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6篇(全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凸面反射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6篇(全文)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6篇(全文)

2024-06-18 14: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精选6篇)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 第1篇

事业单位卫生院招聘考试(医学影像学)习题及答案 [题试1]。颈椎张口位摄影,中心线应对准

A、耳唇 B、外耳孔 C、第1颈椎 D、枕骨粗隆 E、上颌切牙咬合面中点

[答案]:E [题解]:颈椎张口位主要观察寰椎和枢椎的正位像。病人呈仰卧位姿势,头正中矢状面对台面中线并垂直,头稍微后仰,口尽量张大,上颌切牙咬合面中点与乳突尖连线垂直于台面。上、下切牙中点对胶片中心。中心线应经上颌切牙咬合面中点垂直射入。

[题试2]。附图表示的摄影体位是

A、腕关节正位 B、手正位 C、舟骨正位 D、三角骨正位 E、大多角骨正位

[答案]:C [题解]:观察腕部舟状骨,为避免腕部舟骨与其它骨重叠,应采取尺偏位(特殊位)。要求病人呈坐姿势于摄影台一端,患臂前伸,手腕平放于向面部倾斜20°角的盒上,指端尽量向尺侧偏斜,使舟骨尽量与其邻近骨骼分开。中心线经尺骨、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题试3]椎弓峡部断裂,正确的摄影位置是

A.腰椎正位 B、腰椎侧位 C、腰椎双斜位 D、骶椎斜位 E、腰骶侧位 [答案]:C [题解]:腰椎斜位摄影主要观察腰椎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及其关节间隙。常规摄取腰椎双斜位。

[题试84]。与CT检查效果密切相关的工作是

A、仔细阅读申请单 B、划价、交费 C、预约、登记 D、编写索引 E、交待准备工作

[答案]:E [题解]:作CT检查,根据扫描方法和扫描部位的不同,检查前,病人需做一些相应的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检查效果和扫描图像质量。所以,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交待准备工作很重要,准备工作作的好坏与检查效果密切相关。

[题试5]。颅脑CT增强扫描不能显示病变的 A、形态 B、大小 c、位置 D、数目 E、病理分类 [答案]:E [题解]:颅脑CT增强扫描图像能显示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及解剖位置,但不能进行病理分类。病理分类主要依靠病理学的检查及病理涂片。

[题试6]。关于胶片特性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密度值与曝光量之间的关系 B、横轴表示曝光量对数值,纵轴表示密度值

C、能够表达出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 D、横轴表示密度值,纵轴表尔曝光量 E、可称为H—D曲线 [答案]:D [题解]:X线胶片的特性曲线是描绘曝光量与所产生的密度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其横坐标为曝光量,以logE表示;纵坐标为密度值,以D表示。

[题试7]。机洗照片出现黄色污染、有水迹的原因是 A、普通片冲洗 B、水洗不够 C、显影温度高 D、定影温度低 E、鼓风机风量不足

[答案]:B [题解]:照片出现黄色污染:原因①显、定影液衰老;②水洗不充分;③定影液PH值过低。照片上有水迹:原因①水洗不充分;②水质不清洁;③橡皮滚压力太小。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 第2篇

二、基本病变表现

1、脑CT

(1)平扫密度改变:①高密度病灶:见于血肿、钙化和富血管性肿瘤等;②等密度病灶:某些肿瘤、血肿、血管性病变等;③低密度病灶:见于部分肿瘤、炎症、梗死、水肿、囊肿、脓肿 等。④混合密度病灶:见于畸胎瘤、恶性胶质瘤等颅内肿瘤。

血肿:急性为高密度,亚急性为中或等密度,慢性为低密度。

(2)增强扫描特征:①均匀性强化②非均匀性强化④无强化

③环形强化:常见于脑脓肿(均匀)、脑转移瘤(不规则,不均匀)、星形细胞瘤。

(3)脑结构改变:

①占位效应:常见于肿瘤、出血等病变。影像表现: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及脑池移位、变形、闭塞;脑室、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轻:脑沟变形,中:脑室变形,重:中线变形。

②脑萎缩改变:影像学改变:脑沟宽度大于5cm,脑池增宽,脑室扩大。

③脑积水

(4)颅骨改变:

