之名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曲折?原来,自仁宗出生后,刘后便将其养为己子,李氏根本没有机会伴随在亲生儿子身边抚养其成人,真正担当起母亲角色的是刘后。刘后将太子视若己出,《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

“太子动息,后必躬亲调护,暂去左右,则继遣训问,至于乳保、小臣,皆择谨愿岁久者,旦夕教其恭恪。”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去世,在遗诏中他立刘后为皇太后。自此,刘后不但在生活上细致入微地照顾仁宗,更以她卓越的政治才能竭力辅佐这位年幼即位的皇帝。《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说:

“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习亦少所假借,宫掖间未尝妄改作,内外赐与皆有节。”

也正因此,宋朝安全度过了第一个主少国疑、风雨飘摇的阶段。据《宋会要辑稿·礼》中所载,年轻的仁宗曾不顾群臣强谏,数次率百官以家礼贺刘后寿诞“长宁节”。刘后生病之时,更是“躬视省侍,备极祷禳,药必先尝,衣不解带”,母慈子孝,一派和谐融洽的亲情贯穿始终。

然而,表面的和谐并不能掩盖住深藏的矛盾。刘后毕竟不是仁宗的生母,她是个极具政治野心的女人。将仁宗养为己子.对仁宗关怀备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出于巩固自己地位,维护既得利益,乃至实现政治野心的目的。所以,在仁宗成年之后,她仍“吝于还政”。

虽然文武百官中要其还政之言不绝于耳,但她始终置若罔闻,依旧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处理机务,甚至“执镇圭,乘大辂,垂十二旒之冕,被十二章之衮。率百官,乘万骑,跪奉币瓒,历见祖宗”。

而被夺走亲生儿子的李氏则仅由才人逐步递封为婉仪、顺容,直到明道元年(1032年)因“疾革,乃进位”,成为宸妃。然当日“遽薨,年四十六”。在仁宗即位的十馀年中,她仅仅是“默默处于先朝嫔妃中,未尝自异”。其他知情之人又多畏太后,亦无敢言,以至于终太后去世,宋仁宗不知自己原是宸妃所生。

就在李妃去世的第二年,即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后驾崩了。仁宗皇帝自然哀痛万分。然而随着刘后的逝去,仁宗身世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仁宗身世的揭露,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记载:

一说是燕王元俨告诉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于非命。”一说是章惠太后杨氏见仁宗过于哀痛而劝其日:“此非帝母,帝自有母宸妃。”

但不论哪种记载是真,得知真相的仁宗已然“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充满内疚及对刘后的怨恨之意。不但“下哀痛之诏自责”,还派兵包围了刘后的府第。他本人则亲赴李妃的梓宫存放地,“亲哭视之”。然而启棺之后,发现李氏:

“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

原来,早在李妃逝世之时,刘后即在宰相吕夷简的提醒下,用皇太后的规格为李氏发丧。当时吕夷简已预料到仁宗必有知晓真相之日,只有这样做方可避免剧烈的冲突和动荡的政局。果不其然,仁宗看到这一切,心中疑虑稍解,收回了围刘后府第之兵。但是被隐瞒的愤愤之情使他对刘后的感情出现裂痕,他贬谪了许多刘后称制时得宠的臣子,其中包括刘后的外甥。

然而重感情又有些优柔的仁宗皇帝终难割舍刘后的养育之情,在面对朝廷内外对刘后的非议时,“诏中外勿辄言垂帘日事”,并最终以章献明肃刘后与其生母章懿李后二人的神位一起附于太庙中真宗的神位之侧。

到这里,事实已渐渐明朗。刘后与李氏间并没有后位之争,李氏也不是刘后所害,传说中的白绫赐死、火烧冷宫等情节都仅仅是传说而已。刘后与李氏之间也并非势同水火,事实上,她们之间有着很微妙的关系。

刘后比李氏年长18岁,刘后又曾是李氏服侍的对象,或许李氏得以亲近真宗正是刘后从中穿针引线。刘后终生未育,选择自己庄重寡言的侍女为皇上生一个儿子来作为自己的孩子,对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保全自己的手段。

