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首诗是唐朝的压卷之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出塞是出哪里 哪首诗是唐朝的压卷之作?

哪首诗是唐朝的压卷之作?

2023-04-05 2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凉州,唐属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开元初年(712年),任冀州衡水县主簿,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官。《凉州词》当作于其辞官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年)至二十九年(741年)间。

《出塞》乐府旧题。出关,出征之意。

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二年甲子(724年)前后,赴河陇,出玉门。其边塞诗歌,多作于其时,包括这首著名的《出塞》。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人尊称为“诗家天子”。

其中《出塞》第二首,《全唐诗》同时录入李白诗作下,作《军行》。

二、写景视角不同

《凉州词》与《出塞》一二句都是写景,但视角不同,寓意有别,各臻其极。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河”一作“沙”,“远”一作“直”;“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

纵目极望,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直上白云中间。万仞群山之中,玉门关孤城高高耸峙在那里。

首句“黄河远上”入景奇崛。观察角度与方向逆行,目光由下至上、由近及远,视角独具匠心;次句“一片孤城”与“万仞山”反衬,足见玉门关塞的地势险要与处境孤危。

诗人抓住极目远眺的特点,描绘出粗犷雄浑、苍凉壮美的边塞风光。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深情遥望,古老的黄河从天际苍茫的白云间走来,从沧桑凝重的华夏远古走来,巍峨万仞的祁连雪山,捧出一片孤城玉门!高原黄河白云,孤城大漠塞北,恢宏万里,气势磅礴,慷慨悲凉而不失雄浑壮美……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明月与雄关依然和秦汉时一样,万里征戍边关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回还。

首句互文见义,从明月关塞入手,纵横古今,将秦汉以来的千年历史与明月笼罩下的万里边关巧妙关联;次句递进,万里长征没有归期,古秦汉如此,而今巍巍大唐依然如故。

前人诠释此句:“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非月始于秦,关起于汉也,意谓月之临关秦汉一辙,征人之出俱无还期,故交互其文而为可解不可解之语。”(唐汝询《唐诗解》卷二十六)。

古往今来,皓月临空,照耀在这斑驳沧桑的秦汉关塞。经过万里跋涉,戍守边关的征人至今还没有回还。目睹这秦关汉月,历史凝重肃穆之感油然而生,不由得触发乡关之思及对华夏民族历史命运的深沉思索!

三、立意主旨不同

《凉州词》与《出塞》三四句抒情,但切入点不同,立意有别,异曲同工。

《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属横吹式管乐。秦汉传入甘肃、四川等地,是唐代边塞的一种乐器。

“杨柳”即《折杨柳》曲,音韵委婉缠绵、绸缪凄迷,表达伤春惜别之意。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呢?因为玉门关一带是春风也吹不到的地方啊!

笛音骤响,场景切换,如临其境。羌笛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族乐器,音色清脆高亢,凄美哀怨。“柳”与“留”谐音,象征春光,暗寓别离。“怨杨柳”语义双关,既指笛音曲调哀怨,亦怨杨柳未春。

三句反问?末句作答!“春风不度”寓意双重,既是玉门地理大陆性干旱气候所致,春风“去校迟”,亦指朝廷当更加“关怀”体谅边关戍守将士的苦辛,“含而不露”。“何须怨”,突兀奇崛,意境高远,涵义深邃,表现出盛唐诗歌的宽广胸襟与豪迈气魄。

《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即卢龙城,一作“卢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长城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

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治卢龙县;一说指西汉名将卫青。

阴山即昆仑山的北支,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倘若龙城飞将军李广还在的话,就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侵扰我们。

后两句,以侧面烘染的笔法,点出诗篇主题:假如李广将军还活着的话,就决不会让胡马越过阴山。边境安定,征人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不用再万里戍守。

用“但使”“不教”假设句,对古代英雄人物李广,表达了无限景仰之情,慨叹边关烽火不息以及国无良将,反映出人民要求平息边患享受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四、主题寓意不同

纵观《凉州词》与《出塞》,对仗工整,语义遒劲,音韵铿锵,成就一代诗坛之巅峰,均达到了唐诗压卷之作标准。

初唐时期,受六朝宫体诗影响,诗坛弥漫着堆砌辞藻、柔靡纤弱、颓废浮艳气息,经过“初唐四杰”的不懈努力和“边塞诗派”的异军崛起,弘扬“汉魏风骨”,一扫齐梁宫体诗靡靡之音,使盛唐诗歌走上了青春奔放、激情昂扬的康庄大道。

王之涣与王昌龄就是盛唐边塞诗派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秦汉以降,边关狼烟四起、烽火不熄,士兵久戍不归。两位伟大的诗人关心边事,同情长期征戍的士兵。

后人给予这两首诗极高评价。《凉州词》:《唐诗正声》“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诗法易简录》“神韵格力,俱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出塞》:明代《批点唐音》“惨淡可伤。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骨格。”;清代《网师园唐诗笺》 “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煌煌秦汉以来,之所以边防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是单靠李广、卫青还是霍去病吗?不!是汉唐天子的雄才大略、文功武治,是那无数万里征戍、保家卫国的将士,他们能“羌笛折柳”,及待“春风不度”,又能“不怨杨柳”。他们既儿女情长、“故园情深”,又愿“此身报国”,何须“生入玉门”。正是他们的无怨无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托起秦汉以降的边疆稳固、国泰民安、万国来朝。

纵观《凉州词》与《出塞》。就语言构思、音韵节奏、修辞意境而言,二诗难较高下,不分伯仲;但就主题风格而言,王昌龄《出塞》“但使”二字,怨而不怒,哀而有怨!王之涣《凉州词》“何须”二字,力挽苍凉凄美气息,使全诗意境陡然逆转,爱国情愫淋漓尽致,怨而不怒,委婉蕴藉,“胜天半子”。为此,自认为唐朝压卷诗应推王之涣的《凉州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