①颅骨病变②颅内病变

2、基本病变MRI特点:

1)肿块:一般肿块含水量高,呈长T1和长T2信号改变。脂肪类肿块呈短T1和长T2信号改变。含顺磁性物质的肿块如黑色素瘤呈短T1和短T2信号改变。钙化和骨化性肿块呈长T1和短T2信号改变。

(2)囊肿:

含液囊肿呈长T1和长T2信号异常;而含粘液蛋白和类脂性囊肿则呈短T1长T2信号异常。

(3)水肿:脑组织Tl和T2值延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4)出血:因血肿时期而异。

急性期(3天内):急性血肿T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号,MRI不易发现。

亚急性期(3天至2周内):T1WI和T2WI血肿周围信号增高并向中心部位推进,周围可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形成的低信号环。

慢性期(2周以上):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周围低信号环更加明显。

(5)梗死: 急性期脑组织缺血缺氧,继发脑水肿、坏死和囊变,呈长T1和长T2异常号;纤维修复期呈长T1和短T2或长T2信号。

三、颅脑创伤

颅脑外伤图像观察、报告书写内容及顺序

1)头皮软组织:血肿?2)颅骨:骨折?3)颅内脑外区:血肿、积液、蛛网膜下腔出血?4)脑组织:表面和深部结构,两侧对称比较观察。5)脑室系统:移位、消失?

6)中线结构:移位?7)鼻窦及乳突区域:积液?

(一)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是头皮下或帽腱膜下的出血,CT表现为头皮软组织增厚,密度增高。是CT图片分析第一眼就应看出的。是颅脑外伤中最轻的损伤

(二)颅骨骨折

颅骨骨折为颅骨的连续性中断,以线型骨折最多见。骨折处伴随头皮血肿或窦腔、中耳、乳突气房积血

(三)颅内脑外病变

1、急性硬膜外血肿

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血肿发生于受伤同侧脑膜、板障血管损伤,出血积聚于硬膜外间隙 CT特点:①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50-90HU)② 多有骨折,应仔细观察3)不同程度的占位。4)硬膜外血肿可跨越硬模附着点,但不可跨越颅缝。

2、硬膜下血肿

1)脑部对冲伤,血肿多发生于受伤的对侧2)桥静脉或静脉窦损伤,出血积聚于硬膜下腔 CT特点:1)急性期: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50-90HU)

急性(0-7天):高密度(60-90HU)亚急性(7-22天):等、稍低密度(20-40HU)慢性(>22天):低密度(0-20HU)反复出血呈混杂密度;外伤史可能不明确

2)常伴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占位效应较明显3)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可合并存在,统称为颅内脑外血肿4)硬膜下血肿可跨越颅缝。

3、急性硬膜下积液

外伤致蛛网膜撕裂,脑脊液流入硬膜下间隙

CT特点:颅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CT值0-20HU,邻近脑回移位

硬膜下积液与脑萎缩蛛网膜下腔增宽的鉴别:脑回有无受压移位(有无占位效应)

4、蛛网膜下腔出血

创伤致软脑膜血管破裂,出血与脑脊液混合,积聚于蛛网膜下腔;常合并脑挫裂伤 CT、MRI特点:脑沟、脑池为高密度或FLAIR为高信号

(四)外伤性脑病变

1、急性脑挫裂伤

脑挫伤为脑组织水肿,静脉淤血,无明显出血灶,脑裂伤为脑回、脑膜或血管断裂,组织出血。出血和水肿同时存在为脑挫裂伤

CT特点:①脑挫伤少见,表现为脑回的低密度灶②脑挫裂伤表现为脑皮质及皮质下区(脑表层)的片状高、低混杂密度影

脑挫裂伤的出血呈边缘不清的斑片状高密度,当出现边缘清楚、团块、结节状高密度时应诊断合并脑内血肿

2、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创伤后脑内血管断裂出血,形成脑组织内出血积聚

CT特点:脑内深部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高密度影,轮廓清楚,周围低密度水肿带。依血肿大小及水肿情况可有程度不等的占位表现。