而李氏在生仁宗之后,还曾育有一女,也说明李氏并未被囚禁冷宫。此外,刘后在李氏生子后,曾派人寻访李氏失散多年的弟弟李用和,并赐其官职。李氏背负着如此大的秘密尚可在宫中平静地度完一生,究竟是刘后对其心存怜惜,还是认为其根本不构成威胁就不得而知了。

在“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中,还有一个人们熟悉的人物,就是勘破此案的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拯在我国民间很有影响力,一向被视为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清官之典范,极负盛誉。

但是,据《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生于真宗咸平二年(999年),28岁时方考中进士,10年之后才进入仕途。而仁宗身世揭露的明道二年,正是他为尽孝道,得官不赴的时期。身在家乡的他又怎么可能来侦破此案呢?所以包拯与本案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关于他侦破的情节应当是后人的穿凿附会。

至于故事中出现的其他人物,如八王、郭槐、陈林等人的事迹,就更加没有明确的历史依据了。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了解到,“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情节多是子虚乌有。

不过,史书所记载的东西有些会与事实拉开差距,而且戏曲小说虚构的只是具体情节事件,时代则不是虚构的,至少反映的是某种历史认识。所以,如果撇去表面荒唐无稽的浮沫,洞察到的将是一个北宋政治历史的大真实。

狸猫换太子是真实存在的故事还是民间百姓瞎传的?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既不是真实存在也不是百姓瞎传的,它是后人根据历史改编而成的文学作品。《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最早可追溯至一部名为《抱妆盒》的元杂剧,该戏剧的主要内容就是宋真宗的刘娥皇后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意图谋害李宸妃所生太子。不过这个太子得宫女及内使相救,被藏于妆盒之中偷偷被送出宫中。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候还未出现以剥皮狸猫置换太子的故事情节。

自《抱妆盒》之后宋真宗、刘娥以及宋仁宗之间故事就常常被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不过传播范围并不算很广。待进入清朝之后一部名为《三侠五义》的文学作品横空出世,吸引了诸多书迷追捧。而随着这本小说的广为流传,该书中一个名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跟着被越来越多人得知。《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依旧还是宋真宗、刘皇后以及宋仁宗三人,但是具体的故事情节却与之前的戏剧有了差异。

在《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的一开始依旧是刘娥想要皇后之位,为此她暗中将李宸妃刚出生的儿子换成狸猫。此举不仅致使李宸妃被打入冷宫,被换掉的孩子也差点被杀死。好在奉命杀害孩子的宫女心生不忍,只是将他给送出宫中,后来这个孩子阴差阳错地回到宫中并被封为太子。所以这个故事才会被叫作《狸猫换太子》。

其实不管是戏剧《抱妆盒》还是文学作品《狸猫换太子》,它们的故事情节与历史均存在较大差异。历史真实情况是刘娥在将李宸妃的儿子抱养为己子时,宋真宗对此是知情的。而且刘娥对宋仁宗的管教虽然十分严格,但是从始至终并未想过要谋害他。

本文来源于:http://www.yaoshixiu.com/lishirenwu/310274.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email protected]),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中堂在古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和珅被称为中堂 下一篇:春秋时期曾有个凡国,凡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吗 推荐阅读 李君羡是怎么死的 历代皇帝把王莽的脑袋当做宝贝,背后啥原因 赵武灵王是谁赵武灵王为什么要胡服骑射 朱元璋为什么重视火器,他为何能在军事手工业的建设上有如此远见 张浚,忠心耿耿的抗金名将,最后却被活活烧死 倪海厦老师讲述的《伤寒论》的药量,一两到底按几克呢? 关羽战死后,张飞是怎么怒斥刘备的他说了什么 刘邦为何能在沛县起义做带头大哥萧何曹参为什么甘愿做小 大宋的真实生活揭秘,外卖娱乐应有尽有 陈宫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对抗曹操的智囊团的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人为什么打不过安禄山 清朝官帽上的珠子是什么 这珠子很值钱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