3、弥漫性轴索损伤

旋转加速和减速暴力致轴索剪切损伤、出血,脑细胞坏死和水肿

CT、MRI特点:病灶小(

常见部位:额颞叶皮质下、半卵圆中心白质、丘脑、脑干

(五)脑血管疾病

1、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

超急性期脑梗死CT表现:

诊断线索:(1)动脉高密度征(35%~45%);(2)局部脑肿胀(24%);(3)脑实质密度稍降低(60%);以上征象在较大动脉阻塞后出现几率较大

窄窗宽利于检出病灶

致密动脉征: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或其他大动脉密度增高,CT值77~~89Hu(42~~53Hu)

岛带征:岛带(岛叶皮质、最外囊、屏状 核)灰白质界面消失,豆状核轮廓模糊或密度减低

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

部位:位于相应供血动脉支配区域,形态:灰白质同时累及,呈楔形大片状影; 密度:低密度;占位:占位程度较轻,强化:通常强化不明显

亚急性脑梗死的CT表现:沿脑沟脑回分布的斑片状强化。

(六)颅内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好发部位:基底节区、脑干、脑叶、小脑半球等

病理特点:脑小动脉微型动脉瘤或玻璃样变,破裂出血,产生占位,推移周围脑组织 CT特点:椭圆形高密度灶,周围水肿带,有占位效应

脑出血血肿演变的CT表现:

急性期(

吸收期或亚急性期(2周-2月):边缘模糊,血肿缩小,等密度,水肿带增宽

囊变期或慢性期(>2月):小血肿完全吸收,大多为低密度,较大血肿遗留大小不等的软化灶为复性占位。

(七)脑肿瘤

1、脑膜瘤

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来自于蛛网膜粒帽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部位及形态:大多位于脑外,肿块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偶见脑室内,罕见眶内、鼻窦内或颅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面>嗅沟>小脑幕等

密度:大部分呈略高密度,少数为等或略低密度,部分为混杂密度,钙化(10-20%)

强化:绝大部分均匀强化当合并钙化时可呈非均匀性强化,钙化部分增强扫描无强化。颅骨改变:可引起邻近颅骨增生(1-5%)或颅骨受压变薄或增厚

CT表现:

部位:起源于蛛网膜粒细胞,多位于脑外与硬脑膜相连;

形态: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密度:呈等或略高密度,混有斑片状钙化时呈混在密度;

强化:呈均匀性显著强化;

颅骨: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

占位:不同程度占位,通常无水肿或水肿较轻。

脑膜尾征:增强扫描,肿块邻近的增厚硬膜呈窄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而逐渐变细

2、星形细胞瘤

分化良好星形细胞胶质瘤,肿瘤少见囊变、坏死、出血

分化不良星形细胞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不规则,与脑实质分界不清,常易于囊变、坏死、出血,且肿瘤周围常见水肿带

部位及形态:大部分位于脑白质区

密度:分化良好呈均匀低密度;分化不良呈混在密度

强化:分化良好强化不明显;分化不良常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 第3篇

1 病例资料

例1: 女, 4 d, “ 皮肤黄染3 d” 入院。G1P1, 胎龄37+5周顺产, 出生体重2.7 kg, 体查皮肤黄染, 呼吸平稳, 心律齐, 可闻及Ⅲ / Ⅵ级收缩期杂音。脐轮皮肤稍红, 有少量脓性分泌物, 脐周可见曲张静脉, 肝右肋下3 cm, 质软, 脾未及。入院查总胆红素209.9 μmol/L;直接胆红素24.2 μmol/L;胸片示双肺血管纹理增粗、模糊, 心影明显增大, 心胸比值约0.73。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脏病: (1) 房间隔缺损 ( 右向左分流) 。 (2) 动脉导管未闭 ( 右向左分流) 。 (3) 肺动脉高压。 (4) 三尖瓣中度返流。腹部彩超示脐部周围迂曲扩张血管:考虑血管畸形并动静脉瘘 ( 左髂内动脉与脐静脉瘘:左髂内动脉→脐静脉→门静脉左支→静脉导管→下腔静脉) 。脐静脉扩张、门静脉左支扩张。静脉导管未闭伴高流量门体分流。腹部CTA (CT扫描并血管重建) 示下腹前壁及脐周部可见大量扭曲血管团, 可见粗大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考虑血管畸形 ( 动静脉瘘) , 供血动脉为髂内、外动脉及胸廓内动脉 ( 腹壁上动脉) , 引流静脉为脐静脉;静脉导管未闭, 门体分流;肝段以下下腔静脉、左右髂静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均发育较细小;肠胀气 ( 见图1) 。入院后予抗感染、光疗等治疗, 患儿病情加重, 气促, 发绀, 肝脏增大, 双下肢水肿。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强心, 利尿等治疗无好转, 治疗12 d后死亡。病理尸解示心脏明显增大。动脉导管未闭合直径0.5 cm, 卵圆孔未闭合直径0.8 cm。右心室心肌明显增厚, 右室腔最大径3.0 cm, 左室腔最大径2.0 cm。左右髂内动脉通过动静脉瘘连接脐静脉, 脐静脉明显增粗, 直径0.7 cm。脐静脉进入肝区后在肝门处与门静脉、肝静脉会合汇入静脉导管, 静脉导管明显粗大, 长约2.5 cm, 直径1.5 cm, 出肝脏后在膈肌上与狭小的下腔静脉肝段会合形成粗大的下腔静脉胸段, 注入右心房。下腔静脉近右心房处直径2.0 cm, 肝段直径0.4 cm。最后诊断:Abernethy畸形 ( 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 ;腹壁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例2:男, 17 d, “拒奶、反应差、发绀4 d”入院。G6P2, 胎龄40 周臀位剖宫产, 出生体重2.7 kg。父母均40 岁, 体健, 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入院体查:体温38.4 ℃, 心率158 次/ 分, 呼吸50 次/ 分, 体重2.64kg, 反应差, 眼距稍宽, 鼻梁低平, 全身皮肤重度黄染, 可见散在出血点, 气促, 可见三凹征, 双肺无罗音。心律齐, 杂音不明显。肝右肋下6 cm, 质中, 脾左肋下5 cm, 质中。检查:血常规WBC 73.41×109/L;N0.152;L0.315;HB 120g/L;PLT 45×109/L;疑似幼稚细胞0.43;总胆红素415.3μmol/L;直接胆红素247.9 μmol/L; PT 24.3 s;INR 2.23;APTT 79.7 s;FIB 128.00 mg/d L;TT 20.3 s;D-D 1.15 μg/ml;AT- Ⅲ 19%;FDP17.64 μg/m L。C反应蛋白39.10 mg/L。心脏彩超示: (1) 房间隔缺损 ( 继发孔中央型) ; (2) 室间隔缺损 ( 膜部) 并假性瘤形成; (3) 动脉导管未闭; (4) 肺动脉分支流速增高。腹部彩超示肝右叶斜径58 mm, 肋下长33 mm。门静脉主干增宽, 内径约5 mm, 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内可见范围约12 mm×5 mm的强回声团;门静脉右支发育畸形, 门静脉主干与下腔静脉间可见未闭的静脉导管, 门静脉内血流大部分经过导管回流入下腔静脉, 部分经过门静脉左支血栓周围进入肝脏。考虑: (1) 肝脏血管畸形:静脉导管未闭 ( 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 。 (2) 门静脉左支血栓 ( 见图2) 。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47, XY, +21。入院后予禁食, 抗感染, 间歇光疗, 呼吸机辅助通气, 输血浆等治疗3 d无好转, 放弃治疗死亡。最后诊断:败血症、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21- 三体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胆红素血症、先天性心脏病。

2 讨论

Abernethy畸形, 即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 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门静脉畸形, 属异常门体性分流, 表现为先天性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异常吻合, 门静脉系统血流不经或少量流入肝脏, 大部分通过肝外门静脉侧支汇入腔静脉, 即先天性肝外门腔分流。1793 年Abernethy对1 例死因不明的10 个月女婴尸体解剖时首次发现门静脉畸形, 后来人们称这种先天性异常为Abernethy畸形。即门静脉畸形和肝外门、腔静脉分流。1994 年Morgan等[8]根据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的异常分流将肝外异常门腔分流即Abernethy畸形分为二型:Ⅰ型:肝脏完全无门静脉血流注, 例如门静脉缺失, 胃肠静脉血完全向腔静脉;Ⅱ型:门静脉血部分向肝脏灌注。Ⅰ型又分Ⅰa和Ⅰb亚型, Ⅰa型: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无汇合;Ⅰb型: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先天性门静脉缺失属于Abernethy畸形Ⅰ型, 其发生可能与胚胎时期卵巢静脉和奇静脉的发育异常有关。I型畸形多发生于女性, 最常见的异常是肠系膜上静脉与肝下下腔静脉或左肾静脉的交通, 常合并其他脏器的先天畸形 (如心脏的畸形、胆道闭锁和多脾) 、肝脏结节样增生和肿瘤。Ⅱ型通常为门静脉的单一畸形, 常发生于男性, 胃肠道静脉血通过异常的侧- 侧吻合支向腔静脉分流。随着对该病认识的逐步加深了解, 临床病例报道也逐渐增多[9], 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已有100 余例, 大部分患者年龄next){ Q=L;L=L->next;P=L;while(P->next)P=P->next;P->next=Q;Q->next=NULL;} return L;}// Demo 答:该算法的功能是:将开始结点摘下链接到终端结点之后成为新的终端结点,而原来的第二个结点成为新的开始结点,返回新链表的头指针。

2.7 设线性表的n个结点定义为(a0,a1,...an-1),重写顺序表上实现的插入和删除算法:InsertList 和DeleteList.解:算法如下: #define ListSize 100 // 假定表空间大小为100 typedef int DataType;//假定DataType的类型为int型 typedef struct{ DataType data[ListSize];// 向量data用于存放表结点 int length;// 当前的表长度 } Seqlist;//以上为定义表结构

void InsertList(Seqlist *L, Datatype x, int i){ //将新结点x插入L所指的顺序表的第i个结点ai的位置上,即插入的合法位置为:0length int j;if(i L-> length)Error(“position error”);// 非法位置,退出,if(L->length>=ListSize)Error(“overflow“);

for(j=L->length-1;j >= i;j--)L->data[ j+1]=L->data [ j ];L->data[ i ]=x;L->length++;} 2.9 设顺序表L是一个递增有序表,试写一算法,将x插入L中,并使L仍是一个有序表。

答:因已知顺序表L是递增有序表,所以只要从顺序表终端结点(设为i位置元素)开始向前寻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后插入该位置即可。在寻找过程中,由于大于x的元素都应放在x之后,所以可边寻找,边后移元素,当找到第一个小于或等于x的元素位置i时,该位置也空出来了。

算法如下:

//顺序表存储结构如题2.7 void InsertIncreaseList(Seqlist *L , Datatype x){ int i;if(L->length>=ListSize)Error(“overflow”);

for(i=L-> length;i>0 && L->data[ i-1 ] > x;i--)L->data[ i ]=L->data[ i ];// 比较并移动元素 L->data[ i ] =x;L-> length++;} 2.13 设 A和B是两个单链表,其表中元素递增有序。试写一算法将A和B归并成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的单链表C,并要求辅助空间为O(1),请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解:根据已知条件,A和B是两个递增有序表,所以可以先取A表的表头建立空的C表。然后同时扫描A表和B表,将两表中最大的结点从对应表中摘下,并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中。如此反复,直到A表或B表为空。最后将不为空的A表或B表中的结点依次摘下并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中。这时,得到的C表就是由A表和B表归并成的一个按元素值递减有序的单链表C。并且辅助空间为O(1)。

算法如下:

LinkList MergeSort(LinkList A , LinkList B){// 归并两个带头结点的递增有序表为一个带头结点递减有序表 ListNode *pa , *pb , *q , *C;pa=A->next;//pa指向A表开始结点

C=A;C->next=NULL;//取A表的表头建立空的C表 pb=B->next;//pb指向B表开始结点 free(B);//回收B表的头结点空间 while(pa && pb){ if(pb->data data){ // 当B中的元素小于等于A中当前元素时,将pa表的开始结点摘下 q=pa;pa=pa->next;} else {// 当B中的元素大于A中当前元素时,将pb表的开始结点摘下 q=pb;pb=pb->next;} q->next=C->next;C->next=q;//将摘下的结点q作为开始结点插入C表 } //若pa表非空,则处理pa表 while(pa){ q=pa;pa=pa->next;q->next=C->next;C->next=q;} //若pb表非空,则处理pb表 while(pb){ q=pb;pa=pb->next;q->next=C->next;C->next=q;} return(C);}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如下:

算法中有三个while 循环,其中第二个和第三个循环只执行一个。每个循环做的工作都是对链表中结点扫描处理。整个算法完成后,A表和B表中的每个结点都被处理了一遍。所以若A表和B表的表长分别是m和n,则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O(m+n)

●练习2.1:写出在线性表中的查找运算算法。

即查找数据元素x在表中的位置,也就是数据元素下标值加1。

例如:若L.data[i]=x,则返回i+1;若不存在,则返回n+1 练习2.2:编写尾插法建立链表的算法。

练习2.3:若是带头指针的单链表,算法又是怎样?

若是两个链表,既知道头结点,又知道尾结点,算法又是怎样?

●练习2:按升序打印带头结点h的单链表中各节点的数据域值,并将打印完的节点从表中删除。

第三章

第三章作业:3.2, 3.3,3.4(2),3.6,3.11 3.2 循环队列的优点是什么? 如何判别它的空和满? 答:循环队列的优点是:它可以克服顺序队列的“假上溢”现象,能够使存储队列的向量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判别循环队列的“空”或“满”不能以头尾指针是否相等来确定,一般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另设一布尔变量来区别队列的空和满。二是少用一个元素的空间,每次入队前测试入队后头尾指针是否会重合,如果会重合就认为队列已满。三是设置一计数器记录队列中元素总数,不仅可判别空或满,还可以得到队列中元素的个数。

3.3设长度为n的链队用单循环链表表示,若设头指针,则入队出队操作的时间为何? 若只设尾指针呢? 答:当只设头指针时,出队的时间为1,而入队的时间需要n,因为每次入队均需从头指针开始查找,找到最后一个元素时方可进行入队操作。若只设尾指针,则出入队时间均为1。因为是循环链表,尾指针所指的下一个元素就是头指针所指元素,所以出队时不需要遍历整个队列。3.4 指出下述程序段的功能是什么?(2)SeqStack S1, S2, tmp;

DataType x;

...//假设栈tmp和S2已做过初始化

while(!StackEmpty(&S1))

{

x=Pop(&S1);

Push(&tmp,x);

}

while(!StackEmpty(&tmp))

{

x=Pop(&tmp);

Push(&S1,x);

Push(&S2, x);

}(2)程序段的功能是利用tmp栈将一个非空栈s1的所有元素按原样复制到一个栈s2当中去。

3.6 利用栈的基本操作,写一个将栈S中所有结点均删去的算法void ClearStack(SeqStack *S),并说明S为何要作为指针参数

解:算法如下

void ClearStack(SeqStack *S)

{ // 删除栈中所有结点

S->Top =-1;//其实只是将栈置空

}

因为要置空的是栈S,如果不用指针来做参数传递,那么函数进行的操作不能对原来的栈产生影响,系统将会在内存中开辟另外的单元来对形参进行函数操作。结果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所以想要把函数操作的结果返回给实参的话,就只能用指针来做参数传递了。

3.8 设计算法判断一个算术表达式的圆括号是否正确配对。(提示: 对表达式进行扫描,凡遇到‘(’就进栈,遇‘)’就退掉栈顶的‘(’,表达式被扫描完毕,栈应为空。解:

根据提示,可以设计算法如下:

int PairBracket(char *SR)

{//检查表达式SR中括号是否配对

int i;

SeqStack S;//定义一个栈

InitStack(&s);

for(i=0;i

{

if(SR[i]==‘(’)Push(&S, SR[i]);//遇‘(’时进栈

if(SR[i]==‘)’)//遇‘)’

if(!StackEmpty(S))//栈不为空时,将栈顶元素出栈

Pop(&s);

else return 0;//不匹配,返回0

}

if(EmptyStack(&s))return 1;// 匹配,返回1

else return 0;//不匹配,返回0

} 6.12 若二叉树中各结点的值均不相同,则由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或由其后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均能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但由前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却不一定能唯一地确定一棵二叉树。

(1)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中序序列分别为ABDGHCEFI和GDHBAECIF,请画出此二叉树。(2)已知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分别为BDCEAFHG和DECBHGFA,请画出此二叉树。(3)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分别为AB和BA,请画出这两棵不同的二叉树。解:

(1)已知二叉树的前序序列为ABDGHCEFI和中序序列GDHBAECIF,则可以根据前序序列找到根结点为A,由此,通过中序序列可知它的两棵子树包分别含有GDHB和ECIF结点,又由前序序列可知B和C分别为两棵子树的根结点...以此类推可画出所有结点:

○A / ○B ○C / / ○D ○E○F / / ○G ○H ○I

(2)以同样的方法可画出该二叉树:

○A / ○B ○F ○C ○G / ○D ○E ○H

(3)这两棵不同的二叉树为:

○A ○A / ○B ○B 6.21 以二叉链表为存储结构,写一算法交换各结点的左右子树。

答:要交换各结点的左右子树,最方便的办法是用后序遍历算法,每访问一个结点时把两棵子树的指针进行交换,最后一次访问是交换根结点的子树。

void ChangeBinTree(BinTree *T)

{ //交换子树

if(*T)

{ //这里以指针为参数使得交换在实参的结点上进行后序遍历

BinTree temp;

ChangeBinTree(&(*T)->lchild);

ChangeBinTree(&(*T)->rchild);

temp=(*T)->lchild;

(*T)->lchild=(*T)->rchild;

(*T)->rchild=temp;

}

} 9.11试写出二分查找的递归算法。解:

int BinSearch(SeqList R,KeyType K,int low,int high)

{ //在有序表R[low..high]中进行二分查找,成功时返回结点的位置,失败时返回零

int mid; //置当前查找区间上、下界的初值

if(low

mid=(low+high)/2;

if(R[mid].key==K)return mid; //查找成功返回

if(R[mid].key>K)

return BinSearch(R,K,low,mid-1)//在R[low..mid-1]中查找

else

return BinSearch(R,K,mid+1,high); //在R[mid+1..high]中查找

}

return 0; //当low>high时表示查找区间为空,查找失败

} //BinSeareh 10.7.将哨兵放在R[n]中,被排序的记录放在R[0..n-1]中,重写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解:

重写的算法如下:

void InsertSort(SeqList R)

{//对顺序表中记录R[0..n-1]按递增序进行插入排序

int i,j;

for(i=n-2;i>=0;i--)//在有序区中依次插入R[n-2]..R[0]

if(R[i].key>R[i+1].key)//若不是这样则R[i]原位不动

{

R[n]=R[i];j=i+1;//R[n]是哨兵

do{ //从左向右在有序区中查找插入位置

R[j-1]=R[j];//将关键字小于R[i].key的记录向右移

j++;

}while(R[j].key

R[j-1]=R[n];//将R[i]插入到正确位置上

}//endif

}//InsertSort.12.1 常见的文件组织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文件上的操作有哪几种? 如何评价文件组织的效率? 答:

常用的文件组织方式有: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和多关键字文件。

●顺序文件的特点是,它是按记录进入文件的先后顺序存放,其逻辑结构和物理顺序是一致的。

●索引文件的特点是,在主文件之外还另外建立了一张表,由这张表来指明逻辑记录和物理记录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索引文件在存储器上分为两个区:索引区和数据区,前者存放索引表,后者存放主文件。●散列文件是利用散列存储方式组织的,它类似于散列表,即根据文件中关键字的特点,设计一个散列函数和处理冲突的方法,将记录散列到存储设备上,对于散列文件,磁盘上的文件记录通常是成组存放的。

●多关键字文件则包含有多个次关键索引的,不同于前述几种文件,只含有一个主关键字。

文件的操作有两种:检索和维护。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影像学复习题总结答案】相关文章:

医学影像学习题及答案05-28

医学影像考试卷与答案05-28

影像科医生进修总结11-22

影像科医生个人总结11-22

医学影像科工作总结11-23

超声影像学检查06-04

影像学诊断质量06-17

X线影像学06-06

医学影像学论文提纲09-01

医学影像学论文题目04-